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寒假指南。
1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寒假一到,許多孩子的作息時間全都亂了套。
偶爾熬個夜、睡個懶覺當然不是什麼大問題,可如果總是凌晨才入睡,中午才起床,那就成問題了。
“都假期了,多睡會吧,玩一玩吧。”不少父母抱著這樣的心態,縱容孩子發洩式的放鬆方式。
然而這種作息的紊亂不僅對孩子的身體有害,更容易讓孩子放任自己,不能提前規劃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更重要的是,開學時孩子將很難適應學校的作息時間,還需要一段時間重新調整,既折騰又影響學習。
支招:要有“假期的規矩”
比如睡懶覺這件事,重要的不是幾點起床,而是每天都要在相對固定的時間起床,而不是任由孩子想睡到什麼時候就睡到什麼時候。
2
沉迷手機、電腦和遊戲
寒假裡,有的父母每天都要衝孩子吼上好幾次,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在家裡不是玩遊戲,就是看電視。剛關了電腦就開啟電視,剛摁掉電視又捧起了平板、手機。電子產品無時無刻不充斥著孩子的生活,所有的空白都用網路的虛擬世界填滿。
其實,不管是成人還是小孩,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在電子產品上,都是一件弊大於利的事情。
對孩子而言,過度使用電子產品不僅影響視力,還會嚴重影響孩子的注意力,一些孩子因為上網,性格變得越來越孤僻,不願與外界交往。
支招:和孩子“約法三章”,選擇手機替代品
還有一種有效的方法就是選擇手機替代品,比如陪孩子做遊戲,一起看有趣的繪本,帶孩子出去爬山、踢球、逛博物館等,幫助他們培養健康的愛好,接觸更好玩的事情。
3
經常晚歸
孩子中午睡醒,剛從床上爬起來就風風火火出門去找同伴玩,很晚了也不見回家。
父母一遍遍打電話催,電話那頭每次傳來的都是:“到了到了”“樓下了樓下了”。結果直到晚上十一點五十,孩子才鬼鬼祟祟溜進家門,一開燈,爸媽怒氣衝衝坐在客廳,又是一場家庭大戰一觸即發……
支招:寒假安全很重要,一定要限定晚歸時間
對於孩子的晚歸時間必須設限,並且要執行徹底。
家長可以向孩子坦白,瞭解去向不是為了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而是為了保證如果有突發情況,爸媽能及時提供幫助,保護孩子的安全。
4
只顧著玩,忘了規劃學習
學校會在假期給孩子安排一定的寒假作業,總有很多孩子喜歡把作業拖到最後,在假期最後幾天才慌忙地做作業,甚至熬夜狂補。
和孩子制定一份合理的學習計劃是很有必要的,但也要注意,學習計劃不宜安排得過滿,要充分考慮孩子的意願和接受能力。
支招:“番茄鍾作業管理法”治療拖延症
5
幾乎不看書
每次放假回家,孩子們做的最自信的事情就是:拿了一堆書回家,以為自己會好好學習。可結果有多少人是拿回來的書又原封不動拿回去?
大家都知道,閱讀是孩子鍛鍊思維的最好方式,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是一直處於思考狀態的。一個經常思考的孩子,大腦細胞必定處於活躍狀態。
可如果孩子不愛讀書,不愛學習,長期不動腦,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遲鈍。
支招:榜樣示範+獎勵制
堅持閱讀不容易,有時候還需要來點獎勵刺激,可以設定完成多少閱讀量獎勵一頓大餐、一個玩具或是一次旅行。
6
飲食不均,“狂”吃零食
很多熬夜的孩子,通常第二天都不吃早餐。也有不少家長在孩子吃過飯後,不斷往孩子嘴裡塞飯,要多吃點、再吃點,恐怕孩子少吃會餓著,這樣也不好。
當然,還有一些孩子除了飲食不規律,就是“狂”吃零食,暴飲暴食,油膩生冷食物攝入太多。
支招:假期更要注意孩子的健康
至於零食,可以讓孩子吃一點,但不能放肆地吃,你得一本正經地告訴他:對於越美好的事物越要有節制,舌尖上的貪婪,會讓他吃得滾圓滾圓。
7
總“宅”在家,無所事事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經歷,小時候孩子貪玩,父母總唸叨:“這孩子,一天到晚在外面野,不回家!”
而現在父母想帶孩子出去玩,反而好像在懲罰他們。很多孩子寧願“宅”在家裡,上網、看電視、玩手機,或者什麼都不做,就待在家裡。
他們彷彿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說好見想見的人,去想去的地方,學想學的知識,到頭來,沒有一件事是能堅持下來的。
如此一來,孩子不僅缺乏身體鍛鍊,也容易內向、怕生、不懂得和人交流和溝通。
支招:寒假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時間
孩子眼睛看得多了,耳朵聽得多了,不僅眼界開闊了,心態也會越來越好。
8
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辛苦了一個學期,假期就應該放鬆一下,於是便一味放縱孩子,為他們操辦好一切,不讓其吃一點苦,受一點累。結果孩子們在家個個都成了王子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還有些家長甚至允許孩子飲食起居沒有規律,玩耍沒有節制。
家長們總覺得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對孩子稍微放縱不會有什麼影響。但殊不知,這種無微不至的關懷也是一種“傷害”,因為它剝奪了孩子鍛鍊“自理能力”的機會。
支招: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9
和父母“對著幹”
有些孩子平時住在學校宿舍,很少和家長見面。父母本想利用假期好好補償一下孩子,可沒想到,等來的竟是沒完沒了的吵架。
看著孩子無節制玩手機,多說一句話,就被孩子指責不信任他;點評一下孩子買的衣服“太醜”,結果就被說自己太過強勢,看什麼都不順眼……
最後,家長不高興,孩子也委屈。孩子覺得爸媽條條框框管太多,還囉囉嗦嗦沒完沒了;父母又覺得孩子不懂事,不識大體,不理解為人父母的一片苦心。
支招:試著更柔軟,儘量不嘮叨
標杆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
北京大學課程(點選下方藍字瞭解)
報名諮詢:龍老師15110089360(微信)
|
|

“每一次讚賞,我都當成是喜歡”
—————已讚賞9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