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滴國際化業務在 14 個國家提供服務,日均貢獻超一千萬筆訂單。
文丨沈方偉
編輯丨管藝雯

我們瞭解到,滴滴目前正在海外推進兩個新動作,一是國內 App 上線海外聚合出行服務,滴滴透過開放接入運力服務方以及滴滴國際業務,聚合分發訂單,中國使用者在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柬埔寨和越南 8 個國家,也能使用滴滴打到 Grab、 Kakao T 等本地網約車;二是繼續深耕拉美市場,拓展即時配送業務,除了巴西等市場的商超食雜商家,未來也將給本地電商商家送貨。
“如果你在 8 億使用者上碰到瓶頸,那就國際化,就像突破第一宇宙速度一樣,從地球到太陽系,那裡有 60 億使用者。” 2018 年滴滴創始人程維在和我們對談時,曾這樣談及如何解決增長瓶頸。
滴滴是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較早嘗試出海的一家,2017 年正式組建海外業務團隊,到今天出海已經八年。當出海剛剛成為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的必選題時,滴滴已經在拉美、亞太、非洲共 14 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
據我們瞭解,滴滴國際目前覆蓋了三大業務:海外網約車業務已盈利,日均單量近千萬單;外賣業務在墨西哥做到了第一,市佔率 50% 以上;金融業務每年發放數億美元規模的貸款,位列拉美地區消費金融第一梯隊。
接近滴滴的人士告訴我們,滴滴外賣目前主要在墨西哥經營,按照滴滴早先的規劃,該業務虧損持續收窄,有望在未來 2 – 3 年內盈利。金融業務受此前擴張影響暫時處於虧損狀態,但也在穩步減虧,未來有望貢獻更多利潤。
滴滴曾在國內外都面臨激烈競爭,國內探索了多種業務,四處出擊,還在社群團購上投入了數百億元,海外曾在多個大市場積極擴張。上市震盪讓滴滴收斂了競爭邊界、調整燒錢換增長的粗放模式,休戰期間聚焦主業,反而穩固了自己的優勢。
滴滴國際業務:網約車日單量接近中國 1/3;金融利潤率最高;還要做即時配送
網約車:更靈活的打車形式、更便宜的價格撬開 Uber 的市場
按照滴滴 2024 年三季度財報披露的資料,滴滴國際業務在當季平均每天完成 1016 萬筆訂單。我們瞭解到,這當中約 95% 的訂單來自海外網約車業務,剩餘單量來自外賣和金融訂單 —— 每天接近一千萬的海外網約車訂單,差不多是中國出行業務的三分之一。
滴滴網約車目前在全球 14 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內部將它們分為四個主要區域,巴西、SSL(Spanish Speaking Latin-America,說西班牙語的拉美地區)、澳新、日本;其中巴西、SSL 中的墨西哥兩個市場貢獻了海外業務約九成的訂單。此外,滴滴還在埃及 8 個城市提供服務。

巴西、墨西哥作為拉美人口大國,是滴滴早年出海應對 Uber 競爭的主陣地。在巴西,滴滴依靠早先收購的 99 Taxis 品牌運營。墨西哥等 SSL 區域則由滴滴 DiDi Global 運營。日本、澳新則是滴滴佈局拉美后陸續拓展的新市場,目前單量規模較小,但能穩定貢獻利潤。
接近滴滴的人士告訴我們,巴西的市場格局較為穩定。SSL 區域中墨西哥可能會因為 inDrive 等當地競爭對手的衝擊需要適當加大投入。日本則被視作可開拓的潛在市場,如果 2025 年日本的網約車准入法規鬆動,滴滴將會重點投入。澳新雖然規模較小,但被視作穩定的利潤池和未來進軍發達國家市場的練兵場。
在上一個階段和 Uber 的競爭中,滴滴在巴西等國優先發力三四線城市做好快車業務,依靠比 Uber 更低的價格、更豐富的運力選項來錯位競爭。在巴西,滴滴比 Uber 更早上線兩輪摩托車業務,向司機收取的佣金更低,以此吸引了更多的司機供給,也更快實現了規模效應。今天,巴西和墨西哥網約車市場日均數百萬訂單中,摩托車承運的訂單規模依然位居前列。
