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頭部律所,湧向這個全球第四大市場

作者 | 王婧雨
來源 | 智合研究院
內地企業湧向港股
港股市場在經歷了多年的起伏後,迎來了持續的上升期。
香港交易所在官網釋出的2024年“資本市場回顧”中,用“成果豐碩”定義全年的港股市場,在市場成交量屢創新高的同時,港股以112.36億美元的IPO募資總額躍居全球第四,較2023年的低迷表現實現顯著反彈。
強勁復甦勢頭延續至2025年一季度,迎來近幾年最佳開局表現。資料顯示,一季度共有15家企業成功登陸港交所,集資額高達177億港元,同比激增近三倍,不僅捍衛了募資額全球第四的寶座,也創下自2021年以來第一季度的最高紀錄。
這一成績不僅得益於IPO數量同比增長25%,更得益於單筆交易規模的顯著提升。2025年一季度共有6個IPO專案集資額突破10億港元,推動平均交易規模同比飆升193%。
近年來,內地企業已成為香港資本市場的核心驅動力。據財聯社報道,截至3月31日,今年以來共有51家企業遞表。幾乎清一色為內地企業。
2024年全年來看,港股市場共迎來70家新上市公司,其中51家來自內地,佔比高達72.8%,美的集團(356.7億港元)、地平線(60.9億港元)、順豐控股(58.3億港元)等多支高募資額的大型新股發行,撐起了全年的募資總額。2023年,港股全年共68家透過首次公開發行方式上市,其中來自內地的企業達到65家,佔比達到92.6%。
然而,內地企業對港股的依賴並非偶然。在當前複雜的市場環境下,企業上市路徑正面臨多重收窄。一方面,A股IPO門檻提高、稽核週期延長,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另一方面,美國對中概股審查力度加大,赴美上市風險陡升。雙重壓力下,港股成為眾多企業的優先選擇。
此外,部分企業還面臨來自投資機構的退出壓力,對賭協議中的上市時間紅線成為懸在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A股行情的低迷迫使企業調整策略,轉而透過併購或港股IPO滿足協議要求。在此背景下,原本計劃在其他市場上市的企業不得不重新佈局,將目光投向港股。
例如,曾於2022年擬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新茶飲蜜雪冰城母公司蜜雪集團於今年3月3日正式在港股上市,成為港股市場今年募資額最大的IPO;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曾申報滬主機板未遂,並於今年初宣佈“轉戰”港股IPO;曾兩度闖關A股IPO未果的珠寶品牌週六福,也於今年2月28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申請,再次向資本市場發起衝刺。
境內境外律師競爭格局相反
隨著港股市場的持續升溫,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熱情高漲,眾多內地律所也紛紛走向香港法律服務市場。
據wind資料統計,2024年度,共27家內地律所為企業港股IPO提供境內律師服務。從2024年的境內律師競爭來看,紅圈所具備顯著優勢,包攬了2024年港股IPO境內律所的前五,合計佔據了半數市場份額。
2024年港股IPO境內法律顧問排行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與境內市場的高集中度格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境外律師服務市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生態。據wind統計,2024年全年有近百家律所為企業港股IPO提供了境外律師服務,其競爭更為分散。
以高偉紳、邁普達、美邁斯為代表的國際律所穩居第一梯隊,其中高偉紳以15單業務量領跑,但前三甲市佔率分別為6.47%、5.60%、3.88%,通商與香港周俊軒律所聯營方式斬獲7單,位列第九,此外,金杜、天元、競天公誠、方達、嘉源等內地律所也在一眾外資所中脫穎而出,佔據了超過1%的市場份額。
2024年港股IPO境外法律顧問排行(前26)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從2025年第一季度的資料來看,頭部律所的競爭力持續鞏固,競天公誠以6單承辦量登頂榜首,通商以5單緊隨其後,兩家機構合計包攬當季35.48%的市場。
2025年一季度港股IPO境內法律顧問排行
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境外律師市場中,共有38家律所參與了港股IPO專案的法律服務。其中,金杜律所以3個專案在一眾外資律所中表現突出,分別擔任了宜賓銀行和舒寶國際的券商香港律師、賽目科技的國際制裁法律顧問,抓住了內地企業加速出海的市場機遇。
