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性比男性壽命長?

 女性的壽命遠遠超過男性:在美國,女性的預期壽命在80歲左右,而男性約為75歲。
  無論女性生活在哪裡、賺多少錢以及其他諸多因素如何,這一現象都始終成立。對大多數其他哺乳動物而言亦是如此。
  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神經病學教授丹娜·杜巴爾博士說:“在全世界範圍內,這都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在饑荒期間是如此,在各種疫情期間如此,甚至在食物匱乏時期也是如此。”
  但是,女性壽命更長的原因很複雜,也不太明確,而且女性比男性長壽並不一定意味著她們的生活質量更高。南加州大學戴維斯老齡科學應用研究和管理學院副教授貝倫斯·貝納永表示,女性的健康壽命(一個人健康生活的年數)往往比男性短。貝納永表示,一般說來,女性到了晚年身體通常弱於男性;尤其在絕經之後,她們也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和阿爾茨海默病,部分原因是年齡本身就是這些疾病的風險因子,而絕經後的生理變化進一步加劇了這種風險。
  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揭示男女衰老方式不同的原因,希望藉此延長兩性的壽命和健康壽命。
  杜巴爾說:“如果我們能瞭解是什麼讓一個性別更具韌性或更脆弱,那麼我們就有了新的途徑、新的分子層面的理解,為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可能,從而讓一個性別或兩個性別都能有更具韌性的生命。”
  以下是他們目前所瞭解的導致壽命差距的原因。
  基因因素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女性的性染色體XX(與其他染色體一起攜帶著我們的DNA)可能會影響壽命,儘管目前尚不清楚具體機制。例如,杜巴爾的實驗室在2018年進行的一項研究中,對具有不同性染色體和生殖器官組合的基因改造小鼠進行了觀察。擁有XX染色體和卵巢的小鼠壽命最長,其次是擁有XX染色體和睪丸的小鼠。擁有XY染色體的小鼠壽命則較短。
  杜巴爾說:“第二個X染色體有些東西似乎在讓小鼠免於早逝方面發揮了作用,即使它們有睪丸。如果第二個X染色體有某種東西,它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不老泉噴湧出來的水,那會怎麼樣呢?”
  科學家尚未在人類身上進行此類研究,但杜巴爾表示,鑑於人類與小鼠擁有相同的激素、性染色體以及相似的生殖系統,這些發現或許在人類身上也能得到類似的結果。
  賓夕法尼亞大學獸醫學院生物醫學科學副教授蒙塞拉特·安格拉說,表觀遺傳因素——像是氣候或慢性壓力等環境或生活方式因素,會影響哪些基因被表達以及如何表達——也可能在壽命中發揮作用,從而擴大或縮小男女之間的差異。
  激素因素
  研究人員還正在研究雌激素等性激素在壽命中的作用,尤其是它們對免疫系統的影響。貝納永表示:“有可靠的資料顯示,至少在更年期之前,女性免疫系統往往更好,更有效,並且更能做出反應。”總的來說,男性“對感染的反應往往要差很多”,這反過來又可能會縮短壽命;她說,男性也比女性更有可能死於敗血症。
  2017年的一項分析發現,絕經來得較晚的女性(50歲以後)比絕來得較早的女性壽命更長。當雌激素水平下降時,比如更年期期間,女性的免疫系統似乎會減弱。貝納永說,一些絕經前不那麼常見的疾病,女性的患病情況會逐漸接近(或超過)男性。
  生活方式和行為因素
  行為模式是造成這種差異的關鍵因素。杜克大學老齡化與人類發展研究中心高階研究員、心理學家凱爾·博拉薩表示,女性吸菸或酗酒的機率通常低於男性,這些行為對死亡率有顯著影響。
  博拉薩還表示,女性還更傾向於採取更多“有利於健康的行為”,比如系安全帶或每年體檢。此外,他還指出,女性比男性更愛社交,這使她們免受社交孤立和孤獨的有害影響。2023年的一項分析發現,女性死於藥物過量或自殺的可能性也較男性小。
  外部因素
  伊利諾伊州大學芝加哥分校的社群健康科學教授村松直子表示,在更廣泛的社會層面上,戰爭或槍支暴力等問題對男性的影響更大。
  在新冠疫情期間,男性的死亡率高於女性。研究表明,他們更有可能從事接觸病毒的工作,如食品加工或建築業,或者無家可歸或被監禁,所有這些都會影響死亡率。
  哥倫比亞大學梅爾曼公共衛生學院環境健康科學副教授艾倫·科恩說,歸根結底,是所有這些因素的結合決定了壽命差距。“這些因素可能有上千種的組合。”
  博拉薩說,儘管確實存在一些可控因素,如飲酒、吸菸和飲食,但目前尚不清楚改變這些行為會對壽命有多大的影響。
  他說:“我們需要進行隨機對照試驗,對這些因素進行梳理。”
宣告: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

    掃一掃本公眾號二維碼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