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章節比較多,把涉及官場的幾個章節集中發給大家欣賞。看了這部小說,你對官場裡的道道就會明白不少。
權柄之中千絲金線縱橫交錯,博弈者以均衡為經緯織就共生天網,暗潮之下皆是迴圈往復的熵增盛宴。

第四十三章 熵增盛宴
第二天上班,孟立達書記叫來了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尚錦修和省高教工委書記祖銘志,向他們簡要介紹了姜子陽的情況,要求他們代表省委去江州大學協調,將姜子陽分配到省委辦公廳。江州大學是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教育部。根據條塊管理體制,黨務和組織人事關係由教育部和中江省共同管理,高教工委代表省委處理相關事項,包括畢業生分配。
尚錦修和祖銘志心裡覺得,姜一個大學畢業生的畢業分配是小事一樁,只是不明白孟書記為什麼如此重視,非要派他們兩位大員親自出馬。剛進門就聽到電話鈴聲,尚錦修接起電話,“嗯嗯、嗯嗯……”地應著,突然問了一句:“你說叫什麼名字?姜子昊……”
正巧孟立達推門進來,也聽到這三個字,不由得一愣,就靜靜地等著。尚錦修看到孟立達,心想:不能讓書記久等,就對著話筒說道:“我明白了,具體怎麼辦,我們會認真考慮。”然後轉向孟立達:“孟書記,您還有什麼指示?”
孟立達說:“我只是來提醒一下,姜子陽畢業分配的事情,今天必須搞定。一要拿到派遣通知書,二要調取檔案。有任何進展,立即通知我。”
尚錦修和祖銘志一驚,感覺到孟書記的重視,也不敢多問,只是表示一定辦好這事!
孟立達對祖銘志說:“你先到外面等一下,我跟錦修同志說點事。”祖銘志出去後,孟立達問:“你電話裡說的姜子昊是什麼事情?”
尚錦修正在想這件事,一個姜子陽,一個姜子昊,不要太巧了。聽到孟書記問話,便把古城地委組織部長崔明高打電話請示的事情告訴了孟立達。
孟立達聽說古城地委要提拔姜子昊為古城縣政法委書記,心裡一動,覺得此事不宜大張旗鼓,程式越簡單越好。就對尚錦修說:“此事不要搞得太複雜,你們研究一下,程式儘量簡單點,由省委組織部直接任命。”
想了想,又道:“最好不要安排在古城縣,可以跟蕭安縣政法委書記調換一下。”
尚錦修連忙點頭,“我們儘快商量,然後跟孟書記彙報。”
孟立達離開後,尚錦修心裡犯嘀咕:“咦,孟書記為何對這事如此上心,莫不是這個姜子昊跟自己要去調取檔案的姜子陽有什麼關聯?”想歸想,辦還是要辦,而且要辦好。
孟立達走程序文峴的辦公室時,看到他正站在窗戶前沉思。聽到門響聲後他轉過身來:“呃,立達呀,請坐。”兩人面對面坐在沙發上。“有什麼事,說吧。”程文峴也不客套。
“還是古城人事調整。”孟立達把段劍雲的診斷報告和病歷交給程文峴,說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段劍雲即便甦醒,也難以承擔繁重工作;而且,段劍雲的兒子犯案,他的妻子也牽涉其中,影響太大了,也不適合繼續在古城任職。
程文峴看了看段劍雲的診斷報告,表示:“我贊同你的意見。不過,有一個問題要考慮,就是段劍雲的去向。如果他不能工作了,他的關係掛在哪裡?”
孟立達明白程文峴的意思。人事安排是官場上最重要的資源分配,涉及權力和利益的平衡,牽一髮而動全身。除非迫不得已,否則不能隨意動別人的乳酪,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但現在古城人事調整已經到了緊要關頭,時機也很好,關鍵是要妥善處理段劍雲的後續安排,讓他那個圈子裡上上下下都無話可說。
孟立達已經想好了方案,他提出:“段劍雲還有兩年就退休了,可以提前到省人大當常委,如果身體恢復了,還可以給他安排一個委員會副主任。他的關係就掛在省人大那邊,由省人大負責他的住房、生活和醫療等事宜。”
“這個安排合適的,我同意。”程文峴點頭表示贊成。接著,兩人商討了如何跟邵勤褚省長溝通,並準備召開常委會。
程文峴已經有了主意,如果邵勤褚仍舊堅持原來的意見,他會逐一跟常委溝通,再上常委會。他相信自己有把握讓常委會透過古城行署專員的人事調整。但他輕易不會如此操作。他深知權柄之中千絲金線縱橫交錯,博弈者以均衡為經緯織就共生天網,暗潮之下皆是迴圈往復的熵增盛宴。
他想起了姜子陽,問道:“姜子陽畢業分配的事有什麼進展?”
孟立達向程文峴彙報了具體方案,程文峴聽後點頭滿意,說:“讓姜子陽儘快來省委,我見見他。”
孟立達沒想到程文峴這麼急著見姜子陽,心裡高興,臉上卻不動聲色,回應道:“我馬上去安排。”回到自己的辦公室,他給姜豐禾打電話,說程文峴書記要見子陽。聽到姜豐禾在電話裡說姜子陽救人受傷的訊息,他臉色一沉,“怎麼回事?出了這麼大的事?”又安慰道:“老薑,你彆著急,先讓子陽好好治療,我去向程書記彙報。”
孟立達再次來到程文峴辦公室,程文峴奇怪他這麼快又回來了。還沒等他開口,孟立達便說了姜子陽救人受傷的事情。程文峴有些小震驚,姜子陽在他心中的形象更好了:“呵呵,這個小夥子……”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說:“沒想到,沒想到啊,捨己救人,好樣兒。”
程文峴又回到先前那個話題,“我得再跟勤褚同志談談。”
程文峴和邵勤褚的談話出乎意料地順利。邵勤褚也是個老江湖,熟悉官場規則,也會審時度勢,程文峴給出的理由很充分很合理,無法反駁,而且對段劍雲的安排也合適,所以他爽快地答應了。
邵勤褚提了兩個要求:一是認為古城地區連續發生事件,除了當事人及其父母應負責,作為地委書記的向陽也應承擔領導責任,向陽不宜繼續擔任現職。他同時建議,讓古城行署副專員劉喜都擔任古城地委常委,協助姜豐禾主持行署工作。
程文峴原則同意邵勤褚對向陽的看法,但認為當前正處於嚴打的關鍵時期,不宜同時調整書記和專員的職務,待時機成熟再議。對劉喜都的安排,他沒有任何猶豫,便答應了。不過,他同時提出,劉喜都可以任地委常委,但具體工作安排還是要徵求古城地委的意見後再定。
權力的本質是能量轉換而非存量廝殺。官場是各種利益的匯合點,講究的是平衡。輕易去動別人的乳酪,那是要命的。有時候動一個人,也會引發官場地震,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
古城地區的人事調整,就是一場權力的博弈和利益的平衡。段劍雲下臺,姜豐禾接任,向陽也被牽連;劉喜都晉升為地委班子成員,但又受到一定的限制。這樣的交換,讓雙方都滿意。邵勤褚已經不在乎段劍雲的去留了,他只在乎古城有沒有他的人。
兩位大佬達成共識後,常委會順利召開,毫無懸念地通過了姜豐禾和劉喜都的任命,同時建議段劍雲調任省人大常委,等待下屆省人代會透過。省委委派孟立達書記前往古城地委宣佈省委決定。
第四十四章 官場地震
這一天,古城地委很繁忙。全省嚴打大會一結束,向陽書記連夜趕回古城。他向姜豐禾通報了嚴打大會的情況,以及段劍雲夫婦的情況。他還告訴姜豐禾,省委將派督察組前來指導嚴打工作。
姜豐禾也向他反映了覃塞的問題。兩人商量後決定,待督察組到了古城後,就召開地委常委擴大會議,傳達全省嚴打會議精神,部署古城地區的嚴打任務。至於覃塞的問題,要等紀委調查結束,地委再作出處理決定。
第二天中午時分,省公安廳刑偵處處長王達嘉率嚴打督察組抵達古城地區公安局。薄鞏局長和王達嘉處長一起來到向陽書記的辦公室,向他彙報了省公安廳的兩項決定,一是古城重大強姦案已經偵破結案,正式刑拘鄭士槐、段雷人、覃軍、馬建國四名犯罪嫌疑人,由檢察院提起公訴;二是馬卜清長期袒護鄭士槐、段雷人等人,因不直接涉及刑事案件,將其交由古城地委處理。
