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蘭卡|二月月圓節:第一次僧團集會的日子

今天是2月12日,月圓節的名字叫做Navam Full Moon Poya Day,譯作“納瓦姆月圓節”。今年Navam月圓節的科倫坡遊行,昨晚舉行一次,今晚還有,不要錯過哦!
今天是二月的月圓日,佛教裡有兩大重要事件發生:
1. 舍利弗(Saraputta)和目犍連(Moggallana)被佛陀任命為上首弟子
2. 第一次僧團的集會
第一次僧團集會
在佛陀悟道後,第一個Navam月圓日的前一天,僧團內已有1250名弟子。佛陀想設立一些道德和行為準則來管理這些弟子。雖然僧團內部並未出現問題,但佛陀料想到,在僧團逐漸發展的過程中定會出現問題,需要一些準則來規範和約束之。
再者,佛陀還發現,一些弟子為了聆聽教誨專程來到自己在竹林精舍(Veluvanaramaya)的住所,剃度也都由佛陀親自主持,甚是不便,影響到佛教教義的傳播和發展。
於是,在第一次僧團集會時,佛陀規定了權力授予的責任和義務,允許僧團內的僧人有權力為他人剃度,並不需要佛陀親自為其剃度。
第舍利和目連被佛陀任命為上首弟子
剛才還提到過,舍利弗和目犍連被佛陀任命為上首弟子,也是發生在納瓦姆月圓節這一天。
當時,很多弟子對為何把舍利弗和目犍連任命為上首弟子有所疑問,佛陀察覺到了這一點,解釋道,年長並不是選擇的標準,選擇舍利弗和目犍連是有原因的。讓我們來看看舍利弗和目犍連有什麼過人之處吧。
佛陀成道的最初兩年中,舍利弗和目犍連就皈依佛陀了,從他們皈依佛陀起,目犍連就站在佛陀的左面,舍利弗則站在佛陀的右面。除去他們到別的地方去弘化,就一直不曾離開過佛陀。
舍利弗,號稱"智慧第一",出身婆羅門家庭,父親是當時很有名的論師,母親懷胎時就有異於常人的智慧。舍利弗八歲的時候便升上論師寶座,語驚四座,受到諸大論師的佩服及國王的讚歎。
舍利弗二十歲的時候,就告別故鄉和父母,出外訪師問道,追求真理,他起初禮拜有名的婆羅門刪闍耶為師,但在刪闍耶那裡學習不久,就感到刪闍耶的學問不能滿足自己的求知慾,他打算要離刪闍耶而去。
這時候,同學中的目犍連,是舍利弗唯一的知友,舍利弗把自己的意思告訴目犍連,目犍連也有同樣的感覺,他們兩人就決定離開刪闍耶,另外創立一個學團,招收弟子。他們傲然的以為世界上再沒有比他倆更有智慧的人,再也沒有人夠資格做他倆的老師。
舍利弗巧遇阿說示比丘
有一天,舍利弗在王舍城的街上巧遇佛陀的弟子阿說示比丘,阿說示是最初皈依佛陀的五比丘之一,他經過多年的苦行,直到聽聞佛陀四聖諦法,才證得聖果。
舍利弗從阿說示的口中,聽到佛陀及其教法,眼前頓時光明起來,心中對宇宙人生積聚的疑雲,也一掃而空,他和阿說示邊走邊談,像百年的知交,最後約定,一定要去拜訪佛陀。
舍利弗回到自己的住處,又把阿說示口中的佛陀和教法轉述給目犍連,講話的舍利弗,聽話的目犍連,都不禁感動得涔然淚下!因緣法,普通的人聽了或許不會有什麼反應,可是聽在追求、探討真理的舍利弗耳中,好像自己多年修行的功夫都是白費。這是因為,認識因緣的人,才能認識佛法。
第二天,舍利弗和目犍連帶領二百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在佛陀座下,佛陀也很歡喜,覺得自己所證悟的真理,到今天才真正有能接受的人,舍利弗和目犍連也覺得他們遇到了真正的老師。
舍利弗對於佛陀的教法尊敬信奉,對於佈教從不後退,但對於自己個人的享受和榮辱譭譽,從不計較,總是讓人。
目犍連,則號稱“神通第一”,他耳朵聽聲音,不論遠近都能聽到;眼睛看東西不受物體的阻礙,都能看到;無論多遠的路程,剎那間即至;他更常常顯些神通變異,助佛宣揚。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連被推為神通第一,就是因為他在教化中常顯神通,佛陀雖不許弟子顯異惑眾,但對目犍連的神通卻常常稱許。
舍利弗隨佛陀出家半個月後才盡諸結漏,斷除煩惱,而目犍連只有七天的時間,即盡結漏,現神通力,證得阿羅漢的神通智波羅蜜。
這些就是二月月圓節的意義!
今晚的Navam月圓節遊行,
岡嘎拉馬寺不見不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