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前最後幾個工作日,給大家送上秋天徵集上來的“搭子故事”,在《
》裡,一百多位雲閨蜜們分享了他們的搭子生活,這些不僅大人不累,還能互相都被滋養的事情大家都收了吧!(反正娃都得自己帶)。

在所有故事中,運動搭子被提名的次數遙遙領先!
當媽之前可沒想到要和娃這麼認真搞體育,哈哈,沒事,作為非典型母嬰博主,我就喜歡看到這樣的畫面。
讀者@ 開心媽媽 平時會陪孩子運動,跳繩,游泳,孩子也會陪著練瑜伽;

@小羊咩咩媽媽 提供了一個有意思的建議:
她說,“孩子喜歡程式設計,平時用電腦時間長,再加上下午放學回家還有作業,晚上看書時間也長,就帶娃體驗了一下國球運動——打乒乓球,沒想到,成了我們最好的課後活動。
現在,只要孩子放學早點,就接娃到小區乒乓球桌那去打20分鐘,打完了再回家。
孩子特別喜歡,眼光隨著乒乓球的飛來飛去,眼睛都靈敏了,從學校得到的壓力也被排走了。
小孩子的長進可以說是突飛猛進,從原來不怎麼會接球但現在都能和我來回快速對打了,他表示很有成就感。
而我,也在和孩子打乒乓球過程中刻意大幅度蹦跳,讓自己來一場大汗淋漓,解決了我忙起來沒空運動的情況。
這還有個意外收穫,孩子運動會口渴,激發我變換著做各種好喝的飲品,如蜂蜜柚子茶、菊花飲、蘋果山楂水…… 孩子很享受打乒乓球過程中,還可以每天嘗一嘗媽媽牌自定義飲品。
這是我和孩子最近很快樂的親子時光!


@春花 和老大是堅定的跑步、游泳搭子。
她說,“沒有孩子在後面鼓勵我,我是真的跑不動。”跑步就這樣在相互督促拍照中堅持下來了。
@ Cynthia.G 說:
“我是個阿宅,完全是被娃拽著運動一起玩switch的運動環,感覺自己越活越年輕啦!
這個遊戲需要通過指定動作才能闖關,又能鍛鍊又能又有遊戲的樂趣,玩的時候,大人先跑一關,孩子再跑一關,交替四五關之後,就按照約定關電視休息眼睛。”

@ 耶比大熊 說:
“自己想跑步,但總以娃粘人為藉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於是乾脆請娃當我的教練,每天放學後他會喊:教練今天帶你去跑兩圈,你最喜歡跑步了。
我從一個只是喊口號的媽媽,到不知不覺中天天一萬步輕鬆達標,自己閒暇時也會自己小跑一會。這些變化都是運動搭子帶給我的!”
——真好啊,往後的每一年,我也要當你們的運動搭子!

你陪娃上了幾年興趣班?有沒有想過,也讓娃支援下咱們的愛好,做個興趣班搭子呢?
這類搭子的例子不多,但我也要放出來,咱們都多去折騰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吧,讓娃也看看,爸媽才不是只會看手機

。
是發育晚、反應慢的普通男孩,也是我最好的玩樂搭子。”



讀者 @樂 家裡的獨特陪伴方式是:孩子跳舞,爸爸敲鼓來伴奏!只用一雙手,就能陪娃,還讓自己倍兒解壓。
“一開始是娃爸爸突然對鼓感興趣,就在網上淘了個幾十塊錢的二手非洲鼓,天天在家拍著玩,教程嘛,就是抖音挑自己喜歡的照著拍,學成後,家裡就持續了一段時間的爸爸敲鼓,孩子跳舞的和諧畫面。
這真的是很能增進爸爸和娃之間的感情、提升家庭氛圍的活動了(當然,肯定是會挑週末白天或者不休息的時間進行,還是怕吵到人,就墊個墊子,基本就沒有困擾啦~)”

@ 甄開心媽媽分享:
3年來,女兒和爸爸一起每週出去練4次散打。爸爸減去15公斤的肥肉,重拾了昔日的專業散打運動員、山東拳王的雄風和信心;
女兒身強體壯,7歲考過了專業散打1段,父女倆還參加了數次親子表演,最幸福的是沒出場的老母親:每週解放了4天!一舉多得,皆大歡喜,其樂無窮!希望父女倆再接再厲,爭取以後為國爭光!哈哈哈!
——我現在能體會,你為啥叫自己“zhen開心”了

!