與此同時,省委宣傳部新聞處副處長文明理、省報社新聞部副主任關耀文及包括白雲霞在內的三名記者也抵達古城。因為古城地區是全省嚴打的重點地區,省委要求新聞單位跟蹤報道。
就在這時,地委接到省委通知,孟立達書記代表省委前來宣佈古城地區人事調整決定,下午就到。鑑於這一變故,向陽書記與姜豐禾商量後決定,把原定的地委常委擴大會議改為地委擴大會議。
下午三點左右,一輛紅旗轎車緩緩駛入地委大院。向陽帶著地委和行署兩套班子在辦公大樓門口迎接。那個年代,還沒有到區域邊界迎送上級領導的風氣。
孟立達和尚錦修一左一右從車上下來,跟大家逐一握手,然後來到接待室。孟立達向向陽和姜豐禾宣佈了省委的決定,又單獨跟姜豐禾做了簡短談話,完成了人事任命前的必要程式。隨後,他們到了地委小禮堂。
向陽主持了地委擴大會議,他首先對孟立達書記和尚錦修部長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並感謝省委對古城地委的重視和信任,隨後宣佈了第一項議程:請孟立達書記宣佈省委的決定。
孟立達宣佈了省委的兩項人事任命,引起了與會者的震驚。雖然之前已經有不少傳言,但當真正得到證即時,還是讓人感到震撼。
劉喜都聽到自己被任命為地委常委,心中一陣激動。他覺得自己運氣太好了,天上掉下一個大餡餅砸中了自己。
孟立達又補充道:“在沒有新任命古城地委常務書記之前,該職仍由姜豐禾兼任,並主管古城地委日常工作。”大家都明白,孟立達同時掌握了黨政大權,成為古城地區炙手可熱的人物。
隨後,孟立達代表省委作了簡短講話:“古城是省裡大區,省委歷來十分重視。現在古城地區刑事犯罪猖獗,社會治安形勢嚴峻,尤其是少數高幹子弟違法作案,影響極其惡劣。希望古城地委和行署重視起來,按照省裡部署,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整頓社會治安,還百姓一個安定祥和的社會環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對於違法亂紀者,不管涉及什麼人,都不能姑息。
“鑑於古城的實際情況,省委決定調整、充實古城地委、行署領導班子。姜豐禾同志是古城老人,大家都熟悉,都瞭解他的人品、能力和為人。省委認為,姜豐禾政治立場堅定,有豐富的行政經驗和較強的領導與協調能力,相信他完全能夠勝任行署專員一職。
“省委希望古城地委支援姜豐禾同志的工作,希望古城地委和行署團結合作,按照中央路線政策,進一步解放思想,勇於闖關,讓古城地區的改革與經濟發展邁上一個大的臺階。”
向陽帶頭鼓掌,表示堅決擁護省委決定,全力支援姜豐禾同志的工作。而後,他宣佈第二項議程,由省公安廳刑偵處處長王達嘉宣佈省廳的決定。
聽了省廳的兩項決定,與會者都感到震驚不已,沒想到這幾個紈絝子弟竟然如此肆無忌憚,背後還有警察作為保護傘。
第三項議程是討論對馬卜清的處理。經過一番討論,最終決定給予馬卜清開除黨籍、留黨察看兩年和行政降兩級的處分,並調離政法系統,另行安排工作。
最後一項議程是傳達省委常委會和全省嚴打會議精神,結合古城實際討論部署全地區嚴打行動。這項議程進行得很順利,大家按照官場既有規則紛紛表態,提出意見,基本上都與省委嚴打口徑一致,沒有什麼分歧。
向陽代表地委講話,重點強調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古城幹部子弟組成犯罪團伙,肆意妄為,擾亂社會治安,這說明我們的領導幹部,特別是高幹對子女缺乏管教,放縱子女行兇作惡,終於釀成大禍。所以,省委程文峴書記特別強調高階領導幹部要管好後院,嚴格管教子女。
二是古城地區的案件表明,有公安幹警參與犯案或充當保護傘。所以,這次嚴打的重點之一是清理整頓司法系統,嚴厲打擊參與犯罪或充當保護傘的司法人員,純潔警察隊伍。
隨後,向陽宣佈:“請姜專員發言。”
姜豐禾並沒有準備發言,也不想發言,但不好推辭,於是說道:“我完全贊同省委孟書記和向陽書記的重要講話。我就談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處理好發展與嚴打的關係。
他說:“我們要用宏觀的視角來看待社會治安問題,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發展問題。由於發展不夠充分,就業受到很多因素制約,社會上出現很多閒散人員,而且人民收入水平較低,古語有云:‘貧窮生盜心。’這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的問題。因此,我們首要的是抓好經濟工作,把嚴打和發展結合起來,在發展中解決社會治安問題,特別是要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安排好就業工作。”
孟立達讚許地看著姜豐禾,接著他的話說:“姜專員說得很好,省委程書記在省委常委會和嚴打動員大會上的講話,也特別強調了這一點。”
與會者自發地鼓起掌來。向陽也感受到了姜豐禾思維的高度和分析問題的深度,不由得感到慚愧,後悔自己怎麼沒有想到這些觀點,否則就能跟姜豐禾一樣出彩了。
會議最後決定:次日召開地區嚴打動員大會,正式開啟嚴打行動。會議結束後,向陽跟孟立達說,晚上安排孟書記跟地委和行署班子成員一起吃飯,跟大家熟悉一下。
孟立達稍微思考了一下,說道:“不用了!姜子陽為了救於震將軍的女兒受傷了,在陸軍醫院治療,我現在去看望他。”
向陽一驚:“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啊?”姜豐禾簡要說了事情的經過。向陽馬上表示:“哎呀,這麼大的事情,我居然一點兒都不知道。我跟孟書記一起去看望。”
正巧白雲霞聽了一耳朵,得知姜子陽救人受傷,孟立達他們要去醫院探望,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新聞熱點,便向報社新聞部主任打了個招呼,也跟著去了。
途中,孟立達說了程文峴對子陽的賞識,以及對子陽的畢業分配安排。他特別強調程文峴提出要見子陽,說這次見面很重要,程文峴對子陽的第一印象如何,可能對子陽的未來發展有重要影響。又說:“我對子陽很有信心。但是為了謹慎起見,在子陽見程文峴之前,你我都要跟他好好談談,叮囑一些注意事項。”
第四十五章 後臺了得
紅旗轎車駛入分割槽醫院,姜豐禾一眼就看到停在住院部門口的軍牌轎車,便對孟立達說:“於震將軍可能在這裡。”孟立達“呃”了一聲,沒有多說什麼。
他們走進大樓,來到姜子陽的病房,果然見到了於震夫婦、魏巍夫人。原本於震夫婦和樂嘉的母親今天上午就要帶著兩個女兒回省城,但是樂怡和樂嘉捨不得姜子陽,說不能就這樣把救她們的恩人丟在醫院不管,要再陪他一天。
孟立達見到於震,快步上前,緊緊握住他的手:“沒想到於將軍也在這裡。”孟立達作為省委書記,經常參加擁軍愛民和國防動員的活動,跟於震很熟悉。
“孟書記是來看姜子陽的嗎?”於震有些驚訝,也有些好奇。
“是的,我剛剛才知道子陽受傷的事。”孟立達沒有提“救了將軍女兒”的事情,是不想讓於震感到不好意思。
孟立達身為省委常務書記,為中央委員,正省級的身份,與正軍級的少將於震相比,在黨內的級別更高,所以他在於震面前毫無拘束。他看到於震一臉疑惑,便笑著說:“於將軍可能不知道,我和姜豐禾是世交,子陽就像我半個兒子。”於震這才恍然大悟。
旁邊的向陽見到這番情景,心中大驚,沒想到省委孟書記跟姜家有這麼深的淵源,慶幸自己跟了過來。他又聽說姜子陽救了於震將軍的女兒,於震對這份救命之恩十分感激,心中不由暗歎姜家的背景深不可測。
孟立達對於震說:“省委決定讓姜豐禾擔任古城行署專員,我是代表省委來宣佈這一決定的,順便來看看子陽。”
向陽心裡一陣酸澀:“明明是來為姜豐禾站臺的好吧!”