2025年一季度港股IPO境外法律顧問排行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這種“境內頭部競爭、境外混戰突圍”的律所格局,恰與監管層持續釋放的制度紅利形成共振效應。當金杜、競天公誠等中資律所借力跨境協作模式斬獲境外業務時,港股市場的基礎設施改革已悄然鋪開,為更洶湧的資本浪潮開啟閘門。
政策利好加碼,“A+H”迎上市潮
港股市場曾因“估值折價率高”“解禁即大跌”“缺乏流動性”等原因被貼上“價值低配”標籤,現如今成為企業融資聚集地,在政策與外部機遇的催動下,市場熱度不斷提升。
2025年一季度,恒生指數累漲逾15%。由於科技資產迎來價值重估,恒生科技指數更是飆升近21%,恒指和恆科的表現領跑全球股市。
同時,一季度DeepSeek等高科技產業的技術突破及人民幣資產吸引力提升,也促使海外資金持續流入港股市場,港股的多數上市公司估值修復,日均成交金額急升,港股市場人氣及熱度大幅回升。
在市場的熱度背後,也離不開政策利好的加持。一方面,2023年以來,中國央行、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透過多項政策支援企業赴港上市,包括《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關於強化金融支援舉措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通知》、《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等。簡化了上市流程,提升了透明度,拓寬了融資渠道,鼓勵企業在合規前提下加速國際化發展。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有關部門有望加大對企業境外上市的政策支援力度。其中,境外上市備案管理質效將進一步提升,為企業境外上市提供更加透明、高效、可預期的監管環境。
另一方面,港交所也正持續最佳化上市制度吸引企業。為了吸引更多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港交所在提升市場效率和流動性方面作出一系列改革,不僅為企業提供了豐富的上市標準,並且進一步最佳化政策,加速企業港股IPO稽核流程,包括最佳化上市稽核機制、批准實施惡劣天氣交易等措施。
2024年10月18日,中國香港證監會與聯交所釋出《有關最佳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的聯合宣告》,使流程時間更清晰明確,提升整體申請流程透明度,增強市場信心,特別是對合資格A股公司推出了快速審批時間表。
因此,在政策利好催動下,香港資本市場也吸引了眾多A股企業,透過“A+H”方式擬港股上市的企業數量持續增加。4月以來,兆威機電、東鵬飲料、三一重工、中偉股份紛紛發公告稱,擬在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
不僅如此,2025年初以來,新能源、半導體、消費等多個領域的龍頭企業紛紛選擇港股作為第二上市地,其中包括:寧德時代、先導智慧、賽力斯為代表的新能源巨頭,以及納芯微、傑華特微電子等半導體領軍企業,三隻松鼠、赤峰黃金、東鵬飲料等A股消費龍頭等。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在接受《證券日報》採訪時表示,“A+H”上市企業需兩地法律監管差異挑戰。企業可建立符合兩地法規的內部合規體系,加強與兩地監管機構溝通,及時瞭解政策變化,保障運營穩定。
換句話說,企業赴港上市步伐加快,也為律所出海帶來了新的業務增長點。並且港股IPO的分工較A股IPO更細緻,中資律所有望在蓬勃發展的港股市場中,透過專業化、差異化策略,切入更多的國際市場。
以寧德時代赴港上市為例,通力和澄明則正分別擔任發行人及其保薦人的中國律師,而凱易和年利達則分別為發行人及保薦人提供香港和美國法服務。在“A+H”兩地上市的赤峰黃金案例中,歐華和天元分別擔任發行人的國際法律顧問及中國法律顧問,REM Law Consultancy及智闊法律則就迦納、寮國法律為赤峰黃金提供專業服務。
本文作者
王婧雨
智合研究院中級研究員,關注法律服務市場及法律科技
政策東風已至
當內地企業扎堆赴港敲鐘
紅圈所搶佔港股半壁江山
此刻入局,不拼價格戰,只打價值牌
五一香港行·即將截止銷售
在離岸樞紐與雙法系交匯處
解鎖港股IPO/跨境合規破局密碼
關注智合
和百萬法律人同行
責編 / 吳夢奇Scott編輯 / 顧文倩Aro
分類 / 原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