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男子月入50萬後,被母親送進了精神病院,真相刺痛每一位父母:最可怕的不是你的孩子不上進,而是……

文 | 桌子先生 · 主播 | 楊槍槍

來源 |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

有一個經典故事:
說是有兩條泥鰍結了婚,生下了一條“小泥鰍”,可是他們始終覺得這條“小泥鰍”長得很怪異。
他們害怕極了,總覺得這是一個畸形的孩子。
於是,他們將這條“小泥鰍”抽了筋,讓它趴下來變成泥鰍的樣子,這才放心下來。
路過的一個神仙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
“好好的一條龍降生在這裡,卻被他們抽了筋,太可惜了。”
當時年幼,聽到這個故事,總覺得這世界上怎麼會有如此愚蠢的父母?
可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卻讓我發現,原來生活遠比故事更加魔幻。
一個連高中都沒上過的孩子,竟然能達到月入50萬?
更離譜的是,在他最頂峰的時候,竟然被母親送進了精神病院?
別急,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2005年,週二磊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
家裡世世代代務農為生,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週二磊也沒有靠讀書改變命運。
比較巧合的是,他從小就接觸網路,那時正是短影片的藍海時代。
他憑藉著驚人的天賦和社牛的性格,竟然也在這條賽道漸漸有了名氣。
一開始,他只是模仿別人拍影片,之後就靠著社會搖和搞笑段子出圈了。
那時,他一下子就擁有了幾十萬粉絲,靠著跟一群網紅打PK,他的直播間人數一度突破十萬。
最高峰的時候,他一個月就能輕鬆月入50萬。

這潑天的富貴,讓他春風得意。
他信誓旦旦地說:
“我爺爺努力了一輩子,我爸努力了半輩子,都說人窮不過三代,這輩子我一定給他們一個交代!”
可是,樂極生悲,誰也想不到,這樣的好日子馬上就要到頭了。
週二磊的母親是個樸實的農村婦女,世面見得少,耳根子軟。
在週二磊靠著直播賺翻了的時候,周邊的親戚和鄰居開始找他們借錢了。
週二磊的母親生怕在熟人面前失了面子,於是每次都有求必應。
但周邊人的嫉妒心是遏制不住的。
有親戚對週二磊的母親說,這孩子肯定是得了精神病,不然像個瘋子一樣跳個不停,還拍影片,一天到晚抱著個手機不撒手呢?
一開始週二磊的母親是不相信的。
可是架不住親戚長時間的洗腦,以及週二磊收入的偶爾下滑,她也開始犯嘀咕了:
“這孩子一天天的不務正業,書也不讀,每天拍影片喜怒無常,還在大街上走來走去,該不會真的腦子有病吧?”
於是,在親戚的慫恿下,她不由分說強制將週二磊送進了精神病院“改造”,期待他變成一個正常的孩子。
然而,由於長期無人線上,在那裡“改造”完了出來之後,週二磊直播間的人氣直線下降。
原本可以10萬+的直播間,出來之後只剩下2千。
更讓人覺得可悲的是,週二磊笑著將這件事說出來時,母親的第一反應不是愧疚自責,而是捂住他的嘴不讓他說下去。
這個故事的反轉和離譜程度,連電影都不敢這麼拍。
祖墳上好不容易冒起來的青煙,被親生母親一巴掌給扇滅了。
我發現,原生家庭父母最大的愚蠢,就是明明自己認知有限,卻還覺得自己可以操控孩子的人生。
父母思想僵化,目光短淺,跟不上時代,偏偏控制慾極強,只會用狹隘的認知,去鎖死孩子本該無限的未來。
他們提供不了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卻極要面子,生怕別人在背後說三道四,於是被有心人鑽了空子,讓原本可以高飛的孩子,折斷了雙翅。
原生家庭的狹隘和無知,是孩子一生的陷阱。

