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陪伴女兒5年抗癌之路,期待新藥奇蹟

文 | 金金爸爸
5年多過去了,我的女兒至今還不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她在短影片裡看見小男孩患癌症做手術的片段,會拍拍我的肩膀,然後十分同情地說到:爸爸看,這麼小的男孩子得了癌症,好像很嚴重,好可憐!
女兒今年9歲了,我為我的女兒感到驕傲!她也曾愛跳舞唱歌,她自學剪輯影片成為小博主,她憑感覺畫畫有許多二次元的作品,她還教會了我如何在蛋仔派對比賽裡獲勝,孩子世界裡的她與其他正常孩子一樣,現實世界裡的她能忍受成人難以忍受的痛,頑強抗癌。
從世俗的角度,我不必在網路講述苦難,這世界上的苦難太多了,比女兒癌病之痛還要更痛。之所以想把女兒抗癌歷程敘述成文,是因為我非常珍惜與女兒的時間,也知道時間無情,所以想嘗試以文字記錄女兒大機率短暫的人生,將文字化作念想,留住念想,念想或許也是另一種永生。
我有很多話想告訴女兒,但又不能讓她現在就知道,但願在許多年後,我們在天堂再次見面時,女兒可以明白這些年她所經歷的痛,爸爸也在加倍地承受著,請女兒不要責怪爸爸做得不夠好,爸爸所能做的,已是爸爸全部的愛,以文字為證。
同時,在女兒治療歷程裡,我整理了一些經驗與觀點,希望能給所有家庭特別是患兒家庭一些參考。雖是罕見病,但像女兒這樣的患兒群體並不罕見,腫瘤醫院其實是最繁忙的醫院之一。我大機率改變不了女兒的未來,但心懷希望,呼籲更多人關注兒童罕見病,希望未來的醫療水平能快速發展,守護孩子們健康成長。
抗癌歷程的開端
診斷難
時間回到女兒發病前,或許因女兒是我們的第一個娃,是她奶奶的第一個孫子,從孕檢到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是非常用心。自從女兒出生後,她就成為我奮鬥的原動力!我的工作就像打了雞血一樣!也曾天真地認為:只要努力讓自己變得強大,就可以給孩子,給家庭更多保障。
女兒第一次發出笑聲
參加女兒幼兒園親子活動
2018年6月27日,我加快腳步跑向人民醫院!女兒因腹部疼痛入院檢查,CT顯示10公分大的腫瘤位於右腎旁!至此開啟了我的至暗時刻。
在此8個月前,女兒有向我們提出“胸部疼痛”,大約 3 天陣痛一次,一次 3-5 秒,在廣州一家兒童醫院心血管門診檢查(驗血、心臟彩超、胸腹彩超、心電圖),醫生均未發現異常,半個月後,胸部再無出現陣痛,認為已經自愈,無大礙。
 2017年11月帶孩子到廣州醫院檢查 (未檢查出異常)
確診前3個月,女兒向我們提出了“左手肘關節間歇性疼痛”,約 5 次/天,每次10秒,我們帶她到佛山市一家中醫院骨科檢查(X 光、問診),醫生未發現異常,懷疑軟組織損傷,敷藥 1 周左右疼痛有所緩解。
骨科醫生給女兒包紮敷藥
直到6月份,女兒因手足口病伴隨發熱住進了佛山市南海區人民醫院,CT報告查出6X5公分大小的腫瘤,才得到了正確的診斷。醫生組織多方會診,提前告訴我很可能是神經母細胞瘤,建議我儘快轉院治療!
