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北京,秋天濃度已到達70%,紅、黃兩色漸次出現在各處,溫度也處於一年中最舒適的時刻,讓人莫名產生了不出門就虧大了的慌張感!
當然,這種慌張,肯定不止生活在北京的人深有體會,而是隨著秋意由北向南傳導,讓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出門收穫一場美好的秋!
所以,今天,城市內的追秋指南它來啦!(本次只講5座城市,還想看見哪座城市的追求指南,可在文末留言,窩來翻牌子
)
資深老北京,作家老舍曾說:“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在北平的秋天,是沒有一項不使人滿意的。”
常住北京的人,應該沒有人能逃過秋天的地壇吧!這裡的秋景絕對可以排到市內前三。
由地壇公園西門進入,走向公園北區,便是地壇公園的銀杏大道。這裡的銀杏樹,據說和地壇本身一樣古老。
而在院內硃紅色門洞的映襯下,更讓這裡的秋天洋溢著濃濃的古時“皇族”氣息。
五塔寺原名“真覺寺”,創建於明代永樂年。
寺內高石臺上有五座小型石塔,五塔寺金剛寶座塔是印度佛陀伽耶精舍形式的佛塔,堪稱為明代建築和石雕藝術的代表之作。
塔前兩棵與塔同齡的銀杏樹,足足有30來米高,經歷了幾百年滄桑,還枝繁葉茂,遮天蔽日,生機勃勃,氣度雍容。
而後院充滿秋日氣息的柿子樹,果實累累,同樣引得遊人駐足。
此外五塔寺博物館也值得細細瀏覽,富察傅恆就陳列在景區內博物館中。觀秋景,賞古蹟,還能與銀杏葉美美地合影。
大覺寺始建於遼代,以清泉、古樹、玉蘭、環境優雅而聞名。寺院坐西朝東,山門朝著太陽昇起的地方,體現了遼國時期契丹人朝日的建築格局。
寺廟的第三座大殿無量壽佛殿上“動靜等觀”的門匾是乾隆御筆,極具歷史價值,掩映在黃葉之中,靜靜注視著百年來的花開花謝,葉黃葉落。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 Stellastill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小丑
寺內除了銀杏樹,還有不少楓樹,入秋之後,不同的樹木開始蛻變出新的色彩,用層林盡染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秋天的三里屯使館區是北京最負盛名的秋景之一。
長滿銀杏樹的街道,映襯不同風格的各國使館建築,以及不時路過的外國使館工作人員,讓這裡的秋天頗具異國風情。
而身著深綠色軍裝列隊巡邏的武警戰士,更為此增添了一絲肅穆的氣氛。
位於東五街的喀麥隆大使館和剛果(金)大使館,可謂是使館區秋景中的亮點建築:
兩座使館的外牆都是與銀杏葉相差無幾的橙黃色與金黃色,樓體與密集的銀杏葉形成的色塊分割,不失為是來此拍照時獨具美感的構圖創意。
坡峰嶺位於北京城區西南約80公里處。相比於其它景區,坡峰嶺更像是一座碩大的“果園”:
坡起處多以柿樹、核桃、桃樹、山杏、楊樹分佈,伴生野酸棗、野山梨、野山菊等。
半坡抬階而上,蜿蜒小路兩側以自然生高大黃櫨為重多,伴生麻榆、麻全子、酸棗、山荊等。
高坡處又以高大黃櫨、欒樹、楊樹密集分佈。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與香山的紅葉相比,坡峰嶺的紅葉卻別有一番情致。
成熟的果實掛滿枝頭,鮮紅和亮黃色相間的元寶楓、黃櫨花,讓坡風嶺風景區宛如五彩世界一般,非常惹眼。
每年10月-11月期間,是坡峰嶺的紅葉最為絢麗的時節,這期間的坡峰嶺紅葉節,讓平日寂靜的山谷,變得熱鬧非凡。
位於北京城區以北160公里的懷柔喇叭溝原始森林,被稱作“北京的後花園”。海拔高達約1700米,因此這裡也比其它地區更早入秋。
雖然離北京的距離有些小遠,但也讓這片森林保留了難得的幽靜。
十月開始,喇叭溝門原始森林就已顯露秋色。在山中的小徑徒步,是零距離感受喇叭溝門秋季的絕佳方式。
在湛藍天空下穿越五顏六色的山林,若是運氣好,或許還能與山雞、野兔等小型野生動物偶遇。
1400年前,唐太宗李世民在古觀音禪寺內種下了銀杏樹,一轉眼便驚豔了千年,同時火遍全網!