網上有個帖子:
“有多少自以為聰明的父母,卻毀了孩子的人生?”
在這個影片的下面,有太多人說出了自己的真實經歷。
“明明考上了本科,卻被父母要求去上專科,無法原諒。”
“考上了深圳的公務員,母親卻擔心孩子離家太遠等於白養,硬是把戶口本藏起來,錯過了面試。”
“部隊來招飛行員,孩子跟人鬧過矛盾,但沒記錄在檔案裡。結果這父親追著領導問,孩子以前打過架沒事吧?結果孩子被拒。”
“上高二那年,正在期末考試。母親來考場把我領走,說表姐給找了份保姆的工作,去伺候老頭老太。”
“表哥考上了國家的重點高中。
結果被他爸硬是轉到了某個子弟學校上中專,到現在表哥還只是一個車間主任。
而他的那些同學,當年成績還不如他,卻個個都當上了行業精英。”
這樁樁件件的真實故事裡,我們看到了父母偏偏“認知侷限”,卻覺得自己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對於很多窮人家庭的孩子來說,他們最大的火坑就是父母的認知侷限以及性格偏執,甚至很多父母教的東西都是錯的。
他們不理解這個社會的執行法則是什麼,但他們卻有著強烈的控制慾,一直不斷地捆綁孩子,控制孩子。
於是,越捆越深,一起淪陷。
這些家庭出來的孩子是很難的,他們不僅需要從頭摸索那些彎彎繞繞,更要擺脫父母的愚昧,最後才能從那個桎梏逃出來。
愚昧和固執,是一個底層家庭裡最大的災難。
畫家陳丹青說過:
“中國家長有一個很大的課題,就是要去學會控制自己的‘家長欲’。”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什麼都懂,什麼都比孩子要高明很多。
於是,他們不相信孩子的判斷力,用自己錯誤而狹隘的認知,去規劃他們的人生。
而最終的結果就是,孩子聽從了你的建議,在他們本就坎坷的人生裡,又多走了很多彎路,甚至一輩子都爬不出來。

一個孩子一生之中要越過的最難門檻,就是父母的認知。
看過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裡面有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
因為進城上學要學費,賣豆腐的老楊不想讓兩個兒子繼續讀書。
老楊只想讓兒子在家當徒弟、做豆腐。
因為在他的認知裡,讀書需要花錢,而賣豆腐是賺錢,而且兒子有機會出息了,也會不把他這個當爹的放在眼裡。
真是可悲又可笑。
很多父母跟老楊一樣,自身的格局和認知有限,不僅沒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他們有所助力,還處處阻礙孩子的發展,只為了讓孩子對他們言聽計從。
我有個朋友,他當年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在系裡面排名數一數二。
在那個年代,他完全可以去大廠當程式設計師,用豐厚的工資在大城市安家落戶。
可是,他的父母覺得,再好的企業也不如鐵飯碗。
於是哭著鬧著,一定要他回家鄉考編制。
母親甚至說出了“你不回來我就不想活了”這樣的狠話。
母親每天鬧,最終他無奈地退掉了大廠的offer,回到了縣城考編。
考了幾年後終於考上,但他因為不懂官場的人情世故,又沒有後臺,被安排到一個鄉鎮結合部一個清閒的部門,每個月拿著兩三千塊的工資,混日子。
而他曾經的同事們,早就在大城市風生水起,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每次想起這些,他都一聲嘆息,黯然神傷。
他說過一句很扎心的話:
“有時候,對於父母的建議,聽聽也就得了。”
試想,他們一輩子都沒有出過那個山溝溝,他們怎麼懂外面的世界呢?
在他們的眼裡,最好的食物就是餃子,最好的工作就是村官兒。
他們的初衷,也是為了你好,但他們那些愚蠢的認知,卻足以毀了孩子的一生。
其實這個世界是流動的,是變化的,若父母不更新自己的認知,一味地想要“為了孩子好”,這無異於一次次在對孩子行暴,甚至是戕害孩子的人生。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有一些決定,必須要他們自己去做,即使父母再親密,也代替不了他們的人生。
《哪吒》中最感動我的,不是殷夫人的無怨無悔,也不是李靖的甘願去死,而是龍王敖光最後終於承認錯誤,並對敖丙說的那番話:
“以前父王讓你肩負了太多的期望,卻不曾傾聽你的想法,是父王錯了。
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經驗為你謀個幸福,但現在看來,父輩的經驗畢竟是過往,未必全對,你的路還需你自己去闖。”
作者:桌子先生,身高1.85米,有八塊腹肌的兼職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職員,三觀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觀。來源:桌子的生活觀(ID:zzdshg)。有書經授權釋出,轉載請聯絡作者。圖片來源網路,侵刪。
有書VIP會員
現已全煥新升級
敬請登入書APP,探索更多詳情
10000本電子書免費看
加入有書VIP會員
率先一步成為終身成長者
開啟人生向好的齒輪

 點選“閱讀原文”檢視詳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