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來,在嚴監管趨勢下,券商撤否率明顯升高,“投行一哥”中信證券也不例外。

年內25家IPO專案終止
6月19日,深交所網站顯示,中信證券保薦的上海熙華檢測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熙華檢測)撤回IPO,歷時近一年的創業板IPO之路正式終止。
而僅在2天前,中信證券保薦的江西省江銅銅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元航材(營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才剛剛撤回IPO。
根據深藍財經梳理,今年以來,中信證券深交所終止專案已達17家,上交所終止專案達8家,年內合計25家公司IPO終止,均主要為主動申請撤回。
尤其進入6月以來,中信證券主動撤回的IPO專案明顯增多,截至6月19日,已有7家公司撤回終止,一家公司終止註冊。
另外,目前中信證券深市和滬市分別有27家、26家公司處於中止狀態,IPO程序明顯延緩。
截至目前,年內中信證券註冊成功的IPO專案寥寥無幾,深市方面僅有2家公司註冊生效,分別是蘇州珂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宏石雷射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滬市方面同樣是2家公司註冊生效,分別是浙江眾鑫環保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力聚熱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這4家公司仍未上市。

投行業務收入大降
一直以來,投行業務是中信證券的優勢業務,如今卻遭受嚴重衝擊,折射出IPO監管環境鉅變。
自證監會主席吳清上任以來,釋出多項政策檔案,明確要嚴把擬上市企業申報質量,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新“國九條”中明確將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等情形納入發行上市負面清單,從嚴監管分拆上市等。
截至目前,滬市已有91家IPO專案終止,深市有99家終止,合計190家,涉及多家券商,成為行業的共同陣痛,其中中信證券終止專案佔比達到了13%。
受此影響,2024年第一季度,中信證券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為8.69億元,而去年同期為19.8億元,同比大幅下滑56.11%。
2022年,中信證券的IPO專案數量較2021年下滑14.70%至58個,而2023年同比再次減少41.38%,承銷規模也大幅縮水66.6%。從2024年至今的業務表現來預計,今年繼續大幅縮水幾成定局。
壓力之下,中信證券把寒氣傳遞給了員工。
今年4月,介面新聞報道,中信證券對100多名總部投行股權業務人員實施了調崗,旨在緩解IPO速度放緩帶來的人員壓力。調崗並未導致薪酬變化,但中信證券已開始實行末位淘汰制度。如果考核連續不達標,可能會面臨降薪甚至被勸退。

監管處罰紛至沓來
相比投行業務下滑,中信證券保薦質量引起更大輿論關注,不少專案被質疑“帶病上陣”。
例如,認養一頭牛曾被證監會發布近1.5萬字長文問詢。證監會對該公司提出了48問,內容涵蓋奶源建設、銷售費用高等,甚至還直接被問及是否涉及傳銷。
3月22日,深交所公告稱,因聯綱光電及其保薦人中信證券回覆問詢函的內容不夠清晰、所涉問題未充分說明,決定對中信證券啟動現場督導,進一步壓實保薦人的“看門人”責任。4月份,中信證券因為中核鈦白事件被立案調查,再度成為監管重點關注物件。
此外,今年以來,中信證券投行部門因執業質量已收到多張罰單。
1月,因恆逸石化可轉債專案業績變臉,中信證券被出具警示函,兩名保代被監管談話。4月,因在保薦方大智源IPO的過程中存在違規,深交所對中信證券下發監管函。5月,因在泉為科技IPO持續督導過程中存在違規,廣東證監局對中信證券及保兩名保代出具警示函。
近日,中信證券又捲入科創板造假上市公司慧辰股份虛假陳述案,與慧辰股份、審計機構普華永道一起被股民推上被告席。
此前證監會查明,慧辰股份2020年7月13日披露的上市招股說明書,以及上市後披露的2020年至2022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其中,2020年虛增利潤高達6096.16萬元。
中信證券作為慧辰股份2020年上市時的保薦機構,拿到的承銷保薦費用為5381.86萬元。然而,在保薦階段未能發現該公司財務報告中存在的問題。

結語
投行業務面臨壓力之際,5月24日,中信證券公告,擔任8年總經理的楊明輝到齡退休,由董事長張佑君暫代總經理一職。
數月前,楊明輝在回答關於“嚴監嚴管”要求下投行業務的發展思路時表示,相關監管舉措有利於進一步推動證券公司投行業務歸位盡責,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有助於有效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淨化資本市場發展生態,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
新的班子下,中信證券如何穩住投行業務,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