每年深秋,當古剎裡的千年古樹褪去綠意身披金甲之時,像是打開了什麼神奇的開關,讓人恍惚間彷彿穿越了千年,回到了長安。
飛起的簷角,古老的城牆,作響的鈴鐺,金黃色銀杏的襯托下,散發出古色古香的味道。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若素
寺院內,黃葉簌簌飄落,古剎幽靜簡樸的磚牆給人清幽靜謐之感,每個人都不由自主變得輕聲細語,維護著這一方的寧靜。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米飯團Ballrice
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其區域內栽種的一百餘畝、萬餘株銀杏樹,據說是西安周邊最大的一片銀杏樹林。
每年的10月底到11月份是銀杏林最美的時候,這時銀杏葉大部分都變成了金黃色,陽光明媚時十分漂亮!
圭峰山屬於秦嶺支脈,位於西安市鄠邑區太平峪西側。海拔約1500米,因其外形酷似漢字“圭”而得名。
圭峰山三面都是懸崖峭壁,只有南面的坡度相對較緩往返徒步距離為9km,大約需要3到5個小時。一到深秋時節棕色、黃色、紅色慢慢從林間鋪染開來,蔓延到整座山峰,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
香積寺是漢傳佛教八大祖庭之一淨土宗的祖庭,唐代著名的樊川八大寺之一,武則天也曾親臨禮佛,唐代大詩人王維還曾為香積寺寫過《過香積寺》。
寺裡有一顆超高的銀杏樹,深秋銀杏鋪滿小路,極為美妙,約不到古觀音禪寺也可來這裡。
「秋天不一定是顏色,也可以是氣味」,杭州就是把這句話具像化的城市。
滿覺隴,杭州賞桂“頂流”,7000餘株桂花樹,全盛時形成“桂花瀑布”,香飄幾里。
沿途景點眾多,有石屋洞、“杭州小湯屋”等,可City walk 到楊梅嶺村或龍井村(全程3.5公里,上山平路),還能購買各種桂花糕等美食。
詳細路線:石屋洞-下滿覺隴-湯屋-上滿覺隴-楊梅樹嶺-理安寺-九溪煙樹
徑山寺,創建於唐天寶年間,距今有1200多年曆史的千年古剎,作為“五山十剎之首”,徑山寺的廟宇院落充滿了唐建美學,比京都更有底蘊,是日本禪宗與茶道的發源地。
杭州徑山寺種有許多銀杏樹,每到秋冬季節,寺廟彷彿置身一片金黃的海洋之中。紅白相間的牆體和大片大片的金黃色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宛若在這座幽靜幽深的山裡新建了一座遠離世俗的小城,吸引著人們一覽其絕美風光。
指南村位於臨安區太湖源鎮,這裡有金黃的梯田,銀杏樹和一大片一大片的紅楓葉,秋景會隨著秋天的到來而不斷變化,直到深秋12月也是最佳觀賞季節。
指南村梯田很美,像順著山谷流淌的層層金色海浪,從空中俯瞰,山谷兩側的梯田相互交錯,十里稻香飄~
紅葉也如火焰般絢爛,漫步其中,既能感受到秋天的魅力,也能體驗到古村落的獨特風情。
因一大片水杉和綠色浮萍,屢被刷屏的青山湖水上森林,向來以現實版“綠野仙蹤”的春夏之景,吸引眼球。
但當秋天來臨,杉林變為焦糖色和綠色交相輝映,這裡的美才顯得更為稀有,有一種聖誕森林的感覺。
沿著湖邊散步、騎行或水上皮划艇,都能短暫的遠離城市喧囂,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當天平山楓葉開始泛紅,蘇州最具標誌性的風景,正在呈現。
位於蘇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濱的天平山,是中國四大賞秋勝地之一,也有著「吳中第一山」、「江南勝境」等美譽。