於震卻心頭一怔,心中百感交集。他仔細地打量了一下姜豐禾,笑著說:“恭喜了,姜專員。”眾人隨之笑起來,病房裡的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
姜豐禾隨之向於震介紹向陽,使用官場上很正規的稱呼“古城地委書記向陽同志”,表明跟向陽沒有私交,只是工作上的同事。於震跟向陽握手。
向陽恭敬地說:“於將軍好!很榮幸見到您!”
於震笑道:“看來,書記很支援姜專員的工作啊,支援到病房來了,不錯,不錯!”又引起一陣笑聲。
寒暄了幾句,孟立達、向陽走到姜子陽床前。看到滿頭繃帶的子陽,孟立達心情複雜,既讚賞他的勇敢,又後怕他險些出事,慶幸“萬幸沒事”。待了一會,姜豐禾對大家說,到了吃飯的時候了,都到我家吃個家常飯。
孟立達也不客氣,對於震說道:“走,去看看姜家老宅子,他家本幫菜你們一定要嚐嚐,吃了就忘不了。”
樂嘉、樂怡也附和道:“是的,我們都品嚐過,真的很好吃。”於震愛憐地摸摸樂怡的頭:“女兒都說好吃,就是好吃,爸爸這就去嚐嚐姜家菜。”
一行人向姜子陽說“再見”,囑咐他好好休息,早日康復,就到了北大街姜家老宅。
第四十六章 爭座位帖
於震一進姜家,就被這古樸的老宅所吸引。他走南闖北,見過不少古建築,卻仍好奇這青磚黛瓦的老舊宅院。他好奇地打量著古樹下的古井、坡屋頂下的葡萄架、柴火房前的水缸、屋簷下的木椅子……他跟隨姜豐禾走進後院,更是讚歎不已。四方天井裡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盆景,構成了一個迷你花園。
於震的目光落在堂屋正面牆上的一幅字:“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看到落款是姜豐禾,為其書法造詣所折服。字如其人,這十二字代表著他的境界。
於震要姜豐禾領他去看姜子陽的住房。房間簡單而整潔,一張掛著蚊帳的老式木板床上疊著方正的毛毯;靠牆一個書櫃,木格窗前一張舊木桌,一把木椅子……
他先是看了書架,發現上面擺放著百家經典、中國歷史書籍、馬列經典著作等,還有資治通鑑、康德、柏拉圖、黑格爾等哲學名著,以及王羲之、顏真卿、范仲淹、陶淵明、王勃、劉禹錫、蘇軾、杜牧等著名字帖。他不由得感嘆姜子陽的廣博學識和高雅品味。
桌子上擺著一張未完成的行草,題為《爭座位帖》。於震也酷愛書法,一眼就看出這是顏真卿的行書代表作之一,與《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合稱“平原三稿”。只見上面寫道: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謂不朽……說的是人品修養第一,事業成就第二,才能永垂不朽。
姜子陽的魏體書法氣勢充沛,勁挺豁達,字裡行間橫溢著粲然忠義之氣,彰顯了剛強耿直、樸實敦厚的性格。孟立達看後也很驚奇,沒想到姜子陽的書法造詣如此之高。他算是瞭解姜子陽的,知道他一次次面對邪惡挺身而出,關鍵時刻捨己救人。現在又看到他的另一面:書法修養。書法是養心之法,陶冶性情。姜子陽行草《爭座位帖》更代表了他的心跡,把人品修養放在第一位。
孟立達看到書桌一角有一卷紙,開啟一看,都是古代名帖。他抽出其中一張,發現是《權經》中“分權”的內容:愚不分權也,智不盡佔也。權予能者,其身不倦。權予忠者,其業不毀。權予善者,其名不損。安莫待,危即行。貴勿吝,敗不拘。事變人變也。這是王羲之的行書字型,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孟立達善王羲之書法,知道姜豐禾也喜歡王羲之書法,想必子陽是受父親影響而學習的。字如其人,孟立達覺得子陽跟自己、跟其父應該是一路人,都把人品修養放在第一位。他對姜子陽的喜歡之情溢於言表。
孟立達從書桌一角拿起一本筆記本,隨手翻開,越看越驚訝,嘴巴都快合不攏了。筆記本的第一頁上寫著一個大標題:《古城和青龍古鎮保護和改造草案》,下面還有一個副標題:發展古城歷史文化,讓百姓致富。
第一部分,關於古城的建築保護和改造。草案分析了古城的現狀,描述了護城河以內包括城牆、城門、老街、北大街、南大街、主街,以及龍門街、玉石街、馬坊街、石灰街、鮮魚巷、龍頭寺的建築現狀,具體細緻到每條街(包括背街)有多少戶人家,有多少棵古樹、多少口古井。
草案提出保護和改造現有建築,恢復和建設一些新的建築,以豐富古城的文化內涵。關於修繕和改造古城的可行性,包括落實地縣鎮三級政府和大廠分片改造責任制。
第二部分,關於青龍古鎮的建築保護和改造,思路與古城改造一樣,但增加了青龍河及兩岸溼地、柏山和柏山寺的環境和文物保護、建設和恢復詩仙歷史遺蹟,擴大柏山銀杏種植,把柏山打造成著名旅遊景區。
最後,就開闢古城和青龍古鎮歷史文化旅遊之路,談了一些設想。
孟立達大讚:“好極了!調查細緻入微,思想新穎別緻!”他的話引來於震和姜豐禾的注意,孟立達便把筆記本遞給他們看。
於震摸摸下巴,笑得合不攏嘴。心裡想:沒想到這小子做事這麼盡心盡力,這麼穩重可靠,這麼有創意。
姜豐禾也對姜子陽的調查研究讚歎不已,覺得他的方案對自己新上任後的施政大有幫助。
經過這番觀察,孟立達和於震感受到了姜家的清廉、簡樸、樸素。正說著話,任茗過來請大家用餐。孟立達拿起姜子陽的筆記本,又放回原處。他本想把筆記本拿給程文峴看看,但又改變了主意。他覺得不能一下子把姜子陽的底子翻給程文峴,那樣就等於讓姜子陽在程文峴面前裸跑。如果失去了神秘感,程文峴可能很快就對姜子陽失去興趣。除非姜子陽能不斷花樣翻新,但那何其難!
孟立達深知這份草案是姜子陽的心血,體現了他的才能與價值。他覺得應該等到合適的機會,由姜子陽親自呈現出來,這才是姜子陽出大彩的時候。所以,孟立達強忍住衝動,把姜子陽的筆記本壓了下來,只是把姜子陽書寫的《爭座位帖》和《權經》捲起來帶走,笑著對姜豐禾說道:“拿走了,借用幾天啊。”
姜豐禾知道他要幹什麼,也跟著笑笑:“拿走就拿走,說什麼借。”
眾人走出房間,只見餐桌上擺滿了菜餚,於震驚奇地讚歎:“這麼快就整出一桌菜?”
