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碼被炒至8.8萬?一夜刷屏的Manus什麼來頭?

來源: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伍號
日新月異這個詞,柴油們從小聽到大,大概耳朵都起繭了吧!但是這麼多年了,這個詞的後勁,小柴還是在AI時代才體會到的。
原來真正的日新月異,真的有一種失控的瘋狂。
今年春節前後,DeepSeek就像一個深水炸彈,把全球AI市場攪得天翻地覆,去年那些巨頭們吹了一年的大模型,突然就被炸向了沙灘,突然乾巴了……
自然,就連作為基礎設施價值的英偉達也不例外,DeepSeek誕生後,它的光環也一層層被撤下,去年市值漲的有多猛,今年跌的就有多慘。
然而,DeepSeek的風頭還在,這兩天一款名為Manus的AI應用又刷屏了,小柴朋友圈的媒體老師,有一個算一個,不是在評測Manus,就是在評測Manus的路上。‍‍‍‍‍‍
而吃瓜群眾們,要麼在刷相關的新聞,被Manus的強大生產力,驚的哈喇子止不住的流,要麼就是在全網跪求邀請碼,甚至,在二手平臺上Manus的邀請碼,最高被炒到五萬一個。‍‍‍‍‍‍‍‍‍‍‍
當然,還有更離譜的,到了今天,一個邀請碼被炒至8.88萬,雖然官方表示二手平臺這些釋出的邀請碼為虛假資訊,但Manus的爆火卻是真的。‍‍‍‍
在昨天和今天的熱搜上,各大平臺至少有五十個不同的話題衝上熱搜榜。尤其今年,熱搜榜第一第二的位置,都被Manus霸佔。
比如在媒體和吃瓜群眾全網求邀請碼的另一面,投資人更是發瘋了一樣,找Manus的團隊,Manus一度成為昨日中外投資市場的熱搜關鍵詞。‍‍
據團隊介紹,Manus也只是剛剛開啟內測,從未投入任何市場推廣預算,一分錢沒花就全網刷屏,果然,好產品是自己會傳播自己的。‍
這也狠狠的打了那些整天吹遙遙領先,廣告打到飛起的所謂國貨們的臉。當然,這都是題外話。
迴歸正題,昨晚一夜,小差睡覺都睡不踏實,睡一會,起來翻一下媒體更新的評測文章,睡一會,起來翻下,媒體有沒有新的發現,短短一天多時間,Manus就被貼上了無數的標籤。
比如:「中國AI新星」「下一個DeepSeek」「全球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通用 AI 智慧體(AI Agent)」「國產AI之光」「AI王炸」「上帝之手」……‍‍‍‍‍‍‍‍‍‍‍
甚至無數的媒體還喊出了「國家科技實力象徵,「今夜這一片星空屬於China」「2025,東方破曉這樣的口號」
說實話,這麼多的溢美之詞,還沒集中的出現在火了幾個月的DeepSeek身上,那麼Manus到底有何來頭,以及它能幹什麼,給AI市場帶來了怎麼樣的改變?小柴今天就來深度挖一下。‍‍‍‍‍‍‍‍‍‍‍‍‍‍‍‍‍‍‍‍‍‍‍‍‍‍‍‍‍‍‍‍‍‍‍‍‍‍‍‍‍
我們首先來看看,Manus到底什麼來頭,大概來看,在Manus火之前,這個團隊大概是在公共注意力範疇沒啥影響的,就連其創始人肖弘,連個百度百科詞條都沒有。‍‍
從基礎資訊來看,Manus背後公司叫BUTTERFLY EFFECT,中文名是蝴蝶效應,該公司規模目前也僅為幾十人。‍‍‍‍
蝴蝶效應這公司成立於AI爆發的2022年,曾經推出了一款產品Monica,這是一款號稱 All-in-One 的 AI 助手,最初以瀏覽器外掛的形式推出,市場主要在海外。
2023年開始,Monica團隊轉向秘密研發自主智慧體技術,提出「less structure more intelligence」理念,目標實現AI自主規劃與執行任務。
經過18個月的封閉開發,Manus於2025年3月6日正式釋出內測,一夜刷屏。
而事實上,在Manus,說起創始團隊肖弘,出生於1992年出生,比DeepSeek的梁文峰還年輕,其2015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
其畢業後,創立夜鶯科技,這家公司是幹什麼的呢?運營過公眾號的都知道一款名為壹伴助手的應用,小柴也在用,該應用就是肖弘的夜鶯科技的產品。
夜鶯科技除了壹伴助手,還有微伴助手,累積覆蓋200萬B端使用者,曾經獲騰訊、真格基金數億元投資。
2020年該公司出售公司,肖弘轉向AI領域,2022年成立Monica,初期以瀏覽器外掛形式整合ChatGPT等大模型,主攻海外市場,2024年,Monica使用者數量翻番,達1000萬。
除了肖弘之外,創始團隊成員還包括季逸超,也是目前 Manus AI首席科學家,其也被稱為技術天才,高中開發iOS瀏覽器「猛獁」,大學期間創立Peak Labs並開發知識圖譜系統Magi,獲紅杉資本投資。
