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慾橫流的時代,我們還需要文學嗎?”
答案顯而易見。
人類文明6000年,文學從未消逝。無論什麼時代,文學一直在場。
加繆說:“文學不能使我們生活得更好,但能使我們生活得更多。”
或許正因如此,在“內卷”盛行的當下,仍有不少人選擇一次次奔赴文學。

南周書院也一直在做這樣的事。5年來,我們不斷網羅各領域名作家,研發一系列寫作課,搭建文學愛好者與名家們的交流通道。
希望在喧囂的生活中,呵護一隅淨土,讓每一個熱愛文學的靈魂,找到棲息之處。
驀然回首,已有10w+對文學、對寫作充滿熱忱的靈魂在這裡相聚。
有學員說在學生年代沒能讀上中文系,卻在南周書院圓了自己的文學夢。從非虛構寫作到評論寫作,從小說寫作到散文寫作……
近來,又有學員不斷催促我們研發詩歌寫作課。

詩歌在文學中一直處於極高的地位,某種程度上說,不同國家詩人的水平也代表了該國文學的高度。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一部詩歌史幾乎就是一部中華文學程序史。
作家張煒認為,“詩是一個核心,離這個核心越近,離文學就越近。”
作家黃梵則說,“不管你想寫什麼,都應該從寫詩開始,因為詩歌是一切寫作的起點和終點。”
所有文學體裁中,詩歌是離語言最近的。文學界有一現象很普遍,凡小說語言很棒的小說家,通常早年都寫過詩。
不得不提汪曾祺的小說與散文,詩化的語言,讓讀者在閱讀時,甚至一字一詞都不願跳過。
外國作家概莫能外,納博科夫的小說《洛麗塔》,開頭一段,充滿音樂性的詩意語言,一度被奉為寫作教科書。
類似的例子不勝列舉。
寫詩,會極大地釋放我們的語言潛能,讓我們重新認知詞與詞的微妙搭配,培育出敏銳的語感。久而久之,語言便會生出韌性、張力、質感。
這個春天,為了幫助更多文學愛好者進入詩歌殿堂,我們找到國內7位著名詩人,歷時半年打磨《南方週末詩歌寫作課|7位詩人的現代詩寫作課》,終於在今日首發上線!
他們將從詩歌觀念認知到經典拆解再到寫作技巧,為你傾心講述詩歌寫作的秘密。
點選上圖,立即加入學習↑

在我的理解裡,最好的詩歌總是包含了人類心智最成熟的部分。而詩歌的奇異之處,還在於它給心智之成熟添加了一點不可知,不可說,以及一點迷惑。
布羅茨基說過,讀詩的人,生命一定比不讀詩的人要靠幸福更近一些。我深以為然……
詩歌的領域何其廣闊,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的、媒體的活力,包括簡訊語言、微博語言,還有受翻譯影響的文字等都包括進來。讓人反感的東西,也可以在詩歌中作為一種矛盾、刺眼的東西而存在。我用詩歌的胃來消化鋼鐵、磚塊和石頭。
——歐陽江河
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得主

我曾經在很多場合反覆談到過一個觀點:只有從“聲音”的角度來談論詩歌,才能真正理解和解放詩。
形式的自由、語言的散文化、意象的錘鍊,以及所謂“音樂性”的表達,等等,它們既是新詩的外形,同時也是新詩寫作內部的各種實驗,至今未能形成一套令人信服的規則或標準。而在各種探索與實踐中,“聲音感”依然是區別詩人面貌的重要指標。
這樣的區分看似對我們個人的寫作並無多大幫助,但是,如果一個現代寫作者不明白,也把握不了自己的音色,就如同一個人失去了自己的元神,就不可能在這個嘈雜紛擾的時代發出真正屬於自己的聲音。
——張執浩
魯迅文學獎得主

你讀到很多現代詩就會發現,一首詩其實是由經驗和語言兩部分構成的,而詩的實質是經驗和語言的雙重“陌生化”。
經驗從何而來呢?無疑,來自我們生活於其中的大千世界。那些我們耳聞目睹的事物,是讓我們的心裡產生詩意的“觸點”,它們在不經意間觸動我們,令我們萌發了寫詩的衝動。
這樣狀態下寫出的詩,是有一種“實感”的。“實感”是一個寫作者與自己的內心、與周邊的現實發生“摩擦”的原動力,也是避免詩句出現“空轉”的支點。
——張桃洲
首都師範大學教授
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研究員

