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寶馬揮淚大甩賣內幕曝光:中國人這次太硬了!

點選👆王耳朵先生👇關注我,加星標★
01
大家有沒有吃前幾天的那個瓜:
老牌豪車保時捷,被中國經銷商集體“造反”。
事情的起因是,這兩年保時捷在國內有點賣不動了。
國人購買力一直驚人,結果前年開始,中國區銷量一路連跪。
保時捷也懵了。
但降價是不可能放下身段降價的,那就把壓力給到經銷商,讓他們壓庫存。
壓庫存是傳統車企的常規操作,品牌把車批發給經銷商,以保證現金流,經銷商再一輛一輛賣給我們。
問題是保時捷動不動大幾十一百多萬,經銷商被逼一次性拿那麼多貨,資金鍊都快炸了。
只能打折促銷,虧點總比砸手裡好。
這也是為什麼前段時間老有訊息:
“保時捷Macan只賣44萬”“買保時捷送小米su7”。
因為有的4s店一輛Taycan最多優惠32萬,差價夠一輛su7頂配了。
但這麼一來,經銷商折騰半天也沒賺到錢。
聯名要求廠家補貼,共渡難關。
保時捷呢?很強硬,不補貼,不降低銷量目標。
把經銷商氣得直接逼宮保時捷總部,拒絕提車任務,要求撤換高層。
要不是心態崩了,誰願意把事情鬧這麼大。
其實日子不好過的,何止保時捷。
BBA也是,曾經的銷量王者在中國好像不香了。
保時捷剛出事,寶馬嚇得趕緊給經銷商提供補貼,還宣佈大降價,打對摺。
凱迪拉克、路虎這些“老闆車”也都在尷尬地降價。
攬勝極光L都打5折了,CT5幾萬幾萬地優惠促銷。
這個事說起來挺唏噓的。
以前我們多少人拿這些國外高檔車當信仰,“房子一扒,帕拉梅拉”。
年輕時我也是,覺得只有國外大牌車開著才有面子。
但實不相瞞,我今年直接換成了蔚來。
身邊好多同樣迷戀BBA的兄弟,再見面,竟心照不宣也成了蔚來車友。
為什麼?
或許因為天真的變了。
現在的我們,再也不想受國外品牌的窩囊氣了。
02
這些豪車在中國是啥樣的?
有個網友想買保時捷卡宴,興沖沖跑去4S店。
結果到了才知道,標價是90多萬沒錯,但什麼都沒有,全要選配。
一個顏色,加2萬多;一個輪轂,加6萬多。
一個內飾,又是4萬多。
落地要幹到百萬多,嚇得他當場就想跑。
有人說,去一趟國外豪車4S店,你就知道啥叫在豪華小區買毛坯房。
開局一塊標,一切靠加裝。
新能源都這麼捲了,他們還在搞加錢選配那一套。
國產新能源已經“冰箱空調大彩電了”,賓士電車要個座椅通風,還要花錢升級。
國產新能源智慧系統6到飛起。
買BBA電車,照樣是加錢才有。
但問題是,買走了保時捷、BBA全球市場1/3份額的中國客戶,在人家那兒是怎麼被對待的?
還記得前年晶片短缺,保時捷把電動轉向柱換成手動的,還拒絕按承諾免費加裝,只給點代金券打發了事。
可在北美市場,卻賠付每個車主500美元。
這不是區別對待嗎?
以前我們覺得國外大牌車香,是因為人家有核心技術、駕駛體驗,的確牛。
再貴也有大批的人拿著錢買單。
於是他們眼睛都長到了天上,越來越傲慢。
可現在,新能源賽道上他們沒有明顯優勢,大家錢花得窩囊,問題也一大堆。
難道只靠一個logo,就能一直收割我們?
03
記得前兩年,我那個買了寶馬新能源的堂弟回家過年。
大家在一塊吃飯,他坐下就把車鑰匙往桌上一放。
親戚朋友全都圍著他嘖嘖嘖,問東問西,誇這小子現在混好了。
畢竟在中國社會,很長一段時間開BBA象徵的就是身份地位。
但也是沒想到,沒過一年寶馬就因為銷量差大降價,堂弟說氣到吐血。
而且油改電就是想在新能源賽道上賺一波快錢。
不光外觀內飾跟油車沒差,技術上也根本沒啥突破,就挺糊弄的。
今年過年,我開新買的蔚來回去,本以為挺低調的。
但很神奇,大家好像觀念都變了。
那些親戚鄰居,竟然追著我聊個沒停。
說起來有點好笑,剛好碰到有個發小結婚去吃席。
結果一桌子哥們兒都沒看新郎新娘兩眼,一直在問我,回老家開高速有沒有開智駕?是不是真的不累?
續航怎麼樣,中途不用停車充電吧?
換電是不是真的比加油還快?
比我這個車主還如數家珍,興致勃勃,頭頭是道。
我都被問得不好意思了,他們哈哈一笑:
“現在開寶馬奧迪的不一定是真有錢,但開蔚來問界的那是真得高看一眼。”
有個哥們兒甚至回去就入手了同款。
不是哥幾個太好奇,而是蔚來、問界這些國產高階電車的風已經越刮越猛了。
去年的資料,上海30萬以上的市場裡,蔚來銷量連續6個月超過BBA三巨頭,而且不分電車油車。
純電車型,寶馬都打骨折了,還是被蔚來碾壓。
華為問界,今年4月30萬以上SUV中,M9銷量直接秒殺賓士GLC、奧迪Q5、寶馬X3這些曾經的銷量王。
要知道,M9的價格要50萬,一個月能賣1萬多臺,什麼水平?
為啥?
