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為皮膚科、燒傷整形科及外科等科室臨床高頻手術,皮片移植術在我國醫療場景中需求龐大,全國各級醫院每年開展量達數十萬臺。
但在臨床實際開展過程中,皮片移植術的操作流程卻存在流程複雜、耗時冗長的顯著痛點。主要原因在於,皮片剪下與擴充套件依賴傳統手工或半自動機器輔助方式,效率低、耗時長,既拖慢整體手術節奏,也導致了延長麻醉時長等問題,給患者生命健康與醫療資源投入帶來雙重壓力。
因此,革新皮片處理環節,實現精準、高效、自動化的剪下與擴充套件,已成為解決上述痛點的核心突破口。瞄準這一亟待滿足的臨床剛需,湖南峰博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峰博醫療”)應運而生。公司成立於2021年,是一家以皮膚與燒傷科臨床需求為基礎,專注於皮膚與燒傷科先進裝置與高值耗材研發的企業,其自主研發的雷射植皮機器人革新了皮片剪下、擴充套件方式,目前已經獲證並開始銷售。
01
以臨床賦能醫工交叉,深耕皮膚與燒傷科先進產品研發
峰博醫療總經理鄧昕孟曾在上市公司、基金公司負責併購、專案投融資管理等業務,具有極強的行業資源整合能力,同時在醫療企業運營管理方面也有豐富經驗。鄧昕孟曾主導過全國多個重點三甲醫院的成果轉化專案,如湘雅醫院、華西醫院、重慶醫科大學等,累計孵化十餘個早期專案,對於早期醫療科研成果轉化有著深入的理解。
2019年至2021年,他參與負責了包括環重醫創新生態圈在內多個專案的孵化工作,旨在挖掘基於真實臨床需求的早期優質專案。2020年11月底,中南大學聯合多家知名投資基金、轉化機構舉辦了“知·中南,創·未來”中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專案路演系列活動。
而在此次大賽上,臨床醫生何志友的“雷射植皮機器人”專案獲得了多方認可。
何志友為湘雅醫院燒傷整形科副主任醫師、博士&博士後、中華醫學會燒傷外科學分會青年委員,曾在Burns,J Cell Physiol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9篇,獲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具有多學科醫工結合經驗。
作為湘雅醫院燒傷科一線臨床醫生,何志友深諳燒傷科手術的臨床痛點。“在燒傷科常見的植皮手術中,需從供皮區取皮並將其剪成小塊後擴充套件移植。傳統手工剪皮操作簡單,但耗時極長,不僅降低了手術效率,過長的麻醉時間也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風險。”何志友說道。鑑於自己具備醫工結合的專業背景,其開發的原型機經過前期動物實驗後效果顯著,於2018年獲得發明專利。
2021年,該專案在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芙蓉實驗室的重點支援下,於2021年初組建核心團隊開始運營,團隊成員均在研發、註冊、生產、營銷等醫療器械全週期流程中具有豐富經驗。
經過數年深耕,峰博醫療的雷射植皮機器人已於今年獲得二類醫療器械註冊證,目前正在開啟CE認證,成功實現了從專利佈局到產品研發、註冊審批、委託生產直至市場化銷售的全鏈條貫通,已建立起成熟的醫療器械產品轉化、研發、註冊、生產的創新流程。
02
一鍵式操作、智慧化切割,將剪皮耗時從數分鐘縮短至40秒
皮片移植術是指從患者身體正常皮膚部位獲取皮片,經切割、擴充套件等處理後,移植到皮膚缺損或需要修復的受皮床部位的外科手術。其中,皮片剪下、擴充套件是手術過程中耗時最長的步驟。
目前,在“剪皮+擴充套件”操作環節中,臨床主要採用的醫學手段為手工剪皮移植與機械式植皮機輔助。
手動剪皮在臨床實踐中存在顯著不足,這一操作方式不適合開展大面積植皮手術,大量自體皮片透過使用剪刀進行剪皮動輒耗時1-2小時,且需多位醫護同時配合,降低手術效率。此外,自體皮片薄且軟,手剪操作難,易導致剪後的皮片形狀、大小不一,排列不規則,進而影響創口傷愈美觀程度。


機械式植皮機作為皮片移植術的常用輔助裝置,主要包含軋皮拉網機與植皮機兩類,但二者在臨床應用中均存在顯著侷限。
一是處理皮片時擴充套件比例有限,若遇大面積燒傷、創傷等需覆蓋大範圍創面的情況,有限的擴充套件比例會限制手術適用場景,二是機械式植皮機均為手動操作,使用流程繁瑣,對整臺手術乃至多臺手術效率提升有限。三是機械式產品結構組成複雜,每臺手術使用前後均需進行拆卸消毒後再組裝,影響手術器械在科室間的週轉效率。
針對以上痛點,峰博醫療研發出了全球首臺雷射植皮機器人,其臨床試驗證明,雷射植皮較手剪植皮手術效率提升了10倍,多位醫生表示,該裝置使用更加便捷,能夠顯著縮短醫生學習曲線。

