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100億!創造中國影史奇蹟!看完《哪吒2》意猶未盡?不如去這些地方,蒐集百億影帝碎片!

「哪吒系列」註定要成為永載中國電影史的傳奇!

來自《哪吒之魔童鬧海》微博官方

截至2月13日,《哪吒2》的累計票房(含預售)已突破100億
這個成績不僅重新整理了國內影史最高票房紀錄、全球單一市場票房紀錄,也讓《哪吒2》成為首部進入全球票房榜前20名的亞洲電影,為中國電影市場創下了新的巔峰成就。

來自《哪吒之魔童鬧海》微博官方

如此票房,對國產動畫來說,幾乎是不可思議的數字,《哪吒2》還是用深刻動人的情節、過硬的動畫製作打破質疑和偏見,成就了“世界級水平”的現象級作品
來自豆瓣《哪吒之魔童鬧海》劇照
五年前,哪吒第一部上映,“魔童”哪吒橫空出世,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燃爆一時;
如今續作《哪吒之魔童鬧海》更是“高開瘋走”,票房與評分一路攜手狂飆,儼然有成為“國產之光”之勢

來自豆瓣《哪吒之魔童鬧海》劇照

不過任誰也想不到《哪吒2引起的蝴蝶效應會震動到旅遊行業,《哪吒2》爆火之後,全國掀起了巨大的哪吒主題的旅遊熱潮,各地也藉著力量爭相給“吒兒”上戶口…
不過哪吒家鄉到底在哪裡?陳塘關到底在哪?窩也許能給大家一些建議……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小太陽的旅行日記

拼湊來的形象,借來的神通
哪吒在傳說中的演變
可能很多人瞭解哪吒都是從《西遊記》和《封神演義》獲取資訊的,這兩本書皆成書於明,而哪吒信仰自唐已十分盛行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小太陽的旅行日記

原型來自印度佛教,梵文名稱為“那吒俱伐羅”(Nalakuvara),意為“俱毗羅之子”,北方毗沙門天王(多聞天王)的第三子
早期佛經中,哪吒被描述為千臂巨神,手持日月法器,腰纏迦龍,形象兇惡忿怒,三頭八臂的設定象徵超凡神通

來自豆瓣《哪吒之魔童鬧海》劇照

唐代文獻《開天傳信記》中曾明確提到哪吒是“毗沙門天王子也”;
宋以後,百姓把對唐朝名將李靖的敬畏崇拜昇華為神格,附會融合到佛教毗沙門天王的形象之中,形成了“託塔李天王”的複合形象
哪吒也因此成為李靖之子,徹底脫離印度背景,進入中國神譜。
敦煌壁畫上的哪吒.圖片來自網路
元代《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將哪吒定位為“玉皇駕下大羅仙”,投胎為李靖第三子。標誌著哪吒從佛教護法到道教神將的轉型
到了明代《西遊記》與《封神演義》兩部小說將哪吒經典形象,定型為身著肚兜、扎著抓髻的少年英雄

圖片來自網路
其形象演變過程中,多劇情設定來源於太歲神殷郊。
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和《武王伐紂平話》中,殷郊才是肉球生、三頭八臂的伐紂戰神,然而在《封神演義》卻黑化成反派;而有個唐朝父親的哪吒則直接穿越回商朝,拿到了殷郊的“肉球降生”和“伐紂先鋒”劇本。

來自豆瓣《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劇照

形象和劇本都是截胡的,裝備當然也不例外,全部來自神仙眾籌。降魔杵、斬妖劍、縛妖索來自佛教密宗
而火尖槍、風火輪、金磚則來自道教華光馬元帥(也就是俗稱“三隻眼的馬王爺”)的友情贊助;九龍神火罩是道教“火罩咒”的實體化。

圖片來自網路

從最初的密宗戰神,到後來的少年英雄,哪吒信仰是一場長達千年、全民參與的集體創作,中間融合了大量的佛教、道教以及各種各樣的民間信仰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荷馬📷

保留最多傳說與古蹟的地方
那些傳說中的哪吒出生地
窩窩溫馨提示,像哪吒是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並非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在不同的傳說中,哪吒擁有不同的故里。在這樣的背景下,認定誰是真正哪吒故里意義並不大,更重要的是古蹟的保留以及文化的傳承。
四川宜賓
雖然哪吒出生地,眾說紛紜,但其中最為被廣泛認可的無疑是宜賓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L家的小酸酸

據不完全統計,

目前宜賓有20餘處自然風景,人文遺蹟與哪吒文化緊密相連

2019年8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還將 “中國哪吒文化之鄉” 授牌給宜賓市翠屏區人民政府。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兜兜裡有糖chris

相傳哪吒父親李靖駐軍的「陳塘關」就位於距宜賓敘州南岸城區不足2公里的南廣鎮作為古關隘,是商朝西南邊陲的戰略要地,也是僰人通向巴蜀腹地的咽喉要道。
這裡驛站、碼頭與江河連線,驛道現為老街,商鋪客棧與古鎮浸透著歷史的遺輝。

