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百年企業2萬多家,日本靠“熬”,我們還在靠“卷”?

在國內“百年老店”聽起來像是博物館的擺設。在日本,它卻是街頭巷尾的日常。
日本的百年企業已經超過2萬多家。你沒看錯——平均每100家企業,就有一家活過百年。而我們這邊?你能說出10家真正從清朝活到今天、字號還沒變的企業嗎?

日本人不僅能把企業做成百年老字號,甚至能做到千年傳承。比如成立於公元578年的“金剛組”,乾的活兒是蓋寺廟。還有一家旅館——慶雲館,成立於705年,52代人沒斷,一直泡溫泉泡到現在。

創業1445年の歩み【前編】" class="rich_pages wxw-img ProseMirror-selectednode mpa-action-id_maj2v6e6llq" data-ratio="0.6666666666666666" data-type="jpeg" data-w="1200" style="width: 100%; border-radius: 6px;" data-backw="578" data-backh="385" data-imgfileid="100045851">

有人說,這是文化、血脈、傳統。但真正的秘密,是兩個字:“熬”出來的。在日本,那些撐了百年甚至千年的企業,大多不是巨無霸。他們很多隻是街頭巷尾的小作坊,員工幾十人,有的甚至不到十人。

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齒輪有多小嗎?只有0.149毫米,連米粒都嫌它小。全球只有一家公司能造——在日本愛知縣,員工不到90人,偏偏掌握了這項頂級技術,全球高階手錶和汽車都離不開它。
還有骰子。你以為那是小孩玩的玩具?不,真正用在嚴肅場合的骰子要求極致精準——全世界,只有一家日本街道企業能做到精度達到99.999999999%的鈦制骰子。員工只有14人,幹了幾十年,就為了把這個點數做到天衣無縫。
你說他們傻?不——他們賭的不是今天掙多少,是十年後有沒有人還記得自己這門手藝。

而我們呢?經濟飛速增長的今天
年年換賽道,月月追風口,做企業跟炒幣似的——
“下一個風口在哪?”
“能不能三年IPO?”
“我這專案要不掛個AI概念?”
結果呢?撐不過五年、幹不過三代。
就像網上那句扎心的話:“中國不是企業做不大,是活不長。”
這不是能力問題,這是社會生態的問題。我們的商業文化、教育導向、媒體傳播,統統在鼓勵“快”:快錢、快跑、快變現。誰還願意去“慢”下來雕一塊木、打一個鐵、守一個牌子?

日本的“慢”,不是懶,是專注,是耐性,是一代代工匠精神的傳承。他們不靠資本造神、不靠營銷講故事。他們明白,真正能跨越時代的品牌,靠的不是流量,而是“信”。
我們當然也能做出牛的企業,厲害的技術。但我們不缺創意,不缺聰明,缺的就是——不為掙快錢而動心的定力。
我們還能不能培養出那種一輩子只做一把剪刀,但做到全球最鋒利的企業?
還能不能有那種一分錢一分貨,不靠直播間蹦迪帶貨的品牌?
還能不能相信一種“慢而正確”的成功?
對此你怎麼看?評論區見!
作者:祥子
編輯:修羅
稽核:大辰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end
瞭解日本房產,請上方掃碼
或搜尋祥子的微訊號:ribenbudongchan
點個“贊”+在看你最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