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滴滴開放日——司機體驗監督員評審會第一期活動在北京舉辦,滴滴邀請了司機代表、乘客代表、媒體代表、專家學者代表和律師代表共40人圍桌討論,圍繞“司機健康預防”和“場站作弊治理”兩個議題,希望徵集各方問題和意見,更好改善司機體驗。

滴滴開放日——司機體驗監督員評審會,其實就是兩個字,聽和說。聽,是充分了解網約車司機的想法、訴求。說是為了配合做,是讓想法、訴求,不斷變成網約車司機可感知、可獲得的切實保障。換個角度,就是建立雙向溝通機制,收集資訊、手裡意見與建議,傳遞平臺的策略,讓網約車司機、讓社會更加了解滴滴。
首先是傾聽。網約車平臺的治理策略、黑產作弊等議題,是會議討論的焦點。這些議題,不僅與市場一線情況緊密聯絡,而且涉及到利益分配、和司機乘客的感受。所以,這場開放日活動的目標,不僅僅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這就需要平臺加強與網約車司機的溝通,廣泛徵求意見,採集第一線資訊,動態融合司機對市場的感知。這有利於網約車平臺科學調整策略,避免不合理策略導致司機利益受損。當前,滴滴司機可以隨時提現的功能、預約單取消等功能和服務的改進,都是滴滴聽取司機意見的結果。而此次會議,一個任務就是聽取司機對場站作弊的建議。
聽完了就要講,透過講,可以幫助平臺“做”,完成一些具體的社會責任目標。
比如,此次的議題之一就是司機健康預防相關的話題。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但話說回來,人都是有惰性的,會忽略長遠的風險。針對司機的健康預防,平臺在上線了健康評測和心理評測;線下鋪設血壓測試儀,提供了三高及心腦血管疾病的就醫補貼。為防止長時間久坐和駕駛,滴滴在“疲勞駕駛”規則之外,還試點上線了“司機休息獎勵”。此外,透過音影片、軌跡、桔視一鍵求助等方式,及時識別司機訂單異常情況;為滴滴司機提供疾病保障類的產品“關懷寶”,救援撫慰金等幫扶。
這些措施與政策,不僅需要透過滴滴平臺自己去講,還需要透過這些司機代表的幫助,反覆宣導,才能成為每一位網約車司機關注自身健康的行動。比如,在開放日的會上就有司機師傅提到,很多網約車司機有顧慮,怕體檢之後,身體不達標,無法接單。這些來自一線的意見與反饋,就需要滴滴去傾聽和改進。
滴滴開放日——司機體驗監督員評審會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透過這些網約車司機代表,作為溝通的橋樑去連結更加廣大的網約車司機群體,傾聽更廣泛的意見,同時也讓平臺的策略被更廣泛的網約車司機群體熟知。
今年,“滴滴關愛人道救助”進一步升級,為遭遇重大疾病、事故、災難導致家庭困難的網約車司機及家庭,提供人道救助和關懷。滴滴還為受委屈的司機提供“順心補貼”。但這些政策,其實很多司機並不知道。會上,有網約車司機代表坦言,有一些話不敢在自己的自媒體影片裡講,因為任何幫平臺說話的影片,都會被粉絲罵。透過坦誠開放的溝通,也能促進平臺將“關愛救助”、“順心補貼”等舉措,透過這些網約車司機代表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網約車司機。

總之,這場司機體驗監督員評審會,體現了滴滴開放、傾聽的坦誠態度。評審會上有尖銳的問題,有平臺改進的彙報,也有專家的多元觀點和建議,平臺也在不斷地在“聽勸”中,持續進步。
從更大層面來看,滴滴的這些努力,也是在探索平臺與靈活就業者溝通的新形態、新模式。
任何行業,從業群體一多,人的能動性,就能衍生出各種或明或暗,或合法或灰色的“玩法”。比如,滴滴司機透過黑灰產的作弊行為。這一點對任何平臺經濟都成立,各類的平臺,都存在這種來自“黑灰產”導致的挑戰。在任何系統中,人都是帶來不確定性的因素,也是帶來創造性的因素。如何利用好人這個因素的積極性,抑制其負面性,是所有龐大系統都要面對的問題。
滴滴做出了自己的嘗試。網約車司機是一個龐大的群體,網約車是一個龐大的行業。這種規模性,必然會演化出很多新的事物。此次參與的司機代表,實際上,很大一部分人,就是司機自媒體博主。在新媒體技術的加持下,他們既是司機,又是短影片博主。他們成為司機的意見領袖,也成為一種代表網約車司機利益的意見表達系統。

現在,人們往往用生態來形容一個行業,就是指巨大的經濟體系中,往往會衍生出來新的市場主體,構成更復雜的分工合作關係,也使得整體經濟體系更健壯。滴滴主動傾聽他們的聲音,主動把他們納入滴滴這個龐大系統的執行中,實際上是把“意見表達系統”內化在了自己的日常經營之中。一方面,正如前面所說,可以提高資訊交流的效率;另一方面,也促進平臺和網約車司機之前的互動和理解。
自媒體博主是分散的,他們需要粉絲,由此,他們必須幫網約車司機說話,傳遞意見。同時,他們沒有強制力,不能對司機形成裹挾,避免了他們誤導司機。作為自媒體博主,他們自身也有經營性,既有網約車司機的身份,又有流量資本的身份,雙重效能帶來更多的客觀和理性。這就使得他們能成為一個很好的溝通橋樑。
從這個層面看,這場滴滴開放日所呈現的,是平臺經濟中勞動者權益保障的一個新探索。


熱文回顧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歡迎關注更多深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