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決定美股命運的時刻到了

來源|國際財聞匯

當美股科技七巨頭總市值蒸發1.4萬億美元,當納斯達克指數連續四日下挫,當特斯拉一夜跌去6400億元市值……這場始於AI信仰的資本狂歡,正迎來最危險的時刻。

今夜(2月26日)美股盤後,英偉達將釋出第四季度財報。這家市值超3萬億美元的AI霸主,此刻如同站在科技史與金融史的交叉點上,其財報中的每一個數字都可能成為壓垮美股泡沫的最後一根稻草,或是點燃新一輪AI狂歡的火種。
英偉達的十字路口:高增長敘事能否續命
作為標普500第二大權重股,英偉達的財報向來是資本市場的“風向標”。但這一次,市場對其高增長預期背後,藏著三個致命矛盾:
算力需求的“真假之辯”。中國AI初創公司DeepSeek的R1模型,以10%的算力成本實現ChatGPT級效能,動搖了“算力即正義”的底層邏輯。
摩根士丹利警告,若高效模型普及,英偉達GPU訂單可能縮水30%。儘管黃仁勳堅稱“推理需求將是訓練的千倍級增長”,但微軟取消資料中心租賃、Meta放緩資本開支的傳聞,已讓市場嗅到需求疲軟的訊號。
Blackwell晶片的“冰火兩重天”。這款被摩根士丹利稱為“需求遠超供給”的劃時代晶片,正因雙晶片封裝的散熱難題,導致部分客戶推遲資料中心建設。瑞穗證券指出,Blackwell的高功耗可能讓英偉達的4月季度資料中心營收增長“踩剎車”。

英偉達CEO黃仁勳

而彭博經濟研究則強調,供應鏈問題已緩解,下半年利潤率將重回70%以上——這場技術攻堅的成敗,直接決定英偉達能否守住80%的AI晶片市佔率。
資本市場的“高預期詛咒”。過去12次財報釋出後,英偉達股價平均上漲4.7%。但這一次,市場要求更苛刻:不僅要營收超預期,還需給出下季指引。一旦失誤,DeepSeek引發的1070億美元市值蒸發慘劇可能重演。
更危險的是,散戶已押注57億美元看漲期權,而機構卻在暗池拋售21億美元——史詩級多空對決一觸即發。
華爾街分裂:AI泡沫破滅還是技術革命2.0?
面對這份財報,華爾街的分析師們罕見地分裂成兩大陣營:
多頭以韋德布什證券和美國銀行為代表,堅信“需求爆炸仍在半途”。其調研顯示,微軟、Meta等巨頭並未因DeepSeek削減GPU採購,反而加速囤積Blackwell晶片以搶佔AI高地。
韋德布什更預測,英偉達將“超預期20億美元並上調指引”,用黃仁勳口中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重振市場信心。
空頭以Circle Squared分析師Jeff Sica為首,警告“英偉達可能戳破AI泡沫”。他指出,客戶集中度風險(前四大客戶貢獻近半收入)、Blackwell量產的良率困境,疊加DeepSeek的技術顛覆,已讓英偉達的市盈率(45倍)顯得搖搖欲墜。更致命的是,若財報電話會未提及對抗ASIC晶片競爭的具體策略,市場恐將用腳投票。
美股的結構性脆弱:當“七巨頭”變成“七包袱”
英偉達的困境折射出美股更深層的危機。科技七巨頭(Magnificent 7)佔據標普500市值的30%,但其估值已脫離地心引力:美國大型成長股估值處於歷史98%分位,未來十年預期年回報率僅1.8%。
過去幾年,美股創造了一個資本市場的“美國例外論”——佔全球股市市值66%的龐大體量,竟由七家科技公司(Magnificent 7)支撐起30%的權重。這種畸形結構在特朗普政策衝擊下開始顯露出裂痕:標普500與MSCI EAFE指數的聯動性暴跌至0.54,偏離均值三個標準差的極端值,預示著全球資本正在重構對美國資產的信仰。
英偉達恰好處在這場風暴的颱風眼。其68倍的動態市盈率,不僅意味著需要連續十年保持30%以上的利潤增速才能消化估值,更暗含著一個殘酷現實——即便實現Research Affiliates預測的1.8%年化回報,扣除通脹後投資者實際仍在虧損。
這種數學意義上的荒誕,在DeepSeek開源模型衝擊下顯得尤為刺眼:當中國初創公司用1/10成本實現同等算力,市場突然意識到,算力軍備競賽或許只是資本構建的“楚門世界”。
此外,近期美國房地產、消費者信心、服務業活動普遍走弱,表明私人部門在特朗普勝選後積累的樂觀情緒在消散,也為徘徊在高位的美股帶來隱憂。
昨天,美國2月諮商會一個不及預期的消費者信心指數,引發了黃金、比特幣、原油、美國股市等一系列資產下跌,恰似新一輪暴跌的預演。
今夜,無論英偉達財報呈現的是“超預期狂歡”還是“增速失速”,都將是估值體系重構的開始:當3萬億美元市值巨輪在暗礁密佈的航道轉向,其掀起的巨浪註定會扭轉“美國例外論”。對於投資者而言,這或許正是跳出“七巨頭”引力場,重估非美價值股的覺醒時刻。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