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六神磊磊
我的新書《唐詩光明頂》簽名版和大家見面了。
這是唐詩三部曲的第二部。總算寫到李白杜甫了,這是唐詩最精彩、最輝煌的一段時光。
隔了兩年才寫出來,真的有點晚。
今天也不太想一板一眼去介紹新書了,只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一路走來的感受。
李白是這本書的主角之一,也是我的詩歌初戀。
回首這些年,一點一滴努力去走近李白、探尋李白的過程,真的感到充實、幸福,既辛苦疲憊,但又很滿足。
像是一個努力從初戀的全世界走過的過程。
這是當初第一次到江油,是個陰天。

匡山,李白青年時讀書的地方。走近那片靈秀的山水,像是走進夢境。

大匡山、小匡山,或許都留下過他的足跡。

看守小匡山讀書檯的老人,堅持告訴我李白是太白金星。

青春感十足的李白像,眼裡憧憬著未來。

戴天山,他訪道士不遇的地方,我曾去尋訪。


“桃花帶雨濃”,可專家說,山上已經少見桃花。

記得下山時已經晚了,下雨溼滑,剎車片燒得通紅:


峨眉山。
“峨眉山月半輪秋”,那是青年李白的心頭好。
作為粉絲,要去峨眉朝聖。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嵋峰”,去問一問蜀僧,能聽到李白的不少點點滴滴。

湖北安陸。
“酒隱安陸,蹉跎十年”,李白曾經在這裡沉潛。


安陸白兆山——“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追隨著李白,去尋找那片悠遠的淨土。



白兆山下白兆寺,現在只遺一段殘垣,當地的老先生還可以講述一二歷史。



太白山,秦嶺主峰,李白的命門之山。

山下的道長、學者,非常熟悉這座山和李白的故事。


行路難!遭逢世人冷眼的李白登上太白,既是一種發洩,也是一種超脫。

山上常年冰天雪地,這一次尋訪,是巨大的挑戰。


看小朵掛滿冰霜的頭髮:



“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這是李白的豪邁,讓人忍不住想複製。

到後來,你甚至都會忘記是為了什麼來追隨李白,只是單純地去攀登。





秋浦河。
李白曾經在此流連,感嘆“白髮三千丈”。
很想問李白,這條蜿蜒的河流,是否見證了你的人生之秋。


白笴陂,你曾經夜行,留下“何處夜行好,月明白笴陂”的詩句。

我們順帶還在這裡體驗了豪車:

錯了,是這個:

九華山,是你逸興飛揚之地。
你在這裡和高霽、韋仲堪聯詩,“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九華山就此得名。

幸運地尋找到了高氏後人,坐在當地的火桶裡,聽他講起先人和你聯詩的故事。

九華山上,和高氏後人一起,登臨你當年三友聯詩之地,想象你的神采:


廬山,見證了你的辛酸和落寞。
我們當然必須路過。


圖書館的李館長是一個廬山通,也熟悉你和廬山的故事。特意拜訪了他。

泰山、嵩山、黃山、敬亭山、天門山……一路走來,無法一一列舉。
最後,是當塗青山。
你走遍天下名山大川,終於在這裡永久地停留了。


這裡讓人又想淚目又想笑,比如這本《玉真公主苦戀李白》:

路過你人生最後一站,千言萬語,或許都濃縮成一杯酒。

就像你詩裡說的: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這些年,路過李白的世界,不知道離李白越來越近,還是越來越遠。
不知道對他理解越來越多,還是越發隔膜。
《唐詩光明頂》這本書,十幾萬字,無法完全寫透李白和他的盛唐時代,也講不完他的名篇,只能努力地多講。


我是一個懶惰、不夠自律的人,有點拖延症,但是相信一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萬卷書做不到,但打點折扣,百卷書是沒問題的。這是和寫《唐詩光明頂》用到的部分參考書合影:

過去兩年,寫《唐詩光明頂》的時光裡,它們就是我最好的夥伴。
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大家從李白的全世界路過。
並且,也幫助大家從和李白同時代的杜甫、王維、孟浩然、張九齡、王昌齡、岑參、高適、王翰、崔顥等人的全世界路過。
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
這是作者簽名本的購買連結,一萬冊全部是親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