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電商“重倉”友好市集

作者:林京
來源:Tech星球(ID:Tech618)
自6月初開始,很多小紅書使用者在個人主頁中發現一個名為“友好市集”的新欄目,位置十分醒目,這是由從小紅書電商“購物”更名而來,佔據著小紅書個人主頁裡的顯著入口。
甚至是,在小紅書各個直播間的右上角,也能隨時一鍵進入“友好市集”的入口。裡面包括了生鮮、服飾、潮玩、零食等多個類目。
一位小紅書商家透露,“友好市集”並非是針對618的活動,而是小紅書接下來重點力推的電商業務之一。
整個618購物大促節,小紅書都略顯低調,但從悄悄鋪開的友好市集來看 ,小紅書並非沒有參與,而是依舊專注探索頗具小紅書特色的內容電商新模式。
左手開放“種草”跳轉連結,右手閉環電商,小紅書在維護社群調性和商業化規模之間,一步步尋求最優解。
小紅書電商又有新動作
價格、品質和服務,某種意義上是電商的“不可能三角”。通常更快的物流服務,更完善的售後服務,意味著更高的價格。
不“卷”618大促節,選擇低調上線友好市集的小紅書,似乎想在這三者之間探索新的解題思路。從友好市集披露的細則來看,符合“商品友好、服務友好、價格也友好”標準的商家,均可以報名入選。
何為“友好”?小紅書給出的要求是,所謂商品友好,指的是品質過硬、真實用料,提供現貨保障,如實進行描述的商品;服務友好,是指商家與使用者及時溝通,提供真實有效、有溫度的解決方案;價格友好,則是強調在價格上能夠誠意直降、價格穩定。
參與友好市集的商家曉宇表示,商家報名參加的產品需要提供85折的價格,且滿足在平臺的歷史最低價格,而友好市集中滿“300減50”等不同力度的優惠券,則是由平臺來承擔。
在曉宇看來,友好市集考驗著商家的供應鏈,需要有現貨,且發貨時效要滿足平臺需求。參加友好市集,商家也可以獲得一定流量傾斜。按照小紅書官方披露,將提供10億社群流量傾斜給入選的優質商品,可見其重視程度。與傳統的貨架電商不同,在小紅書電商業務發展過程中,公眾一度的聚焦點都在哪些是符合平臺特色的商家和產品,以及買手。
這也讓小紅書不必捲入最內卷的電商低價戰。很多在小紅書平臺上生長起來的商家,有的是透過具體的筆記內容,或專攻於某個垂直賽道,精準擊中目標使用者的需求和痛點。也因此,在小紅書上,使用者需求更多樣、與場景結合度更高的家居產品、服飾、珠寶文玩等,都是其熱門品類。
此次推出友好市集,更像是小紅書電商正在進行的一項電商全鏈路的新探索。
儘管“友好市集”中有突出“友好價格”,但卻並不是傳統電商平臺、頭部主播們過往所追求的“全網最低價”,而是“更適合”的價格。或者更通俗點說,既避免對商家的損害,也避免一些“價格刺客”出現,讓使用者購物體驗大打折扣。這幾年隨著電商內卷,無論是超長的預售期機制設定,還是在售前售後服務,繁瑣的滿減規則等系列因素影響下,使用者的購物體驗日益變差。
友好市集背後,顯然是希望建立一個商家、使用者體驗感都更好的電商生態,減輕使用者的購物決策成本。相比於過去的“購物”頻道,無論是以“友好市集”命名,還是商家商品呈雙列資訊流展示,小紅書依舊是想區別於貨架電商,營造一種邊逛邊買的特色電商氛圍。
有報名參與友好市集,並且取得不錯成績的商家透露,“友好市集最大的體感是簡單直接不復雜,規則很直觀,疊加券就是有價格優勢,在活動力度和流量分配上也可以,給自己帶來了一波增長。”本質上,這依舊是小紅書電商風格的一次延伸,希望提供一個更符合平臺特色的購物體驗。
電商與社群加速融合
友好市集的另一面也體現在,小紅書在持續加強打造自身閉環電商。
自6月初,小紅書和淘寶、京東宣佈合作以來,外界對於小紅書是否要放棄閉環電商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和猜測。
但友好市集等一系列的動作證明,小紅書閉環電商的重要性並沒有減弱。
一位小紅書電商服務商說,“紅貓計劃”屬於小紅書的商業化部門業務,適合有更充足投放預算的大品牌,首批開放類目聚焦在大快消、運動戶外、大健康三大類目,與小紅書電商業務並不衝突。小紅書今年還在讓服務商大力招攬新商家的入駐,並給予新商家一定的流量傾斜。
