賈冰給了黃磊最致命的一擊

“黃磊老師,你得有危機感了。”
綜藝《現在就出發》裡沈騰的這句喊話,終究還是來晚了一些。
憑一身廚藝在娛樂圈立足的黃磊,一夜之間口碑“崩塌”,被網友評價“廚藝塌房”。
而另一邊,新開播的《現在就出發》第二季裡,同樣身為演員的賈冰紮上圍裙,在節目裡開火做飯,饞哭了無數人。
一時間,關於賈冰和黃磊二人的“真假大廚”對比片段,成了網友們新的下飯影片,頻頻登上熱搜。
全國網友請願:“建議賈冰全國巡炒”
眼看著節目裡一道道亂燉、熱炒端上桌,把嘉賓們都香迷糊了。
隔著螢幕的網友,一半狂咽口水,另一半提出了新的問題:所以,賈冰做菜真有那麼好吃嗎?
為了搞清楚真相,新一輪的考古行動已經展開。
而從廚師操作、嘉賓表情、眼神對話等等細節裡反覆判斷,幾乎可以得出結論:這個,可以有。
為了驗證“賈冰做飯是不是真好吃”,網友們憑藉火眼金睛,硬生生扒出一套“內娛吃飯眾生相”。
在綜藝《現在就出發》裡,嘉賓們的吃飯狀態就是最直接的證據。
“沒有人情世故,全是真情流露。”
“再不吃就沒了哈”
平時注意控制飲食、管理身材的明星,到了賈冰的飯桌子前,全部變身水靈靈的純血乾飯人。
剛端出來的排骨燉豆角,鍋還沒放穩,魏大勳捧著飯碗蹲在鍋邊,原地開炫。
一道新鮮出鍋的炒雞,讓減脂中的白敬亭放棄了身材管理:“再吃一塊能怎麼地。”
身材管理大師宋亞軒,左手羊肉串,右手啃羊肉,恨不得再多長出一張嘴。
不管理身材大師沈騰,碗都扒拉冒煙了,每一條皺紋都只寫著一句話:“死嘴,快吃啊!”
節目每到吃飯環節,根本沒人說話,現場都是吧唧嘴和吸溜粉條子的聲音。
家是生怕多說一句話,就少吃一口飯。
由於氛圍過於嚴肅活潑,第一次吃賈冰飯的王安宇夾菜太過著急,差點把碗扣到菜裡。
“這麼說吧,為了多吃一口賈冰做的飯,每個人都在暗中重新評估著自己的飯量。”
一盤就地取材的羊肉串炒飯,讓“已經吃到喉結了”的金晨再次胃口大開:“我還能幹三碗。”
眼看著鍋裡的飯馬上要見底,剛剛吃飽的白舉綱又重新端起了飯碗:“我再來億口,就億口。”
節目裡,醬茄子、孜然羊肉、蘿蔔燉羊肉輪番上桌,讓所有人都淪陷了。
怪不得第一季裡,沈騰送其外號“米其賈”。
“米其冰也行”
當然,經“廚神事變”後,內娛明星團的“會做飯”人設可信度有所下降。
做飯好不好吃,還得看廚房裡的真功夫。
而在賈冰的做飯流程裡,網友get到了《一個廚師的自我修養》——
一看到灶臺就走不動道,兩眼放光,賈冰眼裡是真有活兒。”
洗菜、切菜、炒菜、燉菜,哪怕一個人同時輾轉三個鍋,也是遊刃有餘。
面對前來幫忙的隊友,他一邊喊著“出去”,另一邊手裡的活兒也沒停。
大夥也只能望鍋興嘆
大開大合的做菜手法,沒有過多加工的程式,舉手投足間就是兩個字:老練。
“經常做飯的朋友都能看出來,這套操作裡面的門道有多深。”
還有東北網友進一步解釋,做飯就是多少沾點玄學,不做的人不會懂:
“有時候徒手掰的蔬菜,味道就是比刀切好吃。”
當然,在網友眼裡,最有含金量的環節,還是飯菜出鍋之後。
賈冰做完飯第一時間不是上桌吃飯,而是催促眾人:“菜一涼就不好吃了,快吃,別等我。”
然後一邊收拾廚臺,一邊樂呵呵地看大家吃飯。
“就跟東北人家裡會做菜的長輩一樣,看你把菜吃得乾乾淨淨,比你拿錢孝敬他都開心。”
一番考古偵查之後,賈冰的廚藝水平得到了網友的初步認可。
此時有人指出,事實上賈冰做飯好吃的最關鍵證據,在上節目之前就已顯現。
簡單來說,趙本山老師那句“腦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是伙伕”的理論,百試百靈。
尤其作為土生土長的東北人,賈冰老師在做飯這一塊,既是天賦系,又是養成系。
山東菜、新疆菜都盡在掌握,從回鍋肉到大亂燉等東北菜,更手拿把掐。