第一次正確的檢查
到腫瘤醫院等待門診 用微笑緩解不安的情緒
正式治療
第一次進入腫瘤醫院
腫瘤醫院是我所見排隊人最多的醫院。
當時還是人工排隊掛號,我們提前搶到了主任的號,擠進門診候診廳,看到的還是人。只不過在兒童腫瘤科裡,是一個個家屬焦慮的眼神。有的是相對淡定“老病號”,有的則是帶著娃,像我們一樣是新來的,大都在無奈情緒裡充滿著各種幻想,偶爾會查查手機,偶爾會向旁人打聽打聽。
第一次骨穿,女兒撕心裂肺的哭 媽媽不敢正眼看
首次治療為8個週期,1次大手術,歷經6個月。
女兒在手術前 換好病服無憂無慮
醫生把切下來的腫瘤給我們看
第一次知道胸口可以安裝專用於輸液的輸液港,但由於手術醫生的技術問題,輸液管手術不佳導致傷口無法完全癒合。
孩子當時的輸液港傷口
女兒很懂事,看著動畫片,點頭同意剃光頭
切了個柚子,陪女兒幼稚的裝扮
當時流行艾莎,女兒也喜歡,於是滿足她小小的心願 (媽媽揮舞裙襬,爸爸拍照)
因女兒病情較複雜,MIBG擴增,化療後病灶未消除,我們一直思考下一步治療該怎麼辦: 為此翻閱大量國內外資料,諮詢病友,尋找治癒案例等方法。
最多人的Q群近2千人,微信群不計其數
異國求醫
開啟冒險之旅
經過自行調查和評估,我們最終決定帶女兒去西班牙做3F8免疫治療,這是一項臨床試驗,也是一場昂貴的冒險之旅。
飛往西班牙巴塞羅那
我們在巴塞羅那的合租房
抵達巴塞羅那後,還沒來得及倒時差,當天就受邀參加了專為中國患兒家庭舉辦的聚會,由一位知名華僑、愛心人士在其開辦的中餐廳“上海1930”裡舉行,在異國他鄉感受到了安全感。
從住所搭地鐵轉公交車,近1個半時路程抵達醫院,Sant joan de deu成立於1867年,有150年的歷史。
當年梅西11歲從阿根廷簽約過來巴塞羅那球隊時,曾在此醫院接受治療,梅西成名後也為醫院提供了捐助。
第一次見Mora 醫生,結束問診後,他非常配合地與我們進行合影。

醫院住院的標準餐食讓我有些難以置信

第一反應是不是另外收費,然而並不是
進行免疫治療時 會伴隨劇烈疼痛
需要注射嗎啡止痛,全程監控生命體徵
治療期間 出現水腫
西班牙的治療時間近1年,最終評估沒有達到理想效果,但女兒已經達到了生病以來最好的病情狀態了,我問醫生,如果明年女兒病情惡化能否再次尋求他治療,他很誠懇地跟我說了一句讓人難以接受的話:“活到明年再說”。
這是我第二次情緒觸底,接近崩潰,因為一路走來,過五關斬六將,女兒受了這麼多的苦,如果這次希望破滅後,我們還需要再闖哪一關?女兒又將繼續受哪一種苦呢?
回國前,帶女兒到巴塞羅那奧林匹克公園踏青,不管病情如何,我們希望女兒保持開心
回國後,我們有計劃地去了南京、廣州、深圳等多個醫院做檢查,期盼女兒病情不要惡化,也去過多個地方的神廟、道觀,誠心想獲得神明庇護,保護我的女兒。在身體狀態尚好時,我能給到女兒的僅僅是比以往更多的陪伴,更深的愛。
求醫之路很艱難!有幸一路得到不少志願者的陪伴與幫助:
腫瘤醫院志願者愛心活動
有互幫互助的病友群體 還有很多愛心人士
她也是一起治療的神母患兒,我在女兒心裡遠遠沒有她重要,我女兒很想念她,我也是。她們倆是彼此唯一的閨蜜,沒有別的朋友了。
復發治療
新的戰役
2021年即將跨入春節時,我們帶著女兒回到老家享受自在的時光,很遺憾,我發現她在玩耍時,腳像2018年發病前那樣開始變得小心翼翼,行動變得緩慢。
