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4.8%,其中一季度增長5.3%,二季度增長4.7%,三季度增長4.6%,呈現逐季回落的態勢。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加力推出增量政策。在一攬子增量政策作用下,市場預期明顯改善,房地產交易更趨活躍,四季度經濟在向上修復,全年有望實現5%左右的增長目標。
展望2025年,外部形勢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國經濟執行面臨有效需求不足、房地產市場仍在深度調整、居民消費相對疲弱、企業盈利狀況不佳等困難。2025年要推動經濟平穩增長,需要宏觀政策加力,也需要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來對沖外部壓力、提振市場預期、釋放經濟增長潛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做好2025年經濟工作,要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如何看待2025年經濟執行狀況?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如何惠民生、促消費?如何拓展央行宏觀審慎與金融穩定的功能?如何有效提振消費?如何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哪些重點改革事項有望落地見效?帶著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

2025年經濟有望平穩增長5%左右
劉元春:2024年經濟執行有所波動,但是總體平穩,能實現全年5%左右的增長目標。
首先,經濟執行呈現出不少亮點。儘管外部環境日益複雜,但是中國產品依然有很強的競爭力,2024年1-11月份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同比增長5.4%。我國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仍在蓬勃發展,相關行業的增加值和投資表現都比較好。
當然,經濟執行也面臨一定困難和挑戰。外部環境在變化,尤其是美國大選落定後,相關戰略調整可能會對全球經濟和資本流動帶來影響,對預期造成衝擊,並引發一些風險。房地產行業還在深度調整中,持續給中國經濟帶來壓力。另外,需要高度關注“內卷式”競爭,經濟迴圈上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但是,我們也看到,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要加大逆週期調控,圍繞加大逆週期調節、提振資本市場信心、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等方面出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這是對中國經濟內在邏輯進行全面梳理後,瞄準主要矛盾的精準施策。
當前經濟執行的主要矛盾是總需求不足,因此將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來穩增長作為統領落腳點。樓市股市作為穩增長、穩預期的基本條件,被重點納入到新的政策框架中。針對財政貨幣政策進行了系列創新,比如創設了穩樓市穩股市的新工具。一攬子政策作用下,市場信心得以提振,房地產交易更趨活躍,四季度經濟在回穩向好。
劉元春: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複雜嚴峻形勢,2025年加大了政策對沖力度。隨著超常規逆週期調節的推進,預計全年經濟能保持相對穩定,呈現“前低後穩”的態勢。
2025年要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大力提振居民消費,預計消費會進一步恢復。受外部環境影響,2025年出口增速會有所回落,但是隨著中國貿易進一步多元化、穩外貿政策的推出等,出口回落的幅度預計在可控範圍內。影響2025年經濟走勢很重要的因素,還在於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的節奏,也取決於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態勢。
總體來看,2025年經濟能保持穩定,過程可能有點艱難,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在5%左右,名義GDP會有明顯回升,市場主體對寬鬆政策的獲得感會明顯提升。

推動社會建設促進經濟財政良性迴圈
劉元春:透過加大財政惠民生投入,來增加重點群體收入,提升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群體的消費,這個提振消費的路徑是很清晰的,也是可持續的。
我國消費較為低迷,核心在於收入分配、在於社會保障安全網建設相對滯後——透過提高重點群體社會保障水平,有助於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結構。提高養老金等民生保障標準,必然帶動財政支出規模的持續擴大,但是要從動態辯證的角度來看,要從推動“社會保障安全網建設”和“經濟財政發展”實現良性互動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當前,需要打破社會建設不足使得收入分配惡化,進而導致消費低迷、經濟增速下滑、財政收入增速下降,使得赤字進一步提升、社會建設進一步虛化的惡性迴圈。加大財政民生投入,推動社會建設達到合適的水平,有助於提升消費比重,進而解決有效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的狀況,提升中國宏觀經濟執行效率,提升財政造血能力,促進社會保障安全網和經濟財政體系實現良性互動。
劉元春:貨幣供應量和社融規模要與GDP實際增速、物價預期目標相匹配,來實現保持流動性充裕,以及實現對價格預期的引導。2025年GDP增速預計在5%左右,更需要推動2025年名義GDP增速超過5%,即GDP平減指數轉正,物價回升是監測宏觀政策顯效、經濟回暖的重要指標。其中,貨幣政策需要在價格預期上下更大力氣。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意味著在名義GDP增速的基礎上可以有適當的提高,2025年社會融資規模和M2的增速可達到8%左右。
探索拓展央行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其實在2024年已經有所嘗試。央行推出的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再貸款兩項創新工具,開啟了央行間接進行資產購買以恢復市場流動性,以及關注金融市場資產定價的職能。從實踐來看,效果很不錯。
未來要進一步探索央行宏觀審慎和金融穩定功能,不排除央行可能類似歐美國家那樣直接入市購買資產,給市場注入流動性,或者對一些扭曲或恐慌行為進行糾偏。2025年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市場的波動性可能會加大,可以透過貨幣政策工具的創新,來維護金融市場的穩定。

