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林海東
當地時間3月11日,特朗普在其社交媒體上宣佈,他將提名前美國駐泰國大使邁克爾·德桑博(Michael DeSombre)出任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助理國務卿(以下簡稱“亞太助卿”)。特朗普表示,德桑博在其第一任期內擔任駐泰大使“工作出色”,並表示他相信德桑博會在新職位上“努力為美國工作”。
說來有趣,早在特朗普第一任期的時候,外交圈就傳說德桑博將出任亞太助卿一職,但最後他被委任為美國駐泰國大使。雖然這一次提名仍需國會參議院的批准,但這個提名大致顯示了特朗普在亞太事務中的政策取向。

邁克爾·德桑博是個律師,是紐約蘇利文和克倫威爾律師事務所(Sullivan & Cromwell)的合夥人,被業界認可為“併購和私募股權方面傑出的律師之一”,執業領域主要集中在中國、韓國、東南亞及亞洲其它地區的併購交易、槓桿收購、合營企業與直接投資專案,同時負責韓國業務。


德桑博精通中文,普通話很流利,也可以用韓語、日語進行日常交流;他的夫人是韓裔,兩人育有二子二女(上圖)。1997年之後,德桑博在中國香港定居了很長時間,並作為共和黨海外分部的負責人,為特朗普的首次當選立下汗馬功勞。如果他的亞太助卿提名最終獲得批准,不僅是特朗普對他的再次報償,也意味著美國的亞太外交團隊基本成型。
我們關注的當然首先還是這個外交團隊在朝鮮事務方面的組成。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是否會恢復美國國務院朝鮮問題特別代表這樣一個關鍵職位,但從目前的人事安排上看,特朗普在對朝外交團隊的組成上,基本採取了“行家+親信”的人事結構——

阿歷克斯·黃(黃之瀚),白宮副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首席),華裔。曾經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擔任副助理國務卿,負責制定美國“印太戰略”下的具體政策;“特金會”元首外交策略的設計者。

理查德·格雷內爾,負責朝鮮及委內瑞拉事務的總統特使。曾經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擔任美國駐德國大使,是特朗普外交核心圈層的重要人物,主張與朝對話。

威廉·博·哈里森,總統助理兼負責運營的白宮副幕僚長(辦公廳副主任)。曾經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在白宮任職,擔任白宮辦公廳各部門之間的聯絡人,並負責協調特朗普的出訪事務,在規劃“特金會”方面曾發揮關鍵作用。哈里森的夫人海莉現任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的幕僚長(上圖為哈里森夫婦)。

凱文·金,美國國務院東亞及太平洋事務副助理國務卿兼中國協調員,韓裔。曾經在2019年河內特金會時擔任時任美國國務院朝鮮問題特別代表兼副國務卿斯蒂芬·比根的助理,也曾擔任特朗普核心親信、共和黨參議院比爾·哈格蒂的助理,目前參與制定美國的半島政策及負責政策具體執行。

艾莉森·胡克,2月上旬被提名擔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第三把手)。曾經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擔任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NSC)亞洲事務官員,資深“朝鮮通”,曾多次訪朝並多次參與朝美談判。
加上前面提到的邁克爾·德桑博,這幾個人基本構成了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對朝外交主要人馬。

目前擔任美國駐韓國大使館臨時代辦的約瑟夫·尹,又名尹汝尚,韓裔,資深職業外交官,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擔任美國國務院對朝特別代表,2018年2月因個人原因退休。作為“半島通”,他未來是否會重返對朝外交核心圈層,目前尚不得知。
儘管特朗普在大選期間及上臺後多次對金正恩示好,表達了願意恢復對話、進行朝美首腦會談的願望,但截至目前,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對朝政策尚未定型出臺。不過,目前美國對朝鮮主要是以強硬和極限施壓為主,包括重提朝鮮無核化CVID原則,以及維持延伸威懾政策,而朝鮮對特朗普以及美方的對話提議尚沒有正面回應,只是實施“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不過,這也正常,因為儘管特朗普與金正恩打過交道,但畢竟時過境遷,當年“特殊親密關係”的老黃曆在現下無法再用,雙方拿出一年半載時間來互相重新摸底、重新勾兌,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
目前,我們所希望的是,在這個丹東草莓季結束的時候美國的對朝政策能夠定型出臺。這樣,觀察點就相對穩固了一些,有些事情也就能看得更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