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秘是困擾全球數億人的常見胃腸道問題,全球患病率達10.1%–15.3%,青少年和老年人更是高發群體,分別為0.7%–29.6%和高達30%。這種以排便週期延長、糞便乾硬、排便困難為特徵的病症,不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更帶來沉重的長期醫療負擔。目前臨床常用的瀉藥存在副作用和藥物依賴風險,因此尋找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案成為當務之急。
近期,發表在Food Res Int上的一項研究2'-Fucosyllactose synbiotics with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to improve intestinal transcriptional function and gut microbiota in constipated mice探索了2'-巖藻糖基乳糖(2'-FL)與雙歧桿菌(B. bifidum)組成的合生素在改善便秘中的作用,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

研究透過洛哌丁胺誘導構建便秘小鼠模型,評估2'-FL聯合B. bifidum的干預效果。結果顯示,該合生素能顯著改善便秘表型,提高糞便含水量和小腸推進率,縮短全腸道轉運時間,且效果優於單獨使用2'-FL或B. bifidum。其機制與調節腸道水吸收相關,可下調水通道蛋白AQP4的表達以減少腸道過度吸水;同時影響胃腸調節肽分泌,促進胃泌素(GAS)和P物質(SP)等興奮性肽的分泌,抑制血管活性腸肽(VIP)等抑制性肽的釋放,從而最佳化排便引數。

在腸道炎症與屏障功能方面,2'-FL + B. bifidum可顯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抗炎因子IL-10水平,減輕腸道炎症反應。同時,該合生素上調緊密連線蛋白ZO-1、Claudin-1和Occludin的表達,降低血清中D-乳酸、腸毒素和二胺氧化酶等水平,有效修復腸道屏障損傷,維持腸道機械屏障的完整性。

轉錄組學分析揭示,2'-FL + B. bifidum可調控腸道細胞的基因表達譜,涉及932個上調基因和540個下調基因。這些差異基因主要富集於免疫系統過程、訊號通路、ABC轉運蛋白、糖酵解/糖異生及丁酸代謝等通路,提示其可能透過增強腸道物質轉運、能量代謝及免疫調節功能改善便秘。其中,丁酸代謝通路的啟用與腸道內丁酸含量升高一致,而丁酸作為腸道上皮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可促進腸道功能恢復。
腸道菌群分析顯示,2'-FL + B. bifidum能顯著重塑便秘小鼠的腸道菌群結構。干預後,Akkermansia、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和Parabacteroides等有益菌丰度顯著增加,而Lachnoclostridium、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等潛在有害菌丰度降低。LEfSe分析進一步證實,Akkermansia、雙歧桿菌等是合生素干預後的特徵性優勢菌群,它們可能透過代謝2'-FL產生短鏈脂肪酸、增強腸道黏液屏障、促進腸道蠕動等方式協同改善便秘。此外,這些菌群與免疫調節、能量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存在相關性,提示腸道菌群與宿主轉錄組的協同調控可能是合生素髮揮作用的重要機制。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2'-FL與B. bifidum組成的合生素透過多維度發揮作用改善小鼠便秘,包括調節腸道水吸收和胃腸肽分泌、減輕腸道炎症、修復腸道屏障、調控腸道基因轉錄以及重塑腸道菌群平衡等。這一發現為基於2'-FL和雙歧桿菌的合生素在便秘防治中的開發與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援,也為受便秘困擾的人群帶來了新的希望。在日常生活中,面對便秘這一常見問題,此類基於天然成分的合生素或許能成為安全有效的干預選擇,幫助人們擺脫便秘帶來的困擾,提升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Shan Y, Zheng M, Liang W, Ouyang L, Wang S. 2'-Fucosyllactose synbiotics with Bifidobacterium bifidum to improve intestinal transcriptional function and gut microbiota in constipated mice. Food Res Int. 2025;217:116840. doi:10.1016/j.foodres.2025.116840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前往生物谷官網查詢更多生物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