但只有置身於此,你會發現那些名號都已不再重要,眼前的紅楓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每當山中紅葉遍野時,明亮的陽光照著彩色的楓葉,整個世界都閃閃發光。
天平山賜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先祖歸葬之地。山中楓樹被認為是范仲淹的後人在萬曆年間帶到此地所栽種的。
楓葉主要集中在山下的湖畔,楓樹的枝條垂下,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如畫般的倒影。這裡的楓樹與古建築搭配在一起,如詩如畫。
葉落時滿地的金黃,讓本該蕭瑟的秋天擁有了明媚的樣子。
道前街因明代蘇松常兵備道設於此而得名,曾經是明清衙署集中的區域,西起姑胥橋下,東至飲馬橋,整個道前街的南側沿馬路均種植著銀杏樹。
儘管算不上有名有姓的景區,但銀杏黃時,此地仍熱鬧非凡。不過這裡的銀杏種植歷史不算久遠,1984年大規模拓寬改建道路時,拆了南邊沿河的舊屋,沿河行道樹從此時改種植了銀杏。
所以,在這條街道上,你還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銀杏景觀:藍天映襯下,小橋、流水、人家,一派姑蘇風貌前,還有金燦燦的銀杏葉。
從古城鳳凰街拐進定慧寺巷,這條窄窄的小路旁,坐落著小巧精緻的定慧寺和羅漢院雙塔,走到巷子盡頭,還有引領著菜市場風潮的「雙塔市集」。
主角定慧寺環境幽靜,文化底蘊深厚,大雄寶殿前兩棵古老的銀杏樹默記著定慧寺的蒼桑變遷。
這間寺廟現存清代山門、天王殿、大殿等建築,坐北朝南。殿前古銀杏兩株並峙,樹齡200餘年,夏日濃蔭如幄,秋日一到,能將寺裡寺外都映成金色。
兩座赭黃色的高塔是此處最大的看點,羅漢院雙塔建於宋朝,八角七層,東西對峙,相距甚近,結構和外觀完全一致的兩座塔,近距離欣賞更能體會它們的凌雲的氣勢。
除了雙塔,還殘留的正殿遺址原本是宋代建築,可惜毀於清朝咸豐十年的大火,如今只剩下一些精美但零落的石質構件,讓人唏噓不已。
因為羅漢院就在定慧寺巷中,所以兩處建築互相映襯,從定慧寺內就可以看到雙塔挺拔的姿態,秋天時,院內有幾棵紅楓如火般濃烈,黃葉滿地鋪金,和建築相映,十分迷人。
西園寺,全稱西園戒幢律寺,在真正懂蘇州的人看來,這是個絕對不可忽視的目的地,特別是在秋天。
在這裡既可以目睹五百羅漢的各異神態,又可領略曲徑通幽的悠閒情趣,儘管今人已無運氣可一睹斑鱉暢遊池中,但一步步走下來,依然會讓人陶醉其中。
秋天裡,寺中銀杏、楓樹俱全,無論是通往後院的假山,還是在放生池中,隨便哪一個角度取景,都可以框下如畫般的秋景。
怡園身在鬧市,但走進大門的那一刻,就彷彿被帶入了另一個撫琴弄墨的古老時空,別有洞天。
相對可園和滄浪亭,得益於植物的選擇,怡園會顯得更富有色彩,不古板,又明媚,當然也少不了高低錯落的假山和亭臺樓閣。
怡園內有數株巨大的銀杏樹,葉子變黃,這裡就展現出格外燦爛的一面。
北宋景祐二年,范仲淹於此任知州之時,以五代吳越錢氏南園舊地為址,創立了蘇州文廟,迄今已有960多年曆史。
文廟與滄浪亭相鄰,只隔一條馬路,但很少被遊客關注的它,其實對於蘇州,乃至蘇州的歷史,都有著重要影響。
除了面寬七間,進深六間的巨構大成殿,文廟收藏著擁有重要分量的「宋四碑」:天文圖、地理圖、帝王紹運圖、平江圖。
其中南宋紹定二年刊刻的《平江圖》,記錄了地方時蘇州的城市結構及各色建築、街道、河流,標註有600多處地名。
不過在秋天裡,最著名的其實還是四棵古銀杏樹,它們的名字也很有趣,分別是:連理杏、福杏、壽杏和三元杏。
廣東到底有沒有秋天?窩的答案是有,泛黃的銀杏、紅色的水杉、金黃的稻田…都是廣東秋天最有力的證明!