看看國外大牌車在功勞簿上吃老本時,咱們國產電車是怎麼自己卷自己的。
04
那些豪車,這麼多年一直要求中國經銷商壓庫存。
因為他們只在意我們的市場。
而我們的車企,在意的是怎麼開啟國產車的時代,怎麼拔高中國的造車水平,怎麼讓更多人賺到錢。
蔚來的研發,一年就要幹掉營收的1/4。
而且大頭都是研發人員的薪酬。
有統計顯示:蔚來產品及軟體開發崗位1萬多人,人均年薪60多萬。
別人用油改電搶市場,我們的車企用真金白銀實打實研究技術,培養自己的人才。
華為,不玩虛的,把最好的智慧汽車“黑科技”都給我們安排上。
雙叉臂、空氣懸架、智慧底盤這些詞,放在國外大牌車身上,高配、頂配可能都難湊齊。
國產問界M9才不拿大家當外人,標配,舒適度拉滿。
智慧駕駛,依賴晶片。
以前,我們都要買英偉達的,買國外的。
但蔚來非要一腔孤勇,砸錢、砸人力,自研神璣晶片。
讓中國車企,可以在最前沿的晶片科技領域不落人後。
我們的國產車,真的再也不比別人差,甚至可以說有些地方更優秀。
有個朋友前兩天發了條朋友圈。
她輪胎紮了釘子,慌得一批。
結果一問客服,補多少次都不要錢。
這售後,省心省力,太舒適。
換成BBA會咋樣?
網上有寶馬車主吐槽,“只換不修”已經成了潛規則。
“售後牛得不行,車主很沒有自尊。”
再說換電,說實話,這麼久了,每次我都會感嘆一遍真方便。
跟nomi說你要換電,它就會帶你找換電站,告訴你要不要排隊,要等多久。
然後咔咔一頓自動操作,幾分鐘搞定,我都不用動手。
而且現在換電功能又要升級了。
全流程自主完成,你甚至可以下車去旁邊溜達一圈,去超市買點東西。
10分鐘回來,它已經自己進站換完電,又自己開出來,在車位上停好了。
換電不僅是方便我們這些消費者,也在幫電網進行削峰平谷的調節作用。
蔚來用融資的錢,給中國做了大量新能源的基礎建設工作。
能享受這個服務的人以後也會越來越多。
今年,蔚來的第二品牌樂道也發了新車。

不光後排舒適,適合家庭,能耗還牛,百公里不到12.1度電,比Model Y還低。
以前人家的強項,現在變成了我們的強項,甚至更有優勢。
國產電車的智慧駕駛也非常6。
華為問界的智駕,已經進化到不用依賴地圖,而是靠自己的算法系統。
多個攝像頭視覺識別,即時感知道路資訊。
堵車你就把跟車距離調低,前車動它就馬上跟上,都不怕被人加塞。
有個網友說,他有次在地庫,看到前面有個問界司機還沒停車就下車走人了。
他剛納悶,結果人家問界自動打雙閃,找停車位,穩穩當當把車自動停了進去。
等到司機要走,問界又會自動把車開出來接自己。
有問界車主說他習慣在車裡抽菸,那天要接老婆,於是用手機點了提前開窗,好散散味。
沒想到過了一會兒,車子給他發訊息說車窗已關閉。
原來是車子自動識別到下雨了。
啥叫先進的體驗感?這就是。
國外豪車是看起來壕,咱們國產電車是實際用起來壕。
坐進去,啥都有。
BBA加配置才有的電吸門、座椅通風加熱,都給你配齊。
有時候下班回家開車真的好累,我就叫nomi幫我開座椅按摩解乏,連推拿的錢都能省一筆。
我這個車上聽音樂重度愛好者,之前去看寶馬,想要升級哈曼卡頓16個音響,還要多加錢。
蔚來呢?直接給你23個揚聲器。
華為問界還給你配25個音響,壕得誇張。
甚至還有隱私聲盾,後排說話可以遮蔽前排。
簡直是科幻片走進現實。
都說國產車在新能源上彎道超車了。
這些中國車企,靠的不是賣情懷、營銷國貨,而是默默耕耘,一步一步,才走到了今天。
05
其實不光是汽車。
十年前,誰要是有個蘋果手機,絕對是班裡最靚的仔。
現在呢?
我們的國產手機在5G領域發力,每次發旗艦機,都有一大票人熬夜等著搶。
十年前,買化妝品都是代購,大家只認日系韓系歐美大牌。
現在呢?
電商購物節,國產彩妝護膚總是冠亞軍。
以前不管民用商用、高階低端,汽車市場被德美日這些老牌巨頭瓜分乾淨,一說國產車就是廉價標籤。
現在呢?
前陣子北京車展,國外豪車都沒什麼人看了。
國產展臺邊圍滿了老外,拿著皮尺、筆記本在我們國產車前面各種量、刷刷記。
在蔚來的展臺上,蹲著看換電已經成為每個老外的車展必打卡專案了。
以前我們總是望著別人的高階,覺得別人的高階。
也是,人家是厲害,是有技術。
但現在咱們也有了,技術,專利,演算法……我們不再比別人落後,甚至更好。
對BBA、保時捷這些國外豪車的盲目仰望,已經成了過去。
有實力有底氣、對外國大牌去魅的人們,已經在國產高階品牌裡感受到,什麼叫做真正的高檔了。
春節的飯桌上,那個老哥跟我說的話,既是玩笑,也是事實:
開BBA的不一定是真有錢,但是開蔚來問界的一定真有品。
世界安靜下來,開始聆聽來自中國的聲音。
或許,我們終將改變潮水的方向。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點人生歪理。關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個路見不平,就忍不住一聲吼的中年boy。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