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波動極大,政策動作多,各類資訊繁雜,如何看清當前的財富機會和風險?點選上方【預約】按鈕,鎖定本週六晚7點黃漢城老師直播。
作者 | 布語
單機遊戲玩家們一覺醒來,瞳孔地震了。
騰訊遊戲,居然要收購育碧?就是那個開發了《刺客信條》系列、《全境封鎖》、《彩虹六號》等著名的3A遊戲大作的育碧。
據彭博社訊息,有“知情人士”透露,騰訊和育碧娛樂創始人吉列莫特(Guillemot) 家族正在考慮多種選擇,包括“可能收購這家法國影片遊戲開發商”。
要知道,總部設在法國的育碧(Ubisoft)堪稱是遊戲界的“豪門”:創立38年,曾是全球(除亞洲外)第三大獨立遊戲經銷商,手握眾多影視作品的開發版權,比如大名鼎鼎的《星球大戰》。
雖然騰訊和育碧方面都沒有正面回應傳聞,但考慮到騰訊目前持有育碧9.99%的股份,並且和育碧多年的“交情”,收購這事真有可能。
一時間,各大玩家社群吐槽梗四起,什麼”首充6元送暗夜袖刃“、”399元送刺客信條蘭陵王皮膚“之類。鵝廠遊戲的套路嘛,玩過的都懂。

不過,這場收購能否完成,可能還得看鵝廠有沒有意願,去收拾這個爛攤子。
畢竟,目前的育碧只能用三個字來形容:
爛完了。

育碧這家公司,祖上曾經有多闊?

育碧(Ubisoft)遊戲Logo
據育碧自己統計,僅手上的頂流ip《刺客信條》系列在全球就累計賣了2億份。除此之外,育碧還擁有非常多影視作品的開發版權,比如大名鼎鼎的《星球大戰》。
這些遊戲資源,根本就花不完。
手握幾大頂流IP,擁有全球千萬級的遊戲粉絲,按理說育碧應該吃喝不愁,至少不會有生存危機。然而,這兩年育碧的表現實在是一言難盡。
首先是備受矚目的幾款大作,無一例外的暴雷了。例如,最新一代的《刺客信條:影》將遊戲背景放在了古代日本。本來武士、忍者是大熱題材,日本玩家也對此非常期待。
然而,育碧卻非常逆天的,將作為身為日本武士的主角,設計成了黑人。

這實在太正確了
這種跪舔政治正確的行為,根本沒有玩家買賬。號稱20億開發的黑人版《刺客信條》,截止上個月只預售了100多份,收入僅30多萬。育碧也被迫放下姿態,宣佈遊戲延期,並向憤怒的日本玩家致歉。
新作口碑銷量撲街,也反映在了市值上。今年以來,育碧的股價一路狂跌到十年來最低水平,目前市值僅有15億美元。按照目前的匯率,約為人民幣105億元。
這是什麼概念?曾與育碧並駕齊驅的美國遊戲大廠EA和Take-Two目前市值約為260億美元。國內遊戲廠商三七互娛的市值都接近400億元人民幣,而不久前因為《黑神話:悟空》名聲大噪的遊戲科學,目前的估值都有150億人民幣。
更諷刺的是,當媒體曝出鵝廠或將收購育碧的傳聞後,育碧的股價立馬垂死病中驚坐起,大漲了30%!
這就是資本市場的真實反映,就差直接喊“求企鵝爸爸救救”了。

在育碧已經明牌是垃圾股的情況下,鵝廠會願意下場當這個活菩薩嗎?
可能性還是有的。
首先騰訊遊戲這麼多年來,一直沒有放棄對育碧的投資。
根據育碧最新的年度報告,截至今年4月底,騰訊持有育碧9.2%的淨投票權,Guillemot家族持有育碧約20.5%的投票權。此外2022年,騰訊注資3億歐元收購吉列莫特(Guillemot)兄弟有限公司49.9%的股權,成為育碧最大的外部單一股東。
在遊戲業務上,騰訊遊戲與育碧也有非常多的合作。比如《全境封鎖2》國服版本就由騰訊代理發行,並登入騰訊旗下的WeGame平臺。《彩虹六號:圍攻》國服版本也已經拿到版號,同樣將由騰訊代理發行。此前,還傳出騰訊和育碧合作開發刺客信條手遊的訊息。
如果育碧倒了,鵝廠現有的投資和業務都會受損,這是直接的利益相關。
而從長遠佈局看,收購育碧有利於騰訊遊戲完成其全球版圖中的“最後一塊拼圖”。
我們知道,騰訊遊戲是從網遊起家的,從早期代理或投資的《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到如今手遊時代的《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都是如此。
隨著國內遊戲市場的日趨飽和,騰訊也坐不住了,一直在探索遊戲出海的路徑,補齊PC端和主機端精品遊戲的短板。近年來,財大氣粗的騰訊在投資海外遊戲公司上根本停不住手:
2012年,騰訊以3億美元收購了Epic Games的40%股份。除了虛幻引擎,Epic Games還是《堡壘之夜》、《戰爭機器》等多款熱門遊戲的創作者;
2018年,騰訊以30%的持股投資了拉瑞安工作室(Larian Studios)。該工作室開發的《博德之門3》在去年獲TGA"年度最佳遊戲”;
2022年,騰訊透過其旗下游戲公司Sixjoy Hong Kong對From Software進行了投資,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From Software旗下的《只狼:影逝二度》和《艾爾登法環》,分別在2019年和2022年獲得TGA年度遊戲獎。
諷刺的是,在自研上騰訊遊戲經常遭人詬病,但在遊戲投資上口碑卻異常的好,可以說是“天使投資人”。
在國內,騰訊投資遊戲科學的案例已人盡皆知。而在國外,騰訊投資最成功的案例恐怕就是開發了《英雄聯盟》的拳頭遊戲(Riot Games)公司。

