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文作者 –
李白(701—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有《李太白集》傳世。

「留言」:請告訴我一種留住春天的方法
﹀
讀李白的詩,有時候會覺得他就是春天的詩人。一年有四季,四季有春天,春天有桃花,李白就站在那桃花開放的地方。
讀《山中問答》,也容易讓人想起他的前輩陶淵明的《桃花潭記》。同樣有流水,有落英繽紛的桃花,循著它們的足跡彷彿就能去另一個地方,另一個世界。所不同的是,陶淵明並沒有把它描述為一個“非人間”的世界。但李白不然,他說:“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齊白石《放牛圖》
李白是詩仙,他也學道多年,是個不折不扣的道士。而在道教文化中,桃花也是帶有象徵意義的花朵。桃木劍是道士所用的法器,辟邪的工具。人們還常將桃木做成護身符和掛件,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桃子也象徵著長生不老。
而當我們想要向李白詢問他的用意時,我們在詩歌中聽到了他的回答,“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李白只是微微一笑,沒有回答便是他的回答。我們已經聽了李白太多的言語,尤其在他喝醉酒的時候,在他受了委屈發牢騷的時候。而我們渴望李白回答時,他卻陷入了沉默。沒有回答便是最好的回答,因為道理似乎蘊含在“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風景中了。

齊白石《桃花源》
李白一生漂泊,他從青年開始,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一輩子走在路上。我曾在《你當像李白長風破浪》裡寫:“一個不常離開家的人,一個不喜歡在路上的人,恐怕永遠無法理解李白的故鄉情結。”所以,李白把故鄉和家園放在詩歌裡不斷歌詠,以此作為旅途安寢的枕頭。
但這一次,李白要暫時地休息了,“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想起李白受的那些委屈和磨難,我們祝福他找到了“碧山”,並希望他永遠在那裡感到愉快。
讀李白的詩,也是在感受李白的世界,乃至盛唐的世界。今天的我們,無法真正踏入那一個世界,閱讀是一個抵達途徑。

仇英 《春夜宴桃李園圖》
李白還有一篇寫桃花的文章,叫《春夜宴桃李園序》。“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這篇作品裡,也有桃花。但這個春夜,李白不是孤獨一人,他高談闊論,與大家飲酒作詩。我們彷彿也受了吸引,走過去,與花同坐,與月同醉,與李白同飲,同歸。

撰文 | 湘人彭二 審校 | 西格瑪
頭圖 | 王翬《桃花漁艇》(區域性)
配樂 | 張鍾中&張佳佳《清流》(賀綠汀)

▎詩意禮物
▎直播預告

▎明日預告
2月22日晚10點,演員陶昕然為你讀詩人高村光太郎的作品《你越來越美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