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成都更懂鬆弛,比樂山更會吃!這座來之前,100%讀錯名字的小城,竟然是北上廣追捧的精神故鄉,太「前衛」!

馬蜂窩IP『未知旅行實驗室
“蹲個小城”系列,第二期來了!
點選上方觀看完整影片
這次我們一起去精神狀態領先的「前衛」小城
這是一座把「表裡不一」做到極致的小城,表面上它擁有平等難為所有人的名字,99%的人都讀不對;背地裡它卻用極致的鬆弛,治癒著每一個到此的年輕人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楊舒涵-YOUNG

這裡沒有壓抑的CBD,只有鱗次櫛比的老房子;沒有開不完的會,只有喝著茶打著「貳柒拾」的日常沒有精緻的美味佳餚,只有嬢嬢們拿捏味蕾的街頭小食…
來到這裡,生理和心理會被強制減速因為時速20km的蒸汽小火車快不了,因為喝茶、閒話的日常快不了
但視覺和味覺的閾值卻要急速提升不然眼睛會不夠看,不然時時刻刻都會吃撐
這裡是犍為(qián wéi),隸屬四川省樂山市,位於四川省的南部,岷江下游,氣候溫和舒適,距離成都也不遠,高鐵最慢只需1個半小時
犍為其實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漢建元六年,置犍為郡,地跨今川、渝、黔、滇、桂5省;隋開皇三年(583年),建犍為縣,幾經更替,犍為名沿用至今已有2150餘年的歷史。
縣內面積不大,旅遊資源卻異常豐富;世界唯一還在正常執行的窄軌蒸汽小火車、規模居中國第四的文廟、全球獨有的船形建築羅城古鎮、中國最大的桫欏聚叢集,形成“百年火車、千年廟鎮、萬年湖泊、億年桫欏”等獨特的旅遊體驗。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到處遛達的劉老闆

但與眼睛相比,來到犍為,最不會被虧待的是胃!所「食在四川,味在樂山,樂山之味,來至犍為」,犍為小吃是川人認可的,超越了成都和樂山的存在。
街邊上的咔咔兒、薄餅、泡粑、葉兒粑、缽缽雞、甜皮鴨、椒麻雞、雞湯豆腐腦、來之前請務必清空你1TB的胃,否則怕是難以裝下這麼多美味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樂樂大王小城探遊

犍為這座城市:有人味、美味和土味,唯獨聞不到班味;這裡的精神狀態遙遙領先,天大地大,開心最大,這裡不追尋鬆弛感,因為他們早就把“松”玩明白了!
和馬蜂窩一起探索「犍為」看看犍為到底有多前衛

老四川的風貌和極致鬆弛感,來這裡找!
犍為縣城
羅城古鎮
羅城古鎮始建於明代崇楨元年(1628年),時至今日,依然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貪玩的劉十一

其建築佈局極為獨特,全鎮坐落於山頂,街道房舍如一艘航船,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
整條街道東西長,南北短。梭形的街面是船底,兩邊的建築是船舷,古戲樓是船艙,靈官廟是船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稱其為“中國的諾亞方舟”。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攝影師伊藍

它奇特的造型,還讓澳大利亞人以此為模板建造了一座中國城,羅城古鎮從此名揚海外。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行走舌尖
鎮子裡沒有高樓大廈的擁擠和繁忙的商業街區,只有藏在老房子數不清的茶館,沿著古老戲臺的兩邊排開,老人們坐在這裡悠閒的喝茶打牌曬太陽。

老四川的悠閒時光,好像被永久的保留在了這裡,只要踏入其中,精神好像立馬也被犍為同化,立刻「松」了下來。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貪玩的劉十一

文廟
犍為文廟始建於北宋,迄今已有600多年曆史。座落於縣城玉津鎮南街,規模宏大,富麗堂皇,在全國現存文廟中,規模居全國第四,四川第一
現存建築為明清時期重建遺存,以大成殿為中心南北中軸,廟前東側奎閣、節孝坊,廟裡遊客不多,非常幽靜。
被一列超慢火車,串聯起的犍為風光
嘉陽小火車、黃村井礦、桫欏谷
嘉陽小火車
當高鐵以每小時300多公里的速度,穿越千里江山的時候,在犍為,卻有一列時速不到20km的蒸汽小火車仍在運營。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楊舒涵-YOUNG

嘉陽小火車全世界唯一每天還在正常運營的蒸汽燃煤窄軌小火車,有「工業革命的活化石」、「工業革命的絕版景觀」之稱。
這條鐵路叫作芭石鐵路,全長19.84公里,修建於1958年,全程依山而建,基本不架橋,所以有109個彎道。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JIZU