由同名遊戲改編的動畫劇集《英雄聯盟:雙城之戰》
2008年,騰訊投資了當時已差點倒閉的拳頭公司800萬美元,支撐其完成了《英雄聯盟》的開發。而直到今天,《英雄聯盟》都是全球人氣最高、最能賺錢的電子競技遊戲。
然而,與當年的拳頭不同的是,育碧可不是什麼小公司,而是遇到中年危機的大廠。光員工數量就有兩萬多人,全球的遊戲工作室眾多。更何況育碧手握的幾個頂流IP,其潛在價值仍然不容低估。
一箇中國企業,收購了歐美的老牌遊戲大廠,會不會引起法國政府的注意?會不會像微軟收購暴雪一樣,觸發反壟斷審查?目前還不好說。
現在只討論一個問題:如此體量的公司,鵝廠接手後該如何管理?
兩萬人的遊戲大廠,光發工資恐怕就是個天文數字。再加上育碧近兩年來專案頻頻暴雷,說明在人員管理上也出了大問題。
騰訊遊戲既然選擇接手育碧,就不可能放任這塊資產繼續擺爛,那麼唯一的選擇就是大規模裁員、撤換領導層,來一場徹底的整頓。
因此,不管鵝廠的收購是否能夠達成,育碧遊戲不死,也要脫層皮。

這幾年我們明顯感覺到,全球的遊戲廠商對待中國市場的態度在轉變。
曾經在中國玩家面前”愛玩玩,不玩滾“的歐美大廠,已經放低了身段。如今的3A遊戲大作,中文字幕乃至中文配音都成了標配。在以前,這都需要中國玩家”用愛發電“,自己翻譯字幕,製作漢化補丁。
波蘭政府甚至專門製作了一份面向中國市場的遊戲開發者指南,告誡本國廠商要尊重中國玩家的喜好,不要踩雷。
180度的態度大轉彎背後,說白了是因為中國龐大的遊戲市場,已經不容忽視了。據遊戲產業諮詢機構Niko Partners分析,目前全球最大的遊戲平臺Steam,在中國的使用者數量已經超過3000萬。Steam上的簡體中文玩家數量,已經超過了英文玩家。
市場在哪裡,遊戲開發者就必須轉向哪裡。
遊戲公司在變,玩家也在變。過去的”XX出品,必屬精品“的歐美大廠,如今在中國玩家眼裡已經祛魅。因為我們也能產出自己的3A大作了。
當不少歐美大廠的遊戲因為強行植入的“政治正確”,遭到玩家一片罵聲的時候,中國遊戲倒成了遠離”正確審美“的一片淨土,在全球市場的表現愈發亮眼:
2022年,米哈遊旗下的二次元開放世界遊戲《原神》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累計取得了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0億元)的收益,成為中國在海外市場最賺錢的遊戲;
9月27日,市場研究機構VG Insights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黑神話:悟空》在Steam平臺上的銷量達到2090萬套,總收入超過10億美元。

《黑神話.悟空》
國產遊戲走向世界,歐美大廠向中國靠攏,這都是好事。有碰撞,才有交流,才能互相借鑑學習。
假如騰訊遊戲真的收購了育碧,也夠用中國經驗給歐美廠商們好好上一課了。

中產必須要調整預期了。樓市救市、地緣關係、整個社會的變化,都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決策。
加入智谷趨勢年度會員,每週收穫一次對世界資訊的認知與獨到判斷,胡潤TOP10的智谷趨勢 三十多位研究員 輔助大家,去理解資訊背後的趨勢和本質變化。
中文網際網路正在消失,千萬別讓自己成為那個代價。
現已漲價至299,前50人減免100元

付款後停頓3秒,新增您的專屬通訊官
參考資料:
1.吳懟懟 騰訊海外遊戲投資“時間線”:近百次出手,站在3A大作的身後
2.差評 股價狂跌,遊戲撲街,育碧到底怎麼了?
3.第一財經 市值跌破20億美元!育碧遭遇“中年危機”,急尋出路
4.帥真商業視界 20億開發賣了30萬,法國頂級遊戲公司被政治正確玩崩了
5.介面新聞 訊息稱騰訊正考慮聯合財團收購育碧,此前曾幫育碧“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