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婪的多巴胺》:駕馭多巴胺,實現人生和諧

文 | 有書君 · 主播 | 安東尼

親愛的書友們,大家好,我是安東尼。
今天,我們繼續來共讀《貪婪的多巴胺》。
在前幾節的內容中,我們介紹了多巴胺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如何駕馭多巴胺,以實現我們自身的幸福與成功?

意志力並不可靠
透過前面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要駕馭好多巴胺,首先要做的就是抑制其慾望迴路。
防止我們陷入盲目追求慾望的漩渦,甚至染上毒癮等惡性慾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將對抗慾望的失敗歸咎於意志力的薄弱。
然而,科學研究表明,意志力雖然有效,但其實是一種非常有限的力量。
科學家們透過一個巧妙的實驗證實了這一點。
實驗將未進食的受試者置於充滿美食誘惑的房間中。
其中一部分人可以享用美食,另一部分人則被禁止食用,然後讓參與者們去解答難題。
結果顯示,那些被禁止食用美食的參與者,堅持解題的時間明顯短於可以享用美食的參與者。
這個實驗清晰地證明了意志力的有限性:
當我們在某件事上消耗了意志力,可用於其他事情的意志力就會相應減少。
那麼,我們是否能夠增加意志力的“總額”呢?
答案是肯定的,但過程相當困難。
傳統的方法,比如透過金錢獎勵來增強意志力,已被證明效果有限。
相比之下,生物反饋的方法顯示出更好的效果。
這種方法透過向參與者提供身體和大腦運作的知識,並引導他們想象增強意志力的場景。
當參與者的大腦產生相應的反應時,相關裝置會給予反饋。
儘管這種方法確實有效,但其複雜程度使其在現實中難以應用。
既然單純依靠意志力來抵抗慾望並不可行,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科學家們從生物化學的角度找到了幾種有效的方法。

對抗慾望多巴胺的正確方法
第一種叫作“動機增強療法”。
它的核心理念是利用慾望多巴胺來對抗慾望多巴胺,也就是透過強化個體內在的積極動機,來抵消不良慾望的影響。
以毒癮治療為例,雖然吸毒者的主要慾望是吸毒,但他們同時也存在其他相對較弱的積極慾望。
比如希望成為更好的配偶、更稱職的父母,或者在工作上有更出色的表現。
而治療師要做的就是增強吸毒者這些良性慾望,以對抗毒癮。
具體方法是,鼓勵吸毒者自己主動表達他們對健康生活的嚮往。
這是因為,相比於被動接受他人的說教,人們更容易相信自己親口說出的話。
在實施過程中,治療師需要巧妙地運用“鼓勵”策略。
當吸毒者表達積極向上的想法時,要及時給予正向反饋,並鼓勵他們進行深入闡述;
當吸毒者表達消極或不恰當的想法時,不要直接反駁,而是透過轉移話題來淡化其意願。
雖然毒癮是一個極端的例子,但動機增強療法的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同樣適用。
比如,在引導孩子改正不良行為時,我們也可以嘗試使用這種方法激發孩子內在的積極動機。
而不是單純地禁止或懲罰,這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種方法叫作“認知行為療法”。
它的核心在於利用控制多巴胺來對抗慾望多巴胺。
其實用意志力對抗慾望也是控制多巴胺的一種作用方式,但就像前面所說的,它的作用具有明顯的侷限性。
然而,值得慶幸的是,控制多巴胺的功能遠不止於此,它還賦予我們制定計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這正是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礎。
另外,認知行為療法還基於一個關鍵觀點,那就是:慾望往往由特定的暗示觸發。
還是以毒癮為例,這些暗示可能包括直接的毒品、與毒品密切相關的酒精,以及其他可能喚起吸毒者相關記憶的事物。
基於這一認知,治療師會指導患者執行以下應對慾望的策略:
首先,患者會被鼓勵建立一個支援網路,比如邀請不吸毒的朋友共同參與戒毒活動。
這種社會支援不僅能提供情感依託,還能創造新的、健康的社交環境。
其次,治療師會指導患者開展環境淨化行動,系統性地清除日常生活中可能誘發毒癮的暗示。
在這個任務中,所有能讓患者想起毒品的東西都會從家中被移除。
這種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為它從源頭上切斷了慾望的觸發機制。
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這種方法同樣適用且易於實施。
在面對各種誘惑時,最有效的策略往往不是與之正面對抗,而是主動遠離誘惑源。
第三種控制多巴胺的方法叫作“十二步促進療法”。
也就是利用當下分子對抗慾望多巴胺,具體包含以下步驟:
承認自身的不完美;相信存在超越個人的力量;
將自我託付於這種更高力量;深入審視個人性格缺陷;
向他人坦誠自己的錯誤;準備接納更高力量進入生活;
尋求他人的指導;向被傷害的人道歉;
採取具體行動糾正錯誤;持續反思和檢視自身行為;
與他人分享個人經驗;主動幫助他人。
這些步驟充分體現了當下分子的特徵:
首先,相信更高力量的存在,這並非基於理性認知,而是訴諸感性體驗;
其次,幫助他人、尋求指導和經驗分享等步驟都強調積極的人際關係;
最後,自我反思和正視問題等,也都是反多巴胺特性的。
這種療法本質上更像是建立社會支援網路,透過與其他團體成員建立聯絡,或與更高力量建立精神聯結,個體得以獲得改變。
在這個過程中,為他人著想會激發我們的無私精神和責任感,而一旦犯錯,內疚感也會成為阻止我們重蹈覆轍的重要防線。

