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說聽了課後,娃語文年級第一

文/六神磊磊
就在昨天,看到一位家長這樣的留言:
這是之前聽了我詩詞音訊課的真實反饋,碼去了學校資訊的部分。娃的語文好了,並且很快樂、陽光。
這樣的反饋,每每看到,都由衷地開心。
雖然,每個孩子都有差異,不能一把尺來量,個人也從不認為成績就是一切,並不是非要去爭第一。
但這個孩子收穫了最寶貴的東西就是自信心
讓我振奮的是,歷時近兩年,我的“古詩詞一課通”小學版今天上線了
它涵蓋了1到6年級語文課本的百首古詩詞,加上六節專題課,共108期影片。
從第一首一年級的《鵝》,到最後一首六年級的《竹石》,每一首詩詞,我都儘自己所能,用心精講。
它不是心血來潮,三五天衝刺完成的,是23年開始啟動,到25年收工,近兩年多里一點一點寫稿、打磨,製作完成。
每逢週末,常有不少孩子來我辦公室旁聽錄製,有家長帶來的,也有老師帶來的,大家有說有笑。回想起來都非常難忘。
在這裡回答一下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這套古詩詞影片,它的優勢在哪裡?
它既然是緊跟語文教材的,它和老師平時課堂上的講的,以及別的詩詞輔導課有什麼不一樣?
簡單說三方面。第一,能獲得非常廣的知識面
咱們緊跟課本,但又從課本起飛。
最近,深圳南山區那張數學卷火遍網路,大家也都看到了,閱讀量巨大,孩子們做不完,還迫打了加時賽。
這種考法,個人是很不贊成的,我反對這種大雜燴。
但不得不承認,這張“魔幻”的卷子反映了一個趨勢,閱讀量和知識面越來越重要。
如果知識面窄,文史知識儲備不豐富,語文會越來越難學好。為什麼“大語文”概念現在流行,就是因為拓展知識面。
這套“古詩詞一課通”,別看每期也就十分鐘左右,它從課本上“人人都學”的詩詞出發,打通古今中外的文史哲知識,包括音樂美術。
相信這一點是咱的強項,是平時課堂上做不到的。
就比如,講《靜夜思》“舉頭望明月”,我會給孩子們講到泰戈爾的詩《天文家》,說媽媽的眼睛就像明月。
講《長歌行》,會講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少年》,感嘆青春少年的美好。
講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說到李白那依依不捨的目光,我會給孩子們講義大利詩人彼特拉克的詩:

“當我轉雙眸於您身之時,
只見您,
塵世的其他不辨;
面頰上必定會淚流如雨,
胸中的嘆息似狂風一般。”
比如課程裡,我會用世界名畫來幫助孩子感受詩歌。
講《暮江吟》,會給你孩子呈現梵高《羅納河畔的星夜》。
沒錯,它們不完全一樣,但可以幫助你去感受。
講《早發白帝城》,會用李可染大師的《峽江萬里圖》:
講《鹿柴》“返景入深林”,會對比布倫特的油畫《樹林》:
講《嫦娥》,會帶到仇英的《竹院品古圖》:
講《江南》,會一起欣賞吳冠中的《紅蓮人家》:
課程裡,我會用許多歌曲幫孩子講詩詞。
比如講《敕勒歌》,會對比同樣深情歌唱家鄉的《松花江上》。
相信大家也看出來了,看似輕輕鬆鬆,其實花了很多心血琢磨。
每一堂課後,都有自己設計的知識點總結和小小思考題
比如《夏日絕句》的知識點:
1、瞭解“靖康之變”  
2、瞭解“詩可以怨” 
3、熟悉李清照和“婉約派” 
4、感受一位作家往往不只一種風格
又比如《憫農》的小作業就是:
這種小作業的設定,既不增加孩子負擔,又能加深他們對詩歌的理解。
看了這幅《拾穗者》,是不是對“粒粒皆辛苦”的理解更加深了?
總之,不是灌輸,不是強迫記憶,卻可以極大拓展孩子的知識面,點亮孩子眼裡的光。

