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代“雞娃”受害者,也是受益者

作者:李筱懿|來源: 靈魂有香氣的女子(ID:lixiaoyilhyxqdnz)
這幾年,中國家庭“雞娃”的焦慮感很重,大家困惑的核心是:

第一,雞娃到底有沒有用?

第二,被雞的娃真正獨立生活之後,會遇到什麼問題?

今天這篇文章,我站在45歲,回憶我媽雞我的方式和時光,以切身體會聊聊,長大後的娃究竟痛苦多,還是收穫多。

一種行為的好壞,只有隔著足夠長的時間去看,或許才有相對公允的答案。
No
-mama-
01
童年的滋養,是一生的教養

我1978年出生在安徽滁州,中國一個普通的三線地級市,算是第一代獨生子女。
我媽趙輝女士,生於1953年,也算第一代“雞娃”的媽,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早年參加革命,加之個人努力,在事業上都有不錯的成績,所以我父母的人生超過他們父輩的機率極小。這對我爸不算什麼,他性格平和事業心不強。
但我媽不同,她從小就是學霸,在任何學校從沒考過第二名,都是第一,如果不是特殊年代,她應該如願考上北大清華。
▲我的媽媽趙輝女士
而現實中,她從中專一步一個臺階考到本科,從實驗員成為語文教師,這種要強的心性,貫穿了她的人生,還有我們的母女關係。
我上小學之前,因為沒有成績壓力,我媽極其溫柔可親,自制卡片教我認字、背古詩,週末安排郊遊和逛公園,即便那時可玩的地方不多,但我媽總能變出各種玩具,我們一起養螞蚱、看螞蟻搬家、捉蝴蝶,她手巧,我幾乎所有衣服都是她做的,或者買一件回來,按照衣樣子做出改良版,她甚至在我家很小的院子裡打了一口壓力水井,帶我打水玩。
等我做了媽媽,想起趙輝女士對幼年的我那麼上心,實在自愧不如。
▲媽媽和我
這種溫暖的陪伴和照料,對我最大的影響是:我堅信媽媽的愛,無論後來她對我怎樣批評攻擊,我都堅信她愛我,只是愛的方式不同;我同樣堅信世界上有“愛”這件事,情愛、友愛、父母之愛,它們都是真實存在的。

所以,在交友、戀愛、工作這種人生重要選擇中,我尊重自己真實的情感,而不是利益。
我上小學之後,一切都變了。

我媽是我整個學生時代班裡最嚴厲的媽,她要求我從一年級開始必須雙百分或者第一名,考不到就是努力不足。她有語文天賦,我一年級開始她就陪我寫作文,針對同一題材我倆一起寫,她逐字批改,還給我講解選題和思路;我初中她就請了家教上門輔導;我們每次搬家,都是因為要住得離最好的學校更近;每天上學放學,不是她接送,就是我爸接送;為了不耽誤我學習,我上大學之前沒有做過任何家務。
我媽是個貨真價實的學霸,她從中專考到本科,每次都是地區第一名,本科論文答辯是全省第一,作為學生代表參加論文答辯,教授問題問盡了,她也答得太漂亮了,實在想多考考,就讓她背《長恨歌》全文,她一字不落,神態自若,腹有詩書,氣度高華。
悲催的是,我不是學霸。我是個智商有限的孩子,上學之後我媽經常用憂傷的眼神看著我,跟我爸悄悄說:“這孩子智力不太好,像你。”然後拍拍胸脯:“還好,多少繼承了我一點。”

真的,我也就繼承了我媽“一點”。

我1985年上小學,在趙輝女士的奮力雞娃中,1990年小學畢業考了全市第7名,順利升入重點中學。然而,這是我人生的巔峰,我從此走上數理化加一起不超過150分的快速墮落之路。
No
-mama-
02
少年的鼓勵,是成年的自信
中學之後,我媽保持著變本加厲的雞娃節奏,甚至略顯神經質。
她和我所有老師關係密切,隨時交流我的表現;家教老師從不找男生,因為怕我早戀;她細緻入微地觀察我和班裡男生的關係,扼殺一切早戀苗頭。

這樣的嚴防死守中,我的成績依然忽上忽下,在前5名和15名之間搖擺。我仔細研究了那時班級裡真正的學霸,沒有一個人的父母像我媽一樣為孩子付出那麼多,但人家卻學得很輕鬆。

我不一樣,我真是用了吃奶的勁都滑翔在數理化不及格邊緣。

而文科成績,語文、英語、歷史、政治,還有生物,幾乎不費勁名列前茅,作文永遠第一。我還學會了各種各樣假裝學習的辦法:把《少男少女》雜誌放在試卷下面,給《煙雨濛濛》包個語文書的外殼,好在各種世界名著是敞開看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簡愛》、《飄》、《亂世佳人》,我現在成為作家,和當年讀了足夠多的書有很大關係。


▲青春期的我
悲催的是,我媽做事業和幹家務一樣好,她當班主任的班級是全校先進,她常年被評為優秀教師,公開課教學都是標杆。
她的出色襯托得我更加平庸,她的耐心也越來越差,我青春期時,我們的母女關係降到冰點,她經常氣到哆嗦著點著我的腦袋:成績這麼差還想出去玩?我為你付出那麼多,是個傻子都學出來了!

