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百年大變局的到來,近幾年來我會在年底或年初做一些風險提示。比如2021年底我判斷俄烏有較大機率會走向戰爭,2022年底我認為中東可能會成為下一個爆發戰爭的區域。2024年初,我在文章《警惕俄羅斯打朝鮮牌》中提到:俄羅斯試圖以資源和導彈技術為籌碼,與朝鮮進行外交捆綁。在美國大選前,俄羅斯可能會誘使朝鮮主動挑起半島軍事衝突,一方面可以牽制美國戰略重心,另一方面能有效打擊民主黨選情,幫助川普上臺。
如今來看,東北亞的形勢跟我之前猜測得差不多。今年6月的時候朝鮮與俄羅斯簽訂《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條約》,正式結為軍事同盟。今年10月主動挑起與韓國的爭端,雙方呈劍拔弩張之勢。這個時間點剛好卡在美國大選前,干預選舉的訊號很明顯。
很多觀點喜歡把朝鮮當作中國的忠實小弟,畢竟中國曾出兵保衛過朝鮮的安全。然而朝鮮對中國並不感恩,從立國以來,朝鮮一直把蘇俄當成真正的老大哥。冷戰早期,朝鮮曾存在延安派、蘇聯派、南方派和游擊隊派。延安派的很多幹部曾參加過八路軍和東北抗聯,在外交上普遍親中。蘇聯派受到斯大林扶持,試圖將朝鮮變成蘇聯的準殖民地。南方派長期堅持地下運動,在韓國有很強的民間影響力。游擊隊派以金日成為核心,一直在中朝邊境與日本人打游擊。
最開始的時候,朝鮮四大派系是相對平衡的,延安派掌握軍權、蘇聯派掌握行政權、南方派控制了輿論、游擊隊派在農村有很高的威望。當時金日成並不具備一言九鼎的權力,很多事情都得商量著來,轉折點在於朝鮮戰爭,作為人民軍主力的延安派被頂在最前線,因遭到美軍重點打擊而元氣大傷。南方派則因為長期在韓國搞地下鬥爭,被金日成以“通敵”為由一網打盡。1953年斯大林死後,蘇聯陷入內鬥,金日成藉助這一視窗期完成了對蘇聯派的清洗,槍斃了很多文職幹部。
金日成對付南方派和蘇聯派很容易,因為他們大部分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但延安派擁有槍桿子,雖然很多優秀將領犧牲在韓國戰場,但剩下的人依舊被金日成視為心腹大患。面對金日成的倒行逆施,延安派開啟自救運動,試圖在某次會議上罷免金日成。但由於叛徒洩密,延安派遭到大規模清洗,很多成員要麼被捕入獄,要麼流亡中國,史稱“八月宗派事件”。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中國在朝鮮有幾十萬駐軍,理論上對朝鮮政壇有很強影響力。但由於中蘇關係出現裂痕,為了防止朝鮮倒向蘇聯,我國沒有干預朝鮮內政,並主動從朝鮮撤出全部軍隊。自此以後,金日成徹底掌控朝鮮政局,併發明瞭“主體思想”這種東西,在朝鮮建立起世襲體制。耐人尋味的是,“主體思想”的實際撰稿人黃長燁,靠著拍馬屁成為朝鮮二號人物。然而金日成死後,前朝舊臣遭到新任領袖金正日的猜忌,黃長燁被迫外逃韓國。不僅如此,他搖身一變成為對朝強硬派,積極主張推翻金日成政權,此舉導致其滯留朝鮮的家屬被迫自盡。
儘管中國對朝鮮儘可能釋放善意,但朝鮮並不領情。志願軍撤走後,朝鮮果斷倒向蘇聯。在中蘇關係惡化時期,朝鮮主動充當蘇聯反華橋頭堡,在中朝邊境部署重兵,兩國差點爆發軍事衝突。上個世紀60—70年代,為了應對蘇聯威脅,中國被迫實施三線建設,舉全國之力維護國防安全。朝鮮則跟著蘇聯吃香喝辣,憑藉蘇聯提供的廉價石油,朝鮮一度實現農業機械化,民眾享受住房免費、教育免費、醫療免費的待遇,生活質量超過同期的韓國。
然而蘇聯解體後,朝鮮失去最重要的石油和糧食來源,進入“苦難行軍”時期。1994年—2004年,朝鮮因為饑荒餓死了50萬人,絕大部分國民處於營養不良狀態。那朝鮮是真的沒有糧食嗎?其實不然。
金大中和金正日會晤:

1993年—2004年,韓國在經歷了一系列民主化運動後,左翼政黨得以上臺。以金泳三、金大中、盧武鉉為代表的左翼總統,積極推行“陽光政策”,向朝鮮提供大量經濟援助,試圖以和平手段實現朝韓統一。事實證明所謂“陽光政策”極其失敗,韓國向朝鮮捐贈的救濟糧,沒有一粒米被拿來賑災,而是被用於出口以換取研發核武器的資金。
為了推動半島無核化,中美俄等國共同推動“六方會談”,希望以經濟援助為籌碼換取朝鮮放棄核研發。然而2006年,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反對進行核試驗。不僅使“六方會談”陷入破產,也讓韓國民眾對“陽光政策”感到失望,時隔多年,韓國右翼重新執掌政權。
全斗煥是韓國經濟轉型過程的重要人物:

在很大程度上,全斗煥和盧泰愚,雖然以政變的方式拿到權力,但對韓國可謂功大於過。全斗煥時期任用金在益擔任經濟企劃院院長,在穩定物價的同時使經濟保持兩位數增長。不僅如此全斗煥還大力扶持半導體產業,使韓國搭上了資訊革命的快車。更重要的是,70年代末美國卡特政府試圖撤出韓國,以金大中和金泳三為代表的左翼主張與蘇聯緩和關係,降低來自朝鮮的威脅。然而事後來看,蘇聯此時已是強弩之末,僅隔了十多年就解體。如果當時韓國是左翼上臺並倒向蘇聯,90年代美國絕對不會把日本的半導體產業轉移到韓國,那今天的韓國經濟可能跟馬來西亞差不多。
可以說,朴正熙、全斗煥、盧泰愚,是韓國經濟現代化的最大功臣。
早在90年代,為了吸引外資、發展經濟。中國與韓國正式建交,中朝關係陷入低谷。事實上,朝鮮擁核並不符合中國利益,因為朝鮮導彈打不到華盛頓,但整個東北和華北卻在其輻射範圍之內。不僅如此,中韓關係合作>衝突,中國佔韓國出口額的30%,兩國貿易往來很密切。
站在中國的角度,自然更希望朝鮮半島維持穩定,畢竟爆發戰爭可能會導致外資從東亞撤離。比較理想的情況是朝鮮效仿“中國模式”,致力於經濟建設,讓東北獲得出海口。但金正恩上臺後,朝鮮的開明派,比如張成澤和金正男,一個被處決另一個被暗殺,朝鮮繼續保持封閉的狀態。
這次韓國無人機出現在平壤,被朝鮮視為最大挑釁。畢竟之前以色列經常藉助無人機對黎巴嫩發動斬首行動,朝鮮防空能力薄弱,對無人機缺乏反制手段,擔心韓國會效仿以色列搞暗殺。但在10月這個時間點,朝鮮之所以挑起和韓國的衝突,很大程度是為了干預美國大選。
川普主張與朝鮮緩和關係:

川普是美國為數不多的“親朝派”,主張與朝鮮改善關係。然而民主黨上臺後,收緊對朝鮮的制裁力度,使平壤心懷怨恨。另一方面,90年代俄羅斯曾面臨經濟困難,一度更重視與韓國的關係,希望從韓國獲得財政援助,因此冷落了朝鮮。但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遭到包括韓國、日本在內的西方國家制裁,外交陷入被動。為了尋求外交突破口,普京主動與朝鮮改善關係,以導彈技術和資源為籌碼,換取朝鮮在軍事和外交上的配合。
俄羅斯非常重視美國大選,如果川普上臺,美國可能會施壓烏克蘭割讓土地,給與俄羅斯“現狀停火”的待遇。俄羅斯有很強的動力幫助川普競選,去年在俄羅斯和伊朗的支援下,哈馬斯策劃“阿克薩洪水”行動,之後以色列大舉入侵加沙,導致油價衝高,對民主黨選情造成很大打擊。
10月以來,中東戰爭升級導致密歇根州大部分穆斯林放棄支援民主黨:

作為搖擺州的密歇根和威斯康星分佈著二十多萬穆斯林,在2020年大選中,70%的穆斯林把選票投給拜登。然而10月以來,隨著黎以戰爭升級,中東局勢進一步惡化,出於對民主黨偏袒以色列的怨恨,大部分穆斯林團體表示將改投第三政黨——綠黨,這會使民主黨在密歇根和威斯康星失去十多萬張選票。繼而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可能會導致民主黨選情崩盤。
在美國大選前,如果朝鮮半島也發生軍事衝突,美國將陷入三線作戰的狀態,白宮的外交能力將遭到嚴重質疑,哈里斯的選情不容樂觀。
朝鮮與俄羅斯正式結為軍事同盟:

在某種程度上,朝鮮希望複製“阿克薩洪水”的效果,給俄羅斯交投名狀。作為回報,普京在衝突爆發後迅速將拖延已久的《朝俄全面戰略伙伴協議》提交給國家杜馬,按照流程,杜馬批完後交由上院討論透過,之後朝俄互換批准書,該條約正式生效。朝俄協議第四條提到:“如果一方遭到其它國家或多個國家武力攻擊,並處於戰爭狀態時,另一方將立即以一切可用手段向前者提供軍事和其他援助。”其中最重要的詞語,是“處於戰爭狀態”和“立即”。
這是一份高水平的軍事協議,也是朝鮮夢寐以求的結果。蘇聯解體後,朝鮮在國際上陷入孤立,由於遭到西方制裁,大部分國家都不敢跟朝鮮做生意。如今俄羅斯也飽受西方制裁,在援助朝鮮的問題上可以放開手腳。俄羅斯擁有極其豐富的糧食和能源,只需提供1%就能滿足朝鮮需求。然而由於深陷烏克蘭戰爭泥潭,俄羅斯面臨兵力捉襟見肘的問題。
2022年以來,俄烏雙方的傷亡人數大致相當,差不多在45萬—60萬的範圍。對烏克蘭來說,由於老齡化和人口外流問題,烏克蘭人力資源極其緊缺。對俄羅斯來說,其人力資源是烏克蘭6倍,理論上不缺壯丁。但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俄羅斯憲法不允許義務兵上戰場,很多城市的家長也不希望自己孩子上前線。另一方面,為了吸引年輕人參加,俄羅斯大幅提高士兵待遇,一個基層士兵月薪為20萬盧布。如果這個士兵在戰場上陣亡,撫卹金+保險大約1200萬盧布。自開戰以來,俄羅斯在軍人退役和撫卹金方面的支出高達6萬億盧布,相當於5000億人民幣。
與俄羅斯相比,朝鮮士兵相當便宜,朝鮮士兵陣亡的撫卹金標準摺合人民幣僅150塊。假如朝鮮向烏克蘭派出十萬大軍,就算全部陣亡也只需要支付1500萬元,這筆錢俄羅斯很樂意承擔,畢竟很划算。這裡可以算筆帳,假如朝鮮向俄羅斯派出二十萬軍隊並承擔填線任務,能為俄羅斯節省上千億元的戰爭開銷,這筆錢如果拿來購買糧食和能源的話,可以養活幾十個朝鮮。
從經濟學的角度,朝鮮的比較優勢是廉價人力,俄羅斯的比較優勢是廉價資源,二者互換能起到最佳化資源配置效果。畢竟俄羅斯飽受西方制裁,自身的糧食和能源也賣不出去,不如拿去朝鮮換人。
朝鮮140萬青年踴躍報名參軍:

儘管出國作戰會面臨風險,但在得知可以去烏克蘭後,朝鮮民眾踴躍參軍。一部分原因是俄羅斯承諾為朝鮮士兵提供無限量的大米和豬肉供應,這對長期吃不飽飯的朝鮮民眾很有吸引力。
無論是外交還是經濟,俄羅斯和朝鮮高度互補,然而俄羅斯和伊朗在結盟問題上卻存在分歧。按照普京的構想,希望組建莫斯科—德黑蘭—平壤三國軸心,共同應對來自西方的壓力。然而伊朗在親美派總統上臺後,效仿曾經的義大利,試圖在美俄之間騎牆,甚至考慮重啟《伊核協議》談判。俄伊關係估計會等美國大選後才見分曉。
朝韓擁有世界上一流的炮兵部隊:

另一方面,朝鮮和韓國的軍事實力被嚴重低估。朝鮮是世界上唯一保留蘇聯動員體制的國家,經濟模式為應對百萬大軍級別的戰爭而搭建,是真正意義上的全民皆兵,軍隊規模排名世界前五,炮彈產量超過歐盟總和。近幾年來在俄羅斯的幫助下,朝鮮人民軍的裝備水平大幅提升,早已實現鳥槍換炮。韓國則是後工業化國家,擁有相對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武器出口排名全球前十,且有民族主義的加持。綜合來看,朝韓的戰爭潛力遠超巴以,半島如果爆發軍事衝突,其場面絕對不是加沙能比的。
按照《朝俄全面戰略伙伴協議》,只有當其中一方處於戰爭狀態時,另一方才能提供援助。當前俄羅斯符合這個條件,畢竟在完成公投後,烏東四州被納入俄羅斯本土,這一結果也得到朝鮮承認,在烏東作戰的俄羅斯相當於遭到烏克蘭“入侵”,朝鮮有義務派兵。然而朝鮮則不一樣,在簽署《板門店協議》後,三八線長期處於停火狀態。朝鮮需要啟用與韓國的軍事衝突,才能獲得“處於戰爭狀態”的資質認定,才能名正言順地向朝鮮提供大規模援助。
朝鮮正規軍已出現在烏克蘭戰場:

除了糧食與能源外,朝鮮更渴望獲得俄羅斯的軍事技術,特別是導彈與核技術。朝鮮出兵絕對不是給俄羅斯白打工,朝鮮希望俄羅斯向其轉移射程超過一萬公里的洲際導彈技術,並提供大型火箭發動機的設計圖紙。不僅如此,由於長期遭受制裁,在俄烏戰爭前朝鮮武器裝備水平仍停留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朝鮮希望俄羅斯提供“蘇-30”戰鬥機、“S-400”防空導彈、“T-80”主戰坦克、“基洛級”潛艇等現代化武器。一旦獲得這些裝備,朝鮮的國防實力將成倍增長。
未來來看,朝鮮在安全上越來越依賴核武器,糧食和能源方面則依賴俄羅斯,朝鮮對中國的依賴度有所下降。半島局勢與中國密切相關,隨著朝鮮軍隊湧入烏克蘭,北約可能會東擴至亞太,美日韓也會在黃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我國與朝鮮簽署《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當朝鮮半島出現戰亂時,我國也會受到波及。應做好預案,謹防被朝俄拖入戰爭泥潭。
在地球的另一端,中東的地緣風險也出現升級之勢。10月1日以色列正式向黎巴嫩南部發動地面進攻,同一天伊朗對以色列本土發動彈道導彈襲擊。雖然伊朗不想在美國大選前挑事,但黎巴嫩真主黨是伊朗重點扶持物件,伊朗不能容忍黎巴嫩南部成為下一個加沙。伊朗對以色列的導彈襲擊,更多是為了給以色列劃戰爭紅線。
針對伊朗的襲擊,以色列有三種報復方式,按嚴重程度排序分別是:襲擊核設施>能源設施>軍事設施。
伊朗核設施大多埋藏在地下百米,普通炸彈無法穿透:

伊朗目前能夠生產60%的丰度的濃縮鈾,離製造核武器的門檻只差一步之遙,這使以色列如骨鯁在喉。但伊朗的核設施大多埋藏在地下一百米,只有攜帶重型鑽地炸彈的戰略轟炸機才能對其構成威脅,美國從未向以色列提供過戰略轟炸機。如果美國反對,面對伊朗的核設施以色列只能望洋興嘆。
不僅如此,襲擊核設施相當於直接宣戰,作為回應,伊朗要麼加快核研發程序,嘗試生產核武器;要麼向黎巴嫩派出地面部隊,掀起中東全面戰爭。當前來看與伊朗直接開戰並不符合以色列利益,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情況下,以色列不會輕易襲擊核設施,而是將擊敗真主黨作為優先目標。
伊朗90%的石油需要經過哈爾克島出口:

伊朗真正的軟肋是石油設施。近幾年來伊朗面臨經濟危機,急需出口石油來填補財政缺口。然而伊朗90%的石油透過哈爾克島出口,該島儲備了2000多萬桶石油,一旦遭到襲擊可能會出現連環爆炸,幾個月內都無法修復,屆時伊朗經濟有崩潰風險。
以色列空襲伊朗需要從鄰國借道:

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伊朗警告海灣國家不得向以色列開放領空,否則將襲擊這些國家的石油設施,甚至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當前沙特、約旦等國拒絕向以色列開放領空,如果以色列想空襲伊朗,只能選擇兩條路線。一條是從敘利亞借道,但此處有俄羅斯佈置的S-400防空導彈,以色列的戰鬥機經過容易被捕捉到訊號特徵。另一條是繞道紅海和波斯灣實施遠距離奔襲,但這需要美國的大型空中加油機配合。如果美國不同意,以色列很難對伊朗發動大規模空襲。
以色列試圖在黎巴嫩南部建立緩衝區:

站在美國白宮的角度,肯定是希望以色列採取等報復,只打擊伊朗軍事設施。在大選前降低衝突等級,避免因油價暴漲對民主黨選情造成打擊。但如果美國想讓以色列做出讓步,可能需要在黎巴嫩問題上做出妥協。今年4月,伊朗用無人機和導彈襲擊以色列本土。為避免事態惡化,美國放開了以色列進攻拉法的限制,換取以色列放棄對伊朗的大規模報復。如果這次美國想複製半年前的操作,可能需要默許以色列佔領黎巴嫩南部,並在當地建立緩衝區。未來以色列將加大在黎巴嫩南部的軍事行動。
蓄勢待發的朝鮮人民軍:

總的來看,朝韓、中東、俄烏都不太平。如果明年是民主黨連任,俄羅斯可能會考慮動用核威懾。有些時候還是得活在當下,珍惜國內的和平時光。相比於大部分國家,我們國家的處境已經算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