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5月19日,安徽鳳陽縣的重點文物保護建築,明中都鼓樓樓頂上的瓦片大面積脫落坍塌,嘩啦啦跟雪崩一樣滑落,持續數十分鐘,鼓樓前立面損毀嚴重。

圖片來自:南方都市報
看到文保坍塌,古建愛好者真的要碎了!!

不過也不用太擔心,鳳陽鼓樓其實只有臺基部分是安徽省級文保單位,上面坍塌的樓是 1995-1998 年建設的仿古建築,並不是國保鼓樓的屋頂出問題了,也不真的是國保塌了,不幸中的萬幸!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穹宇下追風
鳳陽鼓樓坍塌的報道,讓窩想起來,前幾天“應縣木塔”持續傾斜,也几上熱搜,看的人心驚膽戰。

所以,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那些「看一眼,少一眼」的木結構古建,他們大多穿越千年,來到我們身邊,彷佛開啟時空隧道,讓我們得以看見前人的審美與智慧。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Mouun行雜記.
也呼籲大家以身作則保護古建,畢竟存在是偶然,消失是必然的,我們能做的只有儘量延長它的壽命而已。

在這一方土地,短暫的站上大唐國土
國內僅剩的三座半唐構
南禪寺大殿
中國現存最古老木構建築
現存南禪寺大殿建於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國內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比佛光寺東大殿還要早75年。



佛光寺東大殿
現存規模最大、等級最高唐代木構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特立獨行的猹
大殿為單簷廡殿頂(最高等級屋頂形式),面闊七間,進深四間,殿高13米,出簷3.96米,梁思成先生稱其“斗拱雄大,出簷深遠”,極具唐風。
大殿在脊檁下僅用叉手支撐,是現存古建築使用這種做法的孤例。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豆村鎮
廣仁王廟
國內現存最古老道教木構
作為中國僅存的3座半唐代木構建築之一,廣仁王廟的建築年代僅晚於五臺山下的南禪寺,比重要的國寶建築佛光寺東大殿,還要早23年。
另外,也是其中唯一不是佛教寺廟,而是道教宮觀建築。


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簷歇山頂,斗栱簡潔,簷柱有明顯的側腳和生起,殿內採用「明栿」做法(樑架露明),極具唐民間建築特色。

2013-2015年,廣仁王廟進行了全面修繕,建成"古建築文化公園",大殿成為公園的一部分;兩側夯土牆上展示著許多古建築斗拱和很多山西古建築的立面圖,雖然飽受爭議,但也為古建保護提供了另一種方向。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龍泉村
正定開元寺鐘樓下層
中國現存最古老鐘樓木構
三座半唐構中的半座,就是正定開元寺鐘樓的下層。

這座鐘樓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的二層樓閣建築,進深皆為三間,梁思成在《正定調查記略》裡對鐘樓給予了高度評價:「開元寺的鐘樓,才是我們意外的收穫……鐘樓三間正方形,上層外部為後世重修,但內部及下層的雄大的斗拱,若說它是唐構,我也不能否認。」

從建築結構、用材及製作手法分析,鐘樓底層晚唐風格顯著,二層則為清代風格,故常稱其為「半座唐構」,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唐代鐘樓例項,亦是河北木構遺存最古者,貨真價實的「大唐遺珠」。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燕趙南大街109號
數量及其稀少,變革中珍貴留存
五代木構
天台庵彌陀殿
現存最早天台宗殿堂
天台庵現存建築僅一座正殿彌陀殿,建於五代,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佛教天台宗殿堂。

大殿為廳堂式木結構建築,單簷歇山頂;屋頂舉折平緩,但高於南禪寺大殿和廣仁王廟正殿,是唐制建築向宋制建築過渡的例項。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唯刑之靜
地址: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北耽車鄉王曲村
大雲院大佛殿
最早使用普拍枋的古建築例項
大佛殿建於五代,單簷歇山頂,面闊與進深都是三間。大殿為五鋪作斗拱,在闌額上添加了普拍枋,是現存古建築中使用普拍枋的最早例項。

大佛殿內東壁繪有《維摩變相》,扇面牆背面繪有《西方淨土變》,是我國古代佛寺殿堂中僅存的五代壁畫。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唯刑之靜
地址:山西省長治市平順縣實會鄉實會村北雙峰山腰
華林寺
江南現存最古老木構
在漫長的歷史變遷中,江南諸地儲存下來的古代木結構建築,規模與體量不足以與山西、中原等地媲美,但整個長江以南的木結構古建之王「華林寺」依然可以傲視全國。

單簷歇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間,抬梁式構架,巨大的出簷,依稀還有大唐氣象,與嶺南、江南的一眾其他建築相比,華林寺大殿顯得無比恢宏大氣。