我在南京理工大學教授文學,因校外來蹭課的人較多,也受邀去各地開課。我寫詩三十多年,教普通人寫詩十幾年,可以說一直在從事詩歌寫作和詩歌寫作教學。在我看來,普通人應該都學會寫現代詩,詩應該成為常人精神交流的工具之一。
對於具體的詩作,所有詩歌其實只由兩部分構成,一是直抒胸臆,二是意象。我一直強調新詩應該主要使用意象,原因在於意象表達充滿歧義。珍貴的文學表達,恰恰不百分之百仰仗字典含義,對含義採取適度的放任。讓含義透過形象事物去長途跋涉,抵達意味無窮的世界。
——黃梵
鐘山文學獎
紫金山文學獎得主

我開始寫詩很早,大概是在上初中的時候,翻看弟弟的新版語文教材,讀到一些唐詩宋詞,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振聾發聵的事情,我發現原來文字還能創造這麼美好的東西。
在我看來,詩在語言中發生,但語言的根在詩人的生命體驗,詞語和存在之間有一種嚴格的對應關係,它們為了生存而被說出。
精確是詩歌語言的本質要求,它既包括觀察的精確,也包括感情的精確、感覺的精確、想象的精確,還包括聲音的精確。詩的技藝不是單純的技巧,而是讓題材轉變為詩的能力,它所關涉的不是匠人的手感,也不是一般的語感,而是一種心感。一流的詩總是與我們垂直相見。
——西渡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劉麗安詩歌獎得主

修改和打磨詩歌,需要一個合適的契機,千錘百煉,時而不如靈光一閃的妙手偶得。精益求精,時而不如暫時棄置一旁。
詩歌修改不是修補,而是再造。我們在詩歌寫作中都曾非常珍惜既有的創作成果,這種“想護住”的心態,決定了修改只是縫縫補補、敲敲邊鼓,不大可能有突破性的修改結果,更不可能改出來一種全新的面貌。
當然,不是說所有詩歌的修改都需要“大拆大建”。我的意思是,在修改之前,要有“舍”的膽氣。有捨得之心在,哪怕一字未改,也是大大有益的。
——陳先發
魯迅文學獎得主

我大概是十八九歲的時候開始下決心寫詩,為什麼要寫詩呢?我當時的想法就是,我要獲得尊重。為什麼是詩而不是其他?幾千年了,自從人類開始寫詩以來,許多抽象之事就煙消雲散了,而詩一直在場。
透過詩,人類一次次覺醒於語言。‘辭勝文則史’,語言在現實的磨礪中成為陳詞濫調,令人對生命麻木不仁,重返矇昧。而詩是一種語言的復活、勾引,透過這種詩性的夢囈,興觀群怨,邇遠,多識,人重新理解自身的處境,感激、喜悅、荒誕、憤怒、憂鬱、沉思、浪漫或者悲劇意識,一次次覺悟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世界永遠焦慮,詩卻是一種定力。
——于堅
“第三代詩歌”代表人物
魯迅文學獎得主
與市面上普通的詩歌賞析課不同,我們特邀7位傑出詩人,帶你從閱讀、選材、意象、語言、修改5個方面出發,不僅從思維層面,更從實操層面,幫大家系統搭建現代詩寫作體系。
點選上圖,立即加入學習↑
你幾乎在市面上看不到這樣的頂級講師陣容:
于堅,“第三代詩歌”代表性人物,被譽為“中國當代詩歌史乃至當代文學史上繞不開的一位詩人”,他的名作《尚義街六號》,被作家韓東評價為“這個時代的史詩級作品”,亦是中文系學生的必讀篇章。
談論當代詩歌,另一個繞不開的名字,無疑是歐陽江河。他從朦朧詩開始一直走在詩歌創作前沿,是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
此外,還有張執浩、張桃洲、黃梵、西渡、陳先發,他們幾乎攬獲了魯迅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十月文學獎等詩歌領域大大小小的重要獎項。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兼有詩人、教師、批評家等多重身份:
向下滑動檢視更多講師介紹↓