海外網約車市場的供給與中國最大的差異是沒有服務商和全職司機,都是個體司機。滴滴不需要像中國市場這樣建設一套龐大的司機管理網路,平臺只承擔撮合職能。
在運營上,滴滴對司機採取搶單而非派單模式管理,允許司機根據個人偏好選擇訂單,在供需高峰期靈活調價,同時允許司乘雙方自主協商價格,讓司機獲得更高收入以留住運力。
除去從零開始建立支付設施和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產品,滴滴還解決了其他打車平臺此前沒處理好的司機安全問題 —— 拉美部分地區的社會治安狀況較差,惡性案件頻發,司機安全得不到保障,滴滴綜合考慮乘客過去打車經歷、是否首單、出發及目的地的地理位置等資訊,並進行乘客身份驗證、人臉識別等多種措施,向司機提供更多資訊供其判斷,降低接單的安全風險。
自 2021 年起,滴滴和 Uber 在拉美市場逐漸休戰。Uber 主要佔據中高階的專車產品,滴滴則守住低價的快車和兩輪車等業務。
我們瞭解到,海外網約車業務過去一年在絕大多數市場的目標都是如何提高應答率、完單率等質量指標,而非拓展單量規模。未來海外網約車業務被寄希望貢獻更多的利潤。早年,滴滴海外網約車的平均貨幣化率維持在 10% 附近,同期 Uber 的貨幣化率表現為 20% – 30%。近年來滴滴正在各國市場逐年提升貨幣化率,不斷接近 Uber。
外賣:在墨西哥做一個小美團,還要在拉美做即時配送
海外網約車業務起步後,滴滴自 2019 年起相繼拓展了外賣和金融業務。2018 年滴滴在國內放棄外賣業務後,一部分人員被派往海外繼續探索如何做外賣。
他們嘗試沿用網約車的開城思路 —— 從低線城市切入,試圖靠價效比取勝。這一經驗在缺乏競爭的墨西哥取得了成功,但在巴西面對強有力的本土競爭對手時失效。
在墨西哥,滴滴外賣與 Uber Eats 錯位競爭,依靠更低的餐品及配送價格,從使用者端拿下了半數以上的市場,五年內成長為當地最大外賣平臺。
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說,在站穩外賣市場後,滴滴開始複製美團的國內業務,比如送藥、送酒、送生鮮等,未來在墨西哥有做成小美團的可能性。目前,滴滴外賣在墨西哥覆蓋了超過 60 個主要城市,接入超 7 萬個商家,每天穩定配送 30 萬單以上。
在巴西,滴滴旗下的 99Food 面對的競爭對手是 2011 年起步、當地成立最早的外賣平臺 iFood,滴滴曾組建了上百人業務團隊負責外賣,試圖從三四線城市開始推廣,努力一年多僅拿下 5% 的市場份額,更早在巴西做外賣業務的 Uber Eats 也僅拿下 10% 左右的份額。
一位滴滴人士說,iFood 已經拿下巴西 80% 以上的市場份額,大小商家基本都已覆蓋。滴滴和 Uber 多次嘗試拓展麥當勞等頭部商家,談判都遭到 iFood 阻攔,後者以其絕對的市場影響力要求商家二選一。
滴滴和 Uber 都選擇不在巴西的外賣市場進一步投入資源,相繼於 2022、2023 年放棄餐飲外賣業務,僅保留面向超市商家的雜貨配送服務。
墨西哥外賣業務站穩腳跟後,滴滴開始陸續進入周邊的哥斯大黎加、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它們同為西語區國家,市場規模小,但沒有強對手,滴滴在可以用較低的成本拓展市場增量。
自沙特先後開出四城後,美團外賣海外版 Keeta 正在全球考察可開拓的新市場,拉美的墨西哥、巴西等人口大國是其潛在目標市場。
滴滴需要在現有的市場加速拓展外賣,以維繫其競爭力,同時還要考慮推出更多面向本土餐飲和電商的即時配送服務,這也意味著滴滴要探索新的方式去啃這塊硬骨頭。
金融:最順利,也最容易賺錢的業務
相較之下,金融業務是滴滴出海業務中最順利的一個。