華林寺建造之時,正值唐宋之交,北宋政權還沒有一統十國,當時福州所屬的吳越國,用曾經閩國皇宮的木料修建起華林寺,現存大殿的主要構件仍為千年的原物。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華林路78號
上承唐代豪放,下啟金元簡化
八大遼構
應縣木塔
世界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樓閣式木塔
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是世界現存最高、最古老的木塔,共有九層,高67.31米。



地址:山西省朔州市應縣遼代文化城西北角(應縣塔前街1號)
獨樂寺
中國現存最古老木結構樓閣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駕駕駕籲
觀音閣通高 23 米,外觀兩層,實為三層,內含暗層,是我國最古老木結構樓閣式建築,上層懸李白手書“觀音之閣”匾額,下層“具足圓成”為咸豐御筆;
閣內十一面觀音像高達 16.08 米,是我國最高大泥塑站像,一層四壁有元代繪製、明代重描的壁畫。

地址:天津市薊州區武定街41號
華嚴寺薄伽教藏殿
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遼金寺院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下寺坡街459號
善化寺
國內現存最完整的遼金寺院





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大同古城南寺街6號
奉國寺
國內現存最大遼代單層木構






地址:遼寧省錦州市義縣東街18號
開善寺大雄寶殿
華北平原惟一遼代遺存
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單簷廡殿頂,鴟吻是現代替換的(仿獨樂寺山門鴟吻),出簷深遠,弧度平緩,看起來樸實穩重,又舒展大氣。

殿內僅有四根柱子支撐,視野開闊,可謂將減柱移柱法運用到了極致。廳堂結構,沒有藻井,可以很好的觀察樑架。

因大殿曾被用作糧倉,內部遼代遺物皆毀,大殿後門,有一尊唐代的千手千眼觀音,是2001年修復開善寺時,在大殿後牆中發現的。
東南面還有一趟在地上的千手觀音,據傳是從距離開善寺20公里左右的天佑寺遷到大殿內的,因整體已斷裂,所以躺在地上。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新城鎮
閣院寺文殊殿
遼代風貌儲存最好的木構
閣院寺文殊殿建於遼應歷十六年(966年),典型遼代官式建築,八大遼構之一。
文殊殿目前還未經過落架大修,完好地保留了歷史的原貌,是現存最古老、儲存最完善的遼代木結構建築。

殿外簷隔扇門上兩塊遼代菱花格子窗欞是中國現存最古老、儲存完好且仍在使用的木窗欞,被稱為木雕孤品。

文殊殿殿簷下的青綠彩繪,是年代最早的青綠色為主的外簷彩繪。
殿內東西北三壁上的大幅壁畫,是遼代最高水平、單體佛像尺幅最大的壁畫(壁畫在特殊時期因用黃泥覆蓋,得以倖存,現尚未完全清整)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童安的LP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淶源縣閣院路1號
《營造法式》成書期:工藝精湛,風格獨特,體系成熟
宋代木構
晉祠
宋代建築代表作
晉祠既是我國最早的紀念性祠堂,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園林建築,相傳為紀念週武王胞弟唐叔虞而建,因在封地晉國所建,故名為晉祠。

聖母殿為晉祠主殿,建於北宋時期,殿周圍廊是現存古建築中“副階周匝”的最早例項。
殿前廊柱上的八根木雕盤龍為北宋原物,也是現存最早的盤龍雕柱,殿內有43尊宋代彩塑,殿頂的鴟吻則是明代遺物。

聖母殿採用《營造法式》的“柱升起”、“柱側角”,增強了大殿的曲線美和穩固性。
殿前的「魚沼飛樑」,同樣建於宋代,由34根石柱承託,是我國最早的十字形木構古橋,也是現存古橋中的孤例。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一顆花菜阿
地址: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晉祠路158號。
正定隆興寺摩尼殿
宋代十字形大殿孤例
正定隆興寺,被梁思成盛讚為「京外名剎之首」,靜靜佇立在古城裡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shellysang
摩尼殿內槽北壁的五彩懸山中供奉有一尊「倒座觀音」,原塑於北宋,明代有過修補。魯迅先生非常欣賞這尊塑像,稱讚她為“東方美神”。

地址: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中山東路109號
保國寺大雄寶殿
長江以南最古老、最完整的北宋木構


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屋頂為重簷歇山頂,樑架為"前槽三椽栿,後槽乳栿"的特殊結構,全殿皆為榫牟拼接,未用一枚鐵釘。

地址:寧波保國寺位於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洪塘街道鞍山村

– END –
反向旅行推薦Top丨淮安
一座巨大「宋」文化痛城丨贛州
這座免籤小城才是「鬆弛感」的神丨檳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