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非顛覆“董承非”

作者鄭孝傑編輯袁暢

作為業內最知名的價值派明星基金經理之一,董承非的投資組合在過去幾年內凸顯了其個人風格。
有限的A股權益“暴露”,有效的衍生品應用,以及對於公共事業股等傳統價值的佈局,都顯示了他個人強烈的逆向、價值投資風格。
但就是這樣一個價值了一輩子的基金經理,在2024年末組合顯示出強烈的“科技”含量。
這不能不讓人對之突然感興趣起來。
在這樣百年一遇的時代裡,董承非也開始迭代個人的投資組合和選股風格了。

重倉股曝光

根據最新公佈的上市公司2024年報和2025年1季報,董承非管理的私募產品至少進入了四家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其中三家屬於晶片行業公司。
其一是物聯網晶片設計公司樂鑫科技,董承非旗下有三隻產品進入了這家公司前十大股東名單(2024年12月末),以去年末市價估算,董承非當時的持倉市值達到9億元人民幣。
樂鑫科技近年處於營收快速增長階段,公司22年營收12.7億,23年營收14.3億,24年營收20億以上。
但同時,該公司的估值也始終維持在高位,通達信軟體顯示,該股動態市盈率超過60倍,妥妥的高成長、高估值定位。
除了樂鑫科技外,董承非還持有芯朋微,後者也是科創板上市公司。
芯朋微主營晶片設計,過去3個完整年度(22、23、24年)公司營收增長逐年加快。
最新一期季報,該公司營收同比增長48%,淨利潤同比增長72.54%(通達信軟體統計)。最新市盈率超過43倍。
董承非管理的產品至少有兩隻持續進入其前十大股東,所持股份摺合市值1.41億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
此外還有半導體材料公司神工股份,2025年三月末,董承非兩隻產品買進前十大股東,對應持倉市值超過4000萬元。
其四是元力股份,這家是一家專門從事化工新材料研發的公司,董承非有兩隻產品買入十大股東。
總體看,董承非在私募期間長期持有的票反而是高估值、高成長的半導體公司為多。

長期“看好”半導體股

事實上,董承非看好半導體,並非無跡可尋。
他所在睿郡資產公司,早在2023年,就在社交賬號上釋出過董承非的文章《芯產業、新週期》。
董承非當時在文章中的主要觀點包括:
半導體行業是一個非常典型的週期成長行業,行業的研究和投資,必須兼具週期和成長的思維正規化;
過去三四年時間,中國的半導體行業實現了0-1的跨越,下游客戶的大門已經被敲開,國產化取得積極成果;
目前半導體行業處於景氣底部,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訊號;
半導體是一個長週期的投資故事,1-N的發展,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心。半導體行業鏈條比較長,不同產業環節的差異也比較大,目前從我們的角度來看,A股半導體公司偏好的順序依次是:耗材、模擬IC、封裝、數字IC、裝置和製造;
半導體行業在中國玩家進入主流市場後,目前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可能更卷….中國半導體行業1-N的過程,就是芯行業新週期的開始等。

說看好,就看好

事實證明,董承非演講的“品行記錄”非常好。
2023年他發表了相關演講,到了年底,他的組合就開始出現向半導體的傾斜。
樂鑫科技如今龐大的持倉和可觀份額,就是董承非在2024年之內逐步買入累計起來的。
而且觀察該股市盈率可以發現,董承非2023年末-2024年初持續加倉樂鑫科技之時,也是這隻股票的市盈率處於高位區的“箱體下限”的時候。
董承非的交易嗅覺依然還在。
除了樂鑫科技之外,董承非重倉的芯朋微亦是如此:
2024年6月末董承非產品開始買進十大股東之時,其市盈率估值也在60倍上下,同樣屬於相對高估值的股票。
經歷了幾年的業績增長和股價表現,這個公司如今的估值已經下探到40來倍。
但這類估值水平的公司,依然是經典成長派擅長的估值區域,不是價值逆向派喜歡“出沒”的投資場。