那麼顯然,從創始團隊的經歷來看,這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在這個技術創新的大時代,有真本事的人,都會有反向,這也是這個時代,對人才最好的回報。
那麼說完Manus的來頭,我們來看看其到底能幹什麼?與DeepSeek有什麼不同。
首先,用白話文來解釋,Manus是一款通用 AI 智慧體(AI Agent),其核心的能力在於通過後多智慧體寫作架構實現任務規劃到結果的交付的全流程閉環執行,比如寫程式碼、生成PPT、分析股票資料、篩選簡歷……
目前,Manus的應用場景覆蓋人力資源、金融分析、教育、房產選購等60多個領域,展示案例包括自動化生成PPT、旅行規劃、供應鏈分析等……
下圖為Manus官方公佈的篩選簡歷的影片,Manus可以幫助使用者篩選簡歷。當用戶向Manus傳送一個包含著10份簡歷的Zip打包檔案時,Manus會像人類一樣工作,首先解壓檔案,然而瀏覽其中的每一份簡歷並記錄下重要資訊,最後梳理出排名建議以及候選人簡介、評估標準等附加材料。
再比如媒體測試的分析股票與公司財務資料,看到這裡,小柴瑟瑟發抖,類似這樣圖文並茂的分析,小柴怎麼滴也得幹一整天。
而這些應用場景,相關的測試內容網上已經有很多了,小柴在這裡就不多做展示了。
根據產品官網顯示,Manus在GAIA基準測試中,Manus取得了SOTA(State-of-the-Art,最先進水平)的成績,遠超OpenAI的Deep Research等競品。
換個角度,Manus與DeepSeek等相比,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DeepSeek是大腦,而Manus是手。
比如Manus的名字源自拉丁語「手」它真正改變的的就是可以直接交付完整的任務成果,而非僅僅提供建議或答案。
換句話說,DeepSeek就是基礎設施,是搭建生態,而Manus就是應用。再簡單的比如一下,即DeepSeek們是安卓或者IOS系統,而Manus們就是微信或者支付寶……
那麼也就意味著,Manus的誕生和爆火,將AI大模型,真正帶入了應用時代,換句話說,Manus將AI從「對話」升級到了「行動」。
從這個角度來看,2025年3月6日,Manus的誕生,就是通用AI智慧體發展的一個里程碑,也是AI走向了一個新起點的標誌。這將會AI從人人羨慕,到人人會用的里程碑。
不過,Manus市場上也出現不少的爭議,比如有人質疑,Manus團隊是一個很懂傳播的創業公司,比如有人表示,「Manus這家Al Agent公司很捨得鋪設市場營銷費用,搞一群科技媒體和KOL轉發點贊,想搞個大新聞……」
也有人表示:一大早起來發現很多家科技媒體和大V都很大標題的發一個叫作Manus ai的產品,「智慧體的Chat GPT時刻」,「Agent的DeepSeek時刻」,孤陋寡聞,第一次聽說。他同時表示到外網搜了一圈後,發現除了油管上一個小几千播放的官方影片,該產品似乎沒有任何傳播。
同時,也有人質疑,二手平臺炒作邀請碼,也是炒作痕跡明顯。
針對一系列質疑,Manus AI合夥人張濤回應稱,「我們從未開設任何付費獲取邀請碼的渠道,我們從未投入任何市場推廣預算,內測期間系統容量有限,我們將優先保障現有使用者的核心體驗,並逐步有序釋放邀請。」
隨後又進一步解釋稱,完全低估了大家的熱情……
但話說回來,新事物的出現,都會伴隨著讚揚與質疑,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且從目前官方公佈的測試演示,及媒體的測試來看,Manus的確將AI的創造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臺階。
當然,不管這些展示是否存在誇張,但其展示的成果無疑是目前AI發展的目標,也是所有人期待的結果。
我們也可以預見,隨著DeepSeek開啟AI的低成本高效率大門,Manus式的應用,將會迎來大面積的爆發,將徹底改變生產關係。比如OpenAI CEO Sam Altman曾預言Agent是下一個重大突破。
據Research and Market資料,全球AI代理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51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471億美元。東吳證券指出,2025年將是AI應用滲透率飆升的關鍵節點。
自然,從DeepSeek,到Manus,我們也不難看出,在新一輪的科技革命、AI軍備競賽中,咱們似乎真的跑在了前面;當然,這些顛覆性的創新,也意味著創新這件事,是管不出來、指導不出來的,只有將天才們放空,天才才會真正創造價值。
– END –

CEO企業家微信群
掃碼申請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