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最新訪談:第一性原理是超能力

創造價值、保持真實、突破認知的邊界
來源 | 混沌學園
前段時間,在YC舉辦的 AI Startup School上,YC執行長 Garry Tan邀請到馬斯克連線對談。
這次對談非常特別,臺下圍觀的是一群非常年輕的創業者,年齡差不多在1825歲。
其中一些人,已經在AI領域嶄露頭角。
面對這些明日之星,馬斯克前所未有的坦誠。
他講到的內容非常細節、非常接地氣——
比如1995年,他在Zip2地板上鑽洞接網線;
2001年,他飛到俄羅斯買洲際導彈;
2008年,SpaceX和特斯拉差點雙雙破產……
再比如,他講到怎麼“簡單粗暴”地用第一性原理思維扭轉局面,把火箭的成本拉到極限,在6個月建成10萬塊晶片的計算中心。
還分享了對AI和人類未來的種種預測期盼。
這些內容打破了一個“天才創業者”的敘事,也展現了馬斯克一貫的顛覆性思維和務實精神,非常具有借鑑意義。
我們為你整理並摘取部分內容和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01

創業只是想做點有用的東西

Garry Tan:現在創業者越來越年輕了,能回想一下你在1819歲學程式設計、甚至構思出第一個創業方向Zip2的情境嗎?
馬斯克:回到1995年,我面前其實有兩個選擇:
要麼去斯坦福讀材料科學博士,研究電動車續航相關的超電容器;
要麼去還不為人知的網際網路領域做點事。
我和材料科學教授聊了聊,問他:“能延期一個季度再入學嗎?”
想著這件事大機率會失敗,可能要繼續回來讀書。
但是他說:“這可能是我們最後一次談話。”結果他是對的。
1995年,我編寫了網際網路上幾乎最早一批地圖、導航、網路黃頁和白頁。
就自己一個人寫,我買不起伺服器,也負擔不起T1的費用。
第一個辦公室在帕洛阿爾託的謝爾曼大道,樓下就有一家網際網路服務商。
所以就在地板上鑽了個洞,拉了一條網線連到ISP
一開始我沒想過創業。
我還給網景公司投過簡歷,但沒回應。
我甚至在網景的大廳裡閒逛過想去social,但還是太社恐了。
當時就想,那不如自己寫軟體試試吧。
我的初衷只是想在網際網路上做些有用的事情。
進不了網際網路公司,只好自己開一家。
02

第一個創業教訓

讓技術說話

馬斯克:我們在Zip2傾注了心血,開發了非常厲害的軟體技術。
但從我的角度,這些技術從未真正發揮作用。
當時《紐約時報》和赫斯特集團等等媒體公司,是投資人也是客戶,還是董事會成員。
他們會用傳統媒體的視角看問題,讓你做看似合理、但和新技術格格不入的事情。
我得到的第一個創業教訓就是,別讓傳統媒體公司佔太多股東和董事席位。
Zip2當時還算成功,賣了3億美元,在當時堪稱鉅款。
不像現在,獨角獸太多了。
AI領域的投資熱度非常高,有些公司成立不到一年,估值就達到了10 億甚至幾十億美元。
可能有些會成功,但一些公司的估值確實讓人咋舌。
03

直接面向消費者

馬斯克:退出Zip2我拿到了2000萬美元。當時我跟四個室友擠在一所房子裡,銀行賬戶裡只有 1 萬美元,然後突然來了張支票。
後來我幾乎把所有資金都投進X.com,把所有籌碼留在桌上。
Zip2 我們受限於客戶,就像被剪短了翅膀。
那如果沒有束縛,直接面向消費者會怎樣?
PayPal就這麼誕生了,X.com Confinity 合併成 PayPal
當時團隊裡有太多天才了, PayPal系可能催生了21世紀最多的創業公司。
04