組合“穿透”後竟是“成長”

跳出上述的具體個股,董承非最新的配置依然高度重視成長股。
渠道透露的產品運作報告顯示:董承非的組合大多采取全複製式管理模式:
從行業來看(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劃分),董承非持有的電子行業、公用事業位列組合前兩大持倉,分別有20%的持倉比例。
投資組合其他行業還包括配化工(約13%)、通訊(約8%)、計算機(約8%)等行業。
總體來看,董承非配置最多的還是TMT個股,佔其組合的三分之一強,此外,董承非偏好的公用事業大機率還是他曾經“旗幟鮮明看好”的火電。後者和新能源又有密切關聯。
排摸下來,董承非最喜歡的竟然是中國經濟的轉型方向——科技和新能源。
這和國內仍在關注地產、金融、公共事業和消費的價值投資“經典老炮”們,已經拉開了極大的距離。
回到去年8月末,相關產品第一重倉行業是公用事業股,領先於電子行業配置9個百分點。
很明顯,董承非如今重點就是科技成長股(電子、通訊等)+穩健紅利型資產(公用事業)的配置。

操盤風格在“顛覆”

實際上,上述操作案例,多少並不像大眾心目中董承非的常見操盤風格。
董承非早年在興證全球基金是,最早獨自管理的是興證全球基金,這個基金早年的業績多數來自於招商銀行、雙匯發展、中國平安等藍籌股。
及至2013年離開之際,他管理的興證全球主倉位已經變化到比亞迪、老闆電器、網宿科技、海瀾之家。
雖然不是最經典週期股,但多數還是新產業中的估值“底部”、“定海神針”類公司。
甚至在董承非離開興全基金之前,中銀證券對其公募產品調研時給出如下評價:
“董承非持倉無明顯行業偏好,且持倉行業廣度大,涉及行業包括房地產、有色金屬、非銀金融、機械裝置、交通運輸等,且單一子行業持倉佔比不超過20%。”
東方證券賣方團隊對董承非的公募產品回溯後發現,他持有的行業比較分散,主要偏好食品飲料、銀行、非銀行金融、醫藥、房地產、基礎化工等行業,較少投資農林牧漁、煤炭、鋼鐵和軍工行業。
但短短幾年後,董承非在私募上展示的風格已經很大程度“跳脫”出了以往的價值語境。
而近10億“押注”60多倍市盈率的樂鑫科技,也顯示出董承非在私募時期,對估值“容忍度”的大幅提升。

值得繼續觀察

上述變化究竟是因為外部環境變化劇烈,還是董承非個人投資思考進一步昇華,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我們暫時無法結論。
但從私募產品的最新業績看,董承非的產品業績依然“穩健”,波幅不大,穩紮穩打,對投資者而言,並無太多不適。
這表明,董承非這幾年的迭代,產生的中期結果還是不錯的。
另外,從最新的致投資者的信中也可以發現,董承非思考的事物焦點越來越“宏大”。
他在4月中旬的讀者觀點中曾提及:我們2025年睿所思年度思考裡面的第二個擔憂可能正在變為現實。當然,這個舉措對我們資本市場也是有很大的殺傷力的。幸運的是,我們的資本市場處於低位,殺傷力應該比美股的殺傷力要弱。”
董承非所提到的年度思考(這位基金經理年初發表的一份展望報告)擔憂就是:他覺得2000年美國的大環境和現在非常像——即美股市場長期上漲、網際網路興起、投資者情緒樂觀、巴菲特減倉被群嘲等等。
上述類別後,董承非在年度思考中得到一個結論:如果AI真的出現調整,英偉達可能會面臨比較大的麻煩。

今年4月開始,這位基金老將會否再次重置“投資組合”和風格,也格外引人矚目。

⭐星標華爾街見聞,好內容不錯過
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不代表平臺觀點,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
覺得好看,請點“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