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全球陽線該改變對特朗普的看法嗎?

這將會是一場持久戰。
來源 | 經緯創投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
在朋友圈感慨這句話容易,但它在幫你知己知彼上幾乎毫無用處。
大西洋月刊在最近一篇的文章中稱:
從數字上看,這些關稅與其說是經濟理論的體現,不如說是一件關於專業知識毫無意義的達達主義藝術作品。
特朗普的人格一直在媒體的描述裡都是零和的、急切的,渴望混亂。
但我們知道,經濟增長卻是正和的、長期導向的,大規模投資渴望確定性。
特朗普關稅最可怕的地方不是數字,而是其背後的資訊。
起源於20世紀初的達達主義也存在自己的綱領與智囊團首席成員。
以下文章,我們試圖透過分析特朗普這場解放日“達達主義”背後的核心團隊成員,以及綱領——
是的,它存在綱領,《A User’s Guide to Restructuring the Global Trading System / 全球貿易體系重組指南》——
除了“逐步施加、注意反制與步驟”這樣的使用說明之外,特朗普幾乎遵循了這裡面的每一步。
這篇“綱領”,試圖證明川普想法的合理性,卻充滿了自相矛盾和不切實際的幻想。
那麼,特朗普背後經濟顧問團隊究竟是何方神聖?
團隊核心成員納瓦羅為何飽受爭議?
關稅背後的文章——海湖莊園協議究竟講了什麼?
這是本文的重點,以下,enjoy:
01

特朗普關稅背後的經濟大腦

僅僅過去一夜,局面又發生了變化。
昨晚,中國宣佈對美第二輪反制措施,對美進口關稅累計達104%。
8個多小時後,特朗普將對華關稅加碼至125%。
同時,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稱:
鑑於超過75個國家已致電美國的代表機構,就與貿易、貿易壁壘、關稅、匯率操縱以及非貨幣性關稅等相關議題進行談判以尋求解決方案。
而且這些國家未以任何方式、形式對美國進行報復,他已批准實施為期90天的暫停措施。
在此期間大幅降低對等關稅至10%,暫停措施立即生效。
從當前一系列的動作來看,美國總統特朗普及其幕僚和支持者所謂的“三個目標”:
增加財政收入、恢復自由貿易以及重新調整全球經濟——
彼此之間是相互矛盾的。
而特朗普想做什麼,他的幕僚們貢獻了哪些計謀?
他們都能完全理解特朗普嗎?
畢竟,特朗普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迅速組建了自己的智囊團
對沖基金高管貝森特擔任美國財政部長
債券交易公司執行長霍華德·盧特尼克擔任商務部長
保守派經濟學家凱文·哈塞特擔任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明確支援關稅政策的國際貿易法專家傑米森·格里爾美國貿易代表
特朗普的長期盟友納瓦羅為白宮貿易與製造業高階顧問
華爾街對沖基金高管和智庫研究員為斯蒂芬·米蘭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這幾位核心成員中,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是典型的對華鷹派成員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是一名較為溫和的保守主義者
財政部長貝森特關稅認為不僅具有增加收入和保護戰略產業的功能,更是與貿易伙伴進行談判的重要籌碼。
在新關稅政策震動全球市場之際,貝森特飛往特朗普的海湖莊園,勸說修改關稅的事宜——
希望特朗普能夠更聚焦於關稅政策的目的——
與外國達成更有利的貿易協議,而非設定永久性關稅。
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則表達了截然相反的立場,堅決拒絕談判。
納瓦羅是誰?
他曾在特朗普第一屆政府擔任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和貿易與製造業政策辦公室主任,與萊特希澤共同推動了特朗普第一屆政府對外貿易政策,
是特朗普的親密盟友和這次關稅戰的幕後軍師之一。