省內最大規模的銀杏景觀,來自於廣東最北端,臨近江西和湖南的南雄,因為獨特的地理和氣候,這裡成為了「中國嶺南銀杏之鄉」。
作為廣東唯一的銀杏主產區,南雄的銀杏主要分佈在帽子峰林場,和以坪田鎮為首的18個鎮子中。
坪田等村鎮的銀杏多為老樹,以叢生古銀杏群聞名,上百年樹齡的有1000多株,樹齡最長的有1600多年。
帽子峰林場則是一座保留了原始森林風貌的山林,也是廣東冬季為數不多會降雪的地方。
這裡的金秋景色,是林場兩旁開得絢爛的銀杏組成的黃金大道,每到深秋時節,這裡目之所及是滿樹的金黃、足之所至是柔軟的落葉。
南嶺山脈的南麓,粵桂湘三省交界處的清遠連陽地區,是廣東隱秘的山地風景,它擁有可與鄰居廣西媲美的喀斯特地貌,秋天時,銀杏又會為這片秘境增色許多。
陽山縣的銀杏樹很多,有千年樹齡的銀杏主要分佈在看坪村、羅漢村,這兩個村子各有3棵千年銀杏古樹。
此外,還有一座小江鎮,這裡的任意一個角落都可見到喀斯特峰林。
秋風起,銀杏樹濃密而金黃的葉子像是滿天潑灑,成為這座白牆墨池的小村落裡最亮眼的一角。
距離廣州城區最近的紅葉觀賞地之一,就是這座石門國家森林公園了。
公園包括石門風景區、石灶風景區、田園風光區、峽谷探險區及天堂頂等景區,秋冬季節,這裡漫山紅遍,層林盡染。
其中的石灶風景區最適合賞秋,通往石灶的山路上,就可以見到大片大片的紅葉了,蓮花湖、鯉魚板石、頓地響、大小天池、原始次生林等點位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一處距離廣州市區不遠的賞秋地,是帽峰山森林公園,它是廣州市區的最高峰,這裡群山連綿,周圍聚集著海拔200米以上的山峰20多個。
帽峰山的絕對高度不大,但相對高差大,加上山坡陡峭,溝谷幽深,而到了秋天,這裡有一片紅葉不能錯過。
紅楓園位於帽峰山森林公園的天湖附近,是紅葉最為集中的地方之一,這裡的楓樹不高,剛好適合拍攝人像。
從紅楓園可以徒步去往攬月峰山頂廣場,一路依然會不時出現唯美的秋日風情。
清遠連山歐家梯田,是一座藏在廣東深山裡,全省最大的原生梯田,在當地還有「小龍脊」的名號。
這確實是一座堪稱秘境的寶藏梯田,
秋天正是稻禾成熟的季節,滿山金黃色,層次錯落壯觀,風吹稻浪如海波湧動,空氣中都是稻香、蛙聲
。
而且這裡的美並不只有秋天一個季節,春夏綠油油的禾苗同樣會迎風擺動,冬季連山下雪時,這裡還是廣東珍貴的賞雪地。
歐家梯田周邊,還有一座更小眾的黑山梯田和連南千年瑤寨,除了自然景觀,這裡還有不可錯過的非遺歌舞等演出,是一個相當寶藏的週末旅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