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小學生帶智慧終端進校,沒家長想的那麼簡單

近日,《廣州市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促進條例》規定,學校可禁止學生攜帶手機等智慧終端,進入學校或者在校園內使用。中小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配合學校禁止或者限制學生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等智慧終端產品。
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規定,很多學校早就這麼執行了。這類規定,也得到大多數家長的贊同。目的當然都是,為了避免孩子玩手機。

一、只禁進入校園

其實,中小學生帶手機,作用很大。
家長有聯絡孩子的需要。比如,來不及接孩子,就要提前打個電話給孩子,讓孩子和同學一起走回家。放學路上,如能隨時保持聯絡,家長也安心。我就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放學,自己走回去了,家裡學校,兩邊聯絡不上。
學校在專門在門口設定一個放手機的地方,不現實。手機也算貴重物品,學校也不想承擔這個麻煩。
諷刺的是,現在老師都會透過智慧終端佈置作業,並要求上傳,孩子就可以藉此玩手機。沒有任何地方,任何學校,禁止老師用手機佈置作業。
同樣的,這個條例,規定了中小學生不能帶智慧終端,但卻沒有規定,老師不準在學校範圍之內,用學生做直播、發影片,賺流量。

智慧終端可以做到沒有娛樂性,孩子的確也有通訊需求,學校完成教學任務,也離不開手機。
那麼為何很多地方、很多學校,還是一刀切的禁止了一切智慧終端進入學校?而且,只是禁入校園,並不禁在家裡使用。
僅僅是為了學習嗎?
二、記錄與權利
學校在乎的恐怕還有另一個因素,那就是智慧終端的通訊與拍攝、記錄功能。
最近的社會新聞中,有孩子在武術學校、訓練營,死亡或被性侵的案例。這些機構無一例外地都要禁手機。家長們後來痛哭流涕,但他們沒想過,一個孩子,被剝奪通訊,長期離開家長,必然意味著不安全嗎?
學校和這些機構當然不一樣,一個人的通訊、記錄權利和他的安全、權益息息相關。這個原理仍然成立。
現在成年人遇事,都會立馬掏出一個手機開始拍或錄。
會給你的貓買一個GPS,買一個攝像頭帶上項圈上。因為小貓不會說話,你想看看它每天在小區經歷了什麼,是否被其他貓欺負。
但你的孩子,也未必能描述、能定性自己的遭遇,即便明白,他也未必敢說出來。
網上著名的打學生的影片,都是因為拍了影片,流出。這些影片都是成年人拍到的,沒有學生自己拍的。如果中小學生,能帶手機進學校。流出的老師打人、同學霸凌的影片會不會更多?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一、二年級的小學生不敢、不會拍,但四、五年級,初一、初二的學生是會拍的。這肯定有利於治理霸凌和制止老師打人。對老師,對那些霸凌同學的孩子,會形成一種提醒。
道自己可能被拍,是每一個在公共場所的人都面臨的正常情況,對老師也沒什麼不妥。考慮到他們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場所,面對完全無力反抗自己的學生,這應該被接受。
實際上,此次《條例》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治理校園霸凌。我曾寫過文章,分析校園霸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校園的封閉性禁止任何智慧終端進入校園,加大了學校的封閉性。
四,校園越來越封閉了
現在很多人說,日本人的學校不準中國人進,所以有陰謀。這當然是無事生非。因為,中國家長也進不了自己孩子的學校。學校成為一個完全封閉性的場所。
網上陰謀論的人的推測,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合理性:一個封閉的地方,更可能發生問題。日本人的學校,自然有安全部門強力監控,但學校的日常,卻應該對家長開放。
小時候上美術課,我們幾個孩子沒有帶畫筆,美術老師擰我們耳朵。恰好我爸到學校來,正好在教室後門看到了——他一直很喜歡出現在學校看我。他立刻找到了班主任反映。今天的家長几乎沒有這個機會了。所以有時候,很難說,我們到底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學校的鐵門一旦關上,家長很難進入,就像鐵幕落下。
其中發生的一切,都是封閉的。那些學校裝的攝像頭,往往在關鍵時刻會壞掉。甚至在法律意義上,學校也是封閉的。在地鐵上,你打一個人一耳光,肯定是拘留,但在校園內,老師打學生一耳光,只會停職。
家長想要了解孩子一天發生了什麼,遭遇了什麼,這是一個基本權利,並不多高的要求的。這會給老師造成一些麻煩,但這比起各種老師要填的報表,更必要。

五、看到,很重要

要不要對老師信任?當然要,就像應該對醫生信任,對官員信任、對銀行櫃員信任一樣。但為什麼銀行櫃員要工作在攝像頭下,官員有監察制度,醫生檢查女病人,需要第三人異性在場呢?信任和監督,是並行不悖的,信任是建立在監督制度上的,更本質的,信任是建立在瞭解上的。
只要學校吐出“成績”兩個字,中國家長就會立刻喪失對現實社會複雜性的認知,附和任何要求孩子放棄權利的要求。
中國家長不能只有當孩子吃了臭肉,才憤怒、才哭訴。總要思考一點深入的東西,比如,減弱校園的封閉性,維護家長的“進校權”。愛孩子,第一位,肯定是安全,而不是成績。這個道理很簡單
回顧:
作請新增微信:bdd666555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歡迎關注更多深度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