可是,美國的MSNBC爆料,特朗普關稅新政的堅定擁護者可能是一位子虛烏有的“專家”。
故事還要從特朗普第一次競選總統講起。
當時的特朗普的確是個草臺班子,沒有正式的經濟顧問,便安排伊萬卡丈夫的賈裡德幫忙找個經濟顧問。
大概的要求是“讓我看起來對華態度很強硬”
沒想到的是,賈裡德直接在亞馬遜搜尋經濟類的暢銷書排行榜,一眼看中當年的暢銷書——
《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
這本書大致內容是,中國在貿易過程中的“不公平”做法,鼓吹“中國威脅論”,主張對中國發動貿易戰,恰好說到了特朗普的心坎上。
特朗普在就任總統之初,還曾如此評價《致命中國》:
“一針見血。它用事實、數字和洞察力描述了我們同中國的問題。我強力推薦。”
在特朗普首次勝選後,納瓦羅跟著“雞犬升天”,被任命為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成為“特朗普1.0”貿易政策設計師之一。
可是,得到特朗普青睞的納瓦羅究竟是何背景呢?
1949年,納瓦羅出生於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市。
因學習優異而拿到學術獎學金,在塔夫茨大學讀完了本科,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
加入美國和平隊後,他作為志願者在泰國“服役”三年。
回國後,他進入哈佛大學深造,分別獲得公共管理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1989年,納瓦羅轉入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擔任經濟學和公共政策教授,執教長達20多年。
作為學者,納瓦羅寫了十多本有關經濟學和貿易問題的書籍,未在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過文章
他熱衷於參與政治曾五次競選聖地亞哥公職,包括市長和議員,但均以失敗告終。
仕途不如意的納瓦羅直到遇見了特朗普,才真正走上了政治舞臺,成為特朗普1.0時代的核心人物。
幾乎所有關稅政策,以及其他決策,所參考的資料、觀點等,大多都來自納瓦羅和他的暢銷書。
在納瓦羅出版的13 本書中,專家羅恩·瓦拉 (Ron Vara) 在其中 6 本書中作為經濟智慧的聲音出現——
包括他 2011 年出版的《致命中國》一書。
納瓦羅聲稱,這位是“海灣戰爭中的預備役軍人”,曾在哈佛大學攻讀經濟學,是自己的好友。
但直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學者Tessa Morris-Suzuki 進一步調查發現
Vara 是一個虛構的人。
早在2019年,她在研究寫一篇關於反華言論的部落格文章,發現納瓦羅一本書中引用的Vara的觀點令人擔憂。
於是,她在谷歌上搜索了他的名字,甚至打電話給哈佛大學,確認他是那裡的學生。
結果,她被告知,哈佛大學並沒有Ron Vara 上學的記錄。
才得知這位書中高頻出現的學者是偽造的。
納瓦羅在接受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採訪時承認了這種捏造,並稱:
“這是一個筆名……為了觀點和純粹的娛樂價值,而不是作為事實的來源
的確,虛構的手法很簡單,就是納瓦羅自己姓氏Navarro中幾個字母重新排列一下,於是Navarro,就變成了Ron Vara
他甚至淡化了這一醜聞,稱其令人耳目一新,終於想出了一個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的內幕笑話
美國研究中心研究主任賈裡德·蒙德謝因在接受媒體採訪稱,“Navarro 的方法幾十年來一直廣為人知。”
關於納瓦羅的爭議還有很多。
他的經濟學觀點更是飽受爭議,甚至有些離譜。
納瓦羅一直鼓吹,只要減少進口能夠提高經濟——
而其理論依據是一個非常基礎的支出法GDP計算公式:
國內生產總值 = 消費 + 投資 + 政府購買 + 淨出口(出口 – 進口)。
GDP有多種不同的計算方式,而這則GDP計算公式,是從支出端來計算GDP的。
或許是因為他的經濟學觀點過於離譜,沒有專業學者願意為他背書,納瓦羅才不得不虛構專家。
這些插曲並未影響納瓦羅的政治生命。
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
曾經為聲援特朗普、藐視國會罪名入獄的納瓦羅也重回貿易和製造業高階顧問寶座,成為長期維持關稅的最熱心支持者之一。
其一直堅定認為加徵關稅,能幫助促進國內製造業。
4月2日,貿易戰捲土重來。
這位被視為納瓦羅的政策勝利,並在社交媒體上公開展示了總統的關稅制度。
不久之後,馬斯克在他的社交媒體平臺X 上發帖稱:
“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是一件壞事,不是一件好事”,暗指納瓦羅的學位。
隨後兩人唇槍舌戰,馬斯克稱瓦羅“真的是個白痴”,並嘲笑這位顧問過去引用了“羅恩·瓦拉”的事蹟。
馬斯克和納瓦羅之間的爭吵是特朗普核心圈子成員之間公開的裂痕。
當被問及這場爭執時,白宮新聞秘書卡羅琳·萊維特說:
“你看,這顯然是兩個對貿易和關稅有非常不同看法的人。
男孩就是男孩,我們會讓他們的公開爭吵繼續下去。
總之,關稅已經落地,但爭議一直存在……
02