孟立達笑得合不攏嘴:“老薑,今天咋整這麼豐富一桌菜,我可從來沒有享受如此待遇喲!”孟立達跟姜家關係不一般,肯定不是抱怨姜家厚彼薄此,在於向於震暗示,姜家厚待他們,重視他們。
於震聽懂了,哈哈一笑:“這麼說,我是有口福了。”大家跟著笑起來。
落座後,姜豐禾舉起酒杯,笑道:“今天寒舍榮幸地迎來了這麼多貴賓,真是蓬蓽生輝。在此,我要向於震將軍和兩位夫人、孟立達書記、向陽書記敬一杯,感謝你們的光臨。”
孟立達哈哈一笑:“老薑,你就別裝模作樣假客氣了,你何曾把我當成貴賓?你這樣說,倒讓我覺得不自在了。”大家都隨著笑了起來。
於震心想,省委孟書記跟姜家的關係果真不一般,能在姜家這麼隨意自在。他提議道:“來,為了姜家有個好兒子,乾一杯!”樂嘉、樂怡也同聲附和:“為了救命恩人,為了子陽哥,幹了!”孟立達立刻響應,姜豐禾、任茗感激不已,大家都一飲而盡。
放下酒杯,孟立達誇讚道:“老薑啊,子陽真是好樣的。”
於震緊接著說道:“老薑啊,你治家有方,家風正派,家教良好,才能培養出子陽這樣的好兒子。”
孟立達接著介紹:“於將軍可能不知道,姜家兩個兒子都是出類拔萃的。”然後簡要說了子昊的情況。
於震聽完後,驚歎地看著姜豐禾夫婦:“來,為你們教子有方,乾一杯。”就一飲而盡。
樂嘉、樂怡敬酒感謝姜豐禾夫婦的照顧,任泉熱情回應,誇獎她們漂亮爽朗。
向陽有些拘謹地起身,分別跟於震、孟立達和姜豐禾夫婦一一敬酒,說了些官場上的客氣話,顯然還不能融入姜家圈子的氛圍。如此這般走了一圈後,衛璽堯夫婦才跟姜豐禾夫婦碰了杯,他們太熟了,不會跟著湊熱鬧。
這時,陸陸續續上了九個炒菜,都是本地時令菜,大家品嚐,無不讚賞。吃得差不多時,任茗和吳媽依次端上九樣大菜,自然少不了有燉滑肉、篤三鮮、鰱魚燜豆渣粑,還有清燉大鱉、紅燒鯽魚、紅燒蹄膀、瓦罐燉雞、瓦罐豬腰、紅棗腰子陰米粥等。都是姜家的拿手菜,香氣撲鼻,令人垂涎。
看到這些菜餚,於震夫婦眼睛一亮,沒想到姜家菜如此地道,堪比美味佳餚。
酒桌上開始了互敬模式。這次於震先舉起酒杯,跟孟立達碰了一下杯,笑著說:“來,借花獻佛,敬孟書記一杯。”孟立達看到於震的酒杯略低他的酒杯,知道於震是藉此表示尊重,高興地哈哈一笑:“來,互敬,互敬。”兩個都幹了。
這一晚,姜家宴氣氛溫馨融洽,其樂融融。
第四十七章 思敏迷茫
白雲霞跟隨孟立達的車來到陸軍醫院,在病房看到了那感人的一幕。孟立達、於震一行離開後,她仍然待在姜子陽的病房。她幾次見證了姜子陽的英雄事蹟,深受感動。當她瞭解到他的為人後,心中便有了一種莫名其妙的悸動。她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上他,只知道他英俊瀟灑的形象總在她腦海中浮現。現在聽說他為了救人而受傷,她既震驚又敬佩,同時也覺得這是一個極好的報道素材,於是想要探究事情的全貌,發掘其中的故事。
她看見一個女護士坐在姜子陽床邊,心中一動,便上前和她打招呼。女護士是醫院安排的特護,叫安然。這兩天的特護,安然對姜子陽有了深入瞭解,也生出了愛慕英雄的情結,產生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心動。她喜歡這樣陪在他身邊,這是她獨一無二的特權,因為她是姜子陽的特護啊。
這種特殊的情愫,使之不希望其他女子覬覦姜子陽。她並不介意樂怡和思敏兩個女子對他的關心和感激。畢竟一個是他救過的生命,一個是他的青梅。當看見容貌豔麗的白雲霞走進病房,她冷冷地說道:“對不起,晚上不接待探訪,病人也需要休息,請你離開病房。”
白雲霞被安然的話刺激到了,她不願意就這樣放棄採訪的機會,便拿出自己的記者證:“我是中江省報的記者,我想對姜子陽進行專訪,報道他的英雄事蹟。”
“記者也不例外,對不起,今天不方便接受採訪,請你明天再來吧。”安然拒絕了白雲霞的要求。
白雲霞沒想到這護士如此不近人情,有點惱火,但想到這是部隊醫院,也不敢大聲爭辯。她是個有心計的女子,而且執拗、固執,一旦定下目標,就不會輕易放棄。她想了想,決定使出自己的殺手鐧,從包裡掏出一份內參:“這是我之前寫的一份內參,關於姜子陽的事蹟。省委對此非常重視,要求我繼續跟進報道,希望你能配合一下。”
安然看了看內參,有些吃驚。她抬頭看了看白雲霞,相信了她的身份,但還是說:“這樣啊。不過你也看到了,病人的傷勢很嚴重,需要好好休息。你可以來探望他,但是採訪的話……”
白雲霞對安然說:“我理解你的立場,也不想打擾病人太久。”又換了一副和氣的表情:“那麼我能不能先採訪一下你呢?你把你知道的情況告訴我。等病人恢復了一些,我再來補充採訪。這樣可以嗎?”
安然畢竟年輕單純,很容易被打動。她聽了白雲霞的話,覺得有道理,也覺得接受記者的採訪是一種榮幸,就高興地說:“好的呀,你問吧,我知道的都告訴你。”她一高興,就沒想太多,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白雲霞很開心,這正是她想要的結果,能留在病房,感受姜子陽的氣息,還能透過這個護士瞭解姜子陽的英雄事蹟。
於是,白雲霞拿出筆和本子,開始提問。安然就把這兩天聽到的姜子陽如何救樂怡的經過告訴了白雲霞,甚至連白雲霞問起姜子陽救的女孩是誰,她的父母是誰,都一一回答了。當知道樂怡的家庭背景後,白雲霞很震驚,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時,思敏來到病房,看到白雲霞在這裡跟安然聊得火熱,皺起了眉頭,不滿地對安然說:“這裡是特護病房,你應該專心照顧病人,怎麼聊上了?”
