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有書君 · 主播 | 安東尼

今天,我們繼續來共讀《貪婪的多巴胺》。
在上一節的內容中,我們介紹了多巴胺在人們立場、觀念方面的影響。
那麼在這一節中,我們將探討多巴胺對於人類社會整體的影響。

人類的發展歷史可以說是一篇波瀾壯闊的史詩,我們從弱小的直立猿發展而來,逐步戰勝了天災、野獸、饑荒的威脅,發展為這個星球上最強大的種族。
如今,我們的雙手甚至延伸到外太空和虛擬空間,一旦可控核聚變研究成功,我們甚至要衝出太陽系,走向更遙遠的星辰大海。
審視這段非凡的歷程,不難推測多巴胺在人類進步與擴張的歷史中,一定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畢竟,人類的歷史正是一部走向遠方、探索未知、創造無限的歷史,而這恰好正是多巴胺的“主要戲份”。
那麼,多巴胺是如何推動人類離開舒適區,勇於探索與冒險的呢?
對此,主要存在著兩種解釋:
第一,多巴胺驅動人們踏上尋找新機會的征途。
第二,多巴胺並非促使人類出發的主要動因,而是幫助我們在新環境中更好地生存與競爭。
那麼,哪種解釋是更為科學的呢?
科學家透過對與多巴胺密切相關的7R等位基因的研究,傾向於支援第二種觀點。
如果解釋一是對的,那麼離開人類起源地非洲的群體中應當普遍存在7R等位基因,不存在差異。
如果解釋二正確,我們則會觀察到攜帶7R等位基因的人數,隨遷徙距離的變化而變化,原因在於,短途遷徙的部落一旦定居,未知便慢慢變得熟悉,7R等位基因的優勢隨即減弱。
只有持續前行的部落,不斷經歷新環境,7R基因的優勢才得以延續。
而實際情況恰恰如此:種群遷移得越遠,7R等位基因出現的頻率就越高。
這表明,多巴胺的作用並非單純激發冒險精神,而是提升人類對於新環境的學習與適應能力。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這種學習和適應能力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多巴胺會促使我們在新環境中積極探索,尋求資源最大化的機會。
其次,多巴胺能加速學習過程,這是因為多巴胺對獎賞高度敏感,無論勝負都反應強烈,這樣我們會更加努力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
再者,多巴胺會降低對壓力的敏感度,在多巴胺的幫助下,陌生環境非但不會引發焦慮,反而能激發興奮感。
當然,隨著環境變得熟悉,社會合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多巴胺作用往往會出現減弱的情況,因為這正是它們所不擅長的領域。
所以,在熟悉的環境中,7R等位基因出現的頻率就會慢慢下降。
那總的來說,多巴胺以其獨特的方式,幫助著人類不斷前行,探索未知,書寫了屬於人類的輝煌篇章。

多巴胺毀滅人類的可能一:過度的理性
那以上呢,說的都是多巴胺的輝煌歷史,在物質極度匱乏的遠古時期,這種對“更多”的追求驅動著人類不斷進步,使我們的祖先擺脫了勉強維生的困境,最終成為地球上的優勢物種。
然而,時移世易。
當歷史的進度條走到當今這個人類已掌控世界、科技高度發達、物質需求已得到充分滿足的現代社會,多巴胺的角色正在發生微妙而危險的轉變。
它不再僅僅是進步的推動力,而可能成為人類自我毀滅的催化劑。
在書中,作者利伯曼深入探討了多巴胺可能帶來的幾種毀滅性威脅,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過度理性帶來的危機。
這種危機最典型的體現就是軍備競賽,尤其是核武器競賽。
高多巴胺水平的科學家們運用其理性思維不斷突破武器殺傷力的極限,直至研發出核武器這種終極毀滅性武器。
在他們的理性計算中,武器的效能引數才是最重要的考量,而其可能帶來的災難性後果卻被忽視。
同樣,高多巴胺水平的政治家們也只關注核武器的威懾價值,計算敵對國家使用核武器的機率,評估先發制人或後發制人的戰略優勢。
當這兩種冷酷的理性思維結合在一起,加之越來越多的國家獲得核武器製造能力,這些理性的決策者可能會得出一個可怕的結論:
只有摧毀他國,才能實現本國利益的最大化。
而一旦這種思維成為現實,人類文明的末日將不可避免。


