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金觀平:強化底線思維做好經濟工作

金觀平編輯徐蕾潔(見習)
來源經濟日報(ID:jjrbwx)
頭圖來源|AI生成
近期,貿易保護主義升溫引發外部環境急劇變化,世界經濟不確定性加大,我國外貿領域承壓。日前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作出重要部署,要求“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紮實做好經濟工作”,以進一步穩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基礎,應對外部衝擊。
強化底線思維,就是要防範最壞的可能,力爭最好的結果,提前研判形勢、做足準備,把主動權牢牢攥在自己手裡。眼下,在關稅戰、貿易戰衝擊下,國際經濟難言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已將2025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從1月份的3.3%下調至2.8%,貿易增速預期從3.2%下調至1.7%。我國外需面臨放緩風險,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或將受到影響。
正視外部壓力,也要認清發展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完備的工業體系、開放的創新生態等,都是我們應對外部變化的底氣。特別是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交出“超預期”答卷,GDP同比增速達5.4%,生產需求指標加快回升,延續了去年以來穩中向好的態勢,從側面反映出在外需變動加劇的情況下擴大內需的重要意義。主動應變,就要更加充分發揮內需的主動力和穩定錨作用。
面對複雜形勢,必須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做到“手中有牌、心中有數”。要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部署,下好宏觀政策的先手棋、打好深化改革開放的主動仗,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備無患、遇事不慌,才能在危機中孕育新機。
應對短期性、週期性問題,要在政策工具箱中留足“後手”。與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加緊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意在推動政策靠前發力。今年以來,超長期特別國債“開閘”、地方債券發行提速,政策落地節奏加快。一些新“工具包”即將出臺,比如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援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聚焦於政策的結構性,助企融資、紓困更加精準。增量儲備政策應因時而動,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形成整套“組合拳”。
應對長期性、持續性問題,要向改革要動力、向開放要活力。進一步激發企業內生動能,呼喚更加公平、透明、統一的市場環境;進一步引入發展“活水”、拓展外部空間,離不開有序擴大自主開放。近日,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釋出,與2018年的首版清單相比,事項壓減約30%;服務業擴大開放再提速,電信、醫療、金融等領域對外資開放力度之大,備受矚目。統籌推進深層次改革和高水平開放,破解更多體制機制障礙,增強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才能開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任憑亂雲飛渡,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始終是我國化被動為主動、變壓力為動力的戰略選擇。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既是我國的破局之道,也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穩定性和確定性。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王怡潔  審校:姜辰雨製作:曹冰穎(實習)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看更多大佬觀點和幕後故事
[ 推薦閱讀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