實現多巴胺和當下分子的平衡
那麼到這裡,我們已經幾乎解決了慾望多巴胺帶來的挑戰。
然而,正如我們在第二節中討論的那樣,控制多巴胺的問題同樣需要重視。
如果說對待慾望多巴胺主要採取引導和抑制的策略,那麼對待控制多巴胺則需要更加細緻和平衡的態度。
我們既需要控制多巴胺來引領我們創造美好未來,又要避免它過度支配我們,導致不知疲倦的工作狂傾向或者情感冷漠。
那麼,我們要怎麼做才好呢?
關鍵在於建立多巴胺與當下分子之間的和諧關係,讓它們從對立走向合作。
具體而言,有以下幾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精通”。
精通是指在特定領域實現卓越,這種狀態能夠同時滿足多巴胺和當下分子的需求。
從多巴胺的角度來看,精通是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目標。
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在社會競爭中佔據優勢,還能將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這正是多巴胺最熱衷的事情。
同時,從當下分子的視角來看,達到精通狀態能夠帶來深層的滿足感。
當我們掌握了一項技能,獲得他人認可,感受到對生活的掌控力時,會產生強烈的愉悅感。
現實經驗也表明,最好的享受就是精通某項技能。
第二種方法是“現實”。
精通需要長期投入和較高成本,關注現實則是一種更為簡單易行的方法。
現實本來就是當下分子的“勢力範圍”,但同時也是發現意外最豐富的來源。
關注現實,關注我們此刻所做的事情,大腦接收的資訊流將達到最大化。
這樣,我們或許會因為現實的啟發,萌發出一個獨創的想法,這正是多巴胺和當下分子聯手的成果。
那麼,什麼樣的現實最能啟發人呢?
答案是大自然。
大自然就是最複雜、最豐富的環境。
當多巴胺讓你感到疲憊時,不妨走進公園,或許這才能幫助多巴胺更好地工作。
第三種方法是“專注”。
研究表明,分心會顯著降低幸福感,無論在進行哪種活動,走神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
相反,全神貫注能提升幾乎所有體驗的質量。
對當下分子而言,專注能帶來深層次的愉悅感;
對多巴胺系統來說,專注是成功的基礎。
分散精力往往導致一事無成,而專注於單一任務不僅能提高成功率,也更符合多巴胺系統的運作規律。
第四種方法是“創造”。
創造是將多巴胺與當下分子完美結合的絕佳方式。
雖然天才性的創造往往需要極度專注於抽象世界而犧牲現實生活,導致當下分子迴路萎縮。
不過還有一些普通的創造活動可以實現多巴胺與當下分子的平衡。
比如,塗色繪本,精美的幾何圖案既能滿足多巴胺對抽象的偏好,又能透過感官體驗啟用當下分子;
修理物品也不錯,每個修理專案都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是多巴胺的最愛,而將解決方案付諸實踐則涉及當下分子的參與。
此外,烹飪、園藝和運動等活動都能將智力刺激與體力活動有機結合,不僅能改善心情,還能帶來成就感。

做生命的主人
好,那講到這裡,《貪婪的多巴胺》這本書我們就介紹得差不多了。
最後,讓我們對本書的核心觀點做一個系統性的總結:
第一,大腦將世界劃分為“近體空間”和“遠體空間”,分別由當下分子和多巴胺系統管理。
第二,多巴胺系統對意外和新鮮感特別敏感,這種特性使我們難以享受持久的親密關係。
第三,多巴胺慾望迴路不斷製造“想要更多”的感覺,驅使我們追逐慾望,而不管這些慾望是否真正必要。
第四,多巴胺是各類成癮行為的神經基礎。
第五,多巴胺控制迴路雖然賦予我們想象力、規劃能力、意志力和創造力,但也可能導致過度理性和情感冷漠。
第六,當下分子與多巴胺系統往往相互抑制,當下分子是我們所有情感體驗的來源。
第七,多巴胺在人類文明發展中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推動進步,也可能帶來毀滅。
第八,我們可以利用慾望多巴胺、控制多巴胺和當下分子來更好地管理慾望。
那麼,說到這,如果我們跳出神經科學的範疇,從現實出發,或許可以用歷史中“法家思想”和“儒家學說”來對多巴胺和當下分子進行一下類比。
多巴胺就像法家,他們冷冰冰的,理性而務實,專注於利益計算和規則制定。
他們主張“以法為先”,強調變革與進步,推動歷史車輪不斷向前。
而當下分子就像儒家,他們溫暖如春風,注重情感聯結和道德修養,主張“禮樂仁義”,透過軟性約束維繫人際和諧。
歷史上,儒法之爭激烈且長久,他們很少相互理解,總是互相指責,而實際上他們都有正確的一面,也有不合理需要改進的一面。
因此,我們應該追求兩者的平衡與融合。
在做事方面,我們要像法家,利用多巴胺的嚴謹規劃,腳踏實地地實現目標。
在做人方面,我們則要像儒家,發揮當下分子的情感力量,以溫暖包容之心對待身邊的人。
然後透過二者的結合,實現多巴胺和當下分子的動態平衡,做自己生命真正的主人。
好了,到這裡,《貪婪的多巴胺》這本書的共讀就全部結束了。
感謝各位書友一週的收聽與陪伴,我是安東尼,期待在下一本書中與你相遇,再見。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