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是拾遺
來源:拾遺(ID:WatsonBM)
01
終於,《哪吒2》票房破百億了。
在全球影史排行榜上的位置,
也來到了前20名。
就在幾天前,
還有人討論,
美隊4的上映,
會不會影響《哪吒2》的票房。
結果證明,
這擔憂就是個笑話。

美隊4上映首日的票房佔比,
不到哪吒2的十分之一,
照這個趨勢,
不是美隊會不會死的問題,
是好萊塢在中國徹底沒戲了。
偏偏都看好你,
偏偏也是你最爭氣。

有海外影評人不服,
說哪吒2的票房,
都是中國人買出來的。
但那又怎樣。
用網友喜歡說的一句話:
入關之後,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中國的好東西,
總有人看得明白。

前幾天,
大名鼎鼎的德意志銀行發了份研報。
要說平常,我會覺得,
報告這種東西有什麼好看的。
但偏偏這份報告很有意思,
它想傳達的核心內容是:
中國很強,
中國產業很強,
中國內部也很強,
2025年中國要爆發。
還得是外來的和尚好唸經。
哪怕是我們自己,
可能也不敢這麼放話。
但這份報告的作者,
是個專業中國研究員,
人家舉了很豐富的資料和例子。
就比如中國科技實力的集中爆發:
2024年初,
中國電動車賣爆,
比亞迪、問界、蔚來、小米,
中國市場上什麼價位,
什麼風格的車都有;
2024年底,
六代機和DeepSeek兩大神器出山,
英偉達股票跟著就崩了。
德銀有理有據,
中國的護城河,深著呢。

02
想了想,還真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觸,
從去年開始,
我們很多領域,
很多事情的風氣都變了。
網友@紮了個辮子總結,
中國半個月就有一個全球熱點。
有評論回應,
感覺從黑神話開始,
一切就不一樣了。

去年在steam銷量第一的
《黑神話悟空》,
是中國第一款3A遊戲。
3A遊戲,簡單來說就是
高成本、高質量、高體量。
其實和《哪吒2》一樣,
都是文化軟實力的象徵。
能做得好,
一是有底蘊,
二是有技術,
三是走得通商業化。
光本土銷量,就震驚老外。
後來刷爆朋友圈的DeepSeek,
就更有意思了,
在我們這邊,
老人家寫詩寫對聯用得開心;

而在大洋彼岸,
前腳美國科技巨頭嚇一跳,
趕緊討論要防備,
後腳微軟自己,
就把DeepSeek搬到了自家伺服器。
畢竟它先進、開源、成本低,
比OpenAI都良心。
好東西,誰不喜歡呢。
作為一個老百姓,
我也不知道AI、六代機,
那些複雜術語是啥意思。
但我知道,
《哪吒2》不加海外市場,
已經能暴打好萊塢,
中國的電車,
快把合資豪華車都給乾沒了。
有這樣一個影片,
是大眾前CEO迪斯博士,
和中國車企蔚來的CEO李斌對談。
迪斯對蔚來等中國車企的成績
連聲感嘆,
說中國車企敢創新,
反應快、敢於試錯,
“太不可思議了”。

用吳京那句知名語錄:
這不都是錢嗎?
有生產,有回報,那就是好事。

網友@劉跡總結,
DeepSeek代表科技,
六代機代表軍工,
黑神話和哪吒2代表文化娛樂,
小紅書代表網際網路,
國力的崛起體現在方方面面。
機器人、無人機、新能源汽車,
處處開花。
有評論說:
中國的發展速度,
往往會超過最樂觀的人的想象。
“我們,早該認識到自己的東西好了”
03
當然,
中國人向來不容易被忽悠。
至少我們自己都知道,
好東西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以前是他們創造、我們模仿。
現在是我們創新,他們驚訝,然後跟隨。
這種變化背後,
有很多年的努力,
有無數人的拼搏。
比如《哪吒2》,
動員了幾千名動畫人,
全國一百多家動畫公司,
幾乎是舉行業之力,
用中國獨立技術,
做出了世界一流的特效。

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說:
可能行業最頂尖的50個人才不在中國,但我們為什麼不能自己打造這樣的人才?
黑神話更是國產氣息滿滿,
遊戲畫面中的古建築,
是團隊花了將近7年,
到全國各省市,
一點一點掃描出來的。
它上線的時候,
國內很多做文娛的朋友,
都在發朋友圈慶祝,
慶祝啥?
我們自己把3A那一套搞出來了,
純國產,倍兒正宗。
這種堅韌的創造力,
是我們的優勢。
文化產業如此,
高科技產業也是一樣。
科技的掌上明珠,
不用多說,是晶片。
而在汽車領域,
蔚來自研的中國第一顆智駕晶片,
就要在今年3月上車了。
智駕晶片以前的霸主,
大家很熟悉,特斯拉、英偉達。
英偉達的Orin,
曾經引得中國車企瘋搶。
當時的媒體都感慨,
萬一英偉達有事,
我們的晶片怎麼保障?