我們知道新的一場戰役又要來了。但相比2018年,我們多了一份沉著冷靜,繼續帶著女兒過完幸福的春節,初六踏上了去往醫院的路。
在新一輪的化療前,我揹著女兒一起到照相館拍了一套親子照
來到病房,雖有些不願意,但依舊非常樂觀聽話。
聽話再次剃成光頭,在媽媽生日那天,為媽媽畫了一份生日蛋糕。
從此,女兒回到了5年前的生活節奏,而我放下了部分工作,醫院陪護,回家陪玩。我也僅能用最大的努力維持家庭日常,不能亂了陣腳。
女兒與小女兒
2021年11月 ,女兒如期計劃進行化療。同時,妻子懷胎十月臨產,我先送她去婦產科住院,一切相對穩定後,轉身我就帶女兒趕往醫院化療,陪女兒住院3天,帶她出院後我趕回了妻子產房,當天晚上小女兒降生了。
能夠照顧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是我的幸福。
大女兒開心地抱著剛出生的小女兒
上班與上療
我的工作與女兒定期住院化療在時間上存在巨大的衝突。雖然工作面臨巨大挑戰,但我沒有告訴公司的客戶、同事這些情況,只是向公司請假,堅持陪女兒上醫院化療,出院後立即回到工作崗位,下班後回家陪女兒。
女兒拿著畫筆對著我一頓操作,
作品:玩手機的爸爸,女兒大笑不止
病床邊抽空完成工作
其他小朋友正常上學,女兒定期上醫院,她時常調侃自己“幼兒園還沒有畢業”,感覺自己快要變傻了,多次向我提出“能不能上學、想要上學”,每提一次我的心就被扎一次,但還要面帶笑容給她解釋,用其他趣事轉移話題。
這是一次住院認識的鄰床病友(對方僅是做體檢無異常),我女兒比她大2個月,面對升高差距,我女兒調侃自己說:“我天天打藥,發育不良”,對方是小學生,說到學習時,女兒會因為沒有讀過小學,而感到不好意思。
奔跑與輪椅
女兒一開始非常喜歡坐輪椅,輕鬆省力;後來坐久了,外出遊玩看見其他小朋友都能夠自在奔跑,她會暗自生氣,氣自己為什麼是生病腳痛,有時會逞強說“我要下來,我能走,現在不痛”。她很想融入正常小朋友的玩耍節奏,我只能在旁慢慢攙扶,陪她在適合的範圍找到她的樂趣。
有頭髮與沒有頭髮
受短影片平臺看到的內容影響,她總是很堅強地跟我說:出門不需要帶帽子,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但我還是堅持出門給她帶上帽子,我知道旁人經過時回頭率會是100%,如果小孩子走過,一定會帶上幾句童趣的話,“媽媽為什麼她光頭”,甚至取笑道“光頭強”。我有責任守護女兒幼小的心靈,即使女兒再勇敢,面對大人未必能承受的言語,我不能讓女兒去承受。
化療後血小板剩下個位數,吐了半臉盆的血,休克緊急送去ICU ,再次特別感謝深圳愛心市民,我連續跑了兩個城市後,幸運地當天在深圳一家醫院完成了血小板輸血 (我也曾獻血,這次深刻感受到沒血的恐慌,也是第一次收到病危通知書)。
重度治療與舒緩治療
迄今為止,女兒累計經歷了40次化療,3次手術,15次放療,300+次扎針,600+次嘔吐,16次輸血,1次病危通知書。女兒堅強地扛下了所有的痛,我不希望她繼續承受更多的痛苦。若選擇繼續“重度治療”,擔心女兒身體狀態很可能扛不住,腫瘤負荷較高且出現耐藥,已經無藥可用,這是我對當下藥品研發最為無奈的地方!