思敏很不高興地看向白雲霞,兩人目光相對,眼神里充滿了敵意。這不僅是女人之間的嫉妒,更是兩個美女之間的天人之戰。每個女人都喜歡美麗,但自己美麗了,就想獨佔美麗的資源,自然就會排斥同樣美麗的女人。這也是物競天擇的競爭法則。
思敏冷冷地問白雲霞:“你是幹什麼的?這裡是特護病房,病人需要安靜。”白雲霞說她是省報記者,來採訪姜子陽。但思敏不買賬:“現在不是探視時間,病人的情況也不適合接受採訪,請你離開,不要打擾病人休息。”
白雲霞對思敏有所瞭解,她在古城車站和來薰橋兩次事件中都見過思敏,也知道她和姜子陽的關係,自然明白對方的敵意。但她不在意,她很自信,所以雖然不滿思敏的態度,卻不想計較,更重要的是不敢在部隊醫院爭吵,而且她已經得到了所需的資料,對今晚的結果很滿意,就禮貌地說了聲“抱歉,對不起”,便離開了病房。
思敏走到病床前,心疼地看著沉睡的姜子陽,輕輕整理了被子,對安然說:“你還沒吃晚飯吧,去吃點東西吧,我在這裡陪他一會兒,你彆著急,吃好了再來。”安然明白思敏對姜子陽的關心,也知道他們的感情,沒有嫉妒,心平氣和地離開了。
思敏就坐在安然那個座椅上,靜靜地、滿是柔情地看著姜子陽,心裡卻翻江倒海。他倆從小到大親密無間,她早已對他傾心相許,渴望被他寵愛與呵護。他的形象一直在她腦海裡揮之不去,想起來就一陣心悸。因此,她排斥其他女子、特別是漂亮女子親近姜子陽。
這段時間,樂嘉和樂怡的到來,讓她有了危機感。她們和子陽是美女與英雄的組合,子陽對她倆有救命之恩,她看得出,她倆都喜歡子陽,總是黏著子陽,讓她羨慕嫉妒恨,羨慕嫉妒她們的膽大,敢於表白;恨自己怯懦,遲遲不敢向前邁步。
思敏想想自己和子陽之間的關係,覺得無從下手。這麼多年了,她和子陽從沒有肌膚之親。她長這麼大,至今沒有男女之情,甚至不知道親吻的味道。她嚮往跟子陽像戀人一樣,牽手、擁抱、親吻、甚至……她不知道子陽對自己是什麼樣的情感?有時覺得他跟自己很親密,有時又覺得他對自己若即若離,就像兄長關心妹妹一般。她很迷茫……
第四十八章 捧殺不了
從古城回來,孟立達第一時間向程文峴書記彙報。談到古城地委擴大會議時,他重點講述了向陽和姜豐禾的講話重點。程文峴看著孟立達:“呃,姜豐禾有這樣的境界?”又似乎是自言自語:“看來,這個新專員是有大格局的,我們沒有選錯人。”
孟立達說起姜豐禾書寫的一幅字:“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
程文峴又“呃”了一聲,也是自言自語:“不取是取,不爭是爭。很符合中國文化中的‘捨得’二字。捨得,捨得,沒有舍,哪有得?”又說:“這十二字,關鍵在‘不妄’二字上。《說文》詮釋:‘妄,亂也。’古人云:‘施妄者,亂之始也。’姜豐禾不是妄自菲薄,他的不妄,就是對權力沒有非分之念,不貪戀。這應該跟他的經歷和磨難有關吧。”
孟立達點點頭,順嘴就把姜家的老舊與簡樸描述了一番。程文峴頗有興趣:“就是說,姜豐禾一直就住在這個老宅子裡,即使在擔任地委副書記之後也沒有搬到地委常委別墅樓。”
“是的,自從20年前搬進這個老宅子,他就一直住在這裡。我問過他為什麼不搬到家,他只是淡淡說,已經習慣了,官也好,民也罷,居者有其屋便罷。”
程文峴問道:“姜豐禾平時的生活和工作狀況是怎樣的?”
孟立達如實地告訴他:“據我瞭解,他每天清早起來要圍著古城城關走一圈,跟碰到的幾乎所有人都打招呼。當地人都親熱地稱他為‘老縣長’。他這樣做不僅是為了鍛鍊身體,也是為了與百姓拉近距離,增進感情。
“工作之餘,他會跟街坊四鄰聊聊,也會走街串巷四處檢視,古城人都喜歡跟他聊,有了困難也會跟他吐吐,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會盡力協調解決。每逢星期天,他和軍分割槽司令員衛璽堯,還有街坊一起到城外鄉下去釣魚,自費在農家吃飯,順便跟農民們聊聊。
“對了,這個衛司令跟他是鄰居。那個特殊期間被打倒,搬到姜豐禾隔壁。兩家在相同境遇和相互關照下,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好得就像一家人。他們之間不僅有深厚的友誼,也有良好的合作。
“工作上,他遵從那十二字座右銘,不爭權,不要利,非常低調。他對上尊敬,對下親和,善於溝通和協調。據說,向陽和段劍雲關係很緊張,全靠他居中調和,不論是向陽,還是段劍雲,談不攏的重要事情都要找他協調。就像您所說,不爭是爭。如此這般,他倒成了古城地委最有影響力的那一個。”
“呃,怎麼感到這姜豐禾像極了馮道,安於清貧、事親濟民、貴而不驕、事當務實。好啊,在當今官場上能夠如此,實在難得。”程文峴很是讚賞。
孟立達接著又說了幾件事,都是跟姜子陽相關的。他說清早和於震將軍一道去跟姜子陽道別,於震表示要收姜子陽為關門弟子,讓他從軍。看樣子於震很看重這小夥子,動了真情。又說,東方廠上報的領導班子調整方案已獲部裡批准。
“呃,是個什麼方案?”程文峴突然關注起來。“
孟立達回說:“其他的不說,這個方案主要是向部裡推薦姜子陽擔任廠黨委委員、第一分廠黨委書記,作為過渡。不出所料,東方廠很快要找到我們這裡來。對了,按照您的指示,組織部和教育工委已經從江州大學拿到了姜子陽的派遣通知單和檔案,暫時放在省委辦公廳。最後怎麼安排,待您跟他談話之後,您來定。”
“嗯,知道了。還有什麼?”
孟立達便說:“在姜子陽病房見到省報記者,想要採訪報道姜子陽捨己救人的事蹟,被我攔住了。我告訴她,要她轉告報社領導,有關姜子陽的報道一定要經過省委審閱同意。”
程文峴道:“你是怎麼考慮的?”
孟立達說:“我以為,在姜子陽的去向沒有最後定下來之前,有關他的事情最好低調處理。高調報道可能會害了他,尤其是如果讓他到省委,到你身邊工作,不宜渲染此事。”
程文峴表示贊成:“人怕出名,豬怕壯。對於年輕人來說,最大的殺器,恐怕就是‘捧殺’。不過……”程文峴略有所思,似乎想到什麼,緩緩地說道:“我看,年輕人不能捧,倒是可以捧一捧姜豐禾。”
“你這是……”孟立達不知道程文峴啥意思,滿眼疑惑。
“你琢磨一下,是否可以讓宣傳部門組織搞一個調查報告,結合這次嚴打,對比有的高階幹部疏於家教和管理,釀成子女違法亂紀事件,宣傳姜豐禾治家和他的家風;對比一些領導幹部飛揚跋扈、高高在上,官僚主義和享樂主義,宣傳姜豐禾的親民、親和、清廉、簡樸……總之,嚴打時期,也要有正面引導,尤其引導官場風氣。”程文峴一語雙關,“姜豐禾是老薑,捧殺不了他。”
孟立達表示很快就辦。說到這裡,他拿出姜子陽書寫的兩幅字,攤在辦公桌上。
程文峴眼睛一亮,觀賞起來,先是看了顏體《爭座位帖》,再看王羲之字型的《權經》。看得很認真,很仔細,還帶著琢磨,臉上泛著光彩:“這是姜子陽這小子書寫的?”
孟立達知道程文峴很滿意,平靜回了兩個字:“是的。”沒有多說話。
程文峴讚歎:“國文和書法造詣不低,這小子有兩下子。《爭座位帖》行意自如,揮灑有度,字裡行間洋溢著忠義之氣,與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並稱行書‘雙璧’。《權經》,守經用權之道。馮道注重權變,其中的‘分權’充滿著辯證法,說明了權力是一把雙刃劍,絕不是隻有益而無害。
“馮道之所以成為不倒翁,在於他懂得不把別人的路堵死,自身才會無恙;事事攬權逞強得不償失;平安無事永遠是個假象,憂患始終處在潛伏之中;權力是可以拆分的,捨不得予人是一種狹隘意識……當然,我們不能孤立地堅守信條。”
程文峴掩飾不住激動,“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就是不知道實際工作能力怎樣?”
