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howSpeed中國行火爆!隨行翻譯不妥翻譯引爭議!讓我們用適當的語言,做好中國文化的傳播者!

iShowSpeed這次中國行的翻譯引起了很多爭議,尤其是在中英文化差異和表達習慣上的誤解,確實出現了多起翻譯不當的案例,導致了誤解和爭議。
iShowSpeed中國行不恰當翻譯彙總
💇‍♂️ 理髮店事件(Hair Salon Incident)
場景背景:iShowSpeed 在北京一家理髮店詢問能否修剪他的 dreadlocks(髒辮)。
💬 理髮師原話(Original):“這不太容易。”
❌ 翻譯(Translation):“他們覺得你的頭髮太亂了,不想剪。”
✅ 正確表達建議(Suggested Translation):
“They think it’s a bit difficult to handle your hairstyle.”
🔍 關鍵詞問題:
“messy hair” 聽起來像是 judgmental(帶有批評性) 的詞彙。
實際上理髮師的意思更偏向 “technical difficulty” 而非 “disapproval”。
💬 “Chick” 用詞不當(Inappropriate Use of "Chick")
場景背景:翻譯問 Speed 是否想在中國找個 “chick”。
❌ 問句原文:“Do you want to find a chick in China?”
❗ “Chick” 是對女性的 俚語(slang),在現代語境下有點 sexist(性別歧視傾向)。
✅ 推薦替換詞:
“a girlfriend”(女朋友)更中性溫和;
“a partner” 更為尊重和 inclusive。
 🙉 粉絲行為評論(Comment on Fans)
場景背景:翻譯說:“你的粉絲太嚇人了,像動物一樣尖叫。”
❌ 原翻譯(Inaccurate translation):
“Your fans are scary, they scream like animals, it’s not normal.”
✅ 更適合的表達(Respectful alternative):
“Your fans are super enthusiastic! Their energy is crazy!”
🔍 問題點(Why it’s rude):
“like animals” 在英語中有明顯的 貶義(derogatory meaning)。
“not normal” 聽起來像是批評,而非描述。
🧠 提醒:“crazy” 在形容粉絲時需謹慎使用,儘量加上正面情感修飾,比如:
  • “crazy passionate”
  • “insanely excited”
🎵 “那個” 歌詞誤解(Misunderstanding of “Nèi gè”)
背景:播放了《陽光彩虹小白馬》,歌詞中頻繁出現“那個(nèi gè)”。
❗ 英文聽眾誤以為是在說 N-word(種族歧視詞)。
✅ 應提前說明(Pre-empt misunderstanding):
“This is a common Chinese filler word, like ‘um’ or ‘that one’.”
📢 文化點 Culture Tip:中文口語中,“那個”是停頓語(filler word),但音似英文敏感詞,必須在跨文化場合中加以解釋,避免誤解。
🥋 功夫學校付款事件(Kung Fu School Gift Incident)
背景:Speed 學功夫後,試圖支付費用表達感激。
💬 師傅原意:“中美是朋友,不收朋友的錢。”
❌ 翻譯為:“政府已經付過錢了。”
✅ 正確傳達應為:
“As friends from China and the U.S., we don’t charge friends. You can just bring some candy for the kids.”
🔍 翻譯問題關鍵詞:
將“友情 gesture”翻成“government payment”,會讓人情味(personal kindness)變成制度化(bureaucratic),失去本意。
這些案例凸顯了跨文化交流中準確翻譯和文化敏感性的重要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直譯可能導致誤解,翻譯者需要充分理解雙方文化,以確保交流的準確和尊重。
有些看似“正常”的詞彙,在外國人的耳朵裡其實非常 rude 或 offensive,下面我整理了一些中英文之間容易踩雷、需要特別注意的詞語或表達👇
⚠️ 在英國要小心使用的詞彙和表達
 “你胖了” / “你瘦了”
❌ You got fat / You lost weight
✅ 建議說:“You look well!” 或 “You look great!”
👉 在英國評論別人身材屬於非常私人的事,說“fat”幾乎等同於罵人。
 “你結婚了嗎?” / “你多大了?”
❌ “Are you married?” / “How old are you?”
✅ 更自然的方式是聊興趣或生活,比如:“What do you do in your free time?”👉 問婚姻和年齡可能會被認為是侵犯隱私或不禮貌。
“你會中文嗎?” 對著外國人說
❌ “Do you speak Chinese?”(尤其是當別人是亞洲面孔時)
✅ 如果對方主動表現出會講中文,可以再問,否則容易被誤解為“偏見”。
“Where are you from? You don’t look British.”
❌ 暗示別人不是“真正的英國人”會讓對方感到被排斥。
✅ 更尊重的問法是:“Did you grow up around here?”
“What do you do?”(工作)
雖然這在英語中很常見,但初次見面就問也可能讓人不太舒服。建議加點鋪墊,比如:
“Do you mind me asking what you do for a living?”
F-words, B-words, C-words
像 “f***”, “b****”, “c***” 這些詞,在某些美國網路文化中可能“習以為常”,但在英國正式場合、尤其是與不熟的人聊天時,非常 rude!
從 iShowSpeed 中國行的事件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哪怕是一兩個詞語的選擇失當,也可能引發誤會甚至爭議。對於翻譯者、內容創作者,甚至是品牌出海團隊來說,理解彼此文化中的敏感點、表達習慣與情緒語氣,是基本功也是必修課。
翻譯不只是“會說”,而是“會換位思考”。真正優秀的跨文化表達,是讓彼此聽得懂,更聽得舒服。作為留學生,讓我們一起用準確適當的語言,做好中國文化的傳播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