提振消費
需改善居民資產負債表、收入及預期
劉元春:經過2024年的調整,我們已經充分認識到消費是個慢變數,是資產負債表、收入、未來預期等的綜合產物,不是靠簡單的消費刺激政策就能有效帶動。當前一線城市消費疲軟,需要關注白領階層資產負債表狀況,需要關注樓市股市對中等收入群體消費信心的影響。
決策層其實給出了應對消費疲軟的科學之策:
第一,就是透過穩住樓市股市來穩定居民的資產負債表、穩定市場預期,以此來穩住消費。第二,透過惠民生,即提高養老金、提高醫保補助標準、提高助學金標準等,來加強社會保障安全網建設,推動未來可持續收入的增長,提升邊際消費傾向高的群體的消費。第三,透過消費專項行動,加大對“兩新”工作的支援,加大短期消費刺激力度。
透過這三個層面的政策,能夠有效地解決消費疲軟的狀況,預計2025年消費會有明顯好轉。
2025年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強調要提高投資效益。目前,針對投資效益下降的現象,其實已經在採取一些結構性的措施,比如加強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提升上市公司投資效益;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國有經濟佈局最佳化和結構調整;在基建投資方面,也在最佳化調整投資方向,加大對“兩重”專案的支援;還在推出新一輪成本控制行動,推動降低物流成本等,來遏制投資收益下滑的態勢。
劉元春:2024年為了推動房地產止跌回穩,已經出臺了一系列的舉措,包括放開放寬限購、降低首付比例和房貸利率、支援房地產“白名單”專案融資、降低房地產交易稅費等,目前一線城市房價在逐步回穩、二線城市二手房交易在放量、頭部企業流動性趨於穩定,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止跌回穩的跡象。當然,還需要持續推動二三線城市房價回穩、一手房交易回暖、降低房地產庫存等,這樣才能實現房地產市場的全面回穩。
因此,2025年穩樓市政策還需要進一步加力:
第一,進一步放鬆需求端的約束,降低購房成本,包括降低契稅、降低房貸利率等。第二,加強對頭部開發商的流動性管理,要從關注“專案融資”擴充套件到對“企業融資”的關注,防止“爆雷”事件影響市場信心。第三,政府要加力收儲土地和存量商品房,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釋放相關住房需求,穩定房地產投資。
在穩樓市政策持續加力的基礎上,2025年房地產市場有望實現觸底回穩,一些引數轉正是可以期待的。
劉元春:透過推進重點領域改革,來穩定預期、提振信心,是2025年的一項重要工作。中央經濟工作對此進行了部署,分別是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法;開展規範涉企執法專項行動;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財力等。
這些改革都非常關鍵,對於擴大民企投資空間、防止地方政府行為變異、降低經濟執行成本、改善市場預期等都有積極作用。要推動實現2025年經濟穩定增長,需要加大穩增長政策力度和推進標誌性改革落地相互配合。

我們的原創研究產品序列“CF40研究"已在微信小程式端正式上線。訂閱“CF40研究”,您將暢享全年無間斷原創報告、視聽服務、精品圖書贈閱、會員專享主題活動等線上線下超值權益組合。加入我們,開啟這場新知之旅吧!




版面編輯:瑟瑟|責任編輯:瑟瑟
視覺:李盼 東子
監製:李俊虎 潘潘
來源:21財經 | 記者:周瀟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