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臺了,俄烏戰爭該怎麼打?

在大選投票之前,特朗普不只一次說過要在二十四小時之內解決俄烏戰爭。其實別把這句話當真,特朗普習慣用誇張的修辭奪人眼球,這也是他的演講技巧之一。
還有很多人認為共和黨壓根不想支援澤連斯基,從去年的阻撓援助法案就能看出來,這下特朗普上了臺,看樣子小澤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我覺得這些看法都比較片面,大多數人沒弄清楚特朗普的核心訴求是什麼。
特朗普是個商人,商人思維的核心是用最小的投入換取最高的回報。有些事,不是說他不想管,而是他認為不划算。
就拿駐德國美軍的花銷來說,幾萬美軍每年的綜合支出高達上百億美元,但美國承擔了其中的百分之九十。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美國納稅人為了德國的安全花了鉅額資金,出錢出人。可德國人卻拿著大筆現金收留中東難民,從而給自己招惹了更大的安全漏洞。
這不是有點扯淡嗎?
特朗普多次說北約國家的國防支出至少要佔本國GDP的2%,可達標的沒幾個。就差川大爺拿著大喇叭在默克爾大媽等人耳朵邊大吼了。那時的默克爾大媽正忙著和老男孩眉來眼去,全然不顧克里米亞被佔領的現實。
責任和權益必須對等,這是顛不破的真理。
特朗普不過是想讓德國承擔自己該承擔的部分,而已。
對於烏克蘭,特朗普並不是想撒手不管,他的本意是讓歐洲承擔更多的責任,那畢竟是他們家門口的事兒,要是歐洲人在幾年前聽了他的話,至於像今天這麼狼狽嗎?
為啥這麼說?
道理不復雜:大毛入侵二毛嚴重破壞了國際規則,冷戰之後米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被戳了一個大洞。米國人什麼都可以忍,但對於國際秩序卻有執念——這不但是美國企業全球化的利益保障,更是自家小弟安身立命之所在。如果誰都可以任意踐踏國際秩序,不但美國的長遠利益會嚴重受損,而且帶頭大哥的國際信譽也會一落千丈。
這是華爾街菁英不願意看到的。
事實上,美國總統的決策並不是一拍腦瓜就出來的,華盛頓有大量的智庫與遊說團隊,參議院和眾議院還有各種委員會,這些精英左右了總統及其幕僚團隊的各種政策。不管是誰上臺,維護世界秩序和美國利益都是最優先項,這點毋庸置疑。
所以俄烏戰爭還會繼續,接下來歐洲要和米國因為援助費用的分攤比例而展開博弈,只是可惜了身處前線的烏克蘭士兵,在這場政客之間的拉鋸戰裡,他們會用生命為唾沫埋單。
致敬那些勇敢的人!
以上為(張振成回憶錄)完整連結,內容詳實,揭露了朝鮮社會不為人知的諸多秘密,值得一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