一位不願意暴露姓名的@ momo 表示:娃大了,帶娃旅行實在太舒服了,可以讓他選目的地,看百度地圖規劃路線,找飯店點菜,這些都能勝任,尤其是找路導航,對路痴媽媽來說真是福音……

小學老師@ 燕子
說:
“家裡只有媽媽有寒暑假,之前一直想帶娃出去怕一個人搞不定,出去幾次後,就完全愛上了。
提前把旅行用品快遞到目的地酒店,回來之前也用快遞寄回家。輕裝上陣,一個人推著一輛車就出發了,推著嬰兒車,我們2年內的寒暑假走了很多地方。
女兒永遠是最不掃興搭子。每次想去哪裡,總是第一個響應的,去各種地方嘗不一樣的美食,走不一樣的路,永遠都是積極響應,正面回覆,沒有顧慮地支援媽媽的任何計劃。
她身上那巨大的好奇心,讓本來已經覺得司空見慣的旅途被一次次點亮,而且每次單獨帶娃旅遊回來,都感覺她長大了很多。”

讀者@ 瀾杉 說,
“曾經有句話說,文藝女青年這種病生個孩子就好了,沒想到吧,到40了,還是個文藝女中年!而且在我的浸潤下,還有個愛好如同複製貼上的女兒,尤其是旅遊。
女兒說:雖然你有好閨蜜,但是不能像我一樣24小時陪你吃,陪你睡,陪你玩啊,希望保養得當,時光在我身上走得慢一點,希望和女兒想依相偎的時光長一點,畢竟再大點,估計就不跟我玩了😋”


@ 帶魚 推薦的特殊旅遊,是帶娃出去做義工。
在汕頭有一個地方,叫做三元飯堂,說是三元,但其實是免費的,聽說是取自“善緣”的諧音。
這裡是免費給孤寡老人,殘疾人提供一日兩餐的地方。跟孩子去做義工,感受那種不求回報的付出,感受著世界即使破破爛爛也還是會有人在縫縫補補的溫暖。
帶娃送過米和麵之類的日常所需,孩子說要努力學習努力賺錢然後可以再繼續買東西送到三元飯堂幫助那些老爺爺老奶奶。


誰說在家露營不可以是旅遊的感覺呢?喜歡露營又怕安營紮寨累壞了自己的,學習 @ dora 吧!
在家搭起平時露營用的那種帳篷,掛起星星燈,裡面擺上各種愛玩的東西,再開啟投影…這不就是一個媽媽也可以安心躺平跟娃一起玩的秘密基地了嗎?
大人小孩都是怕熱怕蚊子咬星人,外出露營還要一堆計劃,家長總是很累。乾脆直接家裡露營,娃也很開心,而且不費媽。


手工很複雜嗎?其實完全可以先從最簡單的沉浸式亂塗亂畫開始。


老朋友 @Jessie 也沒給娃報過繪畫班,她說:
“無事做的時候我們就會一起出門寫生/參加城市速寫活動/對著一根蔥進行頭腦風暴/共同設計字母或者古詩等等;
現在出門我們都會隨身帶個小本,不知不覺中就成了繪畫搭子,她誇我畫得好看,我誇她有想象力,成為了我們共同的愛好。”


讀者@ 米小粒 就是個高手了,在她手下,萬物皆可手做。
比如,用不織布做繪本上的彩虹色的花,還原了繪本里的畫。



@ 麥兜 和女兒最常一起做的是非遺手工:掐絲琺琅和竹編手藝。
說實話這是有難度的,掐絲琺琅的第一步需要掐絲,掐出造型需要很大的耐心,用膠水粘在作品上也沒那麼容易,在上色的時候更需要注意避免每個不同區域顏色的混合。
需要好的手眼協調能力,也很考驗專注力。


無論去海邊還是去山上,撿回來的不論是貝殼還是松果,都可以是美好的回憶。
(最後我也亂入一下:你們都是怎麼收納孩子們這麼多手工作品的

)

正在團
👇 點選【閱讀原文】
搜尋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