圖片來自@文旅敘州

南廣河,宜賓下游第一條匯入長江的支流,被譽為萬里長江第一支流,舊時當地人把長江稱為東海,而南廣河可直通東海,其交匯處的龍脊石相傳便是由龍王三太子被哪吒打死以後的屍骨化身而成。

圖片來自@高縣文旅

傳說,當年東海龍王將哪吒鬧海之事告到玉皇大帝處,玉皇大帝欲拿李靖夫婦問罪。哪吒剔骨還父,割肉還母,一命還了那龍王一命。
而殷夫人不忍哪吒魂無所依,便為其在翠屏山腰修建廟宇,重塑金身,享世間香火。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小太陽的旅行日記

如今,透過海峽兩岸的共同考證,認定翠屏山的哪吒行宮是中國唯一的哪吒祖廟,每年有眾多海內外同胞到此尋根祭祖。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小太陽的旅行日記

天池公園則是傳說中的哪吒重生之地,哪吒割肉剔骨以還父母后,魂魄散去,太乙真人在天池為其採蓮藕化身,他便就此練就了三頭六臂的本領。

圖片來自@如拙

舊州塔在距宜賓城北約3公里的舊州大壩上,於北宋崇寧元年至大觀三年(1102-1109年)所建,為十三重密簷式方格磚塔,通高29.5米。
傳說中哪吒追趕父親時,被燃燈道人丟擲的九龍神火塔困住;李靖為報燃燈道人贈塔之恩,照所託之塔的模樣,在困哪吒之地建了一座塔,那便是鷲州塔(舊州塔)。

圖片來自@翠屏文旅線上

此塔特別之處為,雖聳立岷江河岸,卻不施塔基,純用土磚直接從河卵石砌起,巧取地利,科學創造,歷九百年風雨地震無傾斜陷落,實為古建築上一奇蹟。
四川江油
江油也是哪吒故里的主要競爭者之一。據傳「陳塘關」就在今江油市大康鎮境內,當地至今還保留有「城塘關」古石碑一座,故而江油又被稱為哪吒祖庭

圖片來自@綿陽釋出

在中國古代神話典籍中,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座下“十二金仙”之一。據傳太乙真人修煉的洞府就在江油乾元山金光洞

乾元山景色秀麗、山勢奇險,而金光洞則是一個隱匿其間的天然溶洞,作為太乙真人的徒弟,哪吒便是在這裡拜師修行的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白蘆青崖

金光洞崖壁上保留下來太乙真人、哪吒太子、三清老祖以及各類道教神像數百尊,都為宋代前石刻造像,極為珍貴。
洞口左側巖壁上還保留著清代廣漢翰林歐陽熙題寫的“太乙洞”三個石刻大字。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water

甚至附近還有一個哪吒肉身墓,不知是否為真…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肌肉嘎嘣脆

翠屏山與哪吒出生地陳塘關和拜師學藝地乾元山遙相呼應。曾建有靈祖殿、桂香殿、哪吒真人樓和子母殿,子母殿為奉祀哪吒太子和其母親殷夫人的殿堂。
相傳為哪吒在“剔骨還肉”後,託夢母親發起修建的接受香火的道場。現存迎仙堂和哪吒殿。

圖片來自@綿陽釋出

河南南陽西峽縣
河南省西峽縣丁河鎮奎文關村被認為是哪吒故里,則依據的是古典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和民間傳說的描述。
這裡有兩處遺址,一為陳塘關遺址:相傳殷商總兵李靖、哪吒父子曾鎮守此關,助周伐紂,立下赫赫戰功

圖片來自@南陽文廣旅

二為哪吒祖廟:位於奎文關西半里之地的杏花村,歷史上的哪吒祖廟規模宏大,建築精美,香火旺盛。卻在1945年,被日寇無情燒燬。
不過,哪吒祖廟的傳承並未中斷。廟宇分別於1995、2001年進行了重建,殿內的哪吒神像依舊保持著舊時的模樣,彷彿從未改變。

圖片來自@南陽文廣旅

天津河西陳塘莊
除了四川的兩座城市,天津河西區也宣稱擁有一處“哪吒故里”。天津市河西區陳塘莊據傳就是哪吒父親李靖曾鎮守的「陳塘關」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海豚MAN

“按小說《封神演義》描述,北伯侯起兵取陳塘關”因此陳塘關應在朝歌之北,而西峽在朝歌的南面,宜賓、江油皆在朝歌的西南,那麼位於北方且臨海的天津看起來就很符合了。

圖片來自@今晚報

據說以前,陳塘莊以前有非常多的哪吒遺蹟,不過目前已不存,倒是建起了一座「哪吒小鎮」。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海豚MAN

一點點湊齊哪吒宇宙
去這些地方收集哪吒碎片
遼寧省博物館
哪吒太子故事石函是目前所見最早的“哪吒鬧海”故事影像遺存,出土於遼寧朝陽北塔地宮。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枝別

