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ant實習生薪資天花板又被掀掉一層
根據efc最新的報道
Citadel Securities給到實習生
最高5.8k美元的週薪


這可是實習生的週薪啊
等比換算成年薪的話就是30多萬美金
什麼概念:
另一個量化薪資榜單冠軍Five Rings給出的30萬美金
還只是正式員工的平均工資啊……

正巧同天在wso上又翻到這樣一個應景的問題👇


cr.wso
趁著這個機會就跟大家好好嘮嘮
基本面(傳統)金融 vs 量化金融
到底該怎麼選?
傳統金融 vs 量化金融?Qualitative or Quantitative?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第一步是明確這兩種金融崗位的定義和最核心的區別。
來看一下題主分別列舉了TA印象中“傳統金融”和“量化金融”兩種金融崗位分類下不同的具體崗位和行業:
📌Fundamental Finance Careers
基本面金融
-
Investment Banking
-
Private Equity
-
Fundamental Hedge Funds(Asset Management)
📌Quantitative Finance Careers
量化金融
-
Quant Researcher -
Quantitative Fund
-
Quant Developer
-
Quant Trader / HFT
其實這兩類金融崗位的核心區別在於其性質更偏定性、以基本面為主的傳統金融(Qualitative)還是更偏定量的量化金融(Quantitative)。
題主提到的這些都是傳統基本面金融行業,而在這些行業中又可以細分出以下這些崗位:Risk Management, Commercial Banking, Corporate Banking, Insurance, Sales and Trading, Equity Research, Credit Research, Credit Rating…
這類崗位往往更偏向於Qualitative(定性)的分析與判斷,強調的是對行業、公司、商業模式的理解能力,以及對市場情緒、政策變化、人際關係等軟性因素的敏銳感知。
相較之下,量化金融崗位則完全站在另一個維度,它是一種Quantitative(定量)驅動的工作方式,透過數學建模、統計分析、程式設計實現來找到市場的規律,甚至是製造“可複製的成功”。
接下來我們就針對每個細分崗位來深入看看,各自的優點、缺點和發展潛力究竟如何。
Fundamental Finance Careers基本面金融
投資銀行(Investment Banking)
IBD是很多留學生夢開始的地方,主要負責幫助企業融資、併購重組等,也是通往年薪百萬買方世界的黃金跳板。
👍Pros:高起點的薪資待遇、清晰明朗的職業發展路徑
在投行內部的晉升路線非常清晰:Analyst → Associate → VP → Senior VP → MD。
考慮跳槽晉升的職業發展路徑也很具有吸引力:許多像KKR、Blackstone這樣的頂級私募基金,最主要的招聘渠道之一就是從各大頂級投行挖掘人才,像GS FIG、PJT RSSG, EVR RX, MS M&A,都是PE的直通車道。

cr.wso
👎Cons:工作時間極其繁重、競爭壓力異常激烈
很多投行IBD banker 一週可能要工作100個小時,加班到凌晨2點。甚至一些比較忙的team,可能一週都睡在辦公室。
📈Earnings Potential:
畢業第一年起始薪資Starting Pay:$170,000(含Bonus)
投行崗位entry-level起薪可以達到$100k–$150k,算上Bonus的話一年拿17萬美刀完全不是問題。(*IBD薪資一大特點就是Bonus 比例高,可達年薪的 50%~100%!)。

cr.efc
後期如果跳到買方,薪酬會有更加顯著的提高,在高階職位階段尤其明顯。
私募股權(Private Equity)
PE投資人透過槓桿收購等方式收購企業,在提升企業價值後退出,從中獲取“資本增值”和“運營最佳化”雙重收益。
👍Pros:比投行IB更高的薪酬、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wlb、以及長期財富積累的機會。
👎Cons:更為激烈的求職競爭、對0經驗畢業生不友好
前段時間KKR拒信事件鬧出的大烏龍,被拒同學的郵箱字尾學校全部曝光,被髮拒信的都是來自頂尖名校的優秀學生👉KKR潛在目標校名單,洩露!
KKR 2020年推出的首個正式分析師專案,競爭也是很殘酷的:2020年,共有762名大學生申請了analyst program,只錄取了12名;2021年,錄取率也同樣不到2%。共有1678名申請人,只有19名收到了全職anlayst的offer。
📈Earnings Potential:
畢業第一年起始薪資Starting Pay:$200,000(含Bonus)
PE員工在職業生涯的早期可以賺取20萬美元以上,上不封頂,合夥人級別的那賺數百萬美元不是問題。
基礎資產管理(Fundamental Asset Management)
Fundamental Asset Management又稱Investment Management(傳統資產管理),是最經典的資產管理形式,主要涉及為客戶管理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基金等),以實現長期資本增值。
👍Pros:穩定、注重長期回報、較強的職業壁壘、客戶粘性強、職業路徑清晰、有較好的wlb
頂級傳統資管公司有Blackrock、PIMCO、State Street、Vanguard等等。
貝萊德不用多說,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全球設有80多個辦事處,為個人投資者、公司、政府和基金會提供服務。
截至2024年9月30日,貝萊德總資產管理規模約為11.5萬億美元,截至11月5日,市值約為1500億美元。