尤其東北菜這一塊,前有東北人沈騰拜倒在賈冰的“圍裙”下,後有沙溢、賈乃亮、小瀋陽等人吃了這頓想下頓……
往期訪談裡,同片場拍戲的董寶石曾對賈冰的飯讚不絕口:“大哥的伙食那真是,特別接地氣。
日常就是:一邊拍戲,一邊做飯;一邊旅遊,一邊做飯。
難怪每次看完賈冰做飯,都感覺“香味撓兒一下就上來了”。
不僅嘉賓搶著吃,螢幕前的網友腦子裡也只有兩個字:“開造!”
賈冰做的飯,為啥能這麼快俘虜全國人的胃?東北菜,得佔大頭。
如果說賈冰的飯饞哭全網,那麼放眼整個東北,那都是一片讓人解放食慾的飯山菜海。
去過東北的朋友都知道,愛上東北菜,就像呼吸一樣簡單。
單看節目裡的選單,西紅柿炒雞蛋、肉燉豆腐、回鍋肉、炒雞、東北亂燉、炒雞蛋醬、拍黃瓜……
觀賞性不強,卻全是家常下飯菜,米飯一碗接一碗,沒人說話,直奔光碟。
都說在城市裡生活久了,外賣也好,翻過也罷,似乎總難讓人感受到食物帶來的氛圍。
可一提到東北菜,“飯張力”有了具象化的體現——
廚房裡,鐵鍋燉、酸菜大骨頭、小雞燉蘑菇、燜肉在鍋裡熱火朝天地沸騰;
飯桌上,一群人熱熱鬧鬧圍坐在一起,邊聊天邊等待飯菜出鍋。