“海湖莊園協議”的劇本

真的奏效嗎?

如果說納瓦羅此次提供的是聲援和精神支援,而斯蒂芬·米蘭則有可能是特朗普關稅2.0時代的另一個核心軍師。
斯蒂芬·米蘭是一位學霸,從波士頓大學畢業,手握經濟學、哲學和數學三個學位;
而後在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經濟學界的“教父級”人物、里根時代CEA主席馬丁·費爾德斯坦,2010年拿下經濟學博士學位。
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斯蒂芬·米蘭擔任財政部經濟政策高階顧問,曾參與制定了財政支援政策。
離開財政部後,米蘭轉戰華爾街,在哈德遜灣資本管理公司擔任高階策略師。
多重背景和工作經歷,讓米蘭在經濟問題上有著非傳統思考方式,擁有獨到見解的學者。
但他能打動特朗普的核心原因是,他是一位關稅狂熱者。
他在2024年11月發表的論文《全球貿易體系重構指南》中提出:
美國現在的平均關稅率(約2%)太低,完全可以推高到20%,甚至50%,還能讓美國經濟“淨賺”。
而這篇論文正是操盤“特朗普2.0”的關稅大戲的指令碼。
論文發表的時候,特朗普已經上任。
所以開頭便肯定了特朗普提高關稅的正確性,並表明“關稅帶來的通脹或其他不利副作用就會很小。”
他的依據是:
許多人認為,關稅會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還可能導致經濟和市場大幅波動,但情況未必如此。
事實上,2018 – 2019 年的關稅大幅提高了實際稅率,卻幾乎沒有對宏觀經濟產生明顯影響。
美元升值幅度幾乎與實際關稅稅率相當,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關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卻帶來了可觀的財政收入。
由於人民幣貶值,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下降,實際上是中國承擔了這筆關稅費用。
同時,米蘭在報告指出:
美國面臨的核心問題之一源於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這導致美元長期被高估,進而損害了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並加劇了貿易逆差。
因此,他主張關稅政策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不僅增加財政收入和保護產業,還可以成為重要的國際談判籌碼。
關稅作為“談判籌碼”:
透過先徵收關稅,可以迫使貿易伙伴在匯率問題上做出讓步,促成簽訂“海湖莊園協議”。
由於貨幣協議通常以談判地點命名,如《佈雷頓森林協議》和《廣場協議》,在此我也將特朗普政府可能達成的潛在協議稱為'海湖莊園協議'。米蘭在報告中寫道。
米蘭報告的整體戰略邏輯可以總結為:
政策實施可能遵循“先關稅,後匯率,再安全工具”的順序,透過重構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復興美國製造業、提升整體競爭力,並將維持美元儲備地位的部分成本轉嫁他國。
具體對策一:關稅
2018-2019年的中美貿易談判中,他們就曾廣泛使用關稅,取得了“成功”。
這裡的“成功”指的是,當時的關稅措施並沒有對宏觀經濟造成明顯衝擊,通脹穩定,GDP增長也保持良好。
 2018 年貿易戰開始到 2019 年關稅稅率達到最高值,中國進口商品的實際關稅稅率提高了 17.9 個百分點。
在此期間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了 13.7%,使得加徵關稅後的美元進口價格僅上漲了 4.1%。
換句話說,貨幣的變動抵消了超過四分之三的關稅影響。
這就解釋了為何對通貨膨脹的上行壓力微乎其微。
如果從貨幣匯率的峰值到谷底來衡量,貨幣匯率變動幅度為 15%,這意味著抵消作用更強。
衡量得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脹率,從貿易戰開始前略高於 2%,到貿易戰停戰時降至大約 2%。
衡量得到的個人消費支出(PCE)通脹率,從略低於美聯儲的目標水平,進一步降至遠低於美聯儲的目標水平。
關稅的實施:策略與考量
1. 逐步實施。
2018-2019年那樣,逐步提高關稅,而不是一次性大幅提高。
2. 明確的規則。
公佈明確的關稅調整計劃,減少不確定性。