火車以前是專門運輸煤炭的,因為過去這裡沒有公路,所有職工家屬、村民都要坐這個小火車回家,是山裡唯一的交通工具。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金蛋的旅程

現在火車已改為旅遊客運,起點為躍進站,終點站為芭溝站,途徑蜜蜂巖、段家灣、菜子壩、仙人腳、亮水沱,全程70分鐘,連線沿途多個景點;
段家灣可以拍攝到小火車”穿越花海“的童話場景,菜子壩可以看到列車“C”型轉彎,亮水沱,可以欣賞小火車的蒸汽表演。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YIYI筆記
芭溝鎮
嘉陽小火車的終點站就在芭溝,1938年,四川省最早的中英合資煤礦「嘉陽煤礦」犍為芭溝誕生,解放後收歸國有,蘇聯專家參與指導援建,複雜的過往讓小鎮佈滿工業遺蹟。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大腳CL

民國時期遺留的英式中福場老街,仿蘇聯風格的劇院、辦公樓,上世紀60年代的東方紅廣場,80年代批次的紅磚房筒子樓,彷彿一本歷史書,濃縮了50年的過往。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大腳CL

據說,在上世紀30-80年代,嘉陽煤礦採掘出數千萬噸煤炭,那時芭溝鎮非常繁華熱鬧,人口最多的時候達到3萬多人。1988年嘉陽黃村井資源枯竭,煤礦搬遷後,小鎮沉寂了30年,近幾年因旅遊才開始有了人氣。
如今的芭溝古鎮,沒有四川其他古鎮,千篇一律的商業化街道和“小橋流水”,國營食堂、供銷社和集市依舊存在,晨起趕場,老廠礦探訪,小火車離開,體驗不一樣的古鎮時光。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大腳CL

黃村井礦
從芭蕉溝到達黃村井需要坐一種鐺鐺小火車,小火車一搖一擺的在狹窄的鐵軌上,穿行在森林成為了山間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黃村井是嘉陽煤礦第一號礦井的延伸井,曾採掘出數千萬噸煤炭。井深46米,內部既有南方常見的斜硐,也有北方典型的豎井,曾是中國厚矸開採和薄煤層開採非常特殊的典型示範礦井。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侍其孤獨行

黃村井1988年結束開採後閉井,2008年建成國內唯一真實觀光體驗礦井

遊客可深入四十多米的曠洞,乘坐“猴兒車”體驗挖煤,參觀煤炭開採器械,瞭解煤炭的形成和開採過程,體驗瓦斯爆炸原理,還能看到娃娃魚和地下水。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侍其孤獨行

桫欏大峽谷
因谷內連片生長著5萬多株桫欏而得名。桫欏與恐龍同代,距今已有2億 年的歷史,是國家一級保護植物,被稱為"植物界的熊貓"。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JOJO帶你遊世界

峽谷內,幾萬株桫欏撐起重重疊疊的綠傘,將峽谷廕庇得幽深迷人;青苔、霧氣、流水隨處可見,巖壁上還有恐龍腳印,像是進入了侏羅紀公園。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文小象

景區入口有兩個,1號門和2號門,門票10元,兩個入口相距大約1公里,建議從1號門進,經典景點主要在這邊,走累了隨時可以原路返回。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任袁泰山

如果喜歡徒步,感受森林氧吧,可以選擇從1號門進,2號門出,走完大概需要4h左右。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到處遛達的劉老闆

被川A追捧的「犍為嬢嬢們的小吃江湖」
去犍為吃什麼
在犍為,街頭巷尾中的小食遠勝大餐,街頭的每個嬢嬢都有自己引以為傲的拿手小吃,滋味之好,甚至吸引了很多成都、樂山的食客專門來吃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樂樂大王小城探遊

咔咔兒
咔咔兒?聽著是不是有點迷糊,完全想不出來這是什麼?其實就是豆腐乾夾絲樣的餡料犍為特有的美食

將豆腐乾油炸至酥脆,內部夾入蘿蔔絲,再撒上花生碎、芝麻、黃豆粉、白糖等配料,最後淋上特製的糖醋汁;
這樣的搭配,讓咔咔兒,吃起來既有豆腐乾的酥脆,又有蘿蔔絲的清脆,甜、酸、麻、辣的味道交織在一起,風味獨特極具吸引力。