石函由綠砂岩雕制而成,長51釐米,寬33.5釐米,高41.5釐米。塔身刻《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四側面雕刻佛教中傳說的“哪吒護法”故事,內容為哪吒指揮夜叉率眾追殺興風作浪的和修吉龍王,其頭側均有題名。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枝別

石函上的哪吒形象突目高鼻、方臉闊口,頭戴火焰冠,身穿鎧甲,左手託佛舍利塔,右手作指揮狀,腳踏祥雲,蓄勢待發。

夜叉們或搖旗吶喊,或擊鼓助威,或舉劍劈殺,或張弓射箭,戰鬥場面緊張激烈;龍王長軀疾飛,回首張口,驚慌逃竄中後腳已中一箭,另一支箭正飛向其腹部,八隻有首無身的小龍緊隨其後。
這件石函為研究哪吒早期形象提供了實物證據,也揭示了當時人們對哪吒故事的想象和創作。

石函拓片.來自遼寧省博物館

目前,這件文物正在遼寧省博物館“山河與共——遼金歷史文化主題文物展”中展出,展覽將於2025年2月16日結束。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大雨淅瀝花

莫高窟/榆林窟
莫高窟曾發現數十幅題材為“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的壁畫,這是一則佛教故事,內容大致為:佛教天神哪吒舉辦了一場法會,但沒有多少人參加,於是他遷怒於父親毗沙門天王;後來,他又得知毗沙門天王法器內有阿彌陀佛,於是心生歡喜,當即跪下叩拜。
畫面主要人物中有一男子形象頗為怪異,他大頭牛眼,闊鼻朝天,赤裸上身,鼓著肚皮,戴著項圈、手鐲,雙手合十高過頭頂呈膜拜狀。學界普遍認為,此人物就是當時的“哪吒”。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露西陸

莫高窟第329窟位於敦煌莫高窟南區中段下層,是初唐時期的洞窟。其前室兩側保留五代時期的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但畫面模糊。
榆林窟第25窟位於東崖上層北側,是中唐時期洞窟。前室門上殘存有毗沙門天王赴哪吒會,門南和門北分別繪南方天王和北方天王。
南龕摩崖石刻
位於四川巴中南龕第九三號龕,刻於唐會昌六年,佔壁面高2.6米,寬2.01米。畫面中哪吒形象較為古樸,展現了哪吒與陰兵天將的場景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妖妖旅記

張掖大佛寺
張掖大佛寺內臥佛身後的牆壁上,有一組《西遊記》故事壁畫,此壁畫也出現了哪吒形象,壁畫中的哪吒手持乾坤圈,足踏風火輪,英姿颯爽,展現出了不畏強敵的英勇氣概。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是未央wy

卜北堡村古戲樓
河北蔚縣卜北堡村古戲樓上的明代壁畫《封神演義》。有一眾人心中最“標準”的哪吒,梳抓髻、圍肚兜、戴披肩、穿超短裙;
哪吒好像總是這樣,不管冬天還是夏天,總是這樣一身打扮,似乎永遠不會長大成人。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槑羽汀

泉州閩臺緣博物館
福建泉州閩臺緣博物館藏有一尊清彩繪木雕哪吒像,高約45釐米,寬16.5釐米。此哪吒造型宛如天王力士,散發黑臉,穿袍,袖角翹起,半斜身,右手拿劍,赤足,右腳抬起,下有一風火輪,右腳踩於風火輪上,非常神采奕奕。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JC-JIANG

哪吒形象在這裡發生重大改變
往南方走,腦洞大開
如果你去過廈門、漳州、泉州乃至臺灣,能會被這裡的哪吒信仰之興盛,震驚到!

圖片來自@泉州釋出

不同於大眾腦海中那個身著肚兜、扎著抓髻的少年英雄哪吒,廈漳泉的閩南地區,哪吒更多時候是另一副模樣——全身披掛、手持法寶、威風凜凜的戰鬥之神。
哪吒的稱呼也不再僅僅是 “三太子”“三壇海會大神”,而增添許多諸如 “中壇元帥”“中營神將”“中營大將軍”這樣充滿軍事色彩的響亮名號。

圖片來自@泉州釋出

這裡哪吒廟宇眾多,比如泉州的前黃鎮太子宮、山霞鎮三太子宮、東山太子宮等;廈門大寮靈宮、內庵太保殿;漳州的定岱山九龍宮…

圖片來自@泉州釋出

而中國臺灣是哪吒信仰最為興盛的地區之一,全島有370多座哪吒廟其中最著名的是臺北的三太子廟。廟內的哪吒雕塑通常為少年形象,手持法器,腳踏風火輪,展現了哪吒的神通廣大。
臺南新營太子宮野是臺灣著名的哪吒廟之一,廟內供奉的哪吒雕塑栩栩如生,香火旺盛。
圖片來自網路
澳門也有兩座著名的哪吒廟,分別是柿山哪吒古廟和大三巴哪吒廟。這兩座廟宇不僅是澳門重要的宗教場所,也是澳門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片來自網路

–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