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陳拙。
上週我開啟某書,搜尋貴陽旅遊建議,第一條建議就是:別來貴陽。
因為那幾天是貴陽一整年最不好的天氣。

其實來了也就還好,挺有電影路邊野餐那範兒
我置之不理,嘴角上揚,和火柴咔咔收拾行李。為啥不是好天氣,我還屁顛顛去?因為要見的人太重要,不是你們想到的任何一位作者,而是50位小朋友——他們等我去上課。
課堂上,我要透過講故事的方式,跟他們分享《重返庭審現場:少年法庭》這部漫畫,還有漫畫裡能讓孩子保護自己的知識。

活動現場還專門掛了我們的海報
組織這場特殊課堂的,是貴州龍里縣民政局、北京華宇公益基金會及貴陽市聚愛助學公益中心,指導單位有貴州省的民政廳、省人民檢察院及省婦女聯合會。
我到的第一天已經是深夜了,朋友說,孩子們已經在問了,北京的老師啥時候到?
沒想到第二天他們給我上了一課。
我從來沒想到現在的孩子,知識面涉及到那麼廣,考慮的問題會那麼深。

學校在貴陽旁邊的縣城龍里,建在半山腰,教室是公開教室。我和火柴本來想先給大家介紹天才捕手上刊發的各種職業故事,沒想到馬上有小朋友舉手,說要講講自己將來想從業的事。
我一看,前排的,長得賊乖,明顯成績挺好一小男孩。
我從小就對這樣的小朋友來氣,因為哪都不如人家,如今我長大了,終於有機會“報復”了。
我把話筒遞過去,我以為會得到一個宇航員科學家那樣的標準答案。他說法醫。
我說啥,沒聽清。他說法醫,解剖屍體的那種。
我問為啥啊,他拽起我的話筒就開始講自己看過的法醫故事。從發現屍體開始,講到法醫如何追蹤線索,再到兇手的人格測寫與真實的內心感受。我被這五年級孩子硬控了一分鐘——我還想來給大家講故事呢,但他講得也不賴啊。
給孩子們好不容易介紹完天才是做什麼,火柴和我肯定得給孩子們藉著《少年法庭》這本漫畫,講講如何讓孩子們保護自己的方式。

在小學 5年級的課堂上,聊孩子們的安全與未來
但其中有個知識點,是真的很不好講,我一度猶豫怎麼開口。
該如何告訴孩子們,除了陌生人以外,身邊人也可能是傷害他們的人呢?甚至在極端的案例裡,都會發生父母傷害兒童的事件。
我只能借著咱們作者法醫劉八百的故事,跟孩子分享知識。去年八百記錄了一系列親密關係裡的命案,其中有幾起就是因為人生失意,離開世上時還企圖帶走孩子的父母。
我儘量用最緩和的詞彙講。講完我很沮喪,因為看到臺下那麼小的孩子們就感到彷徨,他們才10歲,要聽多少故事和知識才能保護自己到成年?他們真的能意識到身邊的危險嗎?
下一秒我的疑問被推翻,因為孩子們給我講的故事總結了知識點,他們毫不迴避地說,任何身邊親近的人來傷害自己,他們都要第一時間報警。就算對方是老師,是爸媽。
那一刻我鬆了口氣,因為又一次確認自己記錄殘酷的現實故事是有意義的。
平時我們在天才公眾號上,隔著網路見面,看到值得警醒自己的現實,總結避免受傷的方式,在留言區裡大家互相分享。如今這一幕發生在了貴州的一所小學五年級班級裡。

給優秀的小學生夥伴,必須頒發天才限量款徽章“好事多貘”

我們這次帶著天才的故事和漫畫,參加的活動全名不短,以至於我都要找華宇基金會的朋友問問才能回憶起來,叫法保少年行龍里站。你看到這個“站”字,大概就會了解到他們的這一路路程了——這樣的活動,將來要開遍全國。
我問這個組織里的朋友,你們做這個事兒,成就感來自哪?
她說常年陪伴著孩子們,偶爾聽聞他們的生活因我們的參與變得更好的一瞬間。
我和火柴聽完以後沉思了挺久,我們過去的理解裡,保護孩子的活動更多是在防止他們不受傷害,如何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呢?但我們很快就體驗到了。
給五年級的學生們上完課,我們開始接觸初中生,這堂課是火柴以自媒體人的身份去上的↓

這堂課的特殊之處是,各個和保護少年相關的職業,都上臺自我介紹,不止有我們媒體人,還有警察,民政和校長。我們介紹自己可以在孩子求助的哪個環節出力。
我們是稍後發言的,排在前面的職業者們,都講了自己保護孩子相關的經驗和故事。我想,我和火柴能做的是他們的最後一環,就是記錄這些大人的善意,傳遞到更遠的地方。
這堂課的後半節,是我們作為職業者,回答孩子的問題。初中生的提問超出我們意料。
他們問,自己是個內向的人,適合從事媒體人這個崗位嗎?
我們平時在面試時才會碰到的問題也在這堂課上出現了。
火柴跟他們探討了青春期性格的多變,分享自己過去也是個內向的人,但如果熱愛一個工作,投入進去以後,就會忽視某些個性帶來的隔閡。
提出這問題的是幾個男孩,我驚訝於他們在如此小的年級就規劃以後,且關注點是那麼精準——遇到一個職業,先感受自己內心的興趣,再提問工作細節適不適合自己。
回到北京後,我看著書櫃裡天才已經出版書,有醫生警察律師檢察官法官和傳奇人生。
我第一次覺得太不夠。

關於職業類的真實記錄越多,孩子瞭解的資訊渠道越多,選擇未來的職業時就更從容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張我在教室裡拍的照片,當時給5年級的孩子們,發了我們的新書。

天才漫畫,好看第一
其中就有那個說要做法醫的男孩,他答應我,看完故事以後如果覺得喜歡,長大就來天才捕手當作者,給你們寫故事看,給將來那些孩子寫故事看,讓更多人也喜歡他喜歡的職業。
說不定將來又有一個孩子說,哇,這個職業好酷,去試試看。
用記錄傳遞興趣和志向,週而復始,這是一種偉大的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