cr ADV Ratings
State Street總部位於波士頓,是世界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基金託管銀行,提供全面的證券服務。截至2023年底,State Street管理的資產總額約為48萬億美元。
PIMCO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大型投資管理公司,PIMCO的重點業務是固定收益投資,其創始人Bill Gross被譽為Bond King。
👎Cons:投資回報週期性較長、受經濟波動影響大、收入相對較低、需要極強的耐心和抗壓能力
不過也正是因為AM良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wlb,收入方面可能就沒有PE或者Quant Fund這麼高,且晉升速度較慢,需耐心積累經驗。
📈Earnings Potential:
畢業第一年起始薪資Starting Pay:$120,000(含Bonus)
薪資方面,基本面資管行業的收入通常由Base、Bonus和績效提成構成,雖然初級崗位薪資相比起今天說的其他行業低了一些,但好在它有較為明晰的職業發展路徑,頂尖人才年薪也可達百萬以上。
Quantitative Finance Careers量化金融
高頻交易公司(High Frequency Trading Firm)
高頻交易通常採用電腦演算法來執行大量高速證券交易,以賺取買賣價格之間的差價。這種交易策略在金融市場中具有很高的競爭力,因此需要不斷最佳化演算法和技術裝置以保持領先地位。
👍Pros:高度精英化,扁平結構,重視能力而非外表、工作有趣且結果導向,有成就感、薪資與表現掛鉤,優秀者獎金豐厚,……
高頻交易公司通常是神秘又高階的存在,我們熟知的公司有Jump Trading、Hudson River Trading、Chicago Trading Company和Virtu。
Jump Trading成立於1999年,總部在美國芝加哥,實行高度的保密制度,很多資訊都不對外公開。而且使用自有資金開展交易,外界都不知道這家公司的具體財務狀況,直到成立了Jump(Jump Trading專門從事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部門),神秘面紗也終於揭開了一角。

cr.Jump Trading
再比如創下4年只虧一天的神記錄的Virtu,自2009年到2014年共1512個交易日中,僅有一天出現虧損。

cr.Virtu
👎Cons:壓力巨大、穩定性較低、門檻較高
由於交易速度極快且市場變化莫測,工作強度非常高,需要應對長時間的工作和高強度的壓力。行業內的公司可能會因市場變化或技術落後而快速衰退,這也可能導致員工面臨更大的就業不確定性。
📈Earnings Potential:
畢業第一年起始薪資Starting Pay:$150,000(含Bonus)
高頻交易公司的Quant崗位極具競爭力,通常在15萬美元(包括基本工資和獎金)。在頂級公司,成功的量化分析師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賺到數百萬美元。
自營交易公司/做市(Proprietary Trading Firm/Market Making)
金融機構用自己的資金,而非客戶的資金進行投資,獲取利潤。在交易速度上沒有高頻交易這麼快,持有期在日內到每日之間。一般自營公司通常採用利潤分享模式。
👍Pros:自主性強、職業道路多樣化、良好的團隊氛圍
自營交易公司用自己的資金進行投資決策,給交易員很大的自由度去探索各種投資機會。不僅有傳統的交易崗位,公司還設定了風險管理、資料分析等多個職能崗位,為不同型別的金融人才提供發展空間。
比較有名的自營交易公司都幾度因為“高薪”而出圈,像Citadel Securities、Jane Street、Optiver、IMC、Five Rings等。
👎Cons:風險承擔、績效導向明顯、進入門檻較高
由於使用自有資金進行交易,一旦發生虧損,影響將十分直接且嚴重;個人表現直接決定收入水平,這可能會給部分人帶來較大的心理壓力。
不過作為全球頂尖的自營交易商自然有著嚴密的防禦措施,Jane Street每年都會花費50m-75m購買看跌期權,就是為了防止低機率市場暴跌的發生,一旦真的發生了,這些期權也會保證Jane Street穩賺不賠。
📈Earnings Potential:
畢業第一年起始薪資Starting Pay:$200,000(含Bonus)
成功的資深交易員年收入可輕鬆突破五位數甚至更高,具體取決於他們所管理的資金規模及回報率。
對沖基金(Hedge Fund)
對沖基金操作的宗旨,是在於透過承擔風險來追求絕對收益,同時運用對沖工具避免可能產生的重大虧損。對沖基金的交易速度平均慢於高頻交易公司和自營公司。
👍Pros:薪資天花板、注重績效,只要幹得好就有機會獲得可觀的回報、快速晉升機制
在Citadel這類對沖基金剛開始進去是Associate,幹兩三年如果做的比較好就可以升為Analyst,再之後做的好就可以升為PM,是一條非常visible的道路。
頂級對沖基金給實習生提供的待遇都一等一的好:Citadel為其在美國的Quantitative Research博士實習生提供高達24,600美元的月薪;本科生和研究生Research實習生每月將獲得22,700美元;Interns還可以拿到AirPods、iPad等等。
Point72給26年美國地區暑期實習生開出來最高14萬美元的年薪,相當於1.2萬美元月薪(約合人民幣8.4萬元),對沖基金實習生年紀輕輕能月入8w……

