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首日問駐韓美軍:“金正恩怎麼樣?”

作者 / 林海東
特朗普回來了,美國走進一個新時代,世界也走進一個新時代。雖然特朗普的任期只有短短的四年,但未來四年對美國、對這個世界的影響或將是極其深遠的。我們不妨邊走邊看。
就職典禮結束之後,特朗普就開始日理萬機,忙著簽署各種法令(法令情況各路媒體已有詳細報道,不贅述),忙著各種“美國第一”。而從就職演說、法令內容以及白宮新官網公佈的執政優先事項看,內政大於外交,有點兒“攘外必先安內”的意思,有點兒“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意思。順便提一句,白宮新官網氣象一新,欄目設定也非常簡單,比此前以及特朗普第一任期時好用得多,不知道接下來會不會改變。
關於特朗普的內政外交優先事項,輿論已經報道、討論了一段時間,從特朗普上任第一天的情況看,基本一一兌現。這種情況似乎在說明,特朗普仍然是敢想敢幹,於是,各種不確定性因素隨之增多,指不定哪天就出新的么蛾子。
美國國內怎麼整,我的興趣不大,優先事項還是看外交,而在外交方面,優先關注的還是朝美關係問題。眾所周知,特朗普在大選過程中已經多次誇耀他和金正恩的“特殊親密關係”,彷彿中間並沒有隔著拜登那四年,但金正恩給予的回應卻是“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我在日前的文章中已經提過,金正恩這個回應的核心是靈活性,看特朗普如何動作;也就是說,特朗普還沒上任,金正恩就已經把球踢到了“老朋友”的腳下。
在上任首日,在一大堆需要日理的萬機中,特朗普沒有忘記金正恩。他提到了他,而且至少兩次,還引發了一陣輿論騷動——
當地時間1月20日,特朗普回到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有媒體提出一個問題,即奧巴馬2017年與其交接時,曾把朝鮮作為主要安全威脅告知特朗普,那麼,拜登卸任時向特朗普告知了哪些安全威脅?針對這個問題,特朗普表示,“我和金正恩非常友好,他喜歡我。我喜歡他,我們相處得很好”。他同時表示,“他們認為朝鮮是巨大的威脅。現在他有核力量nuclear power,擁核國之意)。我們相處得很好。我認為他會對我的迴歸表示歡迎”。特朗普的話語風格依然一如既往,但他提到“朝鮮是擁核國”這一點,還是讓外界輿論不禁瞠目。
此前,美國新防長提名人在1月14日國會聽證時,曾經使用過“朝鮮是擁核國”這個概念,引發輿論譁然,但有人替他洗,說可能是概念不清或是搞不清狀況。但此番這個概念從特朗普嘴裡再次冒出來,事情是罕見的,似乎沒那麼簡單。當然,“擁核國”有雙重含義,在政治層面特指合法擁核的“五常”,而在一般意義層面則是陳述現實,比如指向印巴以朝這些實際擁核國。特朗普和他的國防部長應用的哪個含義,我們不得而知,但既然他們提到了,那麼,只能往最壞處打算,畢竟特朗普和他的新防長都不是傻子,而且發表的是公開言論,不能排除他們對外對朝傳遞訊號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特朗普在接任美軍總司令之後,還與駐紮在韓國京畿道平澤基地——漢弗萊營的美軍官兵通了影片電話。寒暄之後,他首先問了“金正恩怎麼樣”,又問了韓國現在的情況,然後對駐韓美軍官兵表示,“你們正在與一個有非常惡意的人打交道。雖然我與他發展了非常好的關係,但他是個強硬的傢伙”。
元帥不好對付,特朗普心知肚明,畢竟彼此曾經見了三回,談了N個小時。儘管特朗普指出元帥的問題所在,但重點還是強調他與元帥的“特殊親密關係”。由此大致可見,朝鮮問題還是特朗普孜孜以求的目標之一,並且可能是他未來作為政治遺產的東西之一,正如他在就職演說中所說的那樣——“我最引以為豪的遺產將是和平締造者和團結者。這就是我想成為的人:一個和平締造者和團結者”。在這裡,“和平締造者和團結者”重複出現,“和平締造者”大致指對外,而“團結者”大致內外兼修。俄烏、中東、半島,都有讓特朗普成為“和平締造者”的機會,而同樣也有把敵對各方拉到一起成為“團結者”的機會。

一個拍出這種標準像的人,還有啥幹不出來?

特朗普曾經給人留下過誇誇其談、滿嘴跑火車的印象,但問題是,現實告訴我們,他是敢說敢幹、敢做交易的人,尤其是在那些大家認為“倒反天罡、攪亂乾坤”的事情上。從他當選之日起,在他第二任期開啟時,特朗普給我們展現了一個更加敢說敢幹的強硬形象。如果說特朗普的第一任期遺產乏善可陳,那麼,在他的第二任期結束時,他或許會改變這一狀況,留下一筆不小的遺產,比如從俄烏、中東、半島不同方向上奔著諾貝爾獎努一把。
特朗普已經問了元帥“怎麼樣”,那麼,接下來元帥會如何回應呢?截至目前,我還是那個看法,即元帥基本判定特朗普將產生路徑依賴,所以祭出“最強硬應對美國戰略”,還是正面硬剛。也就是說,元帥是瞭解特朗普的,知道他喜歡什麼樣的對手,“最強硬應對”倒也對得起特朗普對他的評價。兩個硬漢再上場,狹路相逢誰會勝?
最後友情提示:丹東草莓春節前最後下單日為1月25日,節後將重啟,畢竟大家都得過年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