“是騾子是馬,拿出來遛遛,不就清楚了。”孟立達笑笑。程文峴點點頭,也笑了。
第四十九章 林楓急了
知悉姜子陽救人事蹟後,林楓深受震撼。他為姜子陽驕傲,並堅信自己選對了人。第二天一早,他帶領黨辦主任和工會主席趕往醫院探望。在病房裡見到姜豐禾夫婦、於震將軍和衛璽堯司令員等重量級人物,他心裡一動:要在廠內開展學習姜子陽的活動。
回到辦公室,林楓叫來廠宣傳部長,說了想法和要求。宣傳部長顧鴻鈞正是姜子陽前女友的公公。他聽說要宣傳姜子陽,心裡很不爽,又不敢明目張膽地反對,只能暗自打算:拖字訣。他敷衍了林楓幾句,匆匆離開。
這時,林楓辦公桌上的紅色電話響了,他拿起話筒接,“嗯,嗯”應了幾聲,然後說:“知道了,我們儘快辦好。”放下電話,他讓秘書叫來廠組織部長劉文濤,說部黨組已經批准了廠裡領導班子調整方案,現在政治部要調取姜子陽和藺立桓的檔案,讓他趕緊安排人手送去。
劉文濤摸摸頭:“藺立桓的檔案沒問題,但姜子陽的檔案還在江州大學。”他看到林楓疑惑的眼神,連忙解釋:“我們還沒收到姜子陽的派遣通知書,所以……”
林楓感到了哪裡不對,沒時間多想,立即指示:“你馬上派人去江州大學落實姜子陽的派遣手續,並取回他的檔案。”看著劉文濤匆匆出門,他急忙補充一句:“今天就出發,隨時彙報情況。”不知為何,平日沉穩的林楓心裡有些忐忑不安。
中午時分,劉文濤急匆匆來向林楓報告,說姜子陽已經被派遣到中江省委辦公廳,是中江省委教育工委書記、組織部常務副部長親自到江州大學辦理的。林楓一聽就火了,這不是明擺著搶人嗎?姜子陽可是東方廠的人,這事不能就這麼算了。他想了想,決定親自去中江省委交涉。說走就走,他帶上黨辦主任和組織部長,直奔中江省委。
中江省委組織部接到東方廠的電話後,馬上向孟立達書記彙報。孟立達心裡暗笑,該來的早晚要來。他很清楚,中江省委已經佔據了先機,姜子陽的人事關係已經正式轉到中江省委,東方廠想要回已經沒戲了。但是,東方廠畢竟是央企,背後有國家大部撐腰,還有國家分管領導罩著,如果處理不妥當,會影響省部之間的關係;如果東方廠鬧到上面去,部裡出面干預,也會惹出麻煩。
孟立達心裡衡量著如何妥善處理這一關係。人事是權力體系中最重要的資源,處理起來要謹慎再謹慎。所謂處理人事關係,就是平衡相關各方的權力與利益。就像商業交易,你拿走了別人值錢的東西,當然要給予相應的利益補償。畢竟誰都不願意做虧本的買賣,誰也不會讓你白白拿走屬於自己的寶貝。這次,中江省委多少帶有截胡的味道。
經過權衡和評估,孟立達心中有了決定,便叫來秘書長羋書章和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尚錦修,說了自己的想法,要求他們好好接待東方廠黨委書記林楓。
下午三點多,林楓一行抵達省委辦公廳,羋書章、尚錦修熱情接待了他們。互相介紹了一下身份,林楓也感受到了中江省委的重視,畢竟對方一個是省委常委,一個是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因為事情很急,他便直截了當地說明了自己的來意,詢問姜子陽的畢業派遣單和檔案為什麼會到了中江省?
羋書章笑了笑,反問道:“這有什麼問題嗎?”沒有等林楓回答,他轉向尚錦修:“尚部長,你給林書記介紹一下情況吧。”
尚錦修面帶微笑,從容地說道:“林書記,這件事都是按照大學生畢業分配的規則和程式辦理的。
事情是這樣的,省高教工委到江州大學調研時,發現姜子陽同學一直沒有分配,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們瞭解了姜子陽的簡歷和在校表現後,就跟省委組織部聯絡,說這麼優秀的學生是否可以考慮要過來。”
“我們聽了高教工委的彙報,也很奇怪,這麼優秀的學生,怎麼就沒有分配?正好我們這裡有需求,就把他要過來了。”羋書章看著林楓說道,話語中既有合理性,又有戲謔之意,好像在埋怨:這樣的人才,你們自己不去爭取,難道要讓他浪費嗎?羋書章心裡其實在想:幸虧我們動作快。他只是不知道,姜子陽之所以沒有派遣回東方廠,是因為孟立達書記早就讓教育工委跟校方打了招呼。
林楓聽了這番話,頭都大了:搞了半天,原來是自己搞砸了。他瞥了劉文濤一眼,充滿了不滿和埋怨:組織人事部門太不上心了,要不然怎麼會這麼被動。但事已至此,也不能就這樣放棄,交涉還是要繼續進行的。
林楓看了看羋書章,又看了看尚錦修,平靜地說道:“姜子陽上大學前是東方廠團委書記,並且享受帶薪學習的待遇。他在校期間的工資都是由東方廠發放的。”林楓頓了頓,繼續說道:“部裡非常重視對姜子陽的培養,批准了東方廠領導班子的調整方案,姜子陽成為廠領導班子成員。現在部裡要求儘快調取姜子陽的檔案,以便正式下達任命。還請中江省給予配合。”
林楓丟擲了最有力的砝碼。
“噢,既然東方廠和部裡這麼看重姜子陽,為什麼一直沒有和江州大學溝通,安排好姜子陽的畢業分配,也沒有及時調走姜子陽的人事檔案。”尚錦修不軟不硬地回應。
“……”林楓有些尷尬,又不滿地瞥了劉文濤一眼。當然,既然是來談判,他不會輕易讓步:“我們也不太清楚其中具體出了什麼問題。但根據大學生畢業分配的原則,帶薪學習的應該哪來哪去,姜子陽理所應當回到東方廠。”
“是的,正是考慮到哪來哪去的原則,我們認為即使不與校方聯絡,校方也會遵守這一原則,把姜子陽分配回東方廠。”劉文濤補充道,試圖彌補那“一直沒有和江州大學溝通”的失誤。
其實林楓和劉文濤說的都是事實,但他們忽略了原則之下還有靈活性,這個靈活性裡面就有很多門道。對於普通學生而言,大學生分配確實都是嚴格按照原則辦事,但也有一些例外情況。姜子陽就屬於這種例外,於是就有了孟立達的干預,就沒有按照“哪來哪去”原則被分配回廠。
尚錦修平靜地回答林楓和劉文濤:“問題在於姜子陽已經按照組織程式正式分配到中江省委辦公廳了,不能因為你們一句話就改變安排。這樣做不符合組織原則。”
林楓一時語塞。他明白這是個棘手的問題,中江省委不會輕易放棄一個優秀幹部。但他也沒有別的選擇,他提名姜子陽進入東方廠領導班子,並得到東方廠黨委和部裡的批准。現在關鍵時刻卻丟失了人選,這不僅讓他難堪,也讓東方廠和部裡丟臉。所以他必須堅持到底。於是他說:“我來這裡是為了協商解決問題的。我既代表東方廠,也代表部裡,希望你們能夠配合。”
林楓心裡清楚,他的“協商”其實就是要求。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羋書章和尚錦修聽出了林楓的意思,知道他是在利用部裡的壓力,說是“協商”,其實是不達目的不罷休。否則,他不會親自跑來。但他們也不能讓步,尚錦修反問道:“人已經正式到了中江省委辦公廳,林書記,你覺得能退回去嗎?”
“這事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只要你們願意,把派遣通知單改一改就行了。”劉文濤毫不示弱地說。林楓點了點頭,表示滿意。他看了看尚錦修,又看了看羋書章。
尚錦修回應:“這可不是玩笑,已經完成了所有的組織程式,你以為能隨便更改嗎?你也是做組織工作的,人事問題很嚴肅,怎麼能這麼輕率呢?”