具體來看,雷射植皮機器人具有以下產品亮點:
● 一鍵式全自動操作。相較於傳統的手剪或半自動機械輔助方式,雷射植皮機器人只需操作人員將耗材和皮片放入切割倉內,點選螢幕一鍵操作自動實現切割皮片的處理,無需多餘人力手動操作;
● 切割速度快、效率提升高。雷射植皮機器人可將單張皮片手工剪皮所需的 10分鐘縮短至僅需 40 秒,大幅度提升手術效率,縮短病人手術時間;
● 精準、智慧化切割。透過預設模式對郵票皮、微粒皮進行高精度切割,皮片更加規整,術後恢復更佳;
● 無需拆卸、易於消毒。雷射植皮機器人在手術操作全過程中,耗材、皮片均不會與裝置進行直接接觸,減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相較於其他產品無須手術前後花費大量時間進行拆裝,可供多臺手術連續使用;
● 採用高標準醫療級設計指標,裝置便於移動,可適用於更多手術場景;
此外,峰博醫療針對雷射植皮機器人自研了專用耗材——創新型擴充套件載片,解決了傳統載片使用過程中準備工作繁瑣、貼合不緊密、皮片對稱不齊、需多次轉移和手動操作等缺點,載片與裝置的聯用大大提升了植皮轉移的效率。


雷射植皮機器人及配套耗材
目前雷射植皮機器人已在全國多家重點三甲醫院成功完成臨床試驗,多位臨床醫生反饋,該裝置操作簡單,極易上手,能極大程度地節省“剪皮+轉移”的時間,同時減輕了醫生手術操作中複雜、繁瑣的壓力,術後恢復較佳。
據鄧昕孟介紹,該產品也得到中華醫學會燒傷分會多位主任委員、專家們的認可,已提前開始全國各地區的市場教育工作,積累了品牌聲譽與口碑。
03
多項核心產品管線應用前景廣闊,繼續推動國產裝置與耗材創新換代
峰博醫療已提前對產品矩陣進行專利佈局,多項產品核心智慧財產權已獲專利授權,同時多項後續迭代產品專利正在申請中。
除了全球首創的雷射植皮機器人,峰博醫療還自研了全國首臺無線電動取皮刀。該產品整合現有有線、無線取皮刀的產品優勢,克服了重量體積大、不易攜帶、操作不便、取皮精度不夠等問題,並有效結合人體工學進行最佳化設計。據鄧昕孟介紹,該產品為全國首創,預計今年下半年獲證。
同時,峰博醫療開發了無線取皮刀配套耗材(一次性刀片),對刀片材料和鋒利程度進行改良,提升了臨床醫生的操作體驗。
“未來皮膚與燒傷整形科醫療器械將主要朝著精準化治療技術突破、醫療智慧化與數字化的融合以及材料與裝置的創新迭代三個維度進行突破。”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燒傷整形科副主任、中國醫學促進會燒傷外科分會委員周捷說道,“首先,智慧取皮刀與手術系統將進行一次技術革新,手術植皮、取皮刀市場規模預計以 7.2% 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到 2030 年突破 30 億美元。取皮刀可透過智慧控制系統實現取皮厚度誤差 < 0.05mm,並整合感測器即時監測組織活性,結合 AI 演算法最佳化取皮路徑,提升植皮成活率。
第二,隨著AI 輔助診療全流程滲透,人工智慧將覆蓋從診斷到康復的全鏈條,從診斷端可基於百萬級臨床病例的 AI 模型預測燒傷癒合週期,並輔助制定補液方案,從治療端可研發智慧敷料透過感測器監測傷口 pH 值、溫度等引數,結合機器學習即時調整藥物釋放劑量,加速感染創面癒合。同時雷射技術臨床應用深化可實現瘢痕修復、皮膚再生等功能,將恢復期縮短至傳統療法的 1/36,實現治療區域的精準定位,並結合動態冷卻技術減少熱損傷;
第三,更多新型生物材料將取得突破,如更高效能的奈米銀塗層等抗菌材料、人工真皮將規模化應用於燒傷敷料,可顯著降低感染率。同時可穿戴裝置家庭護理場景拓展,將實現輕量化智慧敷料將從醫院向家庭滲透,這對於糖尿病足等慢性創面管理尤其重要。此外,皮膚再生基質裝置將整合 3D 列印、幹細胞培養等技術,如某企業研發的複合膠原支架裝置使創面癒合週期縮短 30%,價格較進口產品低 40%,推動國產裝置市場佔有率從 18% 提升至 32%。未來該類裝置將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實現個性化皮膚再生方案。
後續產品管線中,峰博醫療將圍繞皮膚與燒傷整形科持續拓展,目前在研產品還包括轉基因異種真皮修復材料、一次性負壓引流裝置及護創敷料、微整形美容用可注射膠原蛋白等,這些專案均來自於湘雅醫院芙蓉實驗室和雲南省動物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重點實驗室的技術轉化,臨床應用前景極為廣闊。
鄧昕孟介紹,峰博醫療短期將以雷射植皮機器人及其耗材、無線電動取皮刀及其耗材兩款核心產品為主線,加速推動其商業化,並實現產品出海,主要聚焦於以下幾個目標:首先,針對存量市場,用創新方式代替傳統取植皮方式,實現技術更新換代,提升市場佔有率;第二,透過學術教育培養醫生使用習慣,讓更為先進、效率更高的新型植皮技術在臨床得到進一步推廣;第三,讓雷射植皮機器人這一具有原研創新性質的產品走出國門,在出海過程增強醫療普惠性。
長期來看,峰博醫療將加快推進現有在研專案,加速高階再生醫學材料研發,持續推動皮膚與燒傷整形科先進裝置與高值耗材國產化的創新換代。

峰博醫療在融資、經銷商方面有對接需求。如果您對峰博醫療及其產品解決方案感興趣,請與我們取得聯絡



近
期
推
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