燉菜熱乎暖身,家常小炒噴香味美,冷盤清新解膩,冬天吃別有一番滋味。

圖源:小紅書
醬脊骨、醬豬蹄、醬雞爪雞脖雞肝,佐以醇厚的高粱燒酒,便有幾分豪氣從胃中升騰,充滿了塞外的味道。
提東北美食,怎麼能少得了烤雞架/圖源《人生一串》
談話間,香噴噴的米飯一碗接一碗,人們嘴裡那些最生動的東北話,全是用來形容飯的:
“土豆燉茄子,香死老爺子,你就吃去吧,香你一溜跟頭。”
圖源:圖蟲創意
好吃就算了,東北菜還和東北人一樣在。
吉林長春,38元一份的羊肉沒有鋪冰和菜葉,純純實心的羊肉山,看呆外地人。
本地人謙虛回應:“我們吉林雖然肉多、量大,但是便宜啊。”
黑龍江齊齊哈爾,天南海北跑鍋來吃烤肉的人,菜一上桌就懵了。
店裡一邊是肉鋪,一邊是烤肉,想吃哪裡切哪裡,“吃肉自由”來得猝不及防。
“200塊錢3個人,吃了兩個小時最後還剩了,什麼價效比我不說。”
一個普普通通的齊齊哈爾烤肉影片,看饞了本地人,看急了外地人
看完就懂了為什麼有浙江小朋友在哈爾濱度過暑假,返程回家後茶飯不思了。
每天只追問一句話:“媽,東北大米到了嗎?”/圖源:深度影片
不久前有外地網友發帖:再見爾濱,這個沒讓我吃飽的城市;覺醒來的哈爾濱文旅:天塌了!
這句調侃有多嚴重,本地人站出來解釋:在東北說沒吃飽,不亞於罵了一頓祖宗十八代。
網友:一句話讓東北三省為我瘋狂
這句話從賈冰“有求必”的表現也能看得出來,要知道每個賽季東北人刻在DNA裡的都是那句:
我們的目標是,讓所有來到東北的朋友吃好喝好,喝好吃好!
就像這兩年的東北文旅們,鹹豆腐腦吃不慣?甜的安排;菜碼大吃不完?“小份菜”提上日程……
一菜多味的生活智慧,奠定了東北菜鹹甜分明、滋味濃郁的基調。
腳下物產豐富的黑土地,給了東北人做菜食材新鮮、用料實在的熱情和底氣。
不過,關於“東北菜飯張力就是強”這件事,一直以來也不乏質疑。
有人關於東北菜口味的印象,不是“都是燉菜”,就是“嚼綠化帶”,或者“卻黑,膠黏,齁鹹”。
圖源:微博話題
雖然人們習慣將黑吉遼菜系合稱為東北菜,但其實三省的烹飪風格各有特色。
龍江菜鹹淡相宜,以烹製山蔬菜、野味、肉禽和淡水魚蝦的技藝見長;
遼寧菜包羅永珍,集清朝宮廷菜、王(官)府菜、市井菜、民俗菜、民族菜和海鮮在內,菜品豐富。
吉林菜,則延續滿族飲食基礎上而來,不乏朝鮮族特色,善用複合味,各有所長。
《還好有中餐》
它們風格不同,體系卻通,處處體現著東北人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生活智慧。
恰如我們熟悉的那些東北菜,漫長的冬天裡,醃菜延長了蔬菜的生命週期,陪伴東北人度過寒冬。
燻醬熟食,鎖住肉的美味和香氣,轉化成讓舌尖上欲罷不能的油脂享受。
各種蘸醬菜,則能最大程度讓人感受黑土地滋養出的果蔬的鮮甜可口。

圖源:小紅書

用一句話形容東北菜“海納百川”,從東北人分享的美食也能看出。
東北正宗雲南過橋米線、東北正宗四川麻辣燙、東北正宗杭州小籠包、東北正宗廣東腸粉……
主打一個,秋風吹過東北地,美食飄香引客來。
東北人的“正宗xx”式爆改,給外省人直接整懵了:“東北有自己的正宗外地美食。”
東北人嘴角一咧,跟沒事人一樣誠摯發出邀請:“別問,‘好吃’就完事兒了!
至於“東北菜是美食界的泥石流再好吃但賣相報看,難登大雅之堂”的說法……
東北人往往也只淡淡回應:不雅?那是你對東北菜的瞭解,還不夠深。
如果說賈冰給譚卓做的燉豬肉燉粉條“下午茶還不夠優雅,那麼接下來還有這些——
田園風味雞蛋醬,點綴醃製入味的水晶酸菜心,是東北人傾情打造的下午茶;
醬油打泡,淋上慢火熬製的特級血腸,輔以多年草本生植物製成的手工蒜泥辣椒醬,一道厚切血腸就水靈靈擁有了單間餐盤;
還有窖藏冷凍120天的玫瑰卷花雪梨,倒入冰鎮湯力水和濃縮咖啡液,凍梨湯力美式出爐……
“什麼叫真正的優雅,簡直雅得沒邊了。”
圖源:抖音@新華每日電訊
至此,東北菜好吃的原因已經不難得出:它可以爆改,可以融合,可以接地氣,也可以極致優雅——
但不變的是作為食物,踏實管飽的本質。
一個東北人對美食的熱愛:就算堵住嘴,也會從眼神里冒出來。
東北人講究有“口福”,愛吃,會吃,也喜歡愛吃、會吃的人。
“能和東北人做朋友真幸福”這句話不僅在東北大地上有效,放眼全國都能通用。
他們會在自己的城市,想方設法讓來到這裡的人吃飽,吃好;
也會出現在火車上,把滿兜子吃食“投餵”給同行的陌生人傳遞“口福”。
正因為這樣的真誠和善意不斷被傳遞,人們提起東北,總是不自覺地感到踏實和滿足。
所以,如果有什麼東西是東北人認證且力薦的,比如賈冰的廚藝,你就相信吧,絕對錯不了。

“那小香味,指定撓兒撓兒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