SpaceX做了只有初創公司能幹成的事

馬斯克:在長島高速公路上,大學室友迪奧·雷西問我,離開PayPal後做什麼?
我說,可能在太空做些公益,當時覺得不可能在太空搞商業。
當時有點好奇,什麼時候能把人送上火星。
我在NASA的網站上搜索,發現並沒有載人火星計劃。
我最初的想法是送個小型溫室到火星。
2001年、2002年,我幹了件挺瘋狂的事。
我去了趟俄羅斯,跟他們的軍方高層說“我想買幾枚導彈”。
因為軍備削減,他們本來要銷燬這些導彈,所以我想,我們拿兩枚如何?
去掉核彈頭,加個上面級,把它送往太空。
結果,談判價格越談越離譜。
我後來就意識到,不是人類沒意願去火星,而是現有技術去一次就會超預算,連NASA 都負擔不了。
所以 2002年我決定創辦 SpaceX成功機率不到10%,也許只有1%
但如果初創公司不去幹這件事,大的軍工公司更不會幹,因為他們要滿足政府的需求,政府只想做傳統專案。
所以,這件事要麼一家初創公司幹成,要麼根本不會發生。
微小的機會也比毫無機會要好。
差不多同一時間,我們也在做特斯拉。
2008年夏天, SpaceX 第三次發射失敗了,特斯拉的融資也失敗了,公司走向破產。
好在第四次發射成功了,但還不夠,有NASA的大合同我們才能活下去。
好像大約在1222日,NASA突然打電話說“我們決定授予你們一份空間站補合同”,我幾乎是脫口而出:我愛你們” 
20081224號下午6點,融資截止日的最後一小時,我們才敲定了特斯拉融資。
2008年真的特別難。
05

很多人失敗是因為

“自負和能力之比超過正弦1”

Garry Tan:從 PayPal  Zip2 到現在,你總能找到合適的人才。
如果回到還沒做過管理的時候,你會對當時的自己說什麼?
馬斯克:我覺得要儘量讓自己有用
“有用”有點兒像物理學中的“有效功”。
比如就你的最終產品而言,如果它成功了,能給多少人帶來多大價值?
這就是我定義的 “有效功
不管你是 CEO ,還是初創公司的任何角色,都得對公司有用,必須放下自負,粉碎你的ego
很多人失敗是因為自負和能力之比超過正弦1”
如果這個比值太高,就會切斷你通往現實的反饋迴圈。
AI 語境說,就是破壞強化學習迴圈
你想要保持強大的反饋迴圈,就得勇於擔責、放下自負。
所以我更喜歡工程這個詞,而不是研究
我不想把 X.ai 叫做實驗室,就想叫公司。
越簡單、越不自負的措辭,離成功越近。你得讓自己貼近現實。
06

第一性原理思維

適用於所有領域

Garry Tan:大家都把你當作第一性原理思維的典範。
如何用第一性原理構建自己的現實認知?
你怎麼把這套思維教給別人?
馬斯克:第一性原理思維,本質上是把事物拆解到最基本的公理化要素,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嚴謹的科學推導,不靠經驗或者類比。
第一性原理思維適用於任何領域,就像一種超能力。
比如造一枚火箭多少錢?
用傳統思維,你可能會參考歷史資料,那得出的新火箭成本必然和過去相似。
但用第一性原理思維,你會回到火箭的原材料去看:鋁、銅、碳纖維、鋼等等。
火箭重量是多少?構成材料各有多重?各自價格多少?
算出來的,就是實際的成本下限,無限接近原材料的成本。
結果你發現,不考慮回收再利用技術,火箭原材料成本可能只佔歷史成本的 1%-2%,那就說明製造過程非常低效。
再舉個AI的例子。
去年X.AI試圖構建一個訓練超級叢集,需要10萬塊H100 晶片,供應都說18-24個月才能完成搭建。
但如果6個月內搞不定,我們就沒競爭力了。
別人說不可能,但我們把問題拆成 “場地、電力、冷卻、穩電,逐個解決:
沒時間新建廠房,就在孟菲斯找了一家已經停用的工廠。
原廠供電是15兆瓦,我們需要150兆瓦,於是租了發電機放在工廠一側;
又把全美國四分之一的移動製冷裝置都租了過來,放在工廠另一側。
這還沒完,因為訓練時電壓和功率波動極大,100毫秒內可能驟降50%,發電機跟不上。
我們又加裝了特斯拉巨型電池包Megapacks,還修改了軟體來平滑波動。
接著我們四班倒,全天候完成了所有電纜佈線。
我當時就睡在資料中心,自己也跟著佈線。
07