例如,可以宣佈每月提高2%的關稅,直到達到目標水平。這可以讓企業有時間進行供應鏈調整。
3. 分級關稅。
對不同國家和不同產品實施不同的關稅稅率,根據它們的貿易和安全政策進行調整。
4. 將貿易與安全掛鉤。
 將關稅與國家安全目標聯絡起來,例如,對不履行防務義務或支援美國敵人的國家徵收更高的關稅。
如果這一步成功,那美國就能靠他國貨幣貶值來成功轉嫁關稅成本,自己沒有通脹,而且還獲得數以萬億的非通脹性收入。
而隨後透過這筆錢,外加談判中逼迫他國企業在美國投資,恢復製造業,增加就業。
具體對策2:貨幣
報告還引用了波茲薩爾的觀點,提出了一個更大膽的設想:
匯率協議與美國的安全保護傘掛鉤。
因為美元長期高估影響美國製造業,特朗普政府還想讓美元貶值。
具體來說,就是要求那些享受美國安全保護的國家,購買並長期持有美國國債,以此來支援美元,並幫助美國降低融資成本。
作為交換,美國可以向這些國家提供互換額度,讓他們在需要時可以獲得美元流動性,從而降低持有長期美國國債的風險。
米蘭認為可以透過多邊協議,要求其他國家貨幣升值,並透過將其他國家持有的短期美債轉化為長期無息債券的做法,來減輕美國的利息支出壓力。
報告認為,這種海湖莊園協議可以實現多個目標:
1.讓貿易伙伴承擔更多安全保護的成本。
2.透過美元貶值,提高美國製造業的競爭力。
3.透過互換額度,降低金融市場波動的風險。
具體手段是:
1)多邊:
尋求與主要貿易伙伴達成匯率協議海湖莊園協議
2)單邊:
利用IEEPA打擊美元儲備積累,或直接干預匯率市場。
但這個方法可能引發金融市場動盪,讓美國納稅人遭受損失,或者加劇通貨膨脹。
因此,文章提出一個思路就是,用安全當籌碼。
核心思想是:
美國將自身提供的“安全保護傘”與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掛鉤,換取其他國家在貿易和金融方面的合作。
就是將“提供安全保障”與“要求貿易伙伴讓步”這兩件事捆綁在一起。
如果其他國家希望繼續得到美國的安全保障,就必須在貿易和金融問題上做出讓步。
相反,《指南》中概述的策略設想美國可以採取三項懲罰性措施,迫使世界各國在湖莊園協議” 上進行合作:
  • 對不參與海湖莊園協議” 的國家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徵收關稅。
  • 取消對不參與國家(如歐洲國家)的美國安全保護傘。
  • 對不參與國家的央行持有的美國國債利息收入徵稅(如中國)。
對此,報告也指出,這種做法存在一些問題:
1. 可能不守信用: 
中國在遵守貿易協議方面可能會有所變化,美國需要採取措施確保中國履行承諾。
2. 中國不情願: 
中國可能不願意將產業轉移到美國,這需要漫長的談判和巨大的壓力。
因此,報告認為,特朗普政府應該仍然會先徵收關稅,以此來增加談判的籌碼。
同時,這篇論文認為透過關稅與貨幣政策這些工具,就能解決美國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面臨諸多問題。
比如美元長期高估,抑制美國製造業發展,造成貿易逆差等
關稅大幅度提升,逼迫人民幣貶值超過30%,那就能導致中國金融震盪,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破壞。
這一設想實現的話,美國就可以用他國貨幣貶值來成功轉嫁關稅成本,同時還不會引起國內通脹,進而獲得數以萬億的非通脹性收入
而隨後透過這筆錢,外加談判中逼迫他國企業在美國投資,恢復製造業,增加就業。
但這個美好藍圖也存在bug:就是關稅反擊。
最好別的國家咬牙接受美國的高關稅,事情發展可以按照原本預想的那樣演化
但如果別國對美國開展關稅報復,會提高美國讓美國在貿易戰中的損失超過收益,之前論述觀點也可能不復存在了。
如今來看,故事的發展已經脫離了原有的劇本。
4月9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公告:
2025年4月8日,美國政府宣佈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對等關稅”的稅率由34%提高至84%。
特朗普政府想透過增加財政收入、恢復自由貿易和調整全球經濟,用互相矛盾的三個要素重構全球貿易和金融體系,從而使美國受益。
但這條路徑需要精心規劃、精準執行,同時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全球動盪,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如今看來,從關稅政策釋出的那刻開始,這條路走的愈發狹窄
03