多巴胺毀滅人類的可能二:過度的慾望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末日圖景,源於慾望多巴胺的無限膨脹。
這種永無止境的慾望,正驅使人類以驚人的速度消耗地球資源,最終可能導致環境的崩潰。
與工業革命前的社會相比,現代人類的資源消耗量已激增數十倍。
這種驚人的增長正是慾望多巴胺作用的結果——我們總是渴望“更多”,卻很少思考這些需求是否真實必要。
這種無節制的索取首先帶來的就是資源的加速枯竭。
資源枯竭導致社會衰退的案例在現實中比比皆是。
許多曾經繁榮的資源型城市,隨著資源的耗盡,逐漸淪為蕭條的小鎮。
這些鮮活的例子警示著我們過度開發的後果。
更為嚴重的是,工業化程序的加速正在引發全球性的氣候變化。
近年來,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乾旱、洪水、風暴等自然災害已成為威脅人類生存的現實挑戰。
而超過半數的溫室氣體排放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這既源於發達國家無止境的物質追求,也來自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的正當發展需求。
在保護地球生態系統的迫切需求面前,單純依靠勸說,讓人們減少資源消耗顯然是不夠的。
或許,只有透過突破性的技術創新,才能在維持當前消費水平的同時,實現溫室氣體排放的大幅削減。


多巴胺毀滅人類的可能三:過度的發展
多巴胺對人類構成的另一個重大威脅,源於在它驅動下的無節制發展。
對於當下而言,“發展”往往被賦予絕對的正面意義——它代表著技術的更新迭代、效率的不斷提升、能力的持續增強。
然而,當發展失去方向,當問題不被重視,這種由多巴胺驅動的無限發展,反而可能成為人類自我毀滅的根源。
在書中,作者利伯曼針對當前人類發展,提出了自己的三個憂慮。
第一是人工智慧發展的不可預測。
如今,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已經在諸多領域超越了人類。
在最考驗智力的圍棋領域,阿爾法圍棋已戰勝了所有人類棋手,而在寫作、繪畫、駕駛等傳統人類專屬領域,人工智慧也正在快速地佔領一個又一個高地。
這種驚人的發展速度,正是源於多巴胺賦予我們的獨特能力——運用抽象概念創造新技術的能力。
更令人擔憂的是,人工智慧已具備了一定的自我完善的能力。
程式設計師的角色正在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人工智慧已經能夠根據目標進行自我調整和最佳化。
這種進化機制使得人工智慧的發展軌跡日益超出人類的理解範圍,也就是說我們不知道人工智慧是怎麼進化的,它的一些計算結果、行為邏輯,我們人類也根本無法理解,這意味著人工智慧的新進展可能會產生不可預測的後果,沒有人能夠確切地預知一臺超級智慧計算機會不會失控。
那麼,如果失控,我們人類又是否有能力應對呢?
這個是一個值得審慎思考的問題。
第二是發展對人類生育慾望的壓制。
在以前的內容中,我們已經瞭解到多巴胺的一個顯著特徵:
它驅使我們不斷追求“更多”,卻從不關心我們真正需要什麼。
當這一特性擴充套件到整個人類社會層面時,可能導致我們逐漸偏離生存與繁衍這一根本目的。
在自然狀態下,個體的繁衍本能與種族的壯大需求是高度統一的:
個人渴望延續自己的基因,種族則致力於壯大自身,這種和諧的狀態確保了物種的延續。
然而,在現代社會中,這種狀態正在被打破。
我們創造的“花花世界”正在奪走多巴胺的注意力:高度發達的物質生活和網際網路娛樂分散了我們的多巴胺,導致分配給生育慾望的多巴胺大幅減少。
同時,多巴胺驅動的社會使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迫使我們陷入無休止的“內卷”競爭,比如,現在受教育時間越來越長、超長時間的工作也越來越普遍。
這種情況進一步消耗了我們的多巴胺,使得用於生育慾望的多巴胺份額更加稀缺,而這在世界範圍內已經導致了一定程度的人口危機。
從人口學角度來看,要保持人口規模穩定,總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需要達到2.1。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現在世界主要國家的生育率大多未能達到這一基準線,並且人們對生育的興趣還在持續下降。
這種現象在人類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這種趨勢持續惡化,人類是否會因此走向自然消亡?
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答案,但它確實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第三是虛擬世界對現實世界的衝擊。
虛擬現實,即VR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成為加速人類文明衰退的另一重要因素。
虛擬世界堪稱多巴胺的完美樂園,就像電影《駭客帝國》中那個著名的紅藍藥丸選擇:
是選擇平淡無奇的現實世界,還是投身於絢麗刺激的虛擬空間,在那裡即刻成為宇宙英雄?
雖然目前的虛擬現實技術還沒有達到如此逼真的程度,但在多巴胺的持續驅動下,電影中的場景很可能成為現實。
當前的VR技術已經能夠模擬視覺和聽覺體驗,而其他感官的數字化也正在快速推進。最新的科學研究已經透過電熱裝置成功模擬出味覺和嗅覺體驗。
儘管觸覺模擬仍是技術難點,但一旦突破這一障礙,人類甚至可以完全在虛擬現實中體驗真實世界的一切。
這無疑會使人類逐漸迷失自我,脫離現實社會,進而在虛擬的世界中逐漸沉淪。
那透過這一系列的介紹,多巴胺真是讓我們又愛又恨。
那麼,面對多巴胺帶來的重重挑戰,我們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呢?
我們下節繼續來聽。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面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有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成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