說說第二點優勢:專業深度的賞析
換句話說,讓孩子真正能聽懂詩的美,並且是專業程度的懂。
在很多孩子眼裡,古典詩詞是折磨人的東西,不美、不酷、不帥。
課堂上總強調某某字用得特別好,某某句是名句,這樣的意義有限,學生往往死活感受不到這東西美在哪裡。
透過這門影片課,孩子會更深地感到詩歌的美,並且學會用更專業的語言,把詩歌的美說出來。
比如《登鸛雀樓》,重點講“壯美”。
《春曉》,重點給孩子講“清麗”。
《尋隱者不遇》,重點講“悠遠”。
講《獨坐敬亭山》等詩,我會給孩子們講三種美的區別,“孤清”“孤寂”“孤閒”。
而獨坐敬亭山就是“孤閒”。
還有“洗練”、“高古”、“蘊藉”、“平淡自然”……這些美的知識,我都用心編進了課程裡。
雖然學的是最簡單的小學詩詞,但大家吸收到的美的營養,卻是高階的、專業的。
另外,學詩很怕枯燥,沒有視覺感。所以這一套課我使用上百幅AI繪畫,再現詩歌的場景,更有衝擊力。
杜牧《江南春》,“多少樓臺煙雨中”:
三年級下的韋應物《滁州西澗》,“野渡無人舟自橫”:
五年級的王昌齡《從軍行》,“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大場面:


你看我AI都能教會,還教不會你娃?
而且我們每一課都準備了小道具。
兩岸猿聲啼不住,兩隻小猿猴登場——
講《江雪》時用的道具,就是斗笠和小舟。
有沒有點“孤舟蓑笠翁”的意思?
為了講《夏日絕句》的“至今思項羽”,我讓同事蕭十一準備個小道具。
我以為他列印張李清照的畫像就得了,結果丫真去買了個項羽,光手都有七個:
慶幸他沒把三千江東子弟都買回來……
這門課的第三個優勢,就是可以加強寫作能力
很多孩子寫作文是難點,完全不知道怎麼下筆。還有很多是能寫及格水平,但卻寫不出彩,寫不出亮點。
其實這些孩子並不是沒天賦、不會寫,往往只是一層窗戶紙沒捅破
這門課,負責點破這層窗戶紙。
幾乎每一節課,我都和寫作結合起來,精心提煉了寫作的訣竅,也融入了許多我自己寫作的獨門感受。
完全有信心說,這都是實戰的招數,學了就能用的,讓孩子寫作提高一大塊。
“眼前之景”、“感受在前”、“樂景哀情”、“化靜為動”、“化美為媚”、“美的乘法”、“美的減法”……這些課裡都會講到。
比如講《贈汪倫》,我教大家一招,寫“眼前之景”
儘量寫“桃花潭水深千尺”,而不要寫“喜馬拉雅高萬丈”。為什麼前者好,而後者不好?因為前者是眼前之景。
學會了嗎?看似簡單,但假如不點破,恐怕很多人長久都領會不到。
比如《清平樂·村居》,用辛棄疾的詞,給大家講寫作文的訣竅,我概括為三句話:
常見的東西,寫別緻——“剝蓮蓬”
籠統的東西,寫具體——“鋤豆溪東”
重複的東西,寫反差——“小兒無賴”
別的地方可沒有哦。
還比如王維《鳥鳴澗》,這一課設定了免費試聽,大家可以去聽,我給孩子們講“美的乘法”。
為什麼王維的詩簡簡單單卻又那麼美?因為用了“美的乘法”。
十分鐘聽完,學生對描寫的領悟絕對提升一截。
別的不多說了,之前開過小的唐詩音訊課,選取一些評價,這是老師、家長、孩子們之前的真實感受。
有拿我文章來當閱讀理解題的:
這個家長說,七年級期末考試,閱讀理解就是我文章:
有透過音訊或書,提升了語文成績,激發了學詩詞的興趣的:

最後說一下購買和價格——
目前上線的是小學部分,一到六年級共108節課。
4節免費試聽(隨便聽不付錢),以及6節專題課:《好玩的問答詩》《唐詩與宋詩》《詩歌的平仄》《邊塞詩》《詠物詩》,豐富又實惠。
原價496,現在早鳥價僅296,僅一個月內有效。
算下來一節影片課就2塊8
也可以分包購買,一到三年級、四到六年級兩個包。大家可以視情況選擇,下方掃碼檢視。
事實上,整包最划算。詩詞這東西不怕你學過,哪怕是《詠鵝》《鋤禾》,只要能聽到新講解、新啟發,照樣有提升,順便也可以查漏補缺。
一經購買,永久有效,你聽包漿都沒關係。
掃海報上的二維碼購
購買之後,從本公眾號“服務”選單的“古詩詞課”裡就能隨時找到,隨時學習。當然你也可以掃碼進入,都行。
還能買了贈送給朋友,很暖心的新年禮物,點這裡買贈:
我相信,一樣東西,是否用心去做,大家是看得見、感受得到的。
當然最後說句,希望不要錯過第63課《蜂》。
裡面專門講了十幾次考不上的詩人羅隱,想告訴孩子們,應試不過只是一方面,挫折沒有那麼可怕。
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