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追光的栗子」
35歲這年,我有了孩子,成功打入小區寶媽圈,寶媽圈裡討論最多的就是家庭養育問題。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帶娃模式,總結起來,無外乎“保姆帶娃、父母帶娃、全職帶娃”幾種,這就是當下家庭養育的眾生相。

保姆帶娃
我們的遛娃圈中有個二孩兒寶媽暖陽(化名),二胎半歲的時候她想回到工作崗位,孩子由誰帶成了家庭難事。
此時,暖陽的公公因幫大兒子帶娃累倒住院,暖陽和老公將目光轉向保姆市場。
好不容易找到保姆,暖陽說,當時家裡佈滿攝像頭,工作空閒時,她總忍不住開啟監控軟體,遠端觀看阿姨帶娃日常,“生怕孩子有個閃失”。

全職帶娃
槿兒媽媽(化名),30歲,公婆認為帶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事,寧願出錢,也不想出力,而自己父母健康上不允許。
一開始槿兒媽媽也寄希望於保姆,找到了合適的阿姨,但是經濟壓力隨之而來,“阿姨的工資七千,跟我工資差不多,那我還不如自己帶。”
無奈之下,不得不辭去工作,成為了全職媽媽。

父母帶娃
小寶媽媽,懷孕之前,公婆就主動提出來幫忙帶孩子,讓她們安心上班賺錢,沒有後顧之憂,本身老公家庭成員之間親情就很濃郁。
“有娃之後,我更是感覺到了這種親情的可貴!最重要的是公婆真的心甘情願,這點讓我很欣慰。”
白天婆婆跟公公一起照顧孩子,配合默契。晚上,當她下班回家時,總能看到他們和孩子在客廳玩耍,家裡充滿了歡聲笑語。
這種陪伴和攙扶,讓她感到無比幸福和感激。
聽了太多的故事,每個人的故事,都在重塑著我的認知,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老生常談的社會命題:
老人有義務幫忙帶孩子嗎?
答案是:沒有義務!但有必要。
父母確實沒有義務幫忙帶孩子,帶是情分,不帶是本分!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父母在養育我們的路途上,已經完成了“為孩子而活”的生活副題。放眼餘生,是該繼續完成他們“為自己而活”這一生命主題了。
他們不該在屬於你的育兒選題中,深陷、被困、失去自我。
但是,事實是,給這個問題加上一個字首:普通家庭!作為一個普通家庭,作為普通家庭的兒女,育兒之繁瑣,育兒之辛苦,社會之卷,競爭之激烈,那就太需要父母的幫襯了。

養娃之路,山高路遠,
愛是陪伴和攙扶
人生有高山有峽谷,一家人要互相幫助才是一家人。家人之間不止存在義務與責任,還有血濃於水的感情和愛護。
孩子出生後的頭幾年,父母的幫助對於年輕夫婦來說是無價的。他們不僅是孩子的守護者,也是年輕父母的堅強後盾。
特別是這兩年,經濟下行,失業、降薪成為社會話題,家庭負擔越來越重,貸款、開支、養娃經費,一個家庭靠一個人賺錢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夫妻兩個人共同去努力去奮鬥。
放眼身邊日子越過越好的年輕人,家庭都有一個共性:父母體諒孩子,能幫則幫,守好大後方。兒女心存感恩,會說好話會買禮物。一家人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反之,日子越過越鬆散的家庭,往往是其中的人在互相拉扯,你不體諒幫忙,我也心懷怨懟,最後走著走著這個家就沒有了向心力。
孩子需要照看也就是這兩三年的事情,老人在能力範圍內,能幫則幫。等到送幼兒園就能夠輕鬆很多,那個時候一家人再商量出一個可以兩全的辦法,既能讓老人有時間發展自我的興趣愛好、安享晚年,又能兼顧孩子的接送,那就是再完美不過的事情。
就像我在小紅書看到的一篇文章《如果你決定生育,我會幫你帶孩子》 ,這是博主果凍媽媽寫給她一歲多孩子的一篇文章。
我被這文字深深打動,好文共賞,貼出一段,以供各位品讀:
哈,小姑娘, 如果將來你決定生育,我會幫你帶孩子。 這並不是因為我老了、沒指望了, 只能巴巴地挨著子孫的炭火為餘生取暖了。 而是我希望, 你在這條陡峻而辛苦的山路上有人攙, 不至於過分暴露自己、被狂風吹徹, 不至於一個人寂寞地、暗夜行路。 我來,是讓你有心思, 看看鏡中的自己和頭頂的星空, 有餘力,在那個關鍵的隘口, 想想自己的當下和未來。
這段文字讓我看到了家人跨越義務之外的溫情,之所以被打動,是因為有溫度。
義務是法律冰冷的圍合,而溫情才是家人之間最妥帖的心靈相照。
家人,之所以為家人,最大區別於外人之處就是我們會在彼此需要幫助的時候互相攙扶,默默陪你熬過那段人生中的至暗時刻。
就像文中那句“我幫你,因為我愛你”,愛,可跨山河萬里。愛,可抵歲月漫長。愛,足以讓我們打破許多傳統的認知侷限,盡我所能,為你所需。

養娃之路,辛苦細碎,
愛是包容和理解

養娃不易,辛苦細碎。作為兒女,我們也要時刻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想,大多父母來自農村,為了幫助我們帶孩子,他們來到了城市。
剛開始,他們對城市的生活肯定會感到不適應,不熟悉交通規則,不會使用智慧裝置。
我們要主動幫助他們熟悉城市的生活,教他們如何使用智慧手機,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給予他們每一寸妥帖的生活關照。
經常帶他們去公園散步,理解尊重他們的付出和犧牲,尊重他們的意見和習慣,給予他們足夠的空間和自由,同時提供給他們一定的薪酬,讓他們在帶娃的過程中感覺到自由且放鬆,同時能享受到育兒的樂趣,這才是最良性的家庭關係。
互相理解和包容,避免一切的家庭矛盾,不能讓老人帶娃帶的不是娃,帶來的是一場家庭的疾風驟雨,這是非常要不得的局面。

此刻,我非常篤定:我的女兒,如果以後你有需要,我會幫你帶孩子。
就像果凍媽在文章最後寫的那句話:
“如果你邀請,我會很高興,等我,我會老態龍鍾地奔向你,不遠萬里。”
讓我看到了二三十年後的自己,那時候,六十多歲的小老太太,可能體態老邁,也許步履遲緩,但是隻要她一句“媽媽,我需要你”,我依然會滿心歡喜地奔向她,幫她分擔帶娃路上的瑣碎,讓她可以有時間在帶娃間隙低頭關照自己。
我不會自以為是的指指點點,不會盲目自信地教她應該如何帶好孩子。
因為我相信,她在當媽之前,就已經在母親這個人生角色裡做足了功課,哪怕是一邊學習一邊摸索,只要大方向上沒有錯,就讓她自由發揮就好,跌跌撞撞也是成長。
這是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厚愛,這是父母子女一場,跨過義務之外的默默相守。
這是父母和子女在育兒這條路上的再次相逢,這次相逢,是為了另外一個小小人兒的長成。
我要用“我在”的浪漫,告訴你人生的真諦:
養育之路,實屬不易,慢慢走,細細品,有我陪你,不懼!

“您的分享,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 本文轉自公眾號「追光的栗子」,作者:栗子,35歲寶媽,13年資深文案,新手小白爆文創造者,歷時3月,寫出1篇150W+,3篇44W+,2篇10W+,爆文經驗總結分享中,歡迎圍觀。


資源領取
資源領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