一場教科書級別的崩潰

對於當前的局面,瑞·達利歐表示很擔心:
當下,人們理所當然地將大量注意力集中在已宣佈的關稅及其對市場和經濟的巨大影響上,卻很少關注導致這些關稅產生的根本原因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更大沖擊
別誤會,儘管這些關稅政策是極其重要的,我們都知道是特朗普推動了關稅政策,但大多數人忽視了這些關稅的深層背景
他們同樣忽略了驅動幾乎所有事件(包括關稅)背後更為重要的力量。
最需要銘記的、更重大且關鍵的是:
我們正在目睹主要貨幣、政治和地緣政治秩序的經典崩潰。
這種崩潰一生僅會出現一次左右,但在歷史上,當類似的不可持續狀況出現時,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多次。
不久前,許多這樣的事情都是難以想象的,所以我們也應該研究這些政策是如何運作的。
貨幣、政治和地緣政治秩序的崩潰,表現為蕭條、內戰和世界大戰等形式;
然後導致管理國家內部互動的新貨幣、政治秩序以及管理國家間互動的地緣政治秩序的建立,直到它們再次崩潰。
這些都反覆發生過,是最需要很好理解的重要事情。
隨著一種秩序轉變為另一種秩序而展開,它被描述得如此詳細,以至於很容易將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與通常發生的事情進行比較。
因此有可能確定週期處於哪個階段以及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
“系統性的秩序崩潰,一生只遇一次。但歷史上,它從未缺席。”
一首宏大而悲壯的史詩,奏響在時代的舞臺。
  ·   END   ·  
視 頻 推 薦
合 作 對 接
尋求報道、商務合作、投融資對接媒體互推、開白、投稿、爆料等……
掃碼新增投資人說運營者微信,備註「商務合作」詳細溝通。

超 級 社 群
【投資人說】正在組建超級投資者社群、超級創業者社群、超級讀者群、超級媒體群等,目前總人數已超1000人。
關注【投資人說】微信公眾號,傳送資訊「進群」,與各行業精英直接交流,共同進步。
旗 下 媒 體
發現在看了嗎,戳下看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