所以他們比一般詩人更懂得要如何設計課程,大家才聽得懂、學得透。
比如黃梵老師,有著十幾年教普通人寫詩的經驗,他的學生中,有不少從零基礎一躍成為專業的寫詩者,在《詩刊》《草堂》等專業文學期刊發表詩作。有的出版了個人詩集,甚至獲得詩歌獎項。
黃梵老師深知普通人寫詩的痛點難點。很多人困擾“為什麼自己寫出來的句子總缺少詩意?”,黃梵老師會告訴你用一招“錯搭”破局。
所謂“錯搭”,就是將兩個常人熟悉的舊事物,透過硬性搭配,創造出一個新事物,這樣就產生了詩意——熟悉中的陌生。
舉個例子,穆旦有首詩叫《野外演習》,第一節是這樣寫的:
我們看見的是一片風景:
多姿的樹,富有哲理的墳墓
那風吹的草香也不能伸入他們的匆忙
他們由永恆躲入剎那的掩護
“多姿的樹”是常見搭配,詩意寡淡,但“富有哲理的墳墓”是錯搭,“哲理”與“墳墓”完全不搭界,就給人強烈陌生感,令詩意濃烈。
△黃梵老師試聽片段
再比如陳先發老師會透過拆解案例,講解如何修改打磨詩歌。
為什麼很多詩歌看起來漂亮卻打動不了人?
在陳先發老師看來,往往是缺乏細節。他認為,詩歌本質上是對個人生命體驗的忠實書寫,越有細節就越真實、越有感染力。
舉個例子,詩人谷禾有一首詩叫《宋紅麗》,寫的是一個在城市地道中揹著蛇皮袋四處打零工的農民工,詩中這樣寫:
當過洗碗工
廣告員,在路邊賣過假煙和盜版盤
擦過皮鞋,哭過,偶爾笑過,想過死(不止一次)
……
橫穿京哈鐵路時被一輛飛馳而來的
貨運列車攔腰撞飛(像一隻鳥)
並當場斷氣
“這首詩的寫法很特別,全是細小的現實片斷和一個個拼接而成的生活畫面,沒有贅述、沒有評論沒有任何悲傷氣氛的渲染,卻特別有衝擊力,有一種深沉的命運感……這就是細節在詩中的力量。”先發老師分析道。
雖說好詩千姿百態,也千差萬別,但令人安慰的是,好詩的一些共性特點,還是可以作些概述的。陳先發老師便在課程中為大家概述了好詩的5種氣質,以及詩歌修改需要的3顆心等方法論。
我們的每一節課程,都與講師打磨了好幾輪,一步步“追問”他們創作詩歌時最底層的方法。課程或許沒有“速成之術”,但一定滿是講師們“摸爬滾打”、以精益求精之心淬鍊出來的實踐之學!

為了滿足更多學員的需求,本次課程特別推出2種規格:純享版與訓練營

2024年3月1日起,每週五更新一個版塊正課。包含1節發刊詞和1節嘉賓課,每節時長約30分鐘。包括5個版塊、20節講師正課,每節時長約15-20分鐘。

除以上課程福利外,訓練營學員還將享受以下服務:
1、5場講師影片直播答疑課:
2024年3月7日起,每週四19:00正式開講,每場時長約90分鐘,錯過可反覆回聽。
2、社群服務:
訓練營學員可在學習社群中與寫作同好交流切磋。助教將在課程各時間節點提醒你課程上新、釋出資料、提交作業。
3、作業批改:
訓練營正課期間將佈置一次結課作業,講師將挑選有代表性的作業進行點評,其他符合要求的作業將由南周助教團隊批改。
4、優秀作品發表機會:
優秀結課作業將有機會刊登在《 詩刊 》、南方週末APP等平臺上。
7位國內傑出詩人、批評家
魯迅文學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得主
從詩歌觀念認知到經典拆解
再到寫作技巧
300+
分鐘課程,
60+
詩歌經典之作拆解
5大版塊打通現代詩歌閱讀寫作全流程
現在下單立享早鳥價
純享版僅需299元
訓練營僅需569元
最高立減130元!
點選下方按鈕,訂閱課程
(本文為推廣資訊,部分圖片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