協商也好,交涉也罷,雙方都不會輕易放棄,談話陷入了僵局,這樣下去,只會讓事情更加複雜。於是,林楓再次出招:“秘書長,尚部長,這樣吧,我們按照組織程式,請部裡直接跟中江省委溝通。無論結果怎樣,我們都服從。”他說得很委婉,也符合情理,沒有漏洞。
羋書章也意識到如果僵持不下,雙方都會覺得難堪。而且真的鬧成省部之間的糾紛,不利於大局。他看看時間,對林楓說道:“今天時間不早了,就先談到這裡。省委孟書記安排了晚餐,請林書記賞光。如果有什麼解不開的結,可以當面跟孟書記談談,或許就能打開了。”他說得很客氣,可以說尊重有加。
林楓也覺得需要暫時停火,考慮到中江省委的面子足夠大,欣然答應:“那就恭敬不如從命,我好久沒見老領導了,謝謝孟書記和秘書長安排。”
第五十章 官場手腕
羋書章、尚錦修和林楓一行前往中江省委接待處——洞湖賓館。他們穿行於洞湖橋、豔花苑、百花村、梅嶺、聽濤閣等景區,一路高樹如雲,鳥語花香,鷺飛鶴翔,環境美不勝收。
洞湖賓館坐落在洞湖公園裡,與洞山隔水相望。包括林楓在內,東方廠級領導雖然早有耳聞,但卻從未親自體驗過。這次讓他們大開眼界,深深感受到了中江省委的關懷和厚待,心中充滿了感激之情。更讓他們驚喜的是,當他們抵達賓館時,孟立達書記的秘書陳欣、羋書章的秘書卜才,以及接待處副處長兼洞湖賓館經理趙岱已經在門口等候。這說明孟書記已經先一步到達,等待他們的到來。
他們走進聽濤廳,孟立達迎上前來,熱情地握住林楓的手:“小林啊,你還是那麼年輕有朝氣,一切都好吧?”
林楓已經很久沒有見過這位老首長了,這次因為姜子陽的事情意外相聚,心情十分激動。他雙手緊緊地回握著孟立達的手說:“都好,都好。謝謝老首長的關心,我一直很想念老首長。”
二人一個親切叫“小林”,一個尊稱“老首長”,他們之間的關係一目瞭然。
孟立達拍拍林楓的肩膀:“這不就見面了嘛,我們的緣分很深啊。”然後向林楓介紹身邊的一位:“這位是省委高教工委書記祖銘志同志。”
林楓再次驚訝,今天這陣仗……他趕緊握住祖銘志的手:“祖書記,您好!”
孟立達和祖銘志與東方廠黨辦主任、組織部長逐一握手。林楓一行顯得非常激動,甚至有些受寵若驚。東方廠級領導雖然是地廳級幹部,但即使在部裡也很難見到部級領導。而在這裡卻得到了幾位省級大佬的接待,這樣的待遇怎麼叫他們不激動?在這種氛圍下,他們甚至忘記了今天此來的目的。即便沒有忘記,也很難有勇氣提出來。
羋書章作為省委大管家,知道火候到了,說道:“省委孟書記、祖書記聽說林書記來了,十分高興,也十分重視,在這裡親自設宴款待,請各位就座。”
孟書記官位最高,他也不客氣地坐在主位上。他招呼林楓:“小林,跟我坐一塊兒吧,好說話。”林楓就坐在主賓位上,順次是尚錦修,下手是東方廠黨辦主任;東方廠組織部長坐在孟立達左邊,祖銘志相陪。
羋書章自己坐在了副陪位上,正對著孟立達。這也是一種關係的巧妙平衡。孟立達的秘書、羋書章的秘書、洞湖賓館經理成了主要服務人員。
安排好座位,羋書章招呼上菜。這一桌菜也很豐盛,林楓一行望去,只見清蒸靖江魚、紅燒回頭魚、古城燉滑肉、晉江黃燜甲魚、凰琵燉三鮮、茗央三蒸、峴汀筆架魚肚、江霞爆炒魚翹,竟然都是中江各地的特色佳餚。此外,還有若干時令菜,其中有古城白花菜炒蛋、蒜蓉紅莧菜、峎州土家百花蓴菜、伊江鮮黃花菜、虹扈嫩藕帶尖……色香味俱全。
趙岱拿了兩瓶茅臺,開了其中一瓶,倒了半杯,請羋書章品嚐。羋書章抿了一小口,笑道:“不錯,上酒吧。”這個年代,哪有什麼假酒,都是純正的茅臺,當然不錯了。從孟立達開始,陳欣、卜才按照賓主座次,一一給大家斟滿。
這種場合的潛規則是,誰官最大,誰提酒,誰開場白。這裡孟立達官最大,大家都看著他,等他說話。
孟立達一副大家風範,他指著一桌菜,笑容滿面:“這些可是秘書長親自為你們安排的,是本省各地的美食,還有你們古城的特色菜,你們看,這就是燉滑肉。”這話看似隨意,卻透著深意,一是提升羋書章的地位,二是表現對古城來賓的親切,沒有把林楓一行當作外人。
趙岱奉承道:“這都是按照秘書長的指示安排的。”這個趙岱,三十五六歲,工農兵學員,勉強算是大學生,加上很會來事,對領導恭敬有加,最近被提拔為接待處副處長兼洞湖賓館經理。接待處隸屬於省委辦公廳,而羋書章是省委辦公廳的最高長官,趙岱自然要竭力巴結討好。
“哪裡,哪裡,這些都是孟書記指導的結果,孟書記對古城可是情有獨鍾。”羋書章自然不會把功勞歸為己有,這是做下級的本分,也是秘書長的基本功。孟立達可是他的直接上級。
“來,歡迎林書記和東方廠的同志們,一起幹一杯。”孟立達跟林楓碰碰杯子,一口乾了,大家跟著都一口乾了。陳欣、卜才馬上又給大家滿上。
孟立達拿起林楓面前的小碗,用湯勺舀了一碗燉滑肉,說道:“小林,這可是古城的名菜,來嚐嚐,看看洞湖賓館的大廚廚藝如何。”
林楓站起來,連忙說:“老首長,不敢當,不敢當。”一臉的激動。
孟立達把碗放到林楓面前,端起杯:“來,小林,咱倆乾一杯。”
林楓連忙舉起杯,輕輕碰一下,恭敬地說:“我敬老首長。”孟立達看到林楓的酒杯低於自己的,滿意地笑了。他覺得這個小林沒有變,很低調,會做人。
放下酒杯,孟立達對林楓說:“我們和東方廠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雖然東方廠是部屬企業,但黨務包括組織人事實行省部雙重管理,編制管理以地方為主。小林,你到東方廠任書記也是中江省委推薦,跟部協商任命的吧。”
說到這裡,他看向尚錦修:“尚部長,是不是這樣?”尚錦修馬上附和:“是的,孟書記說得沒錯。”
林楓一聽就懵了,心裡驚呼:天哪,原來如此,他們把我們都圈進中江省組織人事圈裡了,這還怎麼談下去!即使沒有這層關係,人家不僅是老首長,更是省委書記,也不敢反對呀。而且,東方廠的幹部提拔、配備都要向中江省委組織部報備。
林楓還沒想清楚怎麼回應,就聽到孟立達說:“來,小林,我們自家人乾一杯。”林楓心想:喝了這杯酒,就真算自家人了。但也不能拒絕呀。既然老首長提議了,林楓沒辦法,只得附和道:“好的,好的,為自家人乾一杯。”
根據熵增定律,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是不可逆的。林楓沒辦法不接受孟立達的好意啊。
孟立達會心一笑,乾了杯中酒,中江省各位都笑著陪了杯中酒。接著,羋書章、祖銘志、尚錦修跟東方廠各位一一干杯。隨後,大家開啟自找朋友模式,相互敬酒。
孟立達開場三杯酒後,跟林楓幾個拉近了關係。整個酒桌上氣氛輕鬆和諧,大家都沒有了隔閡。孟立達安排的這場接待酒非常成功,林楓原本想來交涉的計劃被淹沒在酒水裡了。不過,孟立達清楚,這只是權宜之計,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但他已經有了應對方案。
宴請結束後,羋書章安排林楓一行就榻於洞湖賓館。他對林楓說,孟書記請他明天下午兩點到他的辦公室談談。林楓明白明天才是真正的考驗。
第五十一章 戰友喬事