事實上,在“紅貓計劃”官宣的同時,小紅書閉環電商業務也在持續更新迭代。一個頗受商家關注的新舉措是,小紅書宣佈進一步擴大評論區掛商品連結的範圍,從商家只能在自己的筆記評論區掛商品藍鏈,到商家、買手、使用者都可以在任何筆記評論區發商品連結。在商品筆記的評論區,對於其他使用者有較大參考價值的評論會被同步進評論區,讓其他人能夠清晰的看到使用體驗。
“求連結”是小紅書社群因為分享好物而自然產生的購買需求。據小紅書此前釋出的資料,小紅書活躍使用者中,每天有求購意圖的人超過7800萬,日均有超370萬條“求連結”評論誕生。
不難看出,小紅書正在一步步讓“藍鏈”深入到社群的使用者互動之中,也為商家打開了新的增長空間。使用者如今在小紅書再發現驚喜好物時,可以一鍵直達,也大大減輕購物決策成本。
在6月初推出的友好市集開業活動中,小紅書進一步釋出激勵扶持政策,對商家在評論、群聊成交的商品佣金全免。一系列舉措背後,都是小紅書正在加速社群和電商融合的訊號。
內容平臺的商業化一直是網際網路的熱議話題,很多有著內容基因的網際網路企業在電商業務探索上,曾陷入左右為難,挑戰不斷。但小紅書做電商,最大的不同依舊是社群所具備的天然種草屬性。
比如,在小紅書上優質的內容、有價值的筆記、真誠的分享是吸引使用者的關鍵,很多新商家在小紅書不僅是實現生意的爆發,還積累了足夠有粘性的目標客群。也因此,不少多平臺佈局的商家的感受之一,是小紅書電商退貨率比較低,因為使用者並非衝動式購物,而是更加理性和有目的性。
再比如,小紅書聚集著大量的一二線使用者群體,相比較價格,對於產品品質、科學的生活理念、健康營養的搭配都要求更高。在小紅書上,諸如無新增的零食、餅乾這些細分類目,都能迅速在小紅書電商完成冷啟動。
加強社群和電商的融合,顯然可以幫助小紅書構築更加堅實的電商壁壘。
小紅書如何解題“商家增長”?
自2022年小紅書推出買手直播,到2024年“生活方式電商”,小紅書始終回答的是,區別於傳統電商平臺,小紅書電商到底要怎麼做。
但對於過去兩年間在小紅書生長起來的買手、主理人和店鋪來說,在完成冷啟動之後,如今需求已經從“我要怎麼做小紅書”變為“我如何在小紅書獲得更多的增長”。
從小紅書推出友好市集來看,符合要求的商家,產品會被打上專屬“友好市集”標籤,並獲得流量扶持實現新增長,同時加速了社群與電商融合,使用者在“逛”中產生的需求,也能更好地進行轉化。
有商家表示,打上標籤並有優惠券支援後,自己以往關注度不高的貨品,也取得了一定的銷量。顯然,這也是小紅書對於商家生意增長的一次新探索。
李明屬於小紅書頭部商家,優勢在於供應鏈能力強,在摸索到符合小紅書內容電商邏輯的方法之後,他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去“大展拳腳”。此次他報名了80多個產品參加了“友好市集”活動。就他體驗來看,友好市集更像“平臺優選”的概念,聚集起一批商家去實現新增長。
但他仍然感受到活動的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比如“滿300減50”的券,消費者只能一次使用權利,這就意味著難以實現持續的增長。不過友好市集推出剛半個月,在他看來,後續平臺肯定還會做最佳化調整。
小紅書電商業務依舊頗受外界關注,尤其它的估值還在進一步上升。據媒體報道,在金沙江創投最新一筆交易中,小紅書的估值躍升至260億美元(約超人民幣1800億元),相較今年1月的200億美元估值,大漲30%。對於此訊息,小紅書並沒有作出回應。
根據小紅書《2024年rise100年度榜單商家版》披露的資料,2024年小紅書電商領域迎來了新入駐商家數量的爆發式增長,增幅高達8.1倍。同時,年銷售額突破億元的商家數量也實現了3.3倍的增長,年銷售額超過五千萬元的商家數量更是增長了4.6倍。自主開展店播經營的商家數量也增加了2.3倍。
從資料來看,小紅書的“買手直播+店播”雙輪驅動策略已經初顯一定成效。很多商家對於小紅書的店播發展也頗為關注,有商家表示,從2023年6月起,明顯能感受到小紅書開始扶持店播,但就當下感受來看,主理人直播、買手直播依舊在小紅書佔據較大比例。即便站在確定的方向,小紅書電商仍需爬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