媽媽嚴厲的批評,沒有讓我不愛她,但是,我變得沒有那麼愛自己了。我表面陽光,其實內心憂鬱;表面自信,其實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表面獨立,其實很容易深陷和依賴一段感情。

這些問題在我成年之後的生活中,埋下草蛇灰線。


在媽媽和我共同的努力下,我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但偏科更加嚴重,成績越發平常,雖然我人緣不錯,是團支書,在校運動會上,也是大家羨慕的舉校牌的女生,可這些在我媽看來都不重要,她覺得北大清華肯定沒戲,可我要是連211重點大學都考不上,她簡直無顏苟活。
1996年我第一次參加高考,勉強夠本科線。我媽幾乎崩潰,她扔掉我的志願表,咆哮著讓我復讀一年,而且,她託了各種關係,讓我跟班復讀,而不是上補習班。
早戀能掐滅嗎?不能。

我媽那麼嚴防死守,我依然暗戀班裡某學霸,我們約了早晨在市體育場跑步,結果我那第六感靈敏的媽媽,居然尾隨過來,她掄起臂膀,在我市最大的體育場,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當著300米開外我暗戀的男生,奮力扇了我一個耳光,暴怒道:“你就考不上211大學!”
哎呀,我的原生家庭這得多麼罪孽深重?我青春期的心理陰影該多大?然而都沒有,我麻溜兒地哭著回家復讀了,也沒多想。
一年後,我使出全身力氣,把150分的數學試卷努力做到44分,把幾乎不可能再提升的語文、政治、歷史和英語成績又提升了一個臺階,終於考上了211大學。
從此,掀開了母慈女孝的新篇章。
No
-mama-
03
成年的成就,來源於自己的努力
1997年我上大學之前的那個暑假,我們的母女關係回到了童年時代,我媽再也不張牙舞爪,她迴歸成溫柔可親的模樣。
她坦誠地和我談兩性關係,告訴我大學裡戀愛的注意事項,還開玩笑問:要不是媽媽抓得緊,你能考上大學?

我也斗膽回答:你抓得緊、逼我學習這件事,遠遠沒有你自己很努力的狀態,對我影響更大。你重視教育,儘自己所能讓我上最好的學校,從我記事開始你就手不離書,眼裡有活,從不看電視,你做家務、幹工作樣樣出色,文章還寫得那麼好,你的上進心是我最佩服的地方,也是對我最好的教育。
我媽當時就沉默了。
我很喜歡自己大學時的狀態,看了很多閒書,從家教到促銷員,從辯論賽到話劇,從廣告公司到電視臺,我嘗試了所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做了大量“無用之功”,我發現自己動手能力很強,更適合工作而不是書面學習。
因為工作和學習的邏輯完全不同,工作講的是真正的績效結果,學習要的是書面上的成績;被雞過度的娃,成年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自驅力不強,他們很難找到內在的努力動力,不容易有自己的見解。
但是我也很清楚,如果沒有跨過高考這道門檻,我不可能拿到未來廣闊前景的入場券,高考的確壓力大、淘汰率高,但它至少是一場只看分數的教育公平,現在的孩子如果不讀國際學校,就得參加高考競爭,按照競爭規則服從成績的優勝劣汰。
我做了媽媽之後,想明白了兩件事:

第一,“孩子”和“愛情”這兩件事,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
我見過很多為孩子付出巨大的父母,子女並沒有長成期望的優秀狀態,孩子不如父母,是正常現象。我的爺爺離休後搬到合肥的幹休所,偌大院子裡,都是不如父母的孩子,社會不可能人人都是精英,需要奮鬥的勇氣,也需要平和的心境,因為有些事,我們急也沒有用。
第二,不用把孩子當作人生唯一的,或者最重要的寄託。

我媽趙輝女士曾經是那麼周到並且充滿保護欲的媽媽,在我每一個可能摔跤的地方都耳提面命,甚至做好了路標,然而,我全都沒有聽,我撞了很多次南牆才用血肉之軀領會媽媽教育我的那些道理。所以,人不是被說服的,是被生活打服的。
如果把孩子而不是自己作為人生目標,大機率會失望,因為子女幾乎不會完全長成父母期望的樣子。
如今,我早已不是我媽最重要的關注物件,她插畫種草,讀書玩電腦,不亦樂乎。
她是第一次當媽媽,我也是第一次做女兒,謝謝她寬容我的不聽話,也請她感謝我的大氣,不計較她當年對我那麼重的責罵,哈哈~
在內心裡,我始終以她為驕傲,深愛著她。
你是被“雞”大的孩子嗎?或者,你現在雞娃嗎?評論區說出你的故事。
微信改版,做到以下三步
星標★點一點,我們每天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