推薦:許四嬢咔咔兒
甜皮鴨
甜皮鴨並不是犍為專屬,但既然身處樂山,甜皮鴨不能不嘗!
樂山氣候溫暖溼潤,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產糖地區,是以甜辣味為主的大河幫川菜的發源地之一。不同於川菜火辣滋味的甜皮鴨,也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而誕生。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森片
甜皮鴨,又稱滷鴨子,也叫甜皮滷鴨,一種將鴨子先滷後炸的美味,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藝。由民間發掘、改進。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食in思

其烹飪過程並不複雜,但合格的甜皮鴨要求滷汁色澤以淺紅色為宜,滷水中香料用料要適中,飴糖用量要適度,這樣做出的甜皮鴨才能色澤棕紅、皮酥略甜、肉質細嫩、香氣宜人

薦:大操壩甜皮鴨
泡粑
粑,南方常見的一種小吃,在各地,粑的花樣和講究都有所不同,我們往往能從一個地方對粑的理解,感受到不同的人文風情。而這其中,樂山犍為的泡粑就成了川式粑口味的代表之一

犍為人對於泡粑的工藝和選料都十分講究,出鍋後的泡粑,撕去粑葉即可食用。熱氣騰騰的泡粑,夾雜混合著粑葉的清香、大米的醇香,豬油的鮮美和糖餡的甜潤,吃起來是一種雙重享受。

推薦:蔡七嬢葉兒粑和泡粑
椒麻雞
在犍為有很多販賣椒麻雞的叔伯和嬸子,他們騎著摩托或者腳踏車穿梭在大街小巷吆喝,絕對算是犍為街頭特色了
椒麻雞以獨特的麻辣風味和鮮嫩的雞肉聞名,通常選用當地的土雞製作,將雞肉煮熟後冷卻,然後撕成條狀或塊狀,再配以特製的椒麻汁。
這種汁料通常由花椒油、辣椒油、鹽、糖、味精、香油等調料按一定比例調製而成,使得雞肉麻而不燥、辣而不上火,風味獨特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犍為縣融媒體中心

蛋烘糕
蛋烘糕,四川著名傳統小吃,始於清代。清道光廿三年,成都文廟街石室書院(現漢文翁石室,成都石室中學)旁一位姓師的老漢從小孩辦“姑姑筵”中得到啟發,遂用雞蛋、發酵過的麵粉加適量紅糖調勻,在平鍋上烘煎而成,吃起來酥嫩爽口,口感特別好。

來自蜂窩使用者@🍑荔枝~

犍為的蛋烘糕和樂山成都都不太一樣

它的餅皮是雞蛋和麵粉加糖調製而成,然後在小銅鍋上煎制,所以餅皮是有點軟軟的口感,而且偏厚。

餡料分了甜口鹹口,麻辣牛肉餡混著外皮的香甜柔軟,意外很好吃,一口就能吃到多重味道。

推薦:九九犍為蛋烘糕
雞湯豆腐腦
雞湯豆腐腦是樂山特色風味小吃之一,豆花上有深紅的辣椒配著翠綠香菜或芹菜,色香味俱全。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貓之茶的小幸福
其製作方法和傳統意義上的豆腐腦有本質的區別,樂山豆腐腦不是以豆花為主,而是以絕對美味的湯汁勾芡而成的湯頭為主。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YIYI筆記
雞精,大頭菜顆粒,老抽,炒黃豆或炒花生米作底,勺上大半碗的用骨頭湯勾芡的澱粉濃汁。
再用平勺削幾片雪白的豆花放在濃汁之上,讓其漂浮,上面再放上芹菜和熟油辣椒,一碗美味可口的豆腐腦就呈現在眼前了。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米其林土豆
缽缽雞
犍為的缽缽雞作為樂山美食的一個分支,以其獨特的湯底和口味,在缽缽雞江湖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

夜色漸晚,好吃嘴兒們圍坐一桌,中間放著一個大缽缽,放著一大把竹籤,竹籤的尖端穿著雞肉、雞雜、雞腳皮、土豆、豆腐皮、萵筍……浸泡在色澤紅亮的調料裡,等著食客從缽中拿起,帶著缽中漂浮的白芝麻送入口中,豈一個香字可以形容。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瘦比
這樣的缽缽雞店,在犍為至少有上百家,早已成為犍為人生活的一部分。吸飽了紅亮的湯汁,順著雞塊緩緩滑落,芝麻的醇香混合著雞肉的辣味在舌間氾濫,葷素搭配讓人忍不住一串接著一串。
來自馬蜂窩使用者@YIYI筆記
推薦:金犍楊三串串香】,舌尖3拍攝地,紅油鮮美入味,芝麻脆香。
– END –

相關文章