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米粒媽
來源:米粒媽頻道
ID:MilimaPinDao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3年前,一個21歲的單親媽媽帶著一個小寶寶送外賣的新聞熱搜刷了屏。
她17歲結婚,18歲生下女兒。
不到半年,丈夫意外去世,婆婆拿走了全部賠償金,母女倆被掃地出門。
剛剛開始的人生,就迎來了這樣天崩的開局,那麼後來的故事怎樣發展了呢?
01
2022年,一位博主街採時,意外發現了小陳。
博主覺得一個年輕女孩很辛苦地送外賣,背後一定有什麼故事,於是就上前和她攀談了起來。
結果這麼一問,還真問出了一段讓人唏噓的故事。
之所以選擇送外賣這個行業,是因為相對來說賺得多些,最重要的,是能帶孩子。

單親媽媽小陳一張稚嫩的臉龐,一雙圓溜溜亮晶晶的眼睛,一笑起來嘴邊就會浮現的小酒窩。
明明自己還是一副小女孩模樣,卻已經帶著自己3歲的女兒風裡來雨裡去的跑外賣了。
因為老家陳舊的重男輕女的觀念,初中畢業後,小陳就沒有再上學。
在她的老家,只要女孩不念書了,前來介紹相親的人就絡繹不絕。
最終經人介紹,當時只有17歲的她結了婚。
雖然年紀小,但夫妻兩人也很認真地想要好好經營自己的小家,婚後不久,小陳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還是個孩子的她,只能學著一點一點照顧著另一個更小的孩子。
但生活對她的磨難,似乎才剛剛開始。
女兒出生剛剛半年,一個晴天霹靂落在了這個脆弱的小家裡——
一場交通意外,奪走了小陳丈夫的生命,小陳說:“一時間,天都塌了”。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失去了家裡頂樑柱的小陳和還不到一歲的女兒,緊接著又被婆婆掃地出門。

因為在婆婆的眼裡,“延續(血脈)的只能是兒子,女兒不算。”
對婆婆來說,小陳和女兒只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外人,自然沒有再住在一起的道理。
並且,婆婆拿走了全部的賠償金,一分錢都沒給母女倆留下。
面對這樣的局面,小陳沒再多說什麼,默默帶著女兒離開了她們曾經充滿了歡聲笑語的小家。

小陳的父母心疼女兒,捨不得她小小年紀帶著女兒流落在外,也覺得她還年輕,帶著孩子以後日子不好過,所以勸她早做打算。
但小陳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她說:“我媽媽是為我好,她心疼自己的女兒,我也心疼我的女兒啊。”
再難也要和孩子在一起,一定要為孩子負責,這也是她一直埋在心底裡,支撐著她的信念。
既然家裡容不下母女倆,她就背井離鄉,帶著孩子去找一個新的城市重新開始。
為了養活女兒,小陳選擇了送外賣。
這份工作雖然辛苦,但相對當地的收入情況來說賺得不少,每月能掙七八千元。
最重要的是,她工作的時候可以帶著孩子。
她負責的片區大多是老小區,很多樓都沒有電梯,當時女兒又小,離不開人,她就把女兒用揹帶背在胸前,一層樓一層樓地爬上爬下。

採訪博主聽到這時,心疼地說:“太辛苦了”。
可小陳卻笑笑說:“21歲,正是吃苦的年紀嘛”。
後來,女兒稍微大一點,白天可以暫時留在出租屋裡,或者偶爾帶去熟識的店裡,大家會幫忙照看。
就這樣,她靠自己送外賣一分一毫掙下孩子的學費和生活費。
雖然生活過得清苦又奔波,但只要母女倆能在一起,就是最幸福的時刻。
在被問到以後的打算時,小陳說,要掙錢把孩子養大,上大學,“不能像我一樣那麼早就結婚吧。”

她還說,想買個小房子,小小的就可以,只要夠女兒和她住在一起就行了。
她的經歷光是聽著就已經覺得讓人很心酸了,但小陳在講述這段過往的時候,臉上始終帶著笑意。
我還記得,她說話的時候眼睛亮亮的、笑笑的,對未來充滿著憧憬。
02
她的堅韌也打動了大家,當初有人為她打抱不平,說要為她提供法律援助,向婆家要回賠償金。
但小陳卻說,“沒有必要了,她也失去了一個兒子啊。”

她樂觀地說,“最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女兒在,就是我想過的生活。”
靠著這份堅強和樂觀,她也把生活裡的苦都變成了甜。
就這樣一步步堅持,她終於有了一筆不小的積蓄。
2024年底,她開起了屬於自己的小吃店。

雖然店鋪不大,只有三十平方,但被她裝飾得很溫馨。
她還把自己帶著女兒騎電動車的樣子,畫成了一幅畫,裝飾在燈箱上,上面寫著“有她在,就是最好的生活。”

小陳用一點一滴的實際行動,給女兒的內心填進了滿滿的愛。
她說,“我可以在爛泥裡,但要把她托起。”
平時不忙的時候,她就陪著女兒畫畫、玩耍、看動畫;
偶爾也會帶她去一下那些曾經自己不敢踏足的,被裝修得很精美的店鋪。
她會為女兒舉辦自己童年不曾有過的生日派對。
自己學電子商務網課,也給小朦報了程式設計興趣班。