姜子陽分配到中江省委辦公廳,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但考慮到省部間的關係以及姜子陽和東方廠的關係,孟立達不想強行留住他,這不是他的風格。他想出一個三贏的方案,他相信東方廠及其上級部都能接受,還能給自己的戰友、中組部副部長送一份人情。
他想了一個人事互調的方案:東方廠按程式任命姜子陽,中江省以商調方式留住姜子陽。同時,跟東方廠上級部協商,派一名符合要求的副廠級幹部到東方廠,補充領導班子。他也想好了人選:提議團省委副書記方熙君調任東方廠黨委副書記。方熙君,女,33歲,工農兵學員,也算是大學生。而且,孟立達知道東方廠廠級領導中沒有女性領導幹部,安排一位女性更合理,東方廠及其上級都應該容易接受。
更重要的是,方熙君是京城一位大佬的女兒,這位大佬和他的戰友、中組部副部長關係密切。方熙君由團省委副書記這一虛職轉為央企實職,到了東方廠,回京也易如反掌。如此安排,方熙君和他父親應該都會滿意。
孟立達已經向程文峴彙報並得到認可,當然他沒說送給戰友人情的事,也不能說。公事公辦中夾雜點私貨,也是官場潛規則。
為了順利落實以上方案,孟立達拿起電話,打給他的戰友,說了姜子陽分配一事的前因後果和麵臨的問題,說姜子陽是一個有信仰、有思想、能吃苦、不怕死的好苗子,曾與邪惡勢力鬥爭和兩次捨己救人,所以省委第一書記程文峴很看重。他同時提出對方熙君的安排,讓戰友感到高興。
孟立達請求老戰友出面協調。為了協調順利,他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即本次東方廠班子調整方案涉及的人事編制由中江省幫助解決;同時東方廠主要領導幹部離退休後,可以列入中江省幹部離退休序列,享受相應待遇。
這一年,機構改革已經啟動,精減機構已是大勢所趨。為了順利推進機構改革,各級機關編制基本凍結,只能減少,不能增加。這個附加條件對東方廠有吸引力。
孟立達的戰友對這個方案很感興趣,既能讓各家高興,又送給中江省一個人情,等於中江省欠自己一個人情,何樂而不為!孟立達的戰友欣然表態,一定親自協調此事。因為當時領導幹部下管兩級的組織制度,中組部的確可以介入其中,而中組部介入的人事案沒有通不過的,誰敢打板子!
與此同時,孟立達的戰友也對姜子陽產生了興趣,要求孟立達把姜子陽的個人資料給他一份。他也想還孟立達一個人情。孟立達沒想到這個意外收穫,如果被中組部看重,能夠列入第三梯隊名單,姜子陽的前途不可限量。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中午,孟立達接到老戰友的電話,說東方廠上級部門已經同意中江省的方案,讓中江省與之協調姜子陽的商調事宜,並安排方熙君的人事調動,同時報備中組部備案。孟立達明白,這意味著姜子陽和方熙君都進入了中組部的視線。
孟立達感謝老戰友的大力支援,說馬上向程文峴書記彙報,並特別強調了一句:“老兄,我欠你一份人情。”這句話很有分量。人情是人生最貴重的東西,中國人最看重的東西。俗話說,什麼都可以欠,就是不能欠人情。孟立達的老戰友自然很高興他這樣說。
他們這個層次的官員,什麼都不缺,缺的是真心相待的朋友,缺的是人情。兩個老戰友之間,互相幫忙,互相照應,不就是為了增進感情,拉近距離嗎?不管怎樣,客氣還是要的,所以聽到孟立達的話,他笑著說:“你我之間,用不著客氣,我也不指望你還情。”又說,“這是我應該做的事情,也是我的職責所在。”雖然這麼說,但他知道不只是孟立達,中江省也會記住這份人情。
呵呵,人脈引力場就是這麼絕妙,它永動校準權柄與慾望支點,高明者以平衡術推演博弈公式,演繹的是非零和遊戲。
孟立達和他的戰友都是這方面的高手。
孟立達立刻向程文峴做了彙報了,程文峴自然很滿意。孟立達又找來尚錦修,把事情跟他說了一遍。
下午兩點,林楓準時到了孟立達辦公室。孟立達起身迎接,親自給林楓讓座。讓林楓好一陣感動。孟立達問了林楓昨晚休息得怎樣,睡得好不好,很是關心。林楓不免感謝了一番,說安排得太周到了。
孟立達說:“你和姜豐禾是老戰友,姜豐禾常常對我說,他很感謝你對子陽的關心和培養。但這次是省委書記看中了姜子陽,他讓我跟你談談。”
林楓一愣,沒想到省裡一把手都出面了,中江省真是下了血本。他沒說話,等著孟立達繼續。
孟立達說:“我們考慮到姜子陽已經分配到省委辦公廳,也想兼顧東方廠班子調整方案,就有了一個對雙方都有利的方案。”
林楓不解地看著老首長。孟立達就說了中江省的方案。
林楓覺得方案很周到,就說:“我個人對這個方案沒意見,但要向部裡彙報。”
孟立達笑著說:“小林呀,我替你想好了,我們已經請示了中組部,中組部已經跟你的上級部協商,部裡也同意了。”
林楓吃驚不已,中江省動真格了,居然請動了中組部。他覺得自己無法改變結果,不如順水推舟。就說:“既然中組部和部裡都同意,我們當然支援這個方案。”
根據熵增定律,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是不可逆的。林楓沒辦法不接受啊!
孟立達早就料到了這個結果,但他還要給林楓甜頭,讓他更積極地促成此事。孟立達把中江省的附加條件告訴了林楓。林楓大喜過望,感激不盡。他有些結巴地說:“這個,這個,真的,真的謝謝程書記、孟書記的關心和愛護。”
孟立達笑著說:“我跟你說過,我們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講兩家話。”
林楓連忙說:“是的,是一家人,是一家人。你永遠是我的老首長。”
孟立達滿意地看著林楓,心裡盤算著,說道:“嗯,嗯,也許哪一天你有機會來省裡工作也不一定。小林啊,好好幹。”
孟立達的話,既像是許諾又不是,既像是暗示又不明確。林楓心中泛起波瀾,哎呀,這條件也太誘惑人了。
江湖上把協調關係叫“喬事情”,其實政治關係也要“喬”。有人更形象地說“勾兌”,就像勾兌酒一樣,人事上也需要勾兌。勾兌得好不好,關鍵看配方,看原料的配比是否恰到好處。孟立達是這方面的老手了,他設計的這套方案考慮了大局和細節,平衡了各方利益和要求,而且比例合適,是個多贏的方案。
看到林楓的表情,孟立達很滿意,起身打電話叫來尚錦修,然後對他倆說:“中組部要求中江省會同東方廠儘快擬定東方廠新的班子調整方案,儘快上報。”他看向林楓:“小林,你看是否由尚錦修部長協助來做這件事?”
林楓一喜,這也太給面子了吧,省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怎麼能是協助呢?他忙說:“哪裡,哪裡,我和尚部長一起擬定這個方案。”
孟立達看了尚錦修一眼,尚錦修明白了,對林楓說道:“林書記,請到我的辦公室,我們一起商量方案。”
林楓起身,再次對孟立達表示感謝後,跟著尚錦修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