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始上班的人,一定要看這些建議

點選下方👇“阿貓讀書”關注公眾號
和30萬讀者一起讀書、寫作、思考、覺醒…
讓成長不再孤獨!
今天是大年初八,大部分人估計都開始上班了。
也來推薦本適合上班第一天看的書,書名絕對是無數人的夢想——《每週工作4小時》。
我當時是被它簡介裡的一句話擊中的:
“《每週工作4小時》是懶人的獲利與找樂指南,幫助你儘快實現財富自由。”
嘖嘖,懶人獲利+找樂指南,這我必須看啊!
你們常說我是時間管理的高手,其實我經常感覺被時間卡住脖子,焦慮壓力就不多說了,有時多線併發,常讓我有些失控感。
哪怕我嘗試不斷提高效率,也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作者Tim Ferriss是矽谷著名的創業者、投資人,而且斜槓到個不行:
出了5本暢銷書(全部登上紐約暢銷書排行榜)、
精通6門外語、
無限制格鬥選手(拿了4個冠軍)、
全美武術散打冠軍、
保持一項探戈舞吉尼斯世界記錄……
這也是我挺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之一:它是Tim親身經歷的提煉,不是憑空臆想的雞湯。
說幾個書中我比較有共鳴的點,相信它們能給你帶來工作+休息的更深層認知。
1/ 精簡是No.1
絕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信奉“多勞多得”。不能說它錯哈,可容易被帶入一個誤區:
試圖每天去做更多的事,忽視了回報,把自己搞得越來越忙。
我一直挺重視效率的,整天想著怎麼同樣時間完成更多事,但發現效率這玩意,除非被用在了對的事情上,否則效率再高也沒用。
就像你划船,如果不知道目的地所在,就算火力全開地高效地划船打轉,也是做無用功。
很多人常說“等我賺了多少錢我就不幹了!做自己想做的事!”,然而如果你沒明確自己想要什麼,那麼賺錢目標將無限增長,你也將跟著金錢的車輪忙碌轉動。
精簡目標,是比高效重要100倍的事情。
有兩種方法實現:
1.只做重要的事情以減少工作時間(80/20 法則) 
2.減少工作時間來做最重要的事情(帕金森法則) 
最好的方法是雙管齊下:確認幾件影響收入的重要事情,用清晰的時限計劃它們。
你上班,決定你拿多少工資的可能只有3-5件事;你自由職業,一天工作12小時,產出最高的可能只有兩三個小時。
篩選出來後,我們就要開啟免擾模式,給自己創造出專注時間。
很多人覺得沒時間,實際上我們缺的不是時間,而是專注時間。
沒有專注投入的時間,哪怕996也枉然。不說每週只工作4小時,只要每天有4小時專注時間,全情投入,你的效率絕對比一會刷手機一會瀏覽網頁要高得多。
2/ 想辦法“解放自己”
我能在上班之餘還折騰不少事,除了對時間進行規劃,還有個秘訣就是我願意外包工作。
在我副業收入只有不穩定的1-2千時,我就會花500元找個線上兼職助理,幫我處理排版等瑣事。
這筆錢花得特別值,否則我後面很難發展起來。
《每週工作4小時》作者Tim也說,他之所以能迅速處理自己的電子郵件,主要原因是把處理郵件的事情外包給助理,從而節約下不少空餘時間。
這種外包肯定不是把工作甩給別人、自己付錢就行,你需要制定規則並且懂得委派任務:
1、給出具有可執行性的明確指令;
2、劃定deadline,要求對方反饋進度,避免拖延及浪費時間;
3、委託之前先精簡,明確優先順序。
我再進一步說個解放自己的有效思路:學會合作。
我前陣子與朋友合作商業稿寫作訓練營,其實很早之前,我就有想好好打磨一門寫作課的想法,可由於種種原因一直沒投入去做。
所以當朋友詢問我時,我評估了下,他具有的優勢和我的優勢剛好有1+1>2的可能,便爽快答應,效果確實也不錯。
假如我們都死磕非得要自己獨立去做,估計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或是會被某個節點限制住發展。
任正非說:我只做長我這塊板,我再拼別人一塊長板,拼起來就是一個高桶了。
想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是事、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們一定要放棄什麼事情都自己來的壞習慣。
適當外包or合作,當然,前提是你有能吸引對方的擅長點,值得彼此互惠交換。
3/ 移動生活
上個月我請了幾天年假,和另一半在一個小鎮上待了幾天。
我的一天是怎麼過的呢?
早上8點起床,洗漱,我們在酒店吃完早餐回到房間,陽臺放空一會開始做自己的事情。我工作累了就趴陽臺欣賞一會風景,工作或休息或出門轉轉。
中午12點:結束上午工作,出門吃午飯。然後回酒店午睡。
下午2點:我開始下午工作,一般做50-60分鐘休息一會,到晚上6點多出門吃晚飯,去海邊散散步,8點多回到酒店我繼續工作到晚上11點多12點。
說來連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那幾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輕鬆,雖然每天都在工作,卻沒有疲憊感。
有種常見的說法,讓你把工作和生活一分為二,可我發現,相比所謂“好好休息幾天”,換個環境換個心情,哪怕工作也樂在其中。
我本身就挺享受全情投入的,這也是我在本職之餘還能持續做自媒體副業的重要原因。
我不會刻意把工作與生活分開,而是希望自由地支配它們。
作者Tim同樣覺得休息也好旅行也好,終極目標,是給自己爭取一些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在任何地方都能享受它們。
如果你留意觀察那些度過幸福一生的人,絕大多數沒有工作與生活的邊界,因為熱愛工作與熱愛生活二者並不衝突。
在生活中創造價值,在工作中享受快樂,這或許是這個時代下“移動生活”帶來的新的生活方式。
4/ 寫在最後
對我來說,不說每週工作4小時,每天全情投入工作4小時,就是個理想的生活狀態。
其他時間我也不會用來單純地娛樂,更願意用來體驗些不一樣的東西、嘗試一些不一樣的新事物。
與其追求“只要掙到多少錢我就退休”“每天工作多久我就休息”,不如將一件事賦予更多意義。
我們常說勞逸結合,根據二八定律,20%的逸才合理,80%的勞,包括創造、工作、價值、成長,它們是人生的主體,而不是負擔。
最後用作者Tim的一句話作為結尾:
當你意識到人生不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也不是一個需要贏取的比賽,自然就不再成為一個問題了。
最最後,也安利下一人公司AI俱樂部,2025一起用AI賦能,提升賺錢效率!
春節早鳥價699元,平均每天一塊多錢,光是學會用AI提效,每天省下時間的價值就遠不止這麼點

目前已有近1400位加入,前1500人限量福利即將截止!
提前勸退:如果你不敢銷售、沒有賺錢的決心,不要加入,俱樂部重點是實戰賺錢,而不是淺層次的學習。
推薦閱讀

作者簡介:臨公子,本職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副業自媒體,全網50萬粉絲,多平臺簽約作者。來源公眾號:臨公子的後花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