高質量token快用光了

Garry TanAI大模型競爭這一塊兒,預訓練還有效嗎,規模法則還成立嗎?
馬斯克:你的人才實力、硬體規模,高效利用硬體的能力這些都很重要,不是買一堆GPU就能用的,你得協同穩定訓練。
你有什麼獨特的資料許可權,你如何分發,比如使用者如何接觸到你的AI,這些都是關鍵因素。
很多人都認為,我的朋友伊利亞(曾任OpenAI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也說過,我們已經差不多用完了人類生成的預訓練資料。
尤其是高質量的 token,快用完了。
接下來要做的,本質上是去合成數據,準確判斷合成數據的真偽。
它們是真實的,還是與現實不符合的幻覺?讓 AI 紮根現實是很難的,我們正在這一塊努力,比如正在訓練的 Grok 3.5,就非常注重推理能力。
08

人形機器人會比

其他所有機器人加起來還多

馬斯克:未來會有各種尺寸的,各種形態的人形機器人。
它的數量會比其他所有種類機器人加起來還多一個數量級,差距會非常大。
黃仁勳已經帶著一大批不同公司的人形機器人上臺了,大概有十幾種。
我之前有點抗拒,最近幾年在AI和人形機器人這部分的動作很拖延,因為不想讓《終結者》變成現實。
但後來就意識到了,不管我做不做,這事都會發生。
你確實只有兩個選擇:旁觀或參與,我當然選後者。
09

人類意識就像

浩瀚黑暗中的微弱燭火

Garry Tan未來你怎麼看待 AI、機器人技術和多星球計劃的關係?
什麼在驅動你做多行星這件事?
馬斯克:真希望100年後人類文明還在。
我預測屆時人形機器人數量最少是人類的5倍,可能10倍。
用卡爾達肖夫指數衡量文明指數:
一級文明能利用整個星球的能源,二級文明能利用恆星能源,三級文明則是星系級別的能源利用。
我們現在可能只利用了地球能源的 1%-2%,離一級文明還差得遠。
現在正處於智慧大爆炸的極早期。
我認為 30 年內能向火星運送足夠物資,讓它能自給自足。
就算地球停止補給,在火星上也能繼續發展,提升人類存續的機率。
費米悖論讓我困惑:為什麼我們沒見過外星人?
可能智慧生物極其稀少,我們也許是銀河系唯一的文明。
人類意識就像浩瀚黑暗中的微弱燭火,應該盡全力不讓它熄滅。
成為多星球物種,是前往其他恆星系的第一步。
一旦你能涉足兩個星球,太空旅行技術就有了進化的動力,最終把人類意識播撒到星際。
10

我希望AI能幫我們

理解宇宙本質

Garry Tan:對這一代最聰明的技術人才,你有什麼建議?
馬斯克:就像我開頭說的,如果你在做一些有用的事,那就很了不起。
為他人創造價值,就是在做好事。
比如專注於超級真實的人工智慧,那才是人工智慧安全最重要的事情。
我認為在構建AI時極其重要的一點是,要嚴格恪守真相,即使這個真相是政治不正確的。
外星人在哪?
宇宙的起源是什麼、如何終結?
我們該問哪些未知的問題?
我們是否生活在模擬世界裡?
最終,我希望 AI 能幫我們理解宇宙本質……
11

結 語

馬斯克的創新並非來自空想,而是源於對現實問題的洞察。
無論是AI、機器人還是星際探索,最關鍵的始終是做有用的事——
創造價值、保持真實、突破認知的邊界。
他的分享提醒我們,與其等待未來,不如親手建造它。
希望每一位探索者都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