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塑膠鏡片的牙齒(圖片來源:普羅維登斯醫療)
人類即將迎來一場太空危機:數不清的太空垃圾正在地球軌道上疾馳,隨時可能撞上現役航天器。除了躲避,我們還有其他辦法嗎?
2015年,64歲的蓋爾·萊恩(Gail Lane)經歷了一次嚴重的癲癇發作,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然而,命運卻和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她所服用的抗癲癇藥物引發了一種罕見的自身免疫病——史-約綜合徵(SJS)。這是一種嚴重的皮膚和黏膜過敏反應,最初症狀類似流感。隨後,萊恩身上的疼痛性皮疹迅速蔓延,水皰浮現,皮膚剝落。更糟糕的是,史-約綜合徵也影響了萊恩的眼睛,使她完全失明。
六十多歲驟然失明,無論對誰來說,都是一場難以承受的考驗。萊恩曾是一位省政府官員,如今卻不得不重新學習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走路、吃飯、穿衣和使用手機。每次外出,她都要依靠柺杖摸索前行;她甚至不知相戀8年的老伴是何模樣。萊恩渴望光明,渴望重新看見這個世界。
2025年2月25日,萊恩迎來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她接受了一種特殊的眼科手術,成為了北美首位接受這種手術的患者:醫生拔下了萊恩的一顆牙齒,在上面鑽孔,嵌入一塊塑膠鏡片;幾個月後,醫生會將這顆帶有鏡片的牙齒植入萊恩左眼。

蓋爾·萊恩術前的照片(圖片來源:普羅維登斯醫療)
這場聽起來近乎科幻的手術由加拿大溫哥華芒特聖約瑟夫醫院(Mount Saint Joseph Hospital)眼科醫生格雷格·莫洛尼(Greg Moloney),遠道而來的澳大利亞口腔頜面外科醫生夏農·韋伯(Shannon Webber),以及溫哥華總醫院的口腔頜面外科醫生本·康(Ben Kang)共同完成。
萊恩真的能重見光明嗎?
嵌入眼睛的牙齒
把牙齒嵌入眼睛,這聽起來未免也太駭人了!萊恩第一次聽說這個手術方案時感到難以置信,連許多眼科醫生對此也聞所未聞。然而,這項名為“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OOKP)的技術,其實並非什麼全新的瘋狂嘗試。事實上,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而莫洛尼醫生此前也已在澳大利亞成功為7名患者實施了該手術,其中大多數人如今都恢復了功能性視力。
1963年,義大利聖卡米洛醫院(San Camillo Hospital)的眼科醫生貝內代託·斯特蘭佩利(Benedetto Strampelli)首次提出,或許可以用患者自身的牙齒和周圍組織作為支架,來固定人工角膜。之所以選擇牙齒,是因為牙齒中的牙本質(dentine)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之一。而且,作為患者自身的一部分,牙齒不會引發免疫排斥反應。這樣,嵌入塑膠鏡片的牙齒既能提供穩定支撐,又能長久適應人體環境,成為了理想的“角膜替代品”。
當然,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並非適用於所有視力受損者。這項手術的物件十分特殊,主要針對因自身免疫病、嚴重疤痕、化學燒傷或其他創傷導致眼表結膜瘢痕化,並進而引發嚴重角膜盲的患者。儘管這些患者的角膜受損嚴重,但他們的視網膜和視神經仍然完好。傳統角膜移植並不適合這類患者,而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解決方案:利用植入塑膠鏡片的牙齒替代受損的角膜結構,他們不僅能重獲視力,甚至可以開車。因此,這項手術是許多絕望患者最後的希望。
自1973年以來,包括英國、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亞等約10個國家的數百名患者已經接受了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而這一次,加拿大也完成了首批嘗試:莫洛尼和韋伯不僅為萊恩完成了手術,還分別在2月26日和2月27日,為另外兩位盲人患者實施了同樣的治療。