當然,母女倆還去了更大的世界“見世面”。
她帶著女兒去新疆看草原,去杭州賞西湖,去廣州逛野生動物園,去看海,去簪花,去坐大飛機,再去迪士尼樂園當個公主。
她說,“人要向前走,不要停留在原地。”
在說起女兒的時候,她的臉上始終掛著幸福溫暖的微笑,這樣的積極、堅韌,帶給女兒的也是滿滿的希望。

母親時刻在情緒管理中保持清醒,孩子才會記得要笑著面對生活中的一切,不論好壞都只能向前看。
我一直覺得積極並不僅僅是樂觀,而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做出正面的選擇。
所以即便生活苦,儘管前方的路依然佈滿了荊棘,但她們依然可以選擇笑容;
即便前路充滿了未知,但只要彼此相伴,仍然會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走,任何困境都能化作動力。
03
看了她的經歷,想起了另一位全力託舉女兒們的媽媽,李春輝。
她的一對雙胞胎女兒出生時,小女兒一切無恙;
大女兒卻因為臍帶繞頸,導致了顱內出血,沒有呼吸、沒有心跳。
醫生看到檢查結果當時就連連搖頭勸李春輝放棄,因為就算拼盡全力救下來,恐怕也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
但李春輝還是堅定地跟醫生說,不管花多少錢,都要救!

他們請來專家、用最好的藥,所有人都傾盡全力,終於保住了大女兒的命。
但也如醫生所說,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成了腦癱兒。
孩子從醫院回到家後,整整昏睡了23天才醒過來,眼神呆呆的看著李春輝,沒有任何反應,也不會主動吃奶。
李春輝沒有時間哭,她每天忙著照顧孩子,把奶一滴一滴擠到女兒嘴裡,跟她說話、幫她按摩。
她相信自己既然能把孩子從死神手裡搶回來,就一定也能讓她重生!
抱著這樣的信念,李春輝更加努力的幫大女兒做康復訓練,一次兩次學不會,就反覆教、反覆練。

在她的規劃中,女兒不僅生活要自理,還要有所長。
她給大女兒報過鋼琴、圍棋、書法,結果都無疾而終。
有一次,李春輝送二女兒去練小提琴,結果老師的太太看了看大女兒說,可以讓孩子試試學長笛。
吹長笛可不是件容易事兒,對氣息、手指的要求很高。
但也正是這兩個“難點”打動了李春輝,吹長笛時的呼吸換氣對心肺功能有好處;
而按鍵正好鍛鍊了手指的靈活性,這對大女兒來說,是最好的康復訓練。
既鍛鍊了身體,又能掌握一門才藝,一舉兩得。
這些年來,李春輝在兩個女兒身上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和財力,與此同時,相伴多年的丈夫卻產生了不同意見。
他覺得,女孩子平平安安長大,找個婆家嫁了就算是很好的歸宿了,沒有必要這麼下血本培養。

兩人的分歧越來越大,李春輝覺得,既然理念如此不合,也就沒必要將就。
於是,在孩子們12歲時,她與丈夫離了婚,獨自撫養兩個女兒。
成為了單親媽媽,帶著生病的孩子,還要負擔高昂的費用。
李春輝卻絲毫沒有猶豫,她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把女兒培養成才。
她自己創業,開了一家託管班,既方便照顧兩個孩子,也能賺些錢維持生活。
後來,為了讓兩個女兒接受更專業的培訓,李春輝帶著孩子們成了“北漂”,學費不夠,就把房子賣掉租房住。
因為她覺得,錢是身外物,最好的時間和資源,就應該讓孩子們接受她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教育。
磨礪和堅持,終於帶來了好訊息:
2017年,大女兒考上了荷蘭方提斯音樂學院,小女兒考上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

其實當初她本可以選擇把大女兒留在身邊,念一所不錯的音樂學校,也便於照顧。
可李春輝思慮再三,還是選擇了放手,她說:
“她們的人生終究是靠自己來豐富的,我只是負責把她們領上路。”
她這些年的毅力、堅持和遠見,兩個女兒都看在眼裡。
李春輝身體力行教會了兩個孩子,怎樣咬著牙攀上高峰,怎樣不屈服於人生。
無論是小陳還是李春輝,我覺得,她們與女兒們的成長都是一種雙向救贖。
為了女兒,她們可以披荊斬棘,把絕路變出路。
而女兒們也會因為有這樣的榜樣,學會帶著樂觀和堅強,充滿希望地去開啟自己的人生。
女子本不弱,為母則更剛。
願我們都向陽而生,成為孩子最棒的榜樣。
— E N D —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作者米粒媽,美國海歸、暢銷書作者,原500強高管麻麻一枚,專注於科學育兒、親子閱讀、剁手推薦。新書《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火熱上市!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ID:MilimaPinDao ),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ID:milima666)。
你也“在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