早年滴滴進入拉美市場時,當地的基礎設施尚不完善,司乘間現金收付款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滴滴不得不成立國際支付業務部門,從零開始建設基礎設施。
隨著網約車業務進入更多拉美國家,滴滴國際支付業務獨立至 Fintech 板塊,從早年間的司乘收付款,到 2021 年開始重點發力消費金融,前後與多家銀行合作並收購當地金融科技公司。目前,滴滴海外金融主要業務為拉美數字金融,產品包括錢包、消費金融、信用卡。
據我們瞭解,消費金融業務正快速增長,從 2021 年到 2023 年,滴滴僅在墨西哥市場就發放了大約 500 萬筆貸款。目前,滴滴個人信貸業務在墨西哥的數字金融公司中位列第一梯隊,在拉美做到了前三名。這部分業務未來有望成為重要利潤來源。
拉美與中國市場相比,最大的差異是許多國家尚未建立起針對普通人的完善的信用和金融服務體系,而相當一部分使用者對資金有需求,他們缺乏可靠的資金獲取渠道,這讓消費金融業務在當地快速發展。
2021 年起,滴滴在墨西哥上線貸款業務,當地消費者可以申請 300 至 30000 比索(摺合人民幣 107 元 – 10752 元)的信用額度,滴滴貸款的月利息在 9% 左右,比當地一些民間借貸平臺利率更低。
此後,滴滴透過與當地金融機構合作,主動收購牌照和當地消費金融公司等方式拿到信用卡發行資質,墨西哥使用者第一次申請即可獲得 3000 比索(摺合約人民幣 1070 元)的額度。
我們瞭解到,滴滴金融業務未來會在拉美之外的其他地區繼續拓展,並跟隨網約車業務進入更多市場。
出海八年,滴滴如何選擇全球市場?
2015 年滴滴組建了 “反 Uber 聯盟”,先後投資 Lyft、Grab、Taxify 等多家海外出行公司。到 2017 年滴滴決定親自下場做業務,進入了除現有 14 個國家之外的更多市場,如俄羅斯、南非、哈薩克等國,還一度計劃向更多歐洲國家擴張。

一些市場原本被給予厚望,但在短暫試驗後被放棄。比如哈薩克、俄羅斯,滴滴早期對這些市場的判斷是雖然有本土強競爭對手,但滴滴可以靠充分的資源投入,更高的經營效率,分走一塊蛋糕。
2021 年中,上市震盪遭遇應用下架,滴滴在國內丟失了相當的市場份額,其國際化業務的節奏也被打亂,國際業務不得不裁員,同時在各個市場和業務線做了收縮。南非、俄羅斯等市場因為競爭難度高於預期,ROI 較低而陸續撤退。
我們瞭解到,滴滴海外網約車業務除日本可能因政策鬆動加大投入、埃及可能向中東海灣國家拓展,近期暫時沒有其他新的大規模開國計劃。
滴滴國際將聚焦提高已有國家的壁壘。目前,滴滴判斷接近 7 億人口的拉美市場依然有較大拓展空間。巴西和墨西哥 GDP 總量均在全球前 15 名,人均 GDP 與中國接近。受限於當地落後的道路和公共交通基礎設施,打車比中國市場更剛需,當地人有意願在出行上花更多的錢。
未來擴張中,滴滴判斷一些市場更適合用投資邏輯。滴滴與部分被投企業達成了投資競業協議,即企業接受滴滴投資後,滴滴將不再進入其市場同場競爭。最典型的就是東南亞,滴滴是當地打車平臺第一名 Grab 的股東,而且滴滴判斷東南亞整體格局破碎,僅當地團隊就需要組建 10 多個,成本較高。
對曾經進入又放棄的俄羅斯市場,滴滴判斷其營商環境較差,且市場需求沒有那麼強大,疊加俄烏戰爭等因素帶來的貨幣貶值和通脹問題,短期內也不適宜進入。
對歐美市場,滴滴在上一個階段的擴張中,曾希望從俄羅斯的網約車業務逐步向西拓展至歐洲國家,暫未考慮進軍美國。隨著 2022 年俄羅斯市場關閉業務,滴滴對是否進入歐美市場暫時持觀望狀態。
擺在滴滴和所有計劃出海的中國公司面前的是,除了中美兩個大市場,全球其他單一市場的規模都有限,即便把一個區域市場全部拿下,當地的人口規模、基礎設施水平等都決定了他們很難再複製中國市場的奇蹟,如何選擇全球市場、把握擴張節奏是他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題圖來源:Pexels
· F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