cr.Point72官網
待遇擺在這就告訴候選人是掐尖的崗位。
👎Cons:錄取比例極低、可能面臨高風險的業績不佳、工作不穩定、巨大的業績壓力
收穫高收入的同時,也必須要承擔的是極高的風險。對沖基金的工作高風險源於其業績直接與市場表現掛鉤,基金經理需頻繁做出高難度投資決策,若判斷失誤或遭遇黑天鵝事件,可能導致鉅額虧損,進而影響職業生存。
高盛去年暑期實習生錄取率為0.8%,而Millennium今年暑期實習錄取率僅為0.5%,和Citadel一樣殘酷。

cr. efc
📈Earnings Potential:
畢業第一年起始薪資Starting Pay:$250,000(含Bonus)
薪酬很高,但上下差異和波動也很大,但頂尖表現者可以賺取數百萬。然而,平均表現者可能面臨就業不穩定。
直接報答案得了!
在對沖基金做Quant豈不是……
帶大家一起盤完了以上這些行業就會發現,在對沖基金裡做量化崗位這一條路,無論從薪資、發展路徑、工作內容、成長機會各方各面來說都是天花板級的存在。
再來看看wso題主假設下的背景:目標校的數學或CS專業……這條件進對沖基金做量化不是“易如反掌”——因為許多頂級對沖基金都對於純理科背景選手有明顯的偏愛。

具體愛到什麼程度呢?把Jane Street和Citadel都擠到“Tier2”的頂級量化對沖基金Rentech創始人James Harris Simons就曾經在採訪中公開表示,招人從來不要做過投行或者金融背景的各候選人:
你可以教一個物理學家金融知識,但你沒法教那些學金融的去搞物理。對……所以我們不招學金融的。
我們招來人(理科生)之後,他們會接受系統的金融知識培訓,然後很快就能大展拳腳。

James Harris Simons cr.google
所以去對沖基金做Quant,那麼純理科背景反而可能會給你加分。作為無數理科生的Crush Job,Buyside Quant除了高薪,WST還分析過更多令人心動的優點:
-
無懼AI替代的華爾街鐵飯碗👉華爾街鐵飯碗崗位出現了:畢業年薪30萬美金,還不會被AI取代……
-
財富自由+原地退休的神仙崗位👉35歲財富自由+原地退休,這才是留學生最想進的神仙行業……
對沖基金通常會招聘Quant Developer、Quant Researcher和Quant Trader這三類細分崗位。
WST就有來自Cambridge的學員,拿到了全球最大對沖基金公司之一的Marshall Wace London Office 2025 Quantitative Researcher Fulltime,達成一畢業就實現年薪百萬的目標。

WST就有NYU畢業的理科學霸學員,拿到了頂尖買方IMC Chicago Office的Quantitative Trading Analyst Fulltime,崗位校招全職起薪可達175,000 USD/年。

全球規模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BlackRock的2025 Quant Developer Summer Intern Offer也被WST的優秀學員拿下~

如果你對基本面 vs 量化金融求職還存在困惑
也想像學長學姐一樣成功上岸買方Quant?
想了解海內外各地區求職最新形勢?
想知道自己究竟適合什麼行業什麼崗位?
別急,現在就有一個絕佳機會
👇
WST第十一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如期而至
每一年的求職季,對於留學生而言都充滿不確定性
AI崛起重塑行業格局、高薪行業裁員潮加劇內卷、川普上臺嚴審簽證政策
讓留學生求職之路愈發迷霧重重
此時,來自 “過來人” 的指引就顯得尤為珍貴
WST第十一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邀請曾在求職披荊斬棘的學長學姐們
以投行、買方、科技、諮詢等業內資深人士的獨特視角
深度剖析高薪行業篩選人才的底層邏輯
結合AI時代的深刻變革
為留學生們精準拆解這一特殊背景下的求職新挑戰與新機遇
在複雜多變的求職季中錨定方向

WST第十一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集結多位行業頂尖導師深度解析
IMC導師揭秘Quant最新用人標準
McKinsey導師分享管理諮詢的上岸法則
更有上岸八大投行、MBB的學員分享
如何在WST的助力下成功斬獲高薪Offer
……


2025年7月13日
我們不見不散!
WST第11屆百萬年薪分享會報名通道來啦
掃描下方二維碼新增小助手
傳送【年百】即可報名

自2018年開始,WST已經舉辦了多場年薪百萬分享會。以留學生求職為主題的大型線下分享會,WST團隊精心邀約來自各個高薪行業的導師和艱難求職季依舊穩穩上岸的WST成功學員,梳理海外求職形勢,解決廣大留子痛點。超20000位留學生在WST的百萬年薪俱樂部對求職有了新的認知。
幾張照片和影片帶大家回顧WST歷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