新能源汽車的國產勢力,
其實對這些問題心中有數。
也不可能在這種事情上認輸。
晶片研發的難度無需多言,
燒錢,週期長,回報慢。
但再難的事,
總得有人幹。
04
其實,又何止晶片。
電池,
比亞迪和寧德時代是國產;
雷射雷達,
禾賽和速騰聚創是國產;
智慧汽車四大硬體,
華為都佈局了自研;
蔚來的ET9,
也把智慧電動汽車新大三件:
晶片、作業系統和智慧底盤,
都給搞定了。
中國企業頂著市場壓力投錢研發,
最後成功了,
你能說只是時代紅利嗎?
這都是我們的工程師、企業,
奮力拼出來的。
使用者需要,產業需要,
那咱們就有動力去做。
我們也能從0到1搞定它,
自然不怕卡脖子。
動畫電影、3A遊戲、AI大模型,
都是曾被外國“壟斷”的領域。
但有人願意長期堅持、克服壓力,
直面誤解和質疑,踏出一條新路,
讓我們打破藩籬,
進入世界舞臺的中央。
新能源汽車、文化娛樂、軍事科技,
都是一樣的道理。
這些訊息和成果,
這些埋頭苦幹的人,
這些為了自己的目標,
逆風也要往前闖的人,
就是我們的信心所在。
05
這壁壘一破,
我們也不奇怪,
為什麼傳統外資品牌,
甚至是那些豪華品牌,
慢慢不受中國車主待見。
而我們自己的新能源品牌,
卻越來越受到老百姓的喜愛。
春節回家用車,
是個特別有代表的場景。
@鳳凰週刊有個報道很有深意,
過年討論回縣城有多少豪車,
BBA有多大面子的言論少了,
討論國產車體驗,
和老家人分享電車配置的聲音多了。
@南風窗也發現,
曾經偏愛BBA的縣城老錢,
現在都開始研究換電和智慧化了。
在經濟稍微發達點的地區,
比如浙江、江蘇的一些縣城,
四五十萬的蔚來ES8和問界M9,
銷量甚至超過了傳統豪華燃油車。

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興福鎮,
估計大家沒怎麼聽過,
一個常住人口一萬出頭的小鎮,
居然擁有接近1000輛蔚來。
這些現象背後是什麼?
是樸素的老家親戚,
不再只認得BBA,
中國汽車品牌,
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是有的外資品牌不思進取不創新,
年輕車主體驗過國產電車
和國產服務之後,
再也回不去了。
去年,
中國新能源汽車,
滲透率闖過50%大關,
國產品牌成為主力。
反觀BBA,集體價格跳水。
官方指導價57.8萬元的
2024款保時捷Macan 2.0T,
被經銷商報出35.8萬元的裸車價格。
寶馬北京全球首家5S店,
陷入欠薪問題後宣佈停業。
全國各地的BBA 4S店,
都在紛紛換牌,
成為國產高階新能源車門店。
這一換,
我們的品牌天地寬。
要說懂市場的趨勢,
懂消費者的選擇,
門店背後的資本應該最懂。
他們揮手作別外資豪華品牌,
折射出汽車市場內部的天翻地覆。
中國汽車的新舊動能轉換,
終究是中國的高階品牌,
戰勝了外資豪華品牌。
06
過去種種因,皆成今日果。
“國產替代”“中國逆襲”的故事,
這兩年越來越頻繁地上演。
在感慨變化的時候,
我們會始終記得,
開拓者有多難。
哪吒的電影火到海外,
要感謝無數中國動畫產業公司託舉。
DeepSeek,
不聲不響地自己出資搞研究,
一心沉到了技術裡。
去年北京車展,
一群老外
圍著蔚來換電站研究的照片,
被很多人轉發了。
當年中國汽車工業不發達,
我們的工程師只能以學徒姿態,
望著外資品牌感慨。
如今,
老外們蹲下去,
中國品牌站起來。
時移世易也。

攻守易勢,
背後有多少埋頭苦幹。
一鳴驚人,
其實也曾經孤燈難明。
畫一幀畫面、做一個軟體,造一顆晶片,
這樣的行動,這樣的堅持,
值得我們的肯定與稱讚。
正因為有這樣敢想敢做的人在,
我們才能安坐在家裡、在車上,
就享受到國產一流的技術和體驗。
也許要真正完成這場鉅變,
還需要很多的時間,
很多的嘗試。
但現在,
我們已經有底氣去說一句:
且讓東風,靜靜吹。
關於作者: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態度的人,過著有態度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遇到你都不晚,這裡總有一束光,能夠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