我常常在網路上查閱最新的臨床試驗訊息,期盼能夠找到救星,甚至聯絡過研究神經母細胞瘤的醫院和藥企,進行病灶活檢,但均沒有找到適合女兒的最新治療方案。
若選擇“舒緩治療”,意味著不再以治癒為目的,調整為控制病情,舒緩病痛。我內心很難達成同意,但行動上不得不為女兒“控制病痛”考慮。近期妻子已在關注臨終關懷方面的訊息,有時我們也會因為這些事情吵架,何嘗不知道彼此是多麼的不捨。
在一次溝通時,女兒說了一句:“我不怕死,只怕留有遺憾”,這也是我需要完成的事情。住院期間,女兒常會想下樓走走,不管多晚我都答應她。女兒會說,“病什麼時候才能好,不想住院”。
住院期間偷跑出來逛馬路
治療期間遇過的困難與思考
1、第一個困難就是確診:女兒出現間歇疼痛時,找過民間大夫、社群門診、廣州兒童醫院、佛山醫院等,均沒有醫生能夠提醒我們,做一個正確的檢查。即便在兒童醫院做了胸腔B超卻錯過了腹部B超。最後因發燒住進了佛山南海區人民醫院,醫生建議做CT全面檢查,才得到了正確的診斷。
“誤診”不僅僅是醫生也是家長的責任,尤其是當下醫生迫於壓力不敢多開檢查單,所以家長們更應透過掌握兒童醫療基礎知識,形成較嚴謹的兒童疾病檢查意識,不能過於依賴醫生,可以向醫生提出更有保障的兒童疾病檢查需求,一般醫生都不會拒絕。
2、選擇醫院和選擇醫生:知道真實病情後,可以先透過網際網路搜尋(切勿聽取一些平臺廣告),相對不易出錯的選擇一般會是:一線大城市、省會城市專業醫院的兒童腫瘤科。醫院選對了,掛號就不必固執地搶專家號,同一個科室的不同醫生一般都能給出相同的治療方案。同時要想辦法加入病友群,可以諮詢病友哪家醫院更合適。這樣可以規避一些問題,例如:某醫院患兒活檢時直接進行切除手術,術後沒有儘快接化療導致惡化。還有的分期不準確,導致用藥不恰當,影響治療效果。這類治療問題是很難被發現,也很難追責,所以建議要找到相同病種的病友群體,邊問邊學,即時避坑。
3、家長心理最崩潰的時間段一般是:在確診後到首次正式治療前,最好不要讓一個監護人獨自承受,即便上班再忙,路途再遠,建議2個以上家人共同陪伴。我永遠忘不了:和我同一時期,有一位獨自在醫院等待兒子治療的年輕媽媽,回到城中村出租屋後跳下了天台,她一直認為是自己害了兒子。
4、醫保報銷問題:這是家長需要學習的硬核知識,孩子在當地購買居民醫保+轉院證明+門特申請+其他援助,一般情況下是懂得越早,省得越多。
5、為化療後的危險情況做準備:找到住所附近可以為兒童化療輸血的醫院,提前與科室醫生溝通好,避免混入普通兒科感染病房,為緊急情況做準備(輸血、輸板、抗菌等),避免在孩子血象差或發高燒的時候慌忙找醫院,不少孩子因為血小板個位數、重度感染等原因而生命垂危。日常護理注意事項均可在網路上找到方法,家庭科學護理也很重要。
6、發病原因:這個問題雖沒有科學答案,但在每個家長心裡或許都藏著一個答案。而我內心認為女兒病因起於這幾個方面:A、先天體質較弱,易感冒,易大汗。B、新房裝修,且女兒1歲至2歲期間居住新房長達2年。裝修大量使用板式櫃子(E1級)、牆布等甲醛超標機率較高的材料。C、新車塑膠:女兒從出生開始就坐上了我的新車,新車還有塑膠腳墊等裝飾物,也是甲醛超標機率較高的場所,且女兒有長時間接觸。也許不少罕見病因先天而起,我個人強烈呼籲大家注意居家裝飾用材,汽車內飾等問題,保障孩子健康的成長空間。
裝修施工板式傢俱、木地板、牆布
未來的希望
1、許多兒童實體腫瘤相比白血病更加難治,希望兒童腫瘤疾病能像白血病一樣得到更多關注和資源支援,國家政策能有效指導,藥企積極研發,醫保能納入更多兒童罕見病救命藥品,兒童腫瘤病房可以不再擁擠。
2、希望國家有關部門能夠提高家居建材環保安全標準,落實環保監察,避免讓甲醛產品走進新家,我國司法案件從未有因新房裝修甲醛超標與兒童癌症的賠償的案件,希望能有家居甲醛司法案例警示更多家居建材企業依法經營。從源頭保障兒童居家健康。
3、大小醫院之間治療水平存在巨大差距,希望社群醫院、門診醫生能夠全面掌握重大疾病診斷方法,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孩子健康長大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希望家長們少些抽菸,多些監護,更全面學習兒童健康與安全的知識,科學守護孩子們健康成長。
4、感謝越來越多像向日葵兒童一樣的公益組織、愛心人士,科普兒童健康、兒童安全相關的知識,援助大病兒童,希望大家都越來越好。
一位父親的求助
期待奇蹟:
如果您有關於神經母細胞瘤最新的方案和新藥訊息,請聯絡我,我把詳細病歷發給您。願能得到更多治療機會。
感謝大家的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