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不是美國!澳洲人痛斥餐廳文化:我們不需要這種負擔!

“不給小費還被質問?”

墨爾本食客怒懟:這是澳洲,不是美國!

在澳洲,吃完飯結賬後說一句“謝謝”就走人,是多數人的習慣。但最近,一名墨爾本食客在Reddit上講述了她的一次就餐經歷,卻引發了大規模的討論——原因是一家餐廳竟“當面質問”她為什麼不給小費。

“你為什麼不留下小費?”

這位女性顧客表示,她上週光顧了South Yarra的一家知名餐廳,食物和服務都還算不錯。然而在結賬時,原本愉快的用餐體驗被徹底打破。她寫道:
“服務員直接看著我,問了一句:‘你為什麼不留點小費?’完全不是那種輕描淡寫的語氣,而是直白地問出口,現場氣氛一度陷入尷尬。”

她回憶,服務員提出這句話後,還沉默片刻盯著她看,似乎在等待她掏出點什麼,整個人的肢體語言都在釋放一個訊號:“你是不是忘了什麼?”
而這位顧客並不是不懂餐飲行業的運作。她坦言自己有十年餐飲從業經驗,更清楚小費在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
“這是澳洲,不是美國!我們有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顧客不應該被道德綁架著去給小費。”

“強推小費”成新趨勢?

她的帖子還提到,許多墨爾本的咖啡館和餐廳如今都啟用了iPad結賬系統。顧客在結賬時常常會自動彈出“15%、20%、25%小費”選項,甚至在購買外帶咖啡時也如此。

“現在就連不留小費都會被翻白眼。要是你的商業模式非靠小費養活員工,那或許你該重新定價,而不是將壓力轉嫁給顧客。”
她強調,自己不會留下小費,以後也不會。她支援合理消費、尊重服務人員,但反對將小費當作“強制性支付”。

網友熱議:這不是澳洲的樣子

這篇帖子很快引發大量討論,網友紛紛在評論區傾訴自己的經歷。
一名網友寫道:
“我最愛看到那種收銀員直接在結賬機上點‘不留小費’,都不給我選擇的機會。”
還有人吐槽現在的餐飲附加費用越來越離譜:
“訂位費、信用卡手續費、節假日附加費,加完我根本掏不出更多了。”
也有餐飲業內部人員發聲:
“我們店老闆支付得起基本工資,小費只是錦上添花,從來沒人強迫顧客給。”
根據澳洲稅務局(ATO)規定,小費在法律上並不強制,任何店鋪都不能以小費為盈利手段。顧客若自願給出,金額通常在賬單的5%到10%。而且,小費屬於員工收入,需要如實申報和分配。

小費文化該不該在澳洲生根?

事實上,這並不是澳洲首次就“小費文化”引發爭議。澳洲與美國不同,餐飲行業職工受《公平工作法》保護,享有法定最低工資。因此,小費更像是一種額外“感謝”,而非工作報酬的一部分。
但隨著海外資本和經營理念的湧入,部分餐廳開始“借鑑”美式服務模式,逐步推動小費制度常態化,甚至讓顧客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默默“掏了腰包”。

有人支援小費文化,認為它鼓勵優質服務;但也有更多人呼籲:不要把一份日常的用餐體驗變成充滿經濟和心理壓力的交易。
澳洲的用餐文化本就以輕鬆、公平、透明著稱。不靠額外消費、沒有隱藏費用,是本地顧客多年形成的共識。如果小費變得“不得不給”,或許我們真該問一句:
“我們是在吃飯,還是在被默默加碼?”
你最近用餐時遇到過小費壓力嗎?歡迎留言說說你的故事。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