2月25日,醫生為萊恩實施了加拿大首例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圖片來源:普羅維登斯醫療)
其中一位患者,33歲的布倫特·查普曼(Brent Chapman)是一名盲人按摩師。13歲那年,他僅僅因為服用了兩片布洛芬,就患上了史-約綜合徵,昏迷了整整27天。甦醒時,他全身的皮膚已經嚴重受損,也徹底失去了視力。過去20年來,查普曼和家人傾盡時間與金錢,嘗試了各種恢復視力的方法。他曾在美國接受9次手術,接受了來自父母眼部的幹細胞移植,以及12次角膜移植。但這些方法的效果從未持久,最成功的一次也僅維持了兩年。查普曼一次次點燃希望,卻又被現實擊碎。如今,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成了他最後的賭注,也是他最後的希望。
兩個階段
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通常會分為兩個階段(也有部分患者需要進行多次手術)。在第一次手術中,醫生會從患者的口腔中拔出一顆牙齒(通常是犬齒),精細打磨成長方形,並在中央鑽一個小孔,將塑膠鏡片嵌入其中。隨後,這顆“改造過的牙齒”不會立刻被植入眼睛,而是被埋入患者的臉頰內。這樣做的目的是讓牙齒周圍長出結締組織,為未來的植入提供穩固的支撐。畢竟,一片光滑的牙齒是無法縫合到眼球上的。同時,醫生還會移除患者眼部的瘢痕組織,並從患者臉頰內部取出一塊頰黏膜,縫合到眼睛表面,以便在下一次手術時支撐植入物。
大約三四個月後,醫生會為患者進行第二次手術。此時,那顆埋藏在臉頰中的牙齒周圍已經長出了相應組織,具備了作為角膜替代物的條件。醫生會取出這顆牙齒,並翻開先前縫合在眼部的頰黏膜瓣,移除患者受損的角膜、虹膜、晶狀體及部分玻璃體。隨後,醫生會將嵌有鏡片的牙齒植入患者眼球,並將皮瓣重新縫合。為了讓鏡片透光,醫生還會在頰黏膜瓣上開一個小孔,使患者能夠透過這個小孔重新看見世界。
經過兩次手術後,患者的眼睛會呈現出頰黏膜的粉紅色,看上去非常奇特(圖片過於驚悚,想看的朋友請自行點選此處),眼睛中間還有一個黑色小洞,光線會透過這個視窗,照射到患者的視網膜上。如果一切順利,患者的視力將在一個月內恢復。當然,這些患者觀看到的世界與普通人有所不同:由於特殊的眼球構造,他們的視野範圍將會非常狹窄,就像從一個小小的舷窗向外觀察。

儘管許多研究表明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的成功率很高,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沒有風險。一項2018年發表於《眼科學》(Ophthalmology)的回顧性研究表明,部分接受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的患者可能會出現玻璃體視網膜併發症,也可能導致感染。因為種種潛在風險,醫生一般只會在每個患者的一隻眼睛上進行這種手術,也會建議患者恢復視力後不要劇烈運動。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表示,目前這些患者的初次手術均很順利,他們將於5月接受第二次手術。在此期間,他們將接受嚴密監測。如果一切順利,他們將於今年6月恢復接近正常的視力,重回正常生活。而莫洛尼也打算開設加拿大首家骨齒人工角膜移植術診所,為更多此類患者帶來光明。
https://thedailyscan.providencehealthcare.org/2025/02/canadas-first-tooth-in-eye-surgeries-aim-to-restore-bc-patients-sight/
https://vancouversun.com/health/vancouver-surgeon-uses-blind-womans-tooth-restore-visio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j.bdj.2013.383
https://www.aaojournal.org/article/S0161-6420(07)00614-8/fulltext
https://www.aaojournal.org/article/S0161-6420(07)00614-8/fulltex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42012418301824
https://www.cbc.ca/radio/asithappens/tooth-in-eye-surgery-canada-1.7470626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環球科學”。如需轉載,請在“環球科學”後臺回覆“轉載”,還可透過公眾號選單、傳送郵件到[email protected]與我們取得聯絡。相關內容禁止用於營銷宣傳。
-電商廣告-
《環球科學》2025年3月新刊
